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烟帮

庸人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庸人  

页数:

26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烟帮》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云南烟土帮温家兄弟二人的不同理想与选择,一个为了振兴中华、保家卫国的理想而奋不顾身、征战疆场,一个为了做大家族的烟土买卖而想方设法、不顾一切,但命运的车轮还是把性格、理想迥异的兄弟俩带到了缅甸战场——命运的起伏、爱情的得失、家族利益、社会存亡、民族大义、国家未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大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所演绎的历史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同悲,同喜,同思考。

作者简介

  庸人,北京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读者、媒体、作家、评论家队伍里的拥趸誉为“七〇后文字高手”。庸人学的是经济管理,曾先后从事过业务员、饭店老板、超市老板、广告公司策划总监。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职业作家。已完成《北京爷们儿》、《痞爷》、《中国丁克》、《射雕时代》、《电视》、《我不是人》等长篇小说20部,纪实文学3部,《欢天喜地七仙女》、《幸福来了你就喊》、《铁爷茶馆》等剧本若干,共有近六百万字的作品问世,图书销售超过四十万册,多部作品已投拍电视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杆大烟枪 第二章 烟泡的战争 第三章 烟帮·烟人 第四章 天南地北一袋烟 第五章 烟帮涅槃 第六章 从烟土到白粉第七章 人退烟进 第八章 烟满楼 第九章 谁的金三角

