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氏兄弟

孙郁,黄乔生 河南大学
出版时间:

2004-4-1  

出版社:

河南大学  

作者:

孙郁,黄乔生  

页数:

3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回望周作人:周氏兄弟》是“回望周作人”之《周氏兄弟》,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主要收入了源于鲁迅与周作人关系的文章,共近40篇。包括《我所见的鲁迅与岂明两先生》、《鲁迅与周作人》、《所谓兄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周氏弟兄我所见的鲁迅与岂明两先生关于周氏弟兄批评的枝节问题——对霜峰君略答一二鲁迅与周作人妄评一二周作人谈往事鲁迅与周作人周作人论鲁迅鲁迅藏书出售问题客窗偶录二则周作人与鲁迅两种不同的道路——略谈鲁迅和周作人的思想发展上的分歧点谈中国新文艺运动(节选)动荡时代人生路的追寻与困惑——周作人、鲁迅人生哲学的比较苦梦——鲁迅、周作人世界之一瞥所谓兄弟鲁迅逝世二十年纪念——与周启明先生书所谓兄弟致北京晚报记者记周氏弟兄弟与兄鲁迅和周作人周建人是怎样离开八道湾的?二周识小周作人对鲁迅的影射攻击兄弟怡怡论周氏兄弟的新诗鲁迅收藏的周作人译作简述周作人早期日记与鲁迅研究读《周作人日记》札丛鲁迅与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观妄测鲁迅周作人早期作品署名互用问题考订鲁迅周作人又一篇合写的文章失和前后道听途说——周氏兄弟的情况鲁迅、周作人“失和”之原因探析《晨报副镌》上有关周氏兄弟失和的几则材料鲁迅、周作人失和决裂后的间接联系《五十自寿诗》与《两地书》——周氏兄弟诗文互证发覆一份八道湾房产的“议约”琐谈鲁迅家族风波——八道湾房产“议约”引出的话题我观周氏兄弟编后记


编辑推荐

《回望周作人:周氏兄弟》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氏兄弟 PDF格式下载



   读鲁迅和周作人的作品,很明显能感受到二人风格的不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周氏兄弟笔下的个人鲜明特色渐渐凸显,一个成了反封建、致力于民族事业的不屈战士,一个成了身居苦雨斋的“生活艺术家”。家国天下与美的独立价值究竟孰优孰劣,这一点很难去做绝对论断,接下来就其时代性与艺术性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鲁迅的作品在那个年代肯定是受到更多关注的,很难有人能有他那样看透人性人世的一双“毒眼”,而且他敢说敢写,哀中国人的不幸,哀中国人的不争。他不愿屈服,立志要当一个敢于呐喊的战士。理性的思考、激进的言辞在中国人思想的转型期启发了很多人,所以,鲁迅的作品所带来的贡献还能够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是为家为国的。相比鲁迅以国家民族为创作的出发点,周作人在他的作品中明确指出他追求的是“人生的艺术”。他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端”。这种看法有一种较“自私”的倾向,更显得周作人像古代那些逃避官场生活的隐逸人士。置于那个年代来看,如果存在“道德绑架”,即提高道德标杆去批判那些不和大家一起积极为国为民的人,恐怕是会遭到批评吧。一大片革命的热土中能够有这样一汪清凉绿洲也是好的,因为从周作人的作品中也是能得到一些共鸣和人生感悟,但他的作品毕竟有一种“中年心态”,在需要奋发激进的“青年气”时代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所以个人认为在那个年代更需要鲁迅那样有号召力的作品。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是鲁迅选的路较社会性,周作人选的路较有个人独立性,却偏偏共同存在于特殊年代而已。
    从艺术性来说,鲁迅的作品很有针对性,大部分讨论国家与民族劣根性,社会感强。他的杂文直接犀利地指向他所批判的,他的小说人物在塑造时也是有鲜明的现实隐喻的,他的刀刃是有形而锋利的,所以他的作品一出,能够骂倒一大片人,也能够激起一大片人去抗争这种宏观的颓败局面。在阅读鲁迅杂文的过程中,不得不佩服他的“毒眼:中国人的“十景病”、拿来主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敢说:《二十四孝》中以自己害怕被父母活埋的幼稚想法来讽刺封建礼教、活该倒掉的雷峰塔、不敢直面问题而粉饰史实与小说的中国人……讽刺语言的精妙运用让人无法躲避,我个人是很喜欢这样针砭时弊妙语连珠的文章的。他的小说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而且很有代表性,文本也有张力,这在白话文刚起步的时期很难得。周作人的作品,这里重点说散文,冲淡平和,写的东西都很小,如乌篷船和苍蝇,表现的也是人生的小乐趣,单纯得仿佛只是对人生的白描。这种散文体现的就是所谓美的独立价值吧,我欣赏这种“发现美的眼睛”,但是我一直觉得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小感悟小散文适合老的时候看。总而言之,还是觉得周作人的作品“中年味”太浓,但其实并不颓废,对于本身心态平和的人是能够从中总结出生活之美的,对于急躁的人也能够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