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伦理范畴(全十册)
2006-1
中国社科
藤新才
全十册
3041000
本套丛书系统研究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中撷取了仁爱忠恕礼义、廉耻中信和合、善勇敬慈诚德、孝悌勤俭修志、圣公洁贞敏惠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品德。 本书全面阐述了信的语义解释、商、西周、春秋时期的信思想、先秦儒家学派的信伦理思想、先秦法家学派的信观念等内容。 本套书准备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中撷取六十个重要德目,并对每个德目自甲骨金文以至现代,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以凸显集文本之梳理、明演变之理路、辨现代之意义、立撰者之诠释的价值。
中华伦理范畴——仁: 总序 第一章 绪言 一 仁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 仁的文字学考察 三 仁的伦理学意蕴 四 仁与其他伦理范畴的关系 (一)孝悌为仁之本 (二)仁体义动 (三)仁质礼文 (四)仁智相辅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仁学建构 第一节 孔子仁学的理论建构 一 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二 孔子对仁的主要论述 第二节 孟子仁学的理论完善 一 性善论 二 仁义思想 三 仁德修养论 (一)养心寡欲 (二)明善诚身 (三)养吾浩然之气 四 仁政学说 (一)“定于一”的理想 (二)仁政学说的思想基础 (三)仁政学说的内涵 第三节 荀子仁学的理论改造 一 人性的新论证 (一)性伪之分 (二)途人为禹 二 隆礼重法,王霸并用 三 舟水之喻与君主专制 第三章 先秦非儒家的仁学观 第一节 墨家的兼爱仁义观 一 兼爱即仁——墨家仁学的理论基石 二 墨家的仁学体系 (一)“交相利”——墨家仁学的行动总则 (二)非攻——墨家仁学的逻辑推演 (三)“尚贤”、“尚同”——墨家仁学的政治保障 (四)“节用”、“节葬”、“非乐”——墨家仁学的纲领具化 (五)“天志”、“明鬼”——墨家仁学的伦理手段 第二节 道家的绝仁弃义论 一 道家仁学的人性论基础 (一)“抱朴”说 (二)“无欲”说 (三)“复初”说 二 道家仁学的主要内涵 …… 第四章 两汉仁学的新动向 第五章 魏晋六朝的玄化仁学 第六章 唐宋仁学的理学化 第七章 元明仁学的演化 第八章 清代考据学风下的仁学思想 第九章 近代民主仁学的新诠释 第十章 仁范畴的现代人文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华伦理范畴——信中华伦理范畴——耻中华伦理范畴——廉中华伦理范畴——善中华伦理范畴——和中华伦理范畴——义中华伦理范畴——俭中华伦理范畴——慈中华伦理范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