章节摘录

  【经典片段摘抄】  大烟帮,生产、买卖烟土的帮会。  关于帮会的作品极其庞杂,黑帮、盐帮、商帮、马帮、茶帮……但关于大烟帮的小说尚未得见,本作品可称中国第一部揭示大烟帮内幕的小说。  小说是民族的记忆,《大烟帮》截取了民族记忆中关于大烟的一段经历,讲述了一段如烟往事。  大烟这东西曾是中国人无法言说的痛。我们无法遗忘我们的民族曾经与大烟有着割扯不断的渊源。  列宁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铭记过去也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  声明  本作品中所有相关的历史人物,都是假托。  这是个为所欲为的时代,这是大烟帮的时代。  第一章 一杆大烟枪  一  民国25年,夏,午后。保定。  莲花池对面是直率总督府,大清的总督成了过眼云烟,如今的衙门口是闹市,到处都是做小买卖的。  湖边聚了一群人,大家高声喊叫着,跺脚助威着,不少人纷纷脱了衣服跳进湖里,湖面上漂满了屁股,保定人似乎在集体摸鱼。  总督衙门旁的路上转过两人,前面那位身材高硕,制服笔挺,一看就是个军校学生兵。后面那位穿着对襟的绸布褂子,瘦小枯干,尖嘴猴腮,头戴瓜皮帽,帽沿下钻出几缕又细又黄的头发,活脱脱一个南方痨病鬼。二人明显是一对主仆,但怪也就怪在这儿了。  保定军校全国知名,国军中诸多上将均来自这所学校,甚至形成了以何应钦为首的保定系。所以大街上出现个把学生兵并不希奇,希奇的是学生兵还带着个仆人,这的事就新鲜了,什么样公子哥有这么大胆量?  学生兵发现了湖边的繁华景象,二人好奇地走了过去。  人群中央是个面目阴冷的年轻人,这家伙挥手向湖中一甩,晶光闪烁,又有几个人跳下去了。原来年轻人向湖了扔银圆呢,围观者的疯癫都是银圆导致的。不久这家伙又扔了一枚,人群再次鼓动,有两个老太太都下了水了。  仆人哼哼着道:“狗日的,显摆什么?”  学生微笑着走过去:“兄台,何必讨扰龙王爷?直接给了大家就完了。”  年轻人看了学生兵一眼,脸上都是傲气:“中国人没出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怪不得你们是东亚病夫!”  学生兵一点没生气,反而笑着说:“如此说来兄台是东洋人了,小日本的小日本,小日本就是小气!”  年轻人瞪着说:“你胆敢污蔑大日本帝国!”  “你就是小气。”学生兵浑身无所谓:“你以为你是给大日本争脸?我看你是给你们大日本丢人呢。扔钱,应该一把一把地扔,一枚一枚地扔,多丢人啊!寒酸之极!”  年轻人的眼珠子在眼眶里逛荡了几下,狠狠盯着学生兵:“没有扔钱的魄力,倒有风凉话的习惯,中国人!无聊!”  学生兵依旧满脸轻松,他向身旁的痨病鬼努了努嘴。痨病鬼似乎与主人有心灵感应,操着南方口音说:“我现在就去银行,二位等一等。”说完这家伙屁颠屁颠地跑了。  日本年轻人倒有些含糊,他打量着学生兵说:“阁下是保定军校的?”  “二十四期,步兵科,鄙人温义,温暖之温,正义之义,与流行病毫无关系。”说着温义像模像样地拱了拱手。按理说他身穿军装,应该行军礼才对,但这家伙竟然拱了拱手,明显是一身江湖气。  年轻人看出来了,撇着嘴说:“在下津井正雄,大阪下田人。”  温义的眼睛亮了:“大阪是商业城市,商人都喜欢钱,你为什么扔钱?”  津井骄傲地歪着脖子:“我们日本人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倒要看看你们是怎么个低劣法……”他还没说完,听得湖中有人探起脑袋喊道:“那男的,别瞎聊了,再扔几个,摸不着啦!”岸上也有人催促:“赶紧扔啊,没钱了就回家。”津井正要骂人却见痨病鬼提着个小包袱,远远地跑了回来。  温义接过包袱,痨病鬼转过身去,半蹲着,把后背留给了主人。温义把包袱放在痨病鬼的后背上,解开结扣,周围立刻响起了一片唏嘘声。包袱里竟然是一捆一捆的银圆,每捆都是一百。温义拎起一捆银圆,喀吧一撅,然后扔手榴弹似的向空中一甩,一百块银圆天女散花般地抛到湖里去了。这一来莲花池变成了一颗炸弹,水花四溅,男女老幼全跳下去了。  温义向津井扬了扬下巴:“大日本的商人,扔啊!”  津井咽了口唾沫,从背包里抓出两把银圆,莲花池上空再次下起了银圆雨。温义见他还有些存货,索性一口气扔了三百块。湖边的呼喊声连成片了,湖里的脑袋被银圆砸开了花,但大家还是前赴后继地往湖里跳。有些维护秩序的警察,干脆把帽子一摘,也跟着下去了。  扔到后来,津井正雄把背包都翻过来了,再也摸不到一块银圆了,温义的小包袱里依然满满的。津井颇有风度,向温义鞠了躬,毕恭毕敬地说:“温君豪杰,鄙人甘拜下风。”  温义笑道:“这点钱算得了什么?钱如流水,就该让它赴水而去。”  津井不知道怎么应付这个油腔滑调的年轻人,这家伙到底是个什么路数?俗话说:狗追挎篮的,人追有钱的,这句话在日本也通用。由于见识了对方的豪气和财力,津井动了结交的念头,拉着温义要去喝酒。温义说:“今天不成,我们学校有规定,晚上不许出门。你要是不走,周日中午,还在总督衙门口见面。”  温义带着痨病鬼走了,津井盯着他们的背影,半晌没动地方。这时莲花池真成战场了,人们为了争夺银圆都动手了。远远看去,一群泥人在水里扑腾着、撕打着、嚎叫着,好象是一场远古的体育比赛。  第二天保定报纸上刊登了莲花池的消息。有推测说:某富豪要自杀,所以往湖里扔钱。有个记者说,一个日本疯子从疯人院里跑出来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知道真相。  津井正雄在父亲开办的商行里当管事,在保定住了半年。由于父亲常年住北平,保定这家商行是他说了算。另外津井正雄还有个身份,他是东京大学社会系的硕士。他希望利用在中国做生意的机会,完成一篇关于中国人品行调查的论文,以此证明这个大陆民族彻底腐朽了。因为这原因,今天才出现了湖边扔钱的一幕。他是在检测银圆的价值,也是在检验生命与尊严的价值。  日本有一股思潮,号称大陆种族是繁殖惊人的蚂蚁,应该从地球上彻底剔除。世界属于海岛民族,比如日本,比如英国。津井也持这种观点,但他与军人的想法有差别,他认为对付腐朽民族用不着战争,其他的手段照样能让他们臣服,甚至是顶礼膜拜,比如经济手段。控制了他们的经济,就能控制他们的心。  今天他万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这个学生兵视金钱如粪土,几百块大洋被他毫无意义地糟践了。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来路?既然是富豪,为什么还上军校呢?出于好奇,津井决定,通过军校的朋友,调查调查温义的来历。  两天后,温义的情况摆上了津井的案头:温义,21岁,云南人,军校二十四期,步兵科。成绩一般,无上进心,无党派的倾向。家有巨资,在保定市内有房子,一仆人相随,叫老鸦。  津井震惊了,温义上大学还带着仆人?莫说中国,即使在西方这也是颓废的象征。虽然他家有巨资,但资料上并没有说他们的身份,这家人是干什么的?巨资,到底庞大到什么程度?出国前他一直在研究中国社会,在中国上军校的年轻人大多有鲜明的政治观点,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温义没有党派倾向,那他为什么要上军校?  疑点太多了,津井正雄满百思不解。终于熬到周日了,这家伙老早地跑到总督衙门,专等这个神秘人物。  满天飞银圆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莲花池中依稀还可以见到人影,他们在水里苦苦摸索,似乎在探索自己的命运。津井正雄暗自发笑,用不了多久,他和温义比赛撒银圆的事就会成为保定的传说,人类的神话大多是这么来的。  日上三秆,温义晃悠着来了。今天他长袍马褂、步鞋折扇,全然一副京城阔少的派头。老鸦还是那身装扮,但背着一个帆布口袋,手里拎着鸟笼子。一只金丝雀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不时地鸣叫几声。  津井一个劲皱眉,中国的军校怎么能容忍这种人?这样的公子哥怎么可能带兵打仗?出于对金钱的尊重,他把温义算成了上等华人,但对他的做派实在不敢恭维。津井走过去,半躬着身子说:“阁下不失约,是君子。”  温义笑道:“宁失江山,不失约会!“说着,他接过鸟笼子,饶有兴致地吹了几声口哨,金丝雀马上回应了几声。  津井耐着性子说:“要不到我的商行坐一坐?我家做煤炭生意。”  温义一个劲摆手:“我不能去你的商行,我大哥在信里说,日本的商行都是间谍站,不能招惹”  津井先是尴尬继而又恼怒起来:“我家是正经商人,你对大日本帝国有敌意。”  温义把鸟笼子扔给老鸦,不耐烦地说:“我发现你这人真讨厌,说点儿什么都较真!什么大日本小日本的,大也罢小也罢,是你们家的吗?日本月本的跟你有什么关系?”  津井从没听过这样的胡言乱语,怒道:“国家乃人之根本,无本之人,何以为人?”  温义冷笑着:“我大哥是这么说,我不信这个邪。我们不过是碰巧生在这个国家的过客,国家什么也不是,仅仅是收税的政府而已。活着,是自己的事。”  “一派……”脏话涌到津井喉咙里,对方的友善表情又让他骂不出口。温义拍着他的肩膀,苦口婆心地说:“兄台!你们大日本把东三省占了,国家分你红利了吗?有你的好处吗?  当然,如果你是间谍就另当别论了。”  津井是学社会学的,温义的观点无非是政府虚无论。津井以为这东西不过是西方人玩世不恭的产物,没想到愚昧的中国也有人持这个观点。他试探着问:“人总得有根本吧?”  温义看了看老鸦:“你告诉他。”  老鸦诚惶诚恐地说:“我的根本就是我们家少爷,我们家少爷的根本就是我家老爷,老爷的根本就是我们家老老爷。”  老鸦带着浓重的西南口音,津井听得面红耳赤。温义打断了老鸦的绕口令,笑着说:“人的根本是家族,我们家就是我的根本。”他挥着手,结束了这场争论:“津井君,商行我是不去的,仙鹤楼,我请你。”说着,温义一抖扇子大摇大摆地走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的哥们儿庸人的书在圈内有嘴的都说好。他写小说写剧本都是一把好手,我们夸他好也就算了,连郭宝昌老爷子都一个劲说他好。直到凤凰卫视相中了这个本子,我也替他高兴。哥们儿间最好的祝福就是祝庸人吃好喝好写好,同时祝《大烟帮》麦脱销。  ——陈彤(作家、编剧。代表作《马文的战争》、《男人底线》)  看了这本书,我差点得了高血压。庸人能把历史演绎到这个程度,我真是太佩服他的想象力了。更可气的事没到关键时刻他都能做到煞有介事,无可辩驳,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或许这就是作家的天赋,没办法。  ——赵云声(作家、编剧、民国史专家,代表作《少帅传奇》、《大资本家传》)  认识庸人是因为他是编剧,早就知道他写小说,这还是第一次看。我说不清《大烟帮》是什么书,反正两个晚上就看完了,好像有个什么东西揪着我的心思。好小说或许都有这个特点。  ——廖京生(演员,代表作《生死抉择》、《出轨》、《康熙王朝》)  庸人的写作有点新历史主义的味道。换个思路来想问题,可以发现庸人的苦胆苦心:他虚构历史、消解历史的目的其实是提供给中国读者新的历史想象的可能。满纸荒诞感、不真实感的“伪历史文本”可以看作一个隐喻文本。不愿辩证思维的读者大可把该书当做“纯虚构”小说来读。   ——著名图书策划人 丹飞


