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马立行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马立行  

页数:

189  

前言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理论中一个最烦人的话题。自蒋一苇在1980年提出“企业本位论”而引发“国有企业究竟能不能自负盈亏”的争论开始,有关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与改革目标、途径等争论,风风雨雨始终不断。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最难以把握的项目。30余年的改革历程,先后采取过扩权让利、利改税、企业经营承包责任、现代企业制度等不同改革模式,尽管也使众多国有企业开始展现活力,但终究由于改革的不完善,企业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仍使大批国有企业空怀壮志而难以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大展抱负。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实践与理论互动的过程。这项改革之所以一时难以完全与彻底,主要是遇到了体制内外的两重干扰:在体制外,或者说在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甚至把国有企业说成是“低效与腐败之源”的观点,并因此干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与进程;在体制内,是政府体制或者说主要是政府职能改革的滞后,常常以避免企业“内部人控制”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由,对国有企业迟迟不完全放权。内外两重干扰交织在一起,严重障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纵深发展。

内容概要

产权(Property Rights)是以财产的所有权为核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等多种权能的权利束。产权具有排他性和法律上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规则。 产权及其相应的制度设计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从制度上看,产权边界的确定、各项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平等的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也是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与产权密切相关的就是经营责任和利益分配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效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产权也就成为经济理论重要的研究对象。产权理论或产权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比较系统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有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约束,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90年代初以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实际上已经触及产权这一核心问题。但是,具体的改革实践尚未到位,没有很好地解决产权制度改革中最根本性的有关所有者主体的问题。这使得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改革在许多方面又实际上变成多年来放权让利式改革的延续,没有形成真正制度创新式的改革。因而国有企业固有的一些老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依然困扰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行进至此,该是全面地、彻底地改革国有产权制度的时候了。 目前,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经营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如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实质上其根源都在于国有产权问题,具体地说,是国有产权主体不明、产权边界不清。因此,从国有企业经营和运作的现状看,国有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中国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本书的研究主题,希望从产权理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有关国有产权改革的微观及宏观问题等角度,并结合本人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实践,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本书力图阐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国有企业要完成各方面改革,以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使经营进入良性循环的局面,有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 本书分四篇共十二章: 第一篇“导论”,主要研究产权理论和国内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践,并由此引出本书研究的主题,即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改革。 第二篇“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微观机制分析”,主要是从微观机制的角度,研究一些与产权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出资人权能、法人财产权、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国有产权调整和国企业重组等。 第三篇“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宏观环境分析”,从宏观环境角度研究顺利推进国有产权改革所需要的条件等问题,主要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国有产权改革所涉及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等问题  第四篇“结语和结论”,主要阐述一些在国有产权改革中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的战略性思路,提出本书关于国有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归纳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本书得出如下结论: 1.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看,从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根源分析,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 2.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存在着产权关系范围过宽、产权关系链过长、实际产权主体缺位等严重问题,同时,由于在经营管理上又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公司治理结构上造成许多缺陷。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3.产权流动是产权主体实现产权功能的重要方式,是完整的财产权的体现。在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产权流动涉及国有资产的进退,除资源配置功能外,还发挥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实行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盘活国有资产、推动国有企业机制转换和政府职能转变等特殊的作用。 4.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和法规性都非常强的现实活动。它涉及企业存亡、职工切身利益等棘手的问题,还事关国有资产的保全和增值等严肃的问题,所以,政策原则性特别强。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5.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主体,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做到国有资产产权和行政管理权彻底分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在区分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且政企分开的条件下,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在明确产权主体的前提下,加快国有产权的流动,调整国有产权结构,既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使国有资产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作者简介

马立行
  经济学博士,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资产运作,拥有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认识,发表论文十数篇,并著有《马立行谈名牌战略》一书。

书籍目录

前言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产权改革 二、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产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节关于产权的定义  第二节马克思有关产权的思想      一、关于产权的本质和起源.   二、关于产权的结构   三、关于产权的公有形式  第三节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一、科斯关于交易成本及产权理论   二、阿尔钦的产权理论   三、德姆塞茨关于产权和所有制的理论   四、张五常关于私有产权和土地租约安排的理论   五、现代产权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国内学术界对产权理论的探索   一、国有产权改革的主流观点      二、国有产权改革的非主流观点   三、简要的评论 第二章国外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浪潮   第二节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   一、国有企业发展及其民营化改造进程   二、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特征  第三节转轨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传统国有企业的特征和弊端   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节国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 第三章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核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一、放权让利    二、利改税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    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第二节: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产权改革第二篇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微观机制分析 第四章 出资人权能与企业法人财产权  第一节出资人权能的内容和履行方式  ……第三篇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宏观环境分析

章节摘录

  1.国有企业政资分离、经营专业化。以往,国有企业因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及经营目标的多元化,难以像私人企业那样做到完全自负盈亏,企业的经营者也不像私人企业那样须对经营的后果承担责任。又由于涉及的因素太多,国有企业破产极少。私有化打破了此种状况,通过采取出售全部或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或者出让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即“国有民营”等方式,一方面,分离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减少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干预和影响;另一方面,从社会上引入聘任职业经理的机制(一些西方国家称其为商业化),这种方式在各国赢利性的国有企业中被普遍采纳,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到明确,经营者责任得以落实,经营效果逐步提高。  2.体制上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原先各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某些行业处于垄断地位,企业没有竞争意识,没有破产倒闭的危机感,因此,也就缺乏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变这一状态。有的国家如意大利将大中型国有企业划小成为若干独立核算单位,使之自负盈亏,进而逐步产生竞争的经营机制;有的国家如美国把国有企业分为不同的部分出租或让私人企业承包经营,以形成国有企业内部的竞争环境;还有的国家如瑞典停止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各类补贴,促使企业直接面对市场与私人企业展开平等竞争。总之,各国的国有企业开始从“温室”走向“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使之面临破产的危机和压力,即便是处于自然垄断行业、新兴服务产业的国有企业,也必须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3.国有企业管理与决策民主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企业应变市场复杂环境的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竞争能力。以各类专家参与进行集体决策替代企业中重大问题的个人专断以应付全球性的经济变革正成为西方国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传统行政管理的方式也已不适应变幻莫测的新环境的要求,管理与决策也呈现出民主化的发展趋势。美英等国国有企业通过非国有化,使社会经济中微观企业的产权结构向以银行、保险公司和各类基金会投资形成的法人资本持股为主转化。与这种转变相适应,企业的领导体制也相应地按照社会独立经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转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