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才儿童的悲剧

爱丽丝·米勒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

爱丽丝·米勒  

页数:

154  

译者:

袁海婴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人依然深受空虚和孤独的折磨?为什么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从小就不得不学会熟练地深藏自己的感情、需求和记忆?本书作为一部经典儿童教育心理学著作,探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童年有伤痛记忆的人.靠着麻木自己.适应了甚至是最难以描述的残酷经历,而这种童年的残酷经历对于成人人格心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本因洞察事实的真相而深刻的书。其目的在于帮助成人发现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校正他们与儿童相处的态度和方法,指导他们重新找回应有的健全生活。  本书曾畅销欧美市场20年,为成千上万的读者提供了如何心理健全地生活的答案,并帮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作者简介

  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瑞士籍世界著名JLil心理学家.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的成因及其对人成年后的影响而著称。其他著作还有:《被抹杀的事实》、《打破沉默》、《你不该知道》、《为了你自己》等。

书籍目录

Ⅰ 超敏感儿童的悲哀1.贫穷的富有孩子2.丢失的感情世界3.寻找真实的自我4.治疗师的故事5.金脑子的故事Ⅱ 抑郁和妄自尊大:否认的两种不同形式1.孩子需求的变迁健康的发展发展的障碍2.爱的幻觉妄自尊大抑郁作为妄自尊大的反面抑郁作为对自我的否定3.治疗中的抑郁阶段 信号的作用对重要需求的抑制 强烈和隐秘感情的积蓄直面父母4.内心的牢狱5.抑郁的社会意义6.那喀索斯传说Ⅲ 轻蔑的恶性循环1.对孩子的羞辱和对弱者的轻蔑会导致什么2.治疗中出现的轻蔑被强迫性的重复所毁灭的自我表达能力 反常和强迫性行为导致的永久性轻蔑3.黑塞童年时被视为“邪恶”的“不良行为”4.母亲在生命最初几年中扮演的社会代理人角色5.轻蔑者本人的孤独6.摆脱轻蔑,尊重生命后记附录对引用著作的一点说明致谢

