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东阳与茶陵派

周寅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寅宾  

页数:

345  

Tag标签:

无  

前言

李东阳(1447一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十七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三十年,在内阁任职十八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首相)。曾主编《大明会典》等典籍。诗文著作有《怀麓堂集》。李东阳是明代弘治年间的贤相。明代的治世,首推仁(仁宗)、宣(宣宗)之治,其次便数弘治(孝宗年号)之治。《明史?孝宗本纪》论述明代的皇帝说:“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又说,弘治年间,“朝序清宁,民物康阜”。这种政治清明、人民安康富足的时局的形成,是与李东阳的政治建树分不开的。李东阳的正言直谏、通达下情、整顿财政、重视水利、健全法制、改革弊政的政治措施,与一贯的反腐倡廉、关心民间疾苦的精神,在今天仍值得肯定。弘治年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和平时期,李东阳在这期间的政治表现,对于处在当今和平发展时代的人们,不无资治通鉴的意义。

内容概要

  茶陵派之名,正式见于清乾隆年间。不过在此以前,提出过与茶陵派之名近似的称谓。明人徐泰《诗谈》即云:“庐陵杨士奇,格律清纯,实开西涯之派,文则弱矣。”“西涯”是李东阳的号,“西涯之派”实际上就相当于茶陵派了,只是遣词稍异而已。这可能是较早的承认茶陵派并予以命名的明人了。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又提出了“西涯一派”之说。其《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少师东阳》曰:“吾友程梦阳读怀麓之诗,为之擿发其指意,洗刷其眉守,百五十年之后,西涯一派焕然复开生面,而空同之云雾,渐次解駮,孟阳之力也。”“西涯一派”与“西涯之派”,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指茶陵派。

