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雷海宗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雷海宗  

页数:

19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作者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著名历史学家。
本书由作者陆续发表的论文组成,探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文官与武官、家族制度与国家治理、皇族血统退化与国力盛衰等几大关系。作者推崇国家文武兼备,不要畸形发展。

作者简介

雷海宗(1902—1962)扬名中外的史学大家,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以博闻强记、史学自成体系、贯通古今中外著称,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专设条目。雷海宗提倡兼顾考证和综合,是“战国策派”、“清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其主要著作有《国史纲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

书籍目录


上编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
 一 中国的兵
 二 中国的家族
 三 中国的元首
 四 无兵的文化
 五 中国文化的两周
下编
 总论——抗战建国中的中国
 六 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
 七 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
 附录——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但已被新设的中垒校尉所并。七校统称北军,由中垒校尉总管。中垒校尉同时又掌管西域,所谓北军已不是专卫京师的禁军。至于这七支军队的组成方法,三支外族兵当然是由胡越的降人充当;其他四军的士兵如何召来虽不可考。但由期门羽林的例与当时人民不肯当兵的风气来看,一定是由召募而来,或者也多是六郡的子弟。这是汉武帝时第一种新的兵力。汉初戍边的人以一年为期。但这种办法并不妥当,文帝时晁错已见到此点。胡人游牧为生,往来不定,乘虚入寇,边兵防不胜防。中央或邻地发大兵来援,胡寇早已不知去向。所以边兵费的粮饷虽多,效力却微乎其微。戍兵屯边一年,对边情方才熟习,就又调回,新来的兵仍是生手。况且戍边本是苦事,内地人多不愿去。晁错见到这种种困难,于是想出屯田的方法,专用囚犯与奴婢,不足用时再以厚利高爵召致良民。这些边兵兼营农业,可省去国家一大笔军费;都终身甚至世世代代守边,对边情必定熟习,防御边寇的效率必高。文帝听信了晁错的话。开始在边境屯田。②但大规模的屯田到武帝时才实行。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雷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十分著名的富有思想的史学家,在有关中国文化与中国积弱的根源分析方面,他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出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极富见地。……我认为,其分析之深刻,笔力之犀利,观点之独到,用心之良苦,对东西方社会和文明的知识之渊博,给人的震撼力仍然不是时下一些使用了大量现代术语的文章可以相提并论的。何炳棣:回忆清华和联大的岁月,我最受益于雷师的是他的想法之“大”,了解传统中国文化消极面之“深”(如“无兵的文化”及其派生的种种不良征象)。当时我对国史知识不足,但已能体会出雷师“深”的背后有血有泪,因为只有真正爱国的史家才不吝列陈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弱点,以试求解答何以会造成千年以上的“积弱”局面,何以堂堂华夏世界竟会屡度部分地或全部地被“蛮”族所征服,近代更受西方及日本欺凌。  ——陈晓律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名人推荐

陈晓律: 雷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十分著名的富有思想的史学家,在有关中国文化与中国积弱的根源分析方面,他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出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极富见地。……我认为,其分析之深刻,笔力之犀利,观点之独到,用心之良苦,对东西方社会和文明的知识之渊博,给人的震撼力仍然不是时下一些使用了大量现代术语的文章可以相提并论的。  何炳棣: 回忆清单和联大的岁月,我最受益于雷师的是他的想法之“大”,了解传统中国文化消极面之“深” (如“无兵的文化”及其派生的种种不良征象)。当时我对国史知识不足,但已能体会出雷师“深”的背后有血有泪,因为只有真正爱国的史家才不吝列陈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弱点,以试求解答何以会造成千年以上的“积弱”局面,何以堂堂华夏世界竟会屡度部分地或全部地被“蛮”族所征服,近代更受西方及日本欺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PDF格式下载