章节摘录

  Ⅰ 超敏感儿童的悲哀  经验告诉我们,在与精神疾病的较量中,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永久性武器,就是从情感上发现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童年经历中独有的事实。那么我们是否就能彻底摆脱对童年的美好幻觉呢?  人的幻觉无处不在,藏身于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这也许是因为事实的真相实在难以让人接受。可是了解事实对于我们而言太重要了,以致逃避它的代价是必须承受严重的身心疾病。为了拥有一个完整的身心,我们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去发现那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事实。这个事实会让我们经受痛苦,但是它最终能使我们重新获得自由。如果我们不这样去做,仅是满足于头脑中的“知识”,我们就会继续被禁闭在幻觉和自我欺骗的世界里。  我们在童年受到的伤害是不会自动消失的,因为没有人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修复自己,重新获得我们失去的。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更仔细地看到蕴藏在我们自身内部的信息,并把它有效地带到我们的意识中来。  这个过程,虽然肯定不是一条坦途,但却是唯一能使我们摆脱童年阴影的出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自己从一个无意识的童年受害人,转变为现实中的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人。这样的人由于清楚地意识到过去发生了什么,从而能够与它共存。  但是大多数人都恰恰相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过去仍在继续影响着他们现在的生活,许多人甚至根本不想知道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们不自觉地继续生活在过去被压抑的童年情景之中,意识不到它们已不复存在的事实。他们仍然对过去感到恐惧的事情心有余悸,不了解尽管它们曾经是真实的,但很早以前就已不存在了。无意识的记忆、被压抑的情感和被压抑的需求主宰了他们的生活,几乎决定了他们所做的一切,或是没有做成的一切。  对童年经历中可怕的被虐待事实进行的压抑,使许多人不但毁灭了自己的生活,也断送了他人的生活。他们那出于无意识的对报复的渴望,很可能使自己卷入暴力的深渊,烧毁房屋和商店,并对别人施加暴力。他们以这种毁灭的方式去掩盖属于自己的事实,为了避免再次体验那个曾经忍受绝望折磨的孩子的感情。  还有的人则在各式各样的自我折磨和自虐的行为中,主动地和无意识地延续着曾经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痛苦,却自认为这些行为是“解放”。那些允许自己的乳头被穿孔,在上面挂上环,以便得到在杂志上亮相的机会的妇女,她们骄傲地宣称,在这样做的时候她们毫无疼痛感,甚至觉得好玩。她们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她们就必须学会不对疼痛产生感觉,所以到了今天,她们就会付出代价而不去感觉那个被虐待的小女孩心中的痛苦,并被迫去想象那是很好玩的事。  被压抑的痛苦还会以更具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一个小时候受过性虐待的妇女一直竭力否认她童年的真相,为了避免体验痛苦,她永远借助男人、酒精、吸毒或事业上的成功来逃避她的过去。她需要用不断的兴奋使孤寂不能靠近自己;她不能忍受哪怕一点儿寂静的时刻,因为那会使她重温童年那难以忍受的孤独,而对她来说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她将继续她在内心的逃亡,除非她能明白,对过去感情的了解只会带来解脱,而不是死亡。  对童年痛苦的压抑,不但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传记描写一般把这一点表现得很清楚。比如在读著名艺术家的传记时,读者会感到这些人的生活好像都开始手青春期,而在那之前,我们被告之他们都有过一个“愉快的”、“和谐的”、“平静的”、“贫乏的”或“充满了刺激的”童年。但是一个人的童年到底具体是什么样的,似乎引不起传记作家们的兴趣,好像一个人全部生命的根基并非在他的童年里。下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亨利?摩尔在他的回忆录里描述,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经常给他母亲涂抹一种油,并按摩她的背以减轻她的风湿痛。读到这里,我突然对他的雕塑有了新的理解:那些巨大的倾斜着身体的女人和她们细小的头——现在我可以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在她们身上找到那个母亲了。她的头高高在上,‘呈逐渐消失状,而她的背却紧贴在他眼前,呈无限放大状。这个细节对许多艺术评论家来说可能毫无价值,但对我来说,它却说明了一个孩子的童年经验可以如此顽强地保留在他的无意识之中。当他成年之后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时候,这些早期经验便在他心中唤醒无数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  现在,摩尔的记忆不再与任何创伤性的事件有联系了,所以可以不受干扰地保留下来。但是很多人童年中的创伤性经验却深藏和闭锁在黑暗之中了,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却和这些经验一起被埋藏起来了。  1.