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钢笔楷书欣赏与训练

李再湘 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再湘 著  

页数:

130  

前言

  把握正确的标准走出评价的误区  促进楷书艺术的发展  从现实的书法实践看,写好楷书是练习书法的基础。然而很少有人把楷书作为主攻方向,他仅仅把习楷作为登人书法殿堂的一块铺路石而已。更有一些人漠视楷书,以至于从来不涉足对楷书的临习,在他们看来,习楷是那些初学者的专利(他对自已曾经是个初学者甚至于永远是个初学者往往视而不见),自己涉足其间简直就是一种自轻、自贱、自我亵渎。可以说,五大书体中.楷书尤见真功夫,其正宗地位难以撼动,而研习者却寥若晨星,这个极大的反差令人深思。究其原因。除了个中缺乏磨穿铁砚的定力和意志这个主观原因外,人们对楷书存在由来已久的有失公允的评价标准也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对楷书评价存在的一些误区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其正常发展。  第一,过分强调和夸大楷书技法的程式化倾向,轻视甚至否定楷书的艺术价值。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楷书技法程式化严重,其书写过程流于机械,形态体势近乎刻板,缺乏恣意纵横的笔法、奔放潇洒的姿态,没有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楷书不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楷书写得再精细、再老到,“顶多能唤起人们对这种刻意求工、严谨认真的精神表示赞叹而已”。持这种“高论”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委实叫人不敢恭维。其一,艺术是对生活的一种塑造和提炼。是情感的一种寄寓。在表达方式上总有一些极有凝练、高度类化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贯穿其中。表现方法和手段一经概括和确定,势必会带上程式化的色彩,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为书法大家庭的成员的其他姊妹书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篆书讲究笔笔中锋,隶书强调藏头护尾,草书要求不乖使转,行书重视中侧互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书写这些书体提出了笔法方面的要求,不能不说这也就是技法程式化的体现。因此说,存在技法程式化倾向是艺术表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楷书这一种书体独有的现象。其二,程式化不等同于僵化。程式化与创造性绝非水火不相容。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但它并不是艺术上的故步自封,也不是表现技法上的自残自戕和自我否定,它仅仅是在艺术求新求变的道路上向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已。程式化与求突破、求变化、求创造既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优秀的楷书作品的书写和创作正是程式化与创造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楷书既定的特征和内在规律,使得它在书写技法上有相对明显的程式化的一面,然而,楷书在相当范围内和相当程度上仍然具备变化的空间和可能。大而言之,由于笔法、字法、章法等书写技法的不同运用,风格迥异的楷书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楷书范畴的最大创造和最大变化。颜字雄浑、柳字瘦健、欧字险劲、赵字妩媚,它们风格不同却同为楷书便是这类变化的产物。  在楷书的评价过程中,不能因为楷书技法中有程式化倾向的存在而怀疑、贬低和否定楷书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楷书作品或平和,或激越,或精致,或大气,或粗犷豪放,或流媚婉约,或典雅雍容,或淡定通俗,或雄秀集于一体,或平正中见险绝它既是书写者追求的意境的营造和表现。同时又是书写者恒常或瞬间的心绪和情感的外泄与写照。跟其他的几种书体和其他的艺术徐建融一九四九年生,上海人。一九八0年毕业于上海师大物理系。一九八四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师承谢稚柳、陈佩秋先生,工诗文,擅画山水、花鸟,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九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大辞海》编委暨·美术卷主编,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编委暨宋代上、下卷主编,清代上、下卷副主编,获二00一年“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美术学文库·美术人类学》获二00一年国家优秀艺术图书三等奖。其他专著和画集有《中国绘画》、《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毗庐精舍集》、《徐建融山水花卉扇册》、《徐建融山水花鸟图册》等三十余部。

内容概要

  楷书是从隶书中演变出来的一种书体,在书写技法上比隶书更简练便捷。早在东汉后期,人们在实践中便开始对隶书的笔法技巧和结字规律进行了简化省略的处理,淡化并逐渐去掉了起笔收笔处的装饰性动作,将作为隶书笔法特征的波挑形态减弱,以使书写动作趋于简便流畅。这种转变开始时只是使隶书显得潦草和粗率,久而久之,当这种草率的写法渐渐形成了有固定的书写规律以后。于是便演变成为一种更为方便实用的新面目——楷书(图1)。  楷书虽然是从隶书中演变出来的新书体,但它与隶书的区别主要是在点画的书写方法和字形的体势姿态上,对于文字结构则没有明显的改变。因为楷书从萌芽到成熟始终是作为正体在社会上通行,所以人们又将这种书体称为正书;而楷书名称中的“楷”字,也就是准则、规范的意思。

作者简介

  李再湘,1963年出生于湖南宁乡,1984年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99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班,现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湖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工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沙市特级教师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长沙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曾荣获“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共和国杰出艺术家”、“长沙市社科优秀人才”称号。现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欧阳询书法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刻于由园碑林、炎黄帝碑林,藏于国家博物馆、亚细亚博物馆等。

书籍目录

前言 把握正确的标准走出评价的误区促进楷书艺术的发展第一章 楷书概述第二章 钢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第三章 钢笔楷书偏旁部首的写法第四章 钢笔楷书的用笔技法与结构布势第五章 钢笔楷书作品欣赏与临写训练第六章 硬笔书法的创作

章节摘录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是楷书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时期。 从魏晋时期开始,在隶书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中,隶书技法规范的削弱解体与楷书形态特征的巩固定形,呈现出一种同时共生的转换局面。因此,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绝大部分都兼有隶、楷两种书体的形态特征。三国、西晋时的作品仍保留着较多隶书的技巧特点,在风格上显得杂乱而不严谨,有些作品甚至流于怪诞。而进入南北朝以后,各类书迹中隶书的成分已经消失殆尽了,楷书的技法特点则迅速完善巩固(图2)。  与此同时,一批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杰出人物相继涌现.他们是书法史上最早一批有作品传到今天的书法名家,其中三国时的钟繇便是以擅长楷书而享誉当时。他的楷书风格直到今天仍是人们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图3)。  北魏中后期,楷书发生了一次飞跃的突变。数十年间,在北魏政权统治的中原地区产生了一大批技巧成熟,而且自成体系的楷书作品。这种风格主要运用在碑刻、墓志、造像题记等石刻书迹中,于是后人将它称为魏碑体。由于魏碑体主要运用在石刻中,因此它是由书写和镌刻两种技能共同完成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钢笔楷书欣赏与训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