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  

页数:

329  

前言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各区县、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推进改革开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扎  实基础。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全面反映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信息公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续第五年组织编制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并于今年首次公开出版发行。报告坚持全面分析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共分综合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改革开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区县发展、附录八个篇章,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数据详实、观点权威,全面反映了上海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和2008年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内容概要

为全面反映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信息公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续第五年组织编制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并于今年首次公开出版发行。报告坚持全面分析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共分综合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改革开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区县发展、附录八个篇章,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数据详实、观点权威,全面反映了上海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和2008年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上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同意大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会议决定,批准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关于上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书籍目录

前言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关于上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第一部分 综合经济篇 1.1 国内外环境 1.2 财政 1.3 金融 1.4 固定资产投资 1.5 消费 1.6 价格 1.7 科技与自主创新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篇 2.1 服务业 2.2 银行业 2.3 证券期货业 2.4 保险业 2.5 房地产业 2.6 商业 2.7 现代物流业 2.8 旅游业 2.9 工业 2.10 高技术产业 2.11 信息产业 2.12 都市现代农业第三部分 城市建设管理篇 3.1 城市建设与管理 3.2 世博会筹办 3.3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4 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3.5 能源发展 3.6 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篇 4.1 经济体制改革 4.2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4.3 国资国企改革 4.4 非公经济发展 4.5 对外贸易 4.6 利用外资与对外经济合作 4.7 长三角联动发展和国内合作交流第五部分 社会事业篇 5.1 教育 5.2 文化 5.3 卫生 5.4 体育第六部分 人民生活篇 6.1 就业促进 6.2 社会保障 6.3 住房保障 6.4 公共交通 6.5 民政保障 6.6 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 6.7 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第七部分 区县发展篇 7.1 浦东新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7.2 黄浦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附录 200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章节摘录

  1.1国内外环境  2007年以来,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越来越大,给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给上海经济实现战略转型带来了较大影响。如何应对全球经济风险加剧的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上海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提高城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是当前上海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次贷危机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引发次贷危机的根源  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是美元滥发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尤其是“911”恐怖袭击后,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采取了迅速减息政策,在一年内将短期利率水平由6.5%减至1.75%,达到40年最低水平,从而把大量美元注入世界经济体系,导致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暴涨。低利率政策和流动性过剩使得定价较高的次级贷款成本也相当低,诱使大批信用级别不高的购房者利用次贷购房,进而促使美国金融机构拓展原来视为高风险的次贷业务,同时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由持续过剩的流动性所导致的美国房地产价格暴涨,掩盖了美国次贷业务及其证券化中的风险。一旦房价逆转,迅即引发危机。因此,从根本上说,次贷危机是前期过量流动性、过度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和无节制资产泡沫膨胀的产物。  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危机使欧美金融企业受到巨大冲击,新世纪金融、美国房屋贷款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相继破产,众多对冲基金大幅缩水,投资者出现恐慌性撤资,多家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次级房贷亏损,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银行巨头也损失惨重。其次,由于担心与次级按揭贷款扯上关系,投资者纷纷抛售非政府债券,造成公司债等信用型债券价格大跌。第三,为规避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纷纷采取避险措施,金融市场出现浓重“惜贷”气氛,使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第四,由于投资者担心次级贷款危机会对对冲基金形成冲击,使对冲基金承受巨大赎回压力,被迫在全球股市抛售股票套现,导致全球股市出现暴跌。第五,由于日元套利交易是全球流动资金重要来源,在欧美股市和债市大跌后,日元套利者纷纷平仓,导致日元汇率上升、美元汇率进一步下降,使全球汇市出现大幅波动。  2.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将超出市场预期。  与以往金融危机不同,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后续影响不是一次性爆发的,而是分层次和分年度逐步扩散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