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异乡

沈黎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作者:

沈黎  

页数:

354  

Tag标签:

无  

前言

  傍晚时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劈劈啪啪地响着。随着夜深,雨声渐渐地模糊了,后来,便听不到了。当晨光透过窗帘投射进来时,我写完了这部书稿的最后几个字,有些疲惫,心里却畅快。  我想写这书里的故事已经好久了。  很早,我便去了美国。在遥远的异乡,终究没忘了深邃、奇妙的方块字,这或许是一种延留的情结。多年以后,我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我去了上海,去了徽州,寻索记忆中的青石路、灰白巷、红砖楼,想把纷纷扰扰的思存、情惊写出来,让心灵有份慰藉,却总也迷离恍惚,难以笔下流畅。后来,我旅居到了深圳。这里谐和融畅,使我原本有些郁忡忡的身心,怡愉松爽了起来,这里开通明达,少了偏狭和疏斥,如我生活在纽约那般自由而宽舒。尽管远离亲故,但日子久了,我在这里有了新的朋友,还居然有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好、知交。他们怀揣梦想,漂洋过海,涌入这个鲜活的城市,他们来来往往,寻寻觅觅,在这里或喜或忧,或欢或愁,滋生着可歌可述的故事。我记着有个作家说过:“文章,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有了的,只是有没有宿命可得到。”这世上的事,真是回天转地,我感叹,冥冥中还有了这个宿命,我激动,欣欣然真有了这份机缘。于是,我写就了这样的一本书,与其说它是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次追逐,随着故事里的人,自自然然地演绎了下去。  我把书写完了,但书里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这书里的人,书里的事,起初写的时候,也曾苦苦冥想,斟酌再三。什么行文布局的结构、形式,故事情态的异变、机巧,我都责求能够逐新趣异。但写着写着,便忘了这些套数框框,也不再贪羡妙语美词了。我感动、心跳、落泪,全因这些书里的人就在面前,这些书里的事就发生在身边。浓浓淡淡,起起伏伏,如你我所经历的那般真真切切,囫囵囵是人世间的常情常态,真实得使我不忍心去臆造,去雕琢,去粉饰。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男男女女,在这个开放的现代城市里谈情说爱,成就了现代人的现代情爱故事。他们不再像《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那般娇羞隐涩,遮遮掩掩,也没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爱恨情仇的凄凄惨惨。但他们率性使情,如雷如电,他们情为心迷,如风如雨,一样也是铭心刻骨,让人动容不已。我感触深深:在现今不乏滥情、假情、矫情的社会里,仍然有人追逐着真情、深情、纯情。在太多的假、恶、丑中,更有真、善、关在延续,在闪放。这样的情境使我心里宽慰了不少,也安妥了许多。 书出版了,我自然心存感激,而最想说的便是:谢谢你,深圳! 写完这些话,关了电脑,我长舒一口气,心想,写了本自己想写的书,真好!我推开窗户,雨后的空气,还夹着点潮湿,扑面而来,倒是格外的清新。