贫穷的富有孩子  我有时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能否懂得,当我们是孩子时所被迫体验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的痛苦程度。我这里主要指的不是儿童在实际意义上被父母抛弃或与他们分离,虽然这毫无疑问也会造成创伤性后果;我也不是指那些确实没有得到足够的生活照料或完全被忽视的孩子,以及那些至少一一直能意识到自己在成长期间遭到了忽视这一事实的孩子。除了这些个别的情况之外,为数众多的人在进入治疗时,都一致相信自己曾有一个愉快的和受到保护的童年,并且这个信念一直在伴随着他们。  我经常遇到那些因具有天赋和成就不凡而受到称赞和羡慕的病人。他们都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受到坐便盆的训练,并且他们当中许多人在一岁半到五岁之间,就开始颇为能干地帮助父母照顾比自己更小的兄弟姐妹。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看法是,这些让父母感到骄傲的孩子,应该有着坚强和稳固的自信心。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虽然他们无论想做什么都能做好,甚至相当出色;他们也被人羡慕和嫉妒,想成功就能成功,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在所有这些荣耀的背后,潜伏着抑郁、空虚、自我疏离和对生活的漠视。当那些幻觉的魔法不再灵验,当这些人一旦不再是第一名,不再是绝对的超级明星,或无论何时,当他们突然感到自己没有维持住某种必须坚持的理想形象,或不再能达到某些标准时,沮丧的感觉马上就会像黑色梦魇般袭来。他们就会受到焦虑、极度自卑和羞耻感的折磨。那么让这些能力不凡的成功人士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第一次见面时,这些人总会告诉你,他们的父母都是善解人意的,至少一方如此;而即使小时候父母有过误解他们的时候,过错也在他们自己身上,因为他们不能适当地向父母表达自己。他们在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对那个曾是孩子的自己表现出缺少同情心,尤其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病人不但有突出的自省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同情他人的能力。可是他们与自己童年感情世界的关系却是残缺的,表现特点是缺少尊重,对控制和操纵强迫性的需要,以及对成功的渴求。他们时常对孩提时的自己表现出轻蔑和讥讽,甚至是抱有嘲弄和无所谓的态度。总之,他们对自己童年的经历完全没有感情上的了解或认真的评价;除了对成功的渴望,他们对自己真正的需要毫无概念。正由于他们对自己的真实历史压抑得如此彻底,所以他们就能轻易地保留自己曾经有一个幸福童年的幻觉。  作为描述这些人心理状态的基础,我想先阐明一些我的基本观点:  1.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有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即在任何时候都被重视和被尊重。  2.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关于“在任何时候都被重视和被尊重”,指的是一出生就具有的表达各种感情和感觉的能力。  5.如果这个孩子感觉自己是在受到尊重和容忍的气氛中长大的,那么当他面临分离的需要时,就能够舍弃与母亲共生的感情,完成向个体和自主的过渡。  4.如果一个孩子需要以上的条件作为一个健康生长的基础,那么他们的父母也应该是在同样的气氛中长大的。如果确实如此,他们就能够向孩子提供培养信任所需要的保护和良好的自我感觉。  5.而童年不是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父母,他们本身就被剥夺了健康生长的权利;他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他们的父母在关键时刻不能给予他们的需要,即身边有一个能够完全意识到他们存在,并且能认真对待他们的人。  6.这种寻找当然永远不可能完全成功,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属于不可挽回的、过去的成长阶段,即刚刚出生之后和童年的早期。  7.一个有着这种没被满足和因被压抑而有着无意识需求的人,只要他无视自己被压抑的生活历史,就不得不去尝试其他替代途径来为自己实现满足。  8.用来实现这些满足最合适的对象就是他自己的孩子。一个新生儿或小孩,必须百分之百地依赖其父母,并且由于父母的照顾对他的生存无比重要,所以他定会尽其所能避免失去他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他就会为这种需要聚集所有的生命能量,好比一株幼小的植物,为了活下去必须跟着太阳转的道理一样。  在我与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的接触中,我总能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童年经历,它的特点是:  1.在他们的童年里,都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丝毫没有感情上的安全感,必须依赖自己孩子的某种特殊行为来平衡她的需求。这个母亲能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面前以强硬、权威甚至是独裁的形象来掩饰她内在的不安全感。  2.这个孩子对母亲的需求,或父母双方的需求,有着惊人的、出于直觉的(即无意识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自动扮演起一个被无意识地分配到的角色。  3.这个角色保障了孩子对“爱”的需要,也就是父母对他的利用。