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

张鸿声 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鸿声  

页数:

3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对都市文学的研究,摆脱了当时都市文学作家作品论的范畴,而将其上升到了文学形态论的高度。作者张鸿声首先将都市小说作为一个较完整的文学形态来看,从都市形态切入都市文学形态,结合现代都市形态的成熟与流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都市小说的发端、发展、高潮、起伏、流变等阶段。比如将五四时期看作酝酿准备期,30年代是发生高潮期,40年代是落潮期,都相当准确地揭示了都市小说发展的全过程。从具体内容看,现代阶段所有都市小说,如创造社、普罗小说、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左翼小说、沦陷区城市小说、后期海派小说等都在研究者的视域之内。迄今为止,将都市小说作为整体形态进行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

作者简介

  张鸿声,男(1963—),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迄今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合著3部,合作出版教材3部,主编《河南老城市》、《新人文》等丛书2种;发表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由修订版《后记》唤醒的学术记忆第一章 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第一节 都市·都市文化·都市文学一、何谓都市二、中西都市文化辨识三、都市文学源流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界说第二节 京与沪:近现代中国都市文化之两极一、上海,面向现代文明的窗口二、北京,传统都市文化的极地三、新旧杂糅四、理性与乡情纠结中的现代作家都市观第二章 现代都市小说的发生与发展第一节 “五四”:都市小说的酝酿与发轫一、“没有都会诗人”二、放眼异邦与“波西米亚人”的都市漂泊三、锋刃初露第二节 30年代:都市小说的鼎盛时期一、都市小说发生的动因二、流派诸家(一)三、流派诸家(二)第三节 抗战与40年代:都市小说的落潮一、落潮的原因二、“孤岛天堂”——沦陷区都市小说三、战后都市小说一瞥第三章 茅盾及左翼都市小说第一节 理论要求、都市题材一、把握本质与动态追踪二、中国社会的“麻雀”第二节 解读上海——《子夜》论一、经济与政治神经的阵痛二、上海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机械崇拜与强国梦第三节 都市与乡村的共振第四节 都市大工业的一角第四章 海派小说的都市风景线第一节 “海派”辨析第二节 早期海派创作与西方现代主义一、早期海派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二、早期海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特质三、表现技法上的现代主义基础第三节 都市大众文化与海派文学一、大众文化的形成与海派二、体认大众的写作倾向三、对意识形态的偏离第四节 都市特质、男女聚散与心理瞬间一、男女聚散:都市人的“异质性”与“现时性”二、心理瞬间:表现技法的文化基础三、“砸破地狱”与“跃进天堂第五节 都市化的乡村与都市里的乡村——施蛰存、杜衡论一、都市化的乡村二、都市里的乡村三、理性与乡情的悖离与统一第六节 上海恶之花——穆时英论一、冲破一切的反文化倾向二、被消遣的都市与被消遣的文学三、浊流泛潮第七节 沪港洋场与张爱玲的《传奇》一、新与旧:杂糅中的都市形态二、“奇异的智慧”三、洋房中的大家庭四、婚恋与女性生存第五章 老舍小说与北平文化第一节 北平人对北平与世界的感知一、至尊、至大的本位文化心态二、唯洋是崇与北平底色第二节 老舍小说中北平人的人格一、血缘伦理与人格型范二、主性与奴性三、似新实旧的畸形儿四、新型人格:痛苦的分娩第三节 老舍小说与北平家庭文化一、传统家庭及其在近代的解体二、婚姻关系三、家与国第四节 老舍小说中北平人生活的艺术一、旗人文化与北平的享乐底色二、食之美三、娱乐与消闲四、礼仪之雅五、“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第六章 论京派都市题材小说第一节 独特的文学视角第二节 与乡民生命对立的都市人生第三节 都市两种人生的冲突第四节 缺失第七章 都市与人第一节 都市与新文化知识者一、新文化知识者的都市情结二、“五四”:走近都市三、大革命后的多元文化选择四、认同参与和进入角色五、尾声:走出城市第二节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一、妇女解放与近现代中国社会二、新女性的坎坷之路三、家庭樊笼中的女性四、商品化的女性附录:城市文学研究的新收获(刘宏志)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