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1970-1
岳麓书社
吴松庚
305
无
《贾谊》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前人及时人对贾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事迹及故居、思想体系进行了新视野下的阐述,对其新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作者对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是贾谊研究的总结性著作。《贾谊》融思想性和学术性于一体,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第一章 河洛英才一、英才沃土二、不凡身世三、吴公门下四、师从张苍五、问学司马季主六、作《春秋左氏传训诂》第二章 锋芒初露一、贾谊入仕二、著述《过秦论》三、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四、上《论积贮疏》五、建议列侯之国六、仕途受挫第三章 长沙王太傅一、任长沙王太傅二、贾谊对稳定长沙国局势的贡献三、汨罗吊屈四、上疏建议礼待大臣五、上《谏铸钱疏》六、作《鹏鸟赋》及其心态的变化第四章 梁怀王太傅一、宣室求贤二、梁怀王太傅三、上《陈政事疏》四、上《谏立淮南诸子疏》五、作《旱云赋》六、贾谊之死七、临终谋略八、遗泽留芳第五章 思想的海洋一、软硬兼施的统治策略二、“以民为本”的丰富和发展三、抵御匈奴的国防观四、维护统一的手段五、教育理论六、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七、智慧的火花第六章 《新书》的传播与研究一、《新书》的整理经过二、《新书》的出版情况三、近五十年来内地学者对贾谊的研究四、近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对贾谊的研究第七章 名流与贾谊一、毛泽东与贾谊二、王安石与贾谊三、杜甫与贾谊四、苏轼与贾谊第八章 贾谊故居的变迁一、西汉对贾谊故居的保护二、六朝时期贾谊故居的保护三、唐宋时期的贾谊故居四、明清官绅对贾谊故居的经营五、辛亥革命前后的贾谊故居六、建国以后的贾谊故居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对于上述说法,有些学者不太赞同。三千年前,当长沙这一地方向周王室献“长沙鳖”时,长沙这一地名应该是早就存在了。古时候,给一处地方取名,应该是先到此地的人拥有的特权。最先在长沙这块地方开疆拓土的应该是勤于耕作的古代先民,而天文星相家们则肯定要来得晚得多。如果是星相家们先到,而且一点也不用操心饮食起居问题的话,或许他们会有时间翻遍经书典籍,联系到宇宙天空,取一个神乎其神的名字以显才学。而先来的普通百姓,首先考虑的是生存之道,给他们生存的土地取个名字只会以他们眼中最直观、最实在的地标、景物来取名。比如长沙的猴子石,就是因为那里有一块巨石似猴立于江边,故那一带由此得名;城南的石马铺,也是由于那一带明清墓葬众多,到处有石人、石马,官方建个驿站,便以石马铺名之,事情就这么简单。先民们不会将问题复杂化,取个名字要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师们来帮忙,他们在这里开拓、生存,就要有名称,除非后来者以为名称不雅,要改一改。然而,谁也没有听说过周以前长沙是否还有其他的称呼。 关于长沙地名的第二种说法来自于东方朔所撰《十洲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日长沙。”此说较前一种说法实际了一些,但亦不甚妥帖。先民们给自己生活的土地取名,应有现实的特定含义,居然想到了湘江至万里之外的东莱,好像也不是实在人之所为。 其实,我认为,先民们在为岳麓山下这片广阔的土地取名的时候,肯定是以他们眼中看到的最显著、最具特色的地标为依据的。而先民对这里最为熟悉的即岳麓山下,湘江中间一片长长的沙滩,即现在的橘子洲。长沙得名,似乎与此有着不解之缘。 ……
《贾谊》由岳麓书社出版。
无
还不如《贾谊评书》。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