编辑推荐

  温正、温义兄弟是温家帮的两位少爷,温家帮是滇西北最大的烟帮,以生产、买卖烟土为生,经营着全国最大的烟土生产基地。温正投身黄埔,理想是振兴中华。温义满脑子是如何做大家族产业,总有出人意料的想法,曾是保定军校的高才生。温义和日本浪人打赌,浪人为了证明日本人血统高贵而吸食烟土,以致上瘾,故事由此展开。  在战争的旋涡里,兄弟二人虽然做了不同的选择,但命运的车轮把兄弟俩同时带到了缅甸战场。命运、爱情、家庭、社会、民族都与大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最后,温正战死于自己的理想,而温义则不知所踪,有人说,他跑到了欧洲,也有人说他被政府军击毙,还有人说……   大烟帮,生产、买卖烟土的帮会。  关于帮会的作品极其庞杂,黑帮、盐帮、商帮、马帮、茶帮……但关于大烟帮的小说尚未得见,《大烟帮》可称中国第一部揭示大烟帮内幕的小说,下月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而作者就是被读者称为“邪派”作家、创作了《幸福来了你就喊》、《中国丁克》等多部著名作品的庸人,备受赵云声、陈彤、郭宝昌等名家的推崇。  与此同时,该小说近期将由北京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隆重推出广播,而根据这部小说所改编的电视剧《怒江》正由凤凰卫视、丰联文化、华风影视等多家单位竞争投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烟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