雷海宗的《中国的兵》一书很薄,我阅读速度奇慢,也就花了一个下午。是一本主观性非常强的书籍,属于非让你接受他观念不可的那种类型,我就喜欢这样的。一本历史书要是失去了作者的观点,而追求所谓客观史实,那就不叫历史书了,应该改叫做叫历史文献。    比如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我一直觉得没什么区别,因为皆是诸侯割据的时代,且互相攻伐不断。但是雷海宗却从“兵”的性质做侧面,让我逐渐有了较明晰的条理:    春秋的兵是贵族阶层即“士”的义务和权利,国人皆以当兵为荣,所以君王亲战沙场是件很平常的事。与“士”人相对的便是“庶”人,这些庶人想当兵还当不得呢。    而战国的兵则是全民皆兵,可想,战国时的战争残酷性远非春秋时代扩土式的疆场小战可比,其目的是直接吞灭别国。    有点特别要指出的是,春秋时代,既然是上层贵族才能当兵,所以这类兵是既能文也能武的,真可谓文武兼才。而战国时代虽然是全名皆兵,却总是有少数文人以当说客为生,比如张仪,而又有一些人却是专门练武的侠客,比如荆轲。所以总结起来,便是春秋时代的贵族文武双全,以当兵为荣,战国时代的贵族文武分治,全民皆兵。    这然我想起《北京法源寺》里的谭嗣同,作者李敖将谭嗣同归纳为战国时的侠客。但是我想让雷海宗归类的话,他一定会将谭嗣同归到春秋时代的“士”,因为侠客不问政治,而《北京法源寺》里的谭嗣同明明是智勇双全啊,应该归类到春秋的“士”。    雷海宗认为中国的兵发展到秦汉,就此大坏。秦统一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斤,置挺宫中”,天下大了,而兵只用旧秦国的兵,自然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另行补充。于是就有“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其实就是流民、无赖、贱民。现在轮到这些人当兵了,足以说明两个问题:1.兵的品质大大下降;2.人民厌战,不愿当兵。这和春秋时代以贵族当兵、当兵为荣的时代恰恰相反啊。而陈胜起义的兵就是被发戍渔阳的人,其他各地纷纷响应的诸侯所领的兵又大多是流氓、流民。甚至秦二世派章邯镇压起义的前期兵都发自郦山刑徒,真所谓兵匪不分了。    至汉朝,兵的名声已经无可挽回了,人民不愿当兵,征兵制就败坏了,于是有募兵,募的终究是些无赖、流氓,和后来的愈加重要的外籍兵,试想这些兵还能有以前的爱国精神吗?谁出钱我就为谁打战而已。“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汉兵的无能传至现在。两千年无不处在被外族侵扰,乃至吞灭的尴尬境地。    其实到这,这兵也就讲完了。    开头说过,这本书很主观,作者想说的肯定不止这些。依我看来,兵,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负责保卫和侵略,在初期阶段一定是部族领袖的责任,所以雷海宗才会说春秋以前当兵是光荣的,因为当兵的人是领袖,起码是个贵族。因为是贵族,才有条件从小学习知识和武功,这么说来,其实孔子也会武功的。    而在战国因全民皆兵有一变,不仅兵一变,文化也一变,因为文和武就此分道扬镳。再到秦汉,又一变,上层皆从文,而当兵的皆是下层人物。而天下,也就变成了文人的天下。文人骚客以武为耻,逐渐演变成只会舞文弄墨的酸儒。    朝代更替的戏码轮回演出,一可以怪后世帝王的没落,二可以怪外族势力的侵入......其实做这样的分类大可不必,无论如何,到最后一步皆表现为“无兵”可御,中国两千年来文化亦可称“无兵的文化”,“无兵”自然是指无好兵。汉高祖定天下,拔除异姓王,其用兵可谓兵不血刃,然而对于匈奴却无可如何,甚至被匈奴困于白登,用陈平计,才侥幸脱身。回想战国时期之燕、赵两国,亦受匈奴侵扰,而燕赵对此侵扰却游刃有余,足以证明汉兵实不如战国兵好用。    对内用兵有余,对外用兵不足,这可说是中国两千年的贯病,自秦汉后试推之:五胡乱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大辽侵扰、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满人入关、西洋侵略、日本侵华。对外无不是束手无策。有文治,无武功,有柔无刚。其表现为统治者即文人实在太文了,缺少春秋时的侠义精神,那种爱国为己任的刚武之气不存,其唯一的武器就是心机,发展下去,就是党争,这些文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别说征战沙场,即便不在后方捣乱也已算得难得了。    以一国之君而亡国毕竟少数,如秦,如隋,竟过刚而折,其余各朝灭亡之诱因必有党争一项,或阉党,或戚党......这便是中国文化“柔”的传承,无论开国之君多么文韬武略,其二三世后,天下始终是那些酸儒的天下。这又是无可如何的事,毕竟“武”只能“功”,“文”才能“治”。虽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中国的历史总的来说是统一的,汉文化中的“武”实在不是什么关键词,这和长期分裂的欧洲又大相径庭。    以上是《中国的兵》读书心得,观点直接引用于此书。通读之后,我的直接感受是作者雷海宗似乎对春秋战国时代的兵制恋恋不舍,认为募兵制大坏,征兵制才是正途,这是我想不通的。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是雷海宗先生的名作,他表明雷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上又迈出了踏实的一步,阅读该书,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我国国情的理解具有极大的帮助。


秀才与兵的故事不是作者的心思,慎战是中国传统的战争的要求。


雷海宗大家所留的书就这几本,不多,这本书很好解释了中国的文化。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是我们一个老师介绍我们看的,一本不厚的小册子却能带给我们深思,这种书不适合一口气看完,更适合于慢慢细品,慢慢反思。


雷海宗的经典著作,独特视角观察中国文化!


