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患者学

姜学术,李晓波,郁申华 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姜学术,李晓波,郁申华 主编  

页数:

222  

前言

  中国原来没有自己的《患者学》。但是,现在有了。中国自己的《患者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患者学》这本书是江苏大学医学文化研究所和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也是江苏大学承担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研究课题《现代医学模式下患者群体的研究》(项目批准号:0SSJB720002)的主要研究成果。提起这本书的写作缘由,有三个方面:一是势在必行,医学模式变革已经在我国推行多年,“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等理念已经成为医学工作的准则,既然如此,怎么可能不研究患者呢?二是责任驱使,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一边为解救人民大众的疾病困苦而奋力工作,一边却要承受来自包括病人在内的一些人的指责,可谓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这些现象发生的背后,到底是怎么了?痛心之余,我们觉得有责任去做点什么。三是兴趣所在,对医学人文研究的共同兴趣,使我们这些本不相识的学者聚到了一起,大家义不容辞,一拍即合。难能可贵的是,在提出编写这本《患者学》以后,国内不少知名医院的专家们欣然同意,义无反顾地对“患者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  患者,是人类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一点,凡是有过生病经历的人恐怕都是深有体会的。他们生理上疼痛,心理上倍受折磨,有的在社会生活中还要受到歧视。本应该和他们在同一战壕的医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们拉开了相当的心理距离,在很多时候还要对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国内曾经有过医务人员头戴钢盔上岗的报道,也曾经发生过急诊科医生要求带警棍值班的案例),当今医患关系已经到了使医患双方都十分尴尬的境地。

内容概要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革,加强对医学的主要工作对象-患者的研究是当务之急。本书从医学发展的趋势出发,结合临床实践,对患者的生存环境、心理、需求、行为、疾苦、道德、语言、待遇、义务、权益、康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对患者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拓展性的探讨,还就未来社会患者现象的发展趋势作了有意义的预测。本书属医学人文学科群中的新鲜理论,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本书可作为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教材,也适合医学高等院校作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参考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患者和构建患者学的必要性 一、我国患者研究的基础薄弱 二、现代医学的失人性化缺陷 三、医学模式变革是患者学产生的孕床 四、医患关系实践要求加强患者研究 五、患者学研究是当代医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患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一、患者学的研究对象  二、患者学的研究范畴 第三节 患者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患者学的学科性质  二、患者学的学科特点  三、患者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研究患者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患者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患者学的方法第二章 人、环境与医学 第一节 人的属性   一、人的自然属性  二、人的社会属性  三、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第二节 人与环境  一、环境概述  二、自然环境和健康  三、社会环境致病因素  四、心理内环境 第三节 医学目的和责任  一、医学的定义和性质  二、医学的目的  三、医学的责任第三章 人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人的生命  一、什么是人的生命  二、人的生命质量 第二节 健康与亚健康 一、健康概要 二、亚健康状态 第三节 病感与疾病   一、病感的内涵  二、疾病的表述  三、疾病的成因  四、疾病的特征 第四节 衰老和死亡  一、衰老的本质  二、死亡的认识第四章 患医关系 第一节 患医关系概要 一、患医关系的含义 二、患医关系的特点 三、患医关系的内容 四、患医交往的层次和类型 第二节 患医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患医关系的起源 二、患医关系的历史发展 三、患医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患医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患者方面的因素 二、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三、医疗机构方面的因素 四、社会方面的因素 第四节 和谐患医关系建设 一、患医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二、和谐患医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和谐患医关系建设途径第五章 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概要  ……第六章 患者观念第七章 患者心理第八章 患者需要第九章 患者行为第十章 患者疾苦第十一章 患者首先第十二章 患者语言第十三章 患者待遇 第十四章 患者角色第十五章 患者康复第十六章 患者关系第十七章 健康促进第十八章 患者未来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患者和构建患者学的必要性  一、我国患者研究的基础薄弱  我国对于患者的研究,大体上始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一部分医学人文学科和医学的交叉边缘学科相继产生。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等学科都从各自学科的需要出发,以各自的学术视角对患者进行了程度不等的观察和分析,涉及了患者研究的某些方面。然而,这些学科对患者的研究,也仅仅是从某个侧面涉及,离对患者全面系统的研究还差之甚远,可谓冰山一角。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患者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学者群体方面来说,国内已经拥有一批从事医学人文学科的学者,他们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法学、社会学、美学、文学、人类学、宗教学等方面研究医患关系,作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探索。但是,由于各个学科的局限性,这些探索者的视野很难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全方位地观察和分析患者。因此,至今为止,国内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患者学学者群。  二、现代医学的失人性化缺陷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推动,现代医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渗透到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和医院管理等各个方面,现代电子显微技术的普遍运用,超声、激光和原子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说,现代医学已成为集精密、定量于一身,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庞大体系。时至今日,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几乎成了医学发展的代名词。医学越来越技术化了。这种技术化导致医患关系出现了物化趋势(医学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多地依靠仪器)、分解趋势(活生生的患者被肢解成了各种系统和器官)、分离趋势(病人和疾病的分离)。于是,人们在为医学技术的高能而欢呼的同时,又为医学发展中的许多问题而深感困惑。许多非医学问题令当代医学一筹莫展,捉襟见肘。直到此时,一些有识之士经过不懈的反思,方才认识到,现代医学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不应有的人性化缺失。疾病的载体是人,人有着社会性这一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本质属性。因此,医学在面对患者时,仅以其表面的疾病为目的,就标治标,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学者们呼吁,医学的目的应当是人,而不应当是疾病。医学应当是人学,医学的失人性化倾向应当及时纠正。医学在研究提高医学技术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人文医学的相关研究。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患者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