他能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这种被需要保证了他拥有一个可以安全生存下去的办法。  孩子的这个能力后来得到了延伸和完善。再后来,他们不但成为自己母亲的“母亲”(知心密友,安慰者,顾问,支持者),还至少分担了一部分照顾兄弟姐妹的责任,并使他们逐渐培养出对别人发出的无意识的需求信号的特殊感知系统。难怪他们后来都选择了心理治疗师作为职业。如果没有这先前的经历,谁又能保持有足够的兴趣,并花一整天的时间试图去发现另一个人潜意识里发生的事情呢?但是这种敏感性的发展和完善(它过去曾帮助过一个孩子生存,现在又使成年的他能够从事他奇特的职业)也包含了治疗师自己感情障碍的根基:只要意识不到他对自己过去需求的抑制,他就会被迫利用依赖他的病人,来为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寻找替代物。  2.丢失的感情世界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感情障碍的根源,应该在婴儿早期的适应性改变中去寻找。当孩子必须对尊重、回应、理解、同情和得到感情反射这些需求进行压抑时,就会产生几种严重的后果。  这些后果之一是,病人无论在童年还是长大以后,都不能有意识地体验自己的某些情感,比如嫉妒,羡慕,愤怒,孤独,无助和焦虑。使人备感悲哀的是,我们在这里谈及的是一些鲜活又往往具有深刻感情的人。最为引人注意的一点是,他们在讲述自己的童年时,总会提起一些不包含任何痛苦和恐惧的体验。比如,他们能够享受与大自然的接触,因为这样做不会伤害母亲的感情或令她感到不安,也不会导致减弱她的权力或威胁她的平衡。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专注、鲜活又敏感的孩子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四岁时如何在明亮的草地上发现了阳光,但到八岁时却“注意不到任何事情了”,包括对怀孕母亲的好奇心;对新生弟妹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嫉妒心。  同样使人吃惊的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曾在两岁时被单独留在家里,当时遇到士兵闯入搜查,她表现得“很棒”,静静地忍受了可怕的入侵行为,不哭也不闹。这些人都一律培养出不去体验感情的技巧,因为一个孩子只有在另一个人能够完全接受他(她)、理解他和支持他(她)的前提下,才能体验自己的感情。如果他(她)生活里没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他(她)为了体验感情必须冒着失去母爱或是母爱替代物的危险,那么他(她)就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他(她)甚至不能“只为了他(她)自己”而私下体验它们;所以他(她)就根本体验不到它们。不过这些感情将被保留在他(她)的身体和细胞里,被作为信息储存起来,等待有朝一日被另外一件事情引导出来。  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些人必须应对使这些早期情感复活的各种情境,虽然看不到明显的原始联系。这种联系只有当强烈的感情在治疗中得到体验之后,才能得到破译,并与它们发生的原始情境成功地联系起来。  以被人抛弃的感觉为例,我这里指的不是那种感觉孤独所以就酗酒或吸毒、去电影院、看朋友,或“毫无必要地”打电话,以填补内心空虚的那种成人所有的感觉。我这里指的是一个小婴儿体验的最原始的被抛弃的感觉——那时它没有任何借助别的方法逃避的可能,而且它也无法以语言或前语言的方式与母亲进行交流,因为这个母亲自己的需求也没有得到过满足。她必须依赖孩子对她的特别反应,这对她来说无比重要,因为她自己此时也是一个“孩子”,正在寻找一个能使自己得到满足的对象。  无论这听起来多么自相矛盾,一个孩子确确实实是置身于母亲的掌控之中的。这个母亲可以感到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为孩子的眼睛总在追随着她。一个孩子不可能逃离他的母亲,就像他的母亲不能逃离她自己的母亲一样。一个孩子有可能按照他母亲需要的方式长大,被迫去尊重她,她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强加于他,得意地看到自己的形象反映在孩子对她的爱和欣赏中,并感到在他面前很有权威。可是一旦这个孩子变得不那么顺从了,她就能把他丢给一个陌生人,或是禁闭在一间屋子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本毫不矫揉造作的小书,却有着惊人的影响力。很多读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书里被准确地描写……作者似乎是你童年最深层、最隐秘自我的一位无声无形的见证人。  --《时尚(vogue)》  罕见的、极具说服力的对孩子们的同情和理解……她举的例子如此生动和熟悉,足以触动深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些阴暗记忆。  --《纽约客(NeWYork)》  这本畅销书已成为千百万人的必读书。这本具有震撼力量的书检视了那些有感情障碍的父母怎样给了自己的孩子生命,却又亲手毁了这些有天分孩子的生活。  --贝克斯出版商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因洞察事实的真相而深刻的书。其目的在于帮助成人发现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校正他们与儿童相处的态度和方法,指导他们重新找回应有的健全生活。  《天才儿童的悲剧》曾畅销欧美市场20年,为成千上万的读者提供了如何心理健全地生活的答案,并帮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才儿童的悲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