对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一针见血,看的比较过瘾。


雷海宗先生在历史上被忽略了,希望他的研究能加深一些


雷海宗的作品,体现了民国学人的那种使命感和学术的神圣感


打开你的视野,让你知道牛人有些!


很难想像能把历史书写得如此浓缩,字字珠玑。


雷先生的著作不必说,都是上乘之作


书的质量好内容好


文章浅显易懂,深入简出,思路清晰,对历史及社会演变有总结性观点,好!


所以就买了咯~


看其书,佩服其人


喜欢,雷先生的见解很独到,不愧是大师。


雷先生的书值得一看,大家


触动很大


民国的书,很好


大师著作,值得收藏


深入浅出,受益无穷


雷先生的书要读的。


经典之作,高屋建瓴。


军事家同时也是人文大师!跟民国相比,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工科生靠专业能有个饭碗,好点的也只是为专业而专业,欠缺人文关怀。教育体制历来缺乏人文这块,多看民国大师们的著作,自己做点填补。


经典,书不厚,分析透彻1


民国大师雷宗海的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政制等方面书,原想买他的《西方文化史纲要》的。


好书!受益匪浅,大师就是不一样!


好书~ 印刷内容都不错


對於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與兵制還是挺有幫助的。很不錯的書。


经典著作,独特视角看待中国文化,我比较喜欢,有内容!


深入浅出,简单明白


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之前是没有仔细的阅读过雷老的书,受益匪浅;印刷一般,有点怀旧的感觉,但是书不是很新,感觉是压仓很久了。


有一些知识,可惜不是我感兴趣的,写在民族危亡的时代,那么写也可以


对文武分离的害处论述有相当深刻的见解,好书!


六十年前的书,观点和深度都有些过时。但是观点犀利,看起来挺带劲


我承认本书可以让人获得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问题。但书中作者所说的“爱国心”既是憎恶贬低他国的论点和我在龙腾网所见的一日本网民如出一辙。实在令我讶然。好吧,如果“爱国心”的真相即使如此的话,我想作者一定是个坚定的“爱国者”。另外,书中还有很多观点我不能赞同。但想也是,毕竟是七十年前的论文集,任凭大家巨匠难免受时代所局限,退一步又如何?


这本书的印刷还不错,主要是内容吸引了我,值得细读思考


送货很快!!!这书别人极力推荐值得一看!


原来古书上的这么多东西只被雷大师看到了,我原来真的只是在看书而已,完全一个路人呀。一直以为中国就是中国,从孔子开始说话就没变过(也许圈的太久了,宅的太深了),实际上中国历史是如此多变,我们的过去还不如过去的过去。当别人在发展时,我们只能被皇帝转变。


作为一本大纲式的书,的确不算厚的。但是这本书从中国的历史娓娓道来,讲述中国的兵制度等方面的管理、改革等,确实算得上一本好的易懂的大纲书,建议喜欢历史的读者不可错过。


内容有点古文的风格。封皮有点旧


有两本书给我印象深刻,可以说颠覆性的,一本是顾颉刚先生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汉代学术史略);另一本就是这本《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对于这本书,底面有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的评价,用来形容觉得很适合:“其分析之深刻,笔力之犀利,观点之独到,用心之良苦,对东西方社会和文明的知识之渊博,给人的震撼力仍然不是时下一些使用了大量现代术语的文章可以相提并论的。”读完这本书再去读通史,绝对会有不一般的领悟。也翻过雷海宗先生的《中国通史选读》,其在每章前面提纲挈领的话也是相当深刻,一针见血。


1、大家、名作,内容自不待赘言。 2、用纸一般,不像商务的风格,旧版可能会好一点。3、字体较大,看着很舒服。


无意间购得这么一本好书, 我挺高兴的。观点鲜明,论证流畅有力。我很喜欢作者的分析角度,从兵制变化,看文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以前知道 雷海宗是大家,一读文章,更知这“大家” 绝非浪得虚名的。 很有益的一本书。


统治者意识形态制约与传统文化消极面影响,忽视强兵武备,只会被动挨打,历史教训。


大学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很不错。


见解深刻,论断精辟。从“兵”制的变化,印证中国文化内里的演变。


名著,不错的图书,。。


看了一遍,感觉一般,不过看到作者介绍古罗马的时候,和现在联系一下,感觉有点意思。


选题非常好,非常喜欢这部书


好书啊,是经典的历史书。


好书,值得一读,会有收获


非常好的书,经典!


闲时慢翻


民国其间的学术著作。


东西不错,参考价值蛮高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