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声乐教育学

余笃刚,蔡远鸿 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余笃刚,蔡远鸿 编  

页数:

382  

译者:

蔡远鸿  

Tag标签:

无  

前言

  “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一批为适应新世纪声乐艺术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著述将陆续出版。这既显示了声乐艺术理论建设新的开拓,也是声乐学科理论不断发展的一个新的展示。  艺术新学科的建立,是学科艺术实践为它的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千百年来,声乐艺术紧密地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们在劳动号子里时而激越铿锵,时而沉稳呼啸;婴儿在摇篮曲的催眠声中时而舒坦恬静,时而安然酣睡;当恋人们需求传情表意时,那情歌就是最为委婉倾心的交流;而当你听到或参与到大众中引吭高歌时,感染你的是热血沸腾的震撼,在千万首民歌中体验心灵的抒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挚爱;你可以在“同一首歌”里感受歌海的澎湃,也可以在“激情广场”中参与歌喉的竞赛。我们无须取笑“追星族”的痴迷状态,那里蕴藏着太多的情感共鸣与内心宣泄;当卡拉OK进入千百万家庭,还有那千百万计的光盘、盒带成为声乐欣赏与自娱的消费商品——这一切,给我们带来思考:声乐不仅是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审美需要。  声乐艺术实践的深入必然激发理论的探究,它不仅是艺术理论的责任,更是人类审美意识与建设的追求。理论本就落后于实践,这就更需要声乐的理论建设,在异彩纷呈的声乐世界中梳理出客观的规律来。

内容概要

  《声乐教育学》不仅可供全国声乐教育专业硕士生作为学位课程教材,还可供相应本科生、专科生与一切从事声乐艺术教育的工作者、爱好者等作为必读参考书目。声乐教育学作为音乐教育学的子学科,以全方位的理论视野,深入概括和论述了声乐艺术教育的系统结构与规律。全书共分十章,既有对学科性质与从属的定位分析;又有对中外声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声乐教育的施教结构与形式、声乐施教系统的审美关系与导向、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声乐教育的教学评价与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等进行全面的理论扫描与纵横系统的统筹评述;并对声乐教育的科学化展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全书观点新颖、立论鲜明,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具有导向性的声乐教育理论著述。

作者简介

  蔡远鸿,湖南理工学院教授、音乐系副主任  李晓二,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管通义,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晓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音乐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郭建民,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音乐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金顺爱,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林立君,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声乐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冯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音乐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樊其光,首部师范大学副教授、声乐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郑茂平,西南大学副教授、博士、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声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从属第一节 声乐学与教育学一、声乐与声乐教育(一)声乐艺术的特性(二)声乐教育的概念二、声乐学与教育学第二节 声乐教育学与音乐教育学一、声乐教育学的依存性与独立性二、声乐教育学的功能性与社会性三、声乐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四、声乐教育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第三节 声乐教育学与相关学科一、教育哲学与艺术哲学二、生理学与心理学三、语言学与语音学四、艺术学与表演学五、社会学与文化学第四节 声乐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一、对声乐艺术实践的高度关注二、对声乐教学经验的深入总结三、对声乐文化现象的整体观照四、对声乐教育研究的科学把握五、对声乐理论建设的积极参与六、对声乐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章思考题第二章 声乐教育的发展简况第一节 中国声乐教育一、中国古代的声乐教育(一)远古时期(二)秦汉时期(三)唐宋时期(四)元明清时期二、中国近现代的声乐教育(一)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形成和确立(二)“五四”运动后新式学校的建立(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声乐教育活动(四)抗日根据地的声乐教育及其影响三、建国后的声乐教育及其成果(一)声乐教育体制的正规化开创(二)声乐教学在实践探索中的开拓第三章 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第四章 声乐教育的施教职工结构与形式第五章 声乐施教系统的审美关系与导向第六章 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第七章 声乐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八章 声乐教育的教学评价第九章 声乐老师的整体素质第十章 声乐教育的科学化展望主要参考书目、论文后记

章节摘录

  艺术歌曲除德奥外,还包括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同风格、不同题材、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在法国本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意大利声乐技巧的影响。19世纪后半叶,迪帕克、福雷、德彪西、拉威尔、布朗克、柏辽兹、古诺、比才、梅西安等作曲家根据法国最著名诗人雨果、勒孔特?德利尔、博特莱尔、韦莱纳的诗歌谱写的艺术歌曲,都较好地体现了法国艺术歌曲的纤巧、细腻、暗示多于直叙、含蓄多于尽情抒发的风格特点,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今天,始终占据着法国艺术歌曲的主导地位。  古典意大利艺术歌曲音中有诗,诗中有音,音乐与诗的结合珠联璧合,美不胜收。19世纪的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他们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艺术歌曲多以独唱的形式出现,演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虽然同样运用“美声”技术,但它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要求却因内容需要,有别于歌剧。这首先就要表现浪漫主义诗词的情感和高雅的格调,以含蓄为贵、阴柔见长,因而轻声和半声的运用就成为演唱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其次是加强了伴奏、尤其是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和作用,歌曲中的“潜台词”需要钢琴用音乐语言去补充、渲染,在声音的音量上要求控制,并与歌剧演唱强烈的音响形成了对比;第三是演唱艺术歌曲不同于歌剧演出有布景、服装、道具,以及配角的陪衬等多种辅助手段的烘托,演员在歌剧中也只扮演一个角色。  ……


编辑推荐

  《声乐教育学》是“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声乐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声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从属、声乐教育的发展简况、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声乐老师的整体素质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声乐教育学是音乐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声乐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创建的新学科。它之所以和音乐教育学分门立户,主要是集中探讨声乐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它的理论体系既要揭示声乐艺术的审美形态与本质特征,又要依此建构它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声乐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主导形式,不仅在学科性质与特点上有别于器乐形式,同时它在教育过程和学科培养任务方面也具有相应的独立地位。为此,需要我们从把握宏观的整体教育目的出发,来构建声乐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声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声乐教育这种特殊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它立足于声乐学的视角,但叉要与教育学相结合。在研究中必须广泛深人地总结声乐教育实践,把局部和表面的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边缘交叉与渗透中确立声乐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并有针对性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当我们从声乐教育的实践出发,以全方位的视野去审视其宏观,并波及微观的现象去透析,必然会体察到值得我们理论的内容是如此繁复,叉如此丰富。可以深信,只要我们不懈地求索,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将会获得自然而和谐的结合;并得到循环的促进与发展。我们期待它为推动声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声乐教育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