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朱子与闽学

傅小凡 著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傅小凡 著  

页数:

342  

Tag标签:

无  

前言

  朱子与孔子是后先相继的两位文化巨人。北宋后期,基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过渡,文化落后的金人又将灭宋,承担不了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重心由北方的中原往南方转移,儒佛道诸种形态都聚焦于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朱子在武夷山五十多年,进一步以儒学为主干,融合佛道之学,建立起完整严密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为新的国家文化重心——武夷文化。朱子拨千年之乱而反正,把中国文化的主导权从佛道那里夺过来,使中国文化返本归位,重新树立起中国主体文化意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我很赞赏清人张伯行为明朱衡《道南源委》所作《序》中的一段话:至考亭朱子、勉斋黄氏,师弟之授受,朋友之讲习,奋然兴起者,如云汉之昭回,如江河之莫御。理学名区,独盛午闽,不惟比拟伊洛,直与并称邹鲁。而程子“道南”之一语,遂符合如左券。噫嘻!闽滨东海,屹立武夷诸名胜,元气融液,人与地会。……吾见闽学之盛行,且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不局于一方,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

内容概要

  北宋后期,基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过渡,文化落后的金人又将灭宋,承担不了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重心由北方的中原往南方转移,儒佛道诸种形态都聚焦于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朱子在武夷山五十多年,进一步以儒学为主干,融合佛道之学,建立起完整严密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为新的国家文化重心——武夷文化。朱子拨千年之乱而反正,把中国文化的主导权从佛道那里夺过来,使中国文化返本归位,重新树立起中国主体文化意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

作者简介

  傅小凡,男,1957年生,辽宁辽中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晚明自我观研究》《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意义》《宋明道学新论——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祁山遗恨——三国政治哲学初探》《李贽哲学思想研究》等专著,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洛学南渡一、伊洛之学(一)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二)程颐: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二、游酢:师事伊洛,道传南闽(一)变易而不离于道(二)求其心所同然者(三)仁之体与智之用三、杨时:程氏正统,南渡大宗(一)天理之常,理一分殊(二)正心诚意,性命不二(三)反身而诚,默而识之四、罗从彦:倡道东南,任重诣极(一)易简之理,静中体悟(二)民为邦本,治世之道(三)仁体义用,教化为先第二章 朱熹师承一、朱松:佩韦戒性,周知力行(一)先王之道,必至之理(二)祸福之机,绝抱高情(三)玩物穷变,周知力行二、刘子晕:风格高秀,不袭陈因(一)尽其本则用自尽(二)视听言动必有司(三)极天理人事之大三、李侗:冰壶秋月,莹彻无瑕(一)万物始终,此理一贯(二)人物一理,圣心如鉴(三)不疑所行,皆沛然矣第三章 朱子理学一、本体与存在(一)精神性本体(二)物质性存在(三)本体与存在二、主体与心性(一)人道与人性(二)心体与心用(三)心体与性情三、主客体统(一)天与人(二)心与物(三)知与行第四章 考亭学派一、蔡元定:学通古今,继往开来(一)天下之理,中而已矣(二)天道不诬,人心当谨(三)裁成自然,力改天命二、黄榦:吾道有托,可无憾矣(一)见造化之所以然者(二)人之所以与天地并(三)格物致知而力行之三、陈淳:辨析字义,发展理学(一)否定独立精神本体(二)心性情一于理与命(三)人事尽处是谓天理四、蔡沈:解经求道,顺数明理(一)一本万殊之理(二)合天下之万善(三)数尽天下事理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不仅是程颢对“仁”的解释,也是他整个理论的重要特征。在程颢看来,不仅物与我同体,而且道与器,道与性,有与无,内与外,动与静,形而上与形而下均同体。由此构成的一个浑然五分的整体世界,这就是程颢心目中的本体。在程颢看来,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所以主体只能顺应自然,追求物我两忘、内外合一的境界,这是为学的重要目的。  1.元来只是此道  程颢不再思索这宇宙是从哪里来和如何构成的,而只是面对这所与的一切建构一个能够说明这一切的本体论。在程颢的心目中,宇宙永恒本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的各种范畴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本体的表述,尽管概念不同,但所指都是相同的。他说:  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①  无声无臭的“上天之载”就是那永恒不变的本体;其结构或者存在的依据被称为“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朱子与闽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