第一图书网

孤寂大陆上的陌生人

徐凯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徐凯  

页数:

31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于197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家。怀特长期以来一直以符号的方式存在于大多数澳洲读者的视野背景当中。作为时代的隐喻,“怀特”这一文化符码成就了或贬或誉不同的景观。怀特一直是中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有关怀特研究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浩若烟海,从主题、结构、象征、语言都有讨论。怀特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实验场,新批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文化研究等理论先后登台。方法殊异,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龃龉,势若水火。有论者强调怀特作品中的世界性因素,认为怀特属于欧洲文学传统,并且批评怀特的作品与澳洲毫无关联。有的论者则强调怀特的主体特性,认为怀特创作的内容和方式完全是由他个体的特立独行的脾性所决定的。另有论者则强调怀特作品与澳大利亚的关联,把他奉为国家神话的书写者,完成了国家的文学建构。  本文认为,怀特作品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的小说是当时全球性问题的地方性表述。刻骨铭心的异化和孤独感是20世纪的世纪病。但是,由于澳洲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地缘关系,这种失落、异化和孤独在澳洲尤为强烈。诚然,怀特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怪异人物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普遍的症候,怀特对现代意识的关注已经超出了澳大利亚的地理和文化疆界。然而,评论界往往过分强调他的世界性,从而忽略了他那不容忽视的独特的个体性和民族关联。另一方面,有的论者虽然强调怀特作品的民族关联,但是过分强调作品在民族身份建构中的政治功能,从而消解了作品的艺术成就。澳洲已有的怀特评论中对怀特作品的理解、批评、欣赏或攻击中,往往政治诉求大于文学诉求,道德意义大于美学意义。澳洲论者和读者对怀特的肯定或否定与其说是出于文学的理由,不如说是出于历史的理由;与其说是出于理性,倒不如说是出于情感。

书籍目录

AcknowledgementsList of AbbreviationsIntroduction Revisiting Eccentricity in World LiteratureNotesChapter One Encountering Eccentricity in patrick white's fictionⅠ.The MadnessⅡ.The DaimonicⅢ.The Divine FoolsⅣ.AndrogynyNotesChapter Two Decoding Eccentricity in Patrick White and Hiis FictionⅠ.Eccentricity in White: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Ⅱ.Eccentricity in White's Fiction:A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Ⅲ.Gothic Elements in Patrick White's FictionNotesChapter Three Contextualizing Eccentricity in Patrick White's FictionⅠ.Australian Identity ObsessionⅡ.Unsettled SettlednessNotesConclusionBibliography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孤寂大陆上的陌生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