内容概要

  《异乡》主要讲述了一群外国艺术设计师在中国深圳的情爱生活……

章节摘录

  纽约的冬天特别寒冷。  在曼哈顿第六大道的街头,手提设计稿箱的苏珊,裹着厚厚的大衣,贴近街边缓慢地走着。  穿过第六大道和百老汇大道的交叉口,苏珊在接近三十四街的转角处停了下来。她解开大衣腰带,拉了拉被风扯得皱皱巴巴的大衣,重新把腰带束紧、扣好;又把倒塌了的大衣领子竖起来,往脖子里按了按;然后将设计稿箱紧紧夹在手臂里。她略弯些腰,迈开步子,一转弯,走进了三十四街。  凛冽的寒风朝苏珊劈头盖脸地刮来。她稍一停顿,横着移向街边,侧着身艰难地迈着步子。风忽而横扫,忽而直驰,在马路上乱碰乱撞,呜呜呼啸。她没再停下来,或左或右转动身体朝前走着,走着……渐渐地,风的势头开始减弱,威力逐渐变小了。她变得轻松起来,脚步愈来愈轻捷,一抬头,名声显赫的曼哈顿帝国大厦出现在了眼前。她知道,只要走过这栋庞然大物,就到第五大道了。  出了街口,她点上一支炯,站在街角望了望朝向,确定只要沿着第五大道往北走,便可以找到今天要去的JNC·C公司了。她之所以这么急着去这家公司,那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凯文总裁前几天亲自给她打了几次电话,说有重要的事跟她面谈。一天前她和这位总裁约好了今天下午三点见面。  很快,她按照凯文总裁告诉她的地址,在第五大道上一栋白色大楼前停了下来,推开高大的玻璃门,走进大厅,在墙上看到了的JNC·C公司字牌。她走到一张沙发前,放下设计稿箱,脱下厚厚的大衣,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着,双手捂了捂被风吹得有点僵硬的脸,然后拿起箱子和大衣,挺直身子走进电梯,上了三十六楼。  出了电梯一转弯,便到了JNC·C公司。当她走进这家公司的接待室时,发现橱窗里陈列着许多大小不同的游艇模型,觉得非常奇怪。心想,自己以前没有和这家公司有过来往,难道这家公司的老板需要请一个设计男人领带的设计师?  前台的接待小姐很礼貌地问了苏珊的姓名后,将她领进了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在高大的玻璃窗前,站着一位头发有些花白,手里拿着烟斗的老人。他一动不动,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看着窗外林立的高楼。那样子犹如一幅色调有些凝重的油画。  苏珊站在办公桌前。老人缓缓转过身来,挪动着不太灵便的步子走到苏珊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最后把目光停在了苏珊的脸上。老人看了一会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苏珊被老人看得有些慌乱,刚才还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这会儿变得有点不知所措了。  “苏珊?你是苏珊吗?”老人轻声问道。  “是,是的,凯文先生。”苏珊有些拘束。  “苏珊,你坐吧。”老人指了指边上的一张三人沙发后,自己先坐了下来。苏珊迟疑一下,坐在了老人的边上。老人棱角分明的脸』二气色不是很好,有些花白的头发却梳理得整整齐齐。当发现苏珊在看着他时,他浓长的眉毛下,一双眼眶凹陷的大眼睛透出了慈祥的光亮。老人嘴角微微一颤,眼睛里隐隐约约地有了些泪光。  “你还认得我吗?”  “不,我不认识。”  “难道一点儿记忆都没有吗?”  “是的。”  这时,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一位小姐走进来倒了两杯咖啡,放下咖啡壶后,轻轻地走了出去。  “我姓孙,中文名叫孙承中。”老人挪动了_—下身子。  “孙……”苏珊瞪大眼睛,说出一个字便愣住了。  怎么可能?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她重新端详着眼前的这位老人,紧张地在他脸上搜寻着二十多年前的记忆,心怦怦地乱跳着。  “苏珊,我是你的父亲……我老了,可能和你童年时记忆的不一样了.…..’’老人说罢,眼光垂了下来。他说话的声音很轻,缓慢的语速像是在教堂里的十字架前作着忏悔。  苏珊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老人的脸上。老人欠了欠身子,甚至抬起头,向苏珊凑近了些。这是想让她看得清楚些?还是……还是向她表示些什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她像触电似的,浑身一颤,老人浓眉下凹陷的大眼睛,和她每天早晨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的眼睛是一模一样的。这是我的父亲?她问自己,刚一摇头,又停下了。她曾无数次在脑海里描述过父亲的形象,却没有一次是完整的,唯独这双凹陷的大眼睛,总是那么清晰。这是她五岁时,父亲给她留下的最深记忆。  苏珊无法再看下去,一股酸楚从心里涌起。她转过脸,咬着牙不让眼眶里的泪水流出来。  ……


编辑推荐

  这书里的人,书里的事,就发生在身边。浓浓淡淡,起起伏伏,如你我所经历的那般真真切切,囫囵囵是人世间的常情常态,他们率性使情,如雷如电,他们情为心迷,如风如雨,一样也是铭心刻骨,让人动容不已。《异乡》讲述了一群外国艺术设计师在中囯深圳的情爱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异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