作者简介

周寅宾 男,1935年3月生,湖南省衡东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7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从事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已4 0年,1993年春曾被陕西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主讲课程和主攻研究方向均为中国古代文 学。从1960年开课至1995年止,累计在本科、专科、成人教育教课已超过4000节。1986年至 1997年,指导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四届7名,合作举办过40人的函授古代文学硕士 研究生班。
古籍整理成果有点校本《李东阳集》(此书为1982年——199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 版规划所列项目,由岳麓书社于1984年至1985年分三大卷出版)。专著还有《南岳诗选》(湖 南人民出版社)、《古代小说百讲》(广州文化出版社)。与人合编《中国历代作家小传》、《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诗国沉思》等。此外,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杂志、《红楼梦学刊》、《唐代文学研究》等报刊上发学术论文约90多篇。学术界兼 职主要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理事, 湖南诗词协会常务理事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李东阳的家世与生平第一节 李东阳的籍贯与家世一、籍贯二、先世三、妻子、弟弟、子女第二节 童年、少年与三十年的翰林院生活一、神童二、童年至青年的老师三、南行与北上四、三十年的翰林院生活第三节 十八年的内阁生涯一、东祀二、弘治年间的贤相三、刘瑾问题第四节 晚年一、致仕二、身后第二章 李东阳的诗歌第一节 李东阳的诗歌理论一、李东阳的诗论是对《沧浪诗话》的继承发扬二、李东阳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三、李东阳的诗论与明代前后七子的同异第二节 李东阳的第一本诗集《南行稿》一、《南行稿》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二、《南行稿》中的民歌形式三、《南行稿》中的比兴形象第三节 《拟古乐府》一、《拟古乐府》所歌颂的贤将相二、《拟古乐府》所揭示的历史上的消极现象三、《拟古乐府》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诗前稿》与《诗后稿》一、政事诗二、风景诗三、题画诗四、赠答诗第五节 李东阳在明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第三章 李东阳的散文第一节 李东阳的散文与明代前期的文化思潮一、李东阳的散文与明代前期的科举二、李东阳的散文与宋明理学三、李东阳的散文与唐宋散文第二节 李东阳的议论文一、论说文二、序文三、赠序四、题跋文第三节 李东阳的记叙文一、传状文二、墓碑文三、记事文第四节 李东阳在明代散文史上的地位第四章 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第一节 茶陵派的历程与早期成员、支持者一、茶陵派的历程二、茶陵派的早期成员谢铎、张泰、陆钱三、茶陵派早期的支持者吴宽、程敏政、杨一清第二节 茶陵派中后期的骨干一、邵宝、石瑶、罗圮二、顾清、鲁铎、何孟春第三节 茶陵派中后期的其他成员一、乔宇、储瞳、钱福二、吴俨、靳贵、汪俊、林俊三、陆深、张邦奇、孙承恩、杨慎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李东阳的家世与生平第一节李东阳的籍贯与家世一、籍贯关于李东阳的籍贯,他自己在《文前稿》卷十九《辞免起复纂修奏本》有所说明:“缘臣原籍系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人。”明代杨一清写的李东阳墓志铭也说:“先本湖广茶陵人。”湖广,是明代的一个布政使司的名称。明代的布政使司,相当于后代的省。元代,除京师外,在全国设十一行中书省,简称十一行省。据《明史》卷四十《地理志》记载,明王朝建立后,“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湖广,是十三布政使司之一。明代的湖广布政使司辖现今的湖北省与湖南省。关于明代湖广布政使司的疆域,李东阳在《文前稿》卷十一《南巡图记》中有所说明:“吾湖南,天下巨藩。北接河南,北东为南畿(畿,京城管辖的地区。南畿,南京管辖的地区),东连江西,东南为广东,西抵四川,西南为贵州,而西北为陕西疆境,所接半天下,地方数千里。其间名山大泽,如衡岳、武当、洞庭、云梦,为形胜之会。”该文所说的湖南,实际上是指的湖广,即现今湖北、湖南之境。明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虽称为布政使司,但人们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故李东阳为湖广省人。现今的湖南省,建制于清朝初年。清康熙三年(1664),明代的湖广布政使司被分为湖北、湖南两个行省。其实,湖南这个地方概念,在明清以前就已出现。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湖南的得名,始于唐代宗年问:“广德二年(764),置湖南观察使。”今湖南之地,在宋代为路名,分属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元代,属湖广行中书省(元代的湖广省包括现今的湖北、湖南、广西三省,此外还包括现今广东省的一部分地区),但元代的湖广行省下面分置有湖南道宣慰司,该司辖地相当于现今的湖南省。鉴于以上沿革,李东阳有时把湖广省当作故乡。如《文前稿》卷三《武昌徐公挽诗序》:“呜呼,吾乡复有如徐公文德者乎!”“予因叹斯人之难,窃有望于吾乡者。”在这里,他把现今湖北武昌也称作“吾乡”。有时候,李东阳又单指今湖南之地为故乡。如《北上录?连窝驿忆亡弟东川》,诗题下原注:“予侍家君(父亲)归湖南。”在《文后稿》卷八《重恩堂记》一文中,他又将故乡之行称为“湖南之行”。明代的湖广布政使司,领府十五,长沙府是其中之一。据《明史》卷四十四《地理志》记载,长沙府在元代被称为天临路,是湖南道宣慰司的治所。公元1364年(岁次甲辰,当时朱元璋采用韩林儿年号,这年为韩林儿龙凤十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名为潭州府,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更名为长沙府。明代的长沙府领州一、县十一。十一县是长沙、善化、湘潭、湘阴、浏阳、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县、安化,一州为茶陵州。因为茶陵在明代属长沙府,所以李东阳有时将自己称为长沙人。如《文后稿》卷五《衡山县重建文定书院记》说:“东阳世家长沙。”明中叶至清初的文人学者,常将“长沙”作为李东阳的代称。如明中叶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台阁之体,东里(杨士奇)辟源,长沙(李东阳)道流。”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


编辑推荐

《李东阳与茶陵派(乙编)》介绍了李东阳及其领导的一个风行全国的文学流派——“茶陵派”,书中介绍了他的架家世与生平、诗歌、散文及其茶陵派的成员等概况。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本书是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而编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东阳与茶陵派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很好,外封皮是硬绒纸质的,手感不错。内容系统,不过不明白“乙编”是什么意思呢?有待于研究啦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