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

丁宏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丁宏  

页数:

650  

Tag标签:

无  

前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系,20世纪90年代扩大为民族学研究院,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名称和建制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她致力于民族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该院毕业的民族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栋梁之材。同时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影响巨大的专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宋蜀华的《民族研究文集》、陈永龄的《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还出版了全所历年研究成果的论集《民族研究论文集》(1981-1993年,共九册)。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毕竟是一个自西方传来的学科,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几十年来又多次受政治运动的干扰,所以与我国一些传统的老学科相比,中国的民族学无论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个比较年轻、比较薄弱的学科。因此,今后本学科的重点是加强民族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建设。

内容概要

  在历史上,西部历来是一个民族关系敏感的地区。当前,我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对于缓解和解决西部民族关系中的矛盾,是十分有利的。《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重点在于调查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集中对其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或建议,为民族工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丁宏,回族,博士,教授。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并留校任教;1995-1998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1998-1999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作访问学者;2006-2007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族、宗教文化研究,代表作有《东干文化研究》(2000年获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中亚五国民族文化综论》(2006年获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中国回族》(俄文)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留学人员回国启动基金、国家民委研究中心委托基金等项目。任教以来主要讲授伊斯兰文化、社会性别研究、宗教人类学等课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书籍目录

序 杨圣敏加强伊斯兰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回汉民族关系谈起(代前言) 丁宏第一部分 宁夏回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为例周传斌马勇导言一、民族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二、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三、研究地点的选择第一章 惠农区的地理、历史与文化素描.一、人文地理概说:“石嘴子与黑金子”二、民族构成:回一汉二元结构三、文化特点素描第二章 历史遭遇与集体记忆一、石嘴山地区的开发二、石嘴山回族的历史遭遇三、历史遭遇的集体记忆及其现实影响第三章 人口迁移与居住格局一、惠农区的民族人口相对规模二、人口迁移与民族边界三、居住格局与民族边界四、小结第四章 文化差异与民族边界一、“回族汉语”与方言二、宗教信仰和风俗三、生计方式四、小结第五章 民族交往与民族边界一、族际通婚二、个体态度与行为三、清真饮食的个案四、小结第六章 行政建制与权力配置一、历史上的行政建制与权力配置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回族三、民族干部问题四、小结结论一、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特点二、民族关系的最佳状态三、政策导向与民族关系的讨论附录一惠农区的清真寺附录二2003年宁夏回族人口及分布表附录三宁夏回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第二部分 东乡、回、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甘肃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坝、唐汪川为例 常劲松导言一、选题意义二、相关研究动态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四、田野调查点的选取第一章 东乡族自治县概况一、建制沿革二、民族概述三、调查点基本情况第二章 东乡地区民族关系史一、东乡族族源二、民族关系的历史记忆——以唐汪川为例第三章 东乡、回和汉族民族关系若干变量的分析一、民族意识与族际认知二、民族交往三、居住格局与民族间的社会交往四、族际婚姻五、宗教信仰第四章 主观评价与综合分析一、主观评价二、综合分析三、民族关系发展趋势与思考附录一 调查点宗教场所一览表附录二 东乡、回、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第三部分 撒拉、藏、汉、回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 马建福导言一、研究的缘起二、研究的意义三、研究基础与理论框架四、理论设想和基本思路五、调查地点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一、自然地理状况二、历史沿革三、民族分布第二章 民族历史轨迹与民族关系一、循化地区各民族的族源二、循化地区民族关系史第三章 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社会变量分析一、民族分层二、人口与居住格局三、族际通婚四、民族语言五、宗教信仰六、民族意识第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循化地区民族关系一、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二、影响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因素三、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完善附录一 撒拉、藏、汉、回民族关系调查问卷附录二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图第四部分 保安、东乡、撒拉、回、汉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为例连菊霞导言一、研究的意义二、文献回顾三、研究方法四、调查时间、地点第一章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和民族迁入一、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二、民族迁入第二章 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一、积石山保安族与其他各族的分布格局二、择邻意愿第三章 民族认同与民族交往一、身份重要性的排序二、族群认同与族际认知三、社会交往第四章 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一、现实中的婚姻状况二、人们的婚姻观念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关系一、对当地民族政策实施结果的评价二、对民族关系的自我评价三、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四、实现民族平等的有效途径五、小结结论附录 保安、东乡、撒拉、回、汉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第五部分 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洛阳渥河回族区为例 许燕导言一、研究的缘起二、研究的意义三、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四、理论假设与基本思路第一章 历史上洹河地区的民族关系一、■河回族区概况二、■河回族区回族的来源三、■河回族区民族关系史第二章 ■河回族区回汉关系的社会变量分析一、人口与居住格局二、族际通婚三、族际交往四、宗教信仰第三章 散杂居回汉关系的未来走向一、散杂居回汉关系的特点二、对建立散杂居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建议三、散杂居回汉民族关系的未来走向附录一 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六部分 回、藏、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甘肃甘南地区为例 敏俊卿导言一、选题意义二、调查点的选取三、相关研究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五、理论假设第一章 甘南民族的构成、移人和居住格局的变迁一、甘南概况二、甘南民族的构成三、甘南民族的移入四、甘南各民族居住格局的变迁五、小结第二章 历史记忆与甘南民族关系一、甘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甘南历史上民族关系述评三、小结第三章 经济互补性与甘南民族关系一、甘南民族经济互补性的文化根源二、甘南民族经济互补性的历史回溯三、甘南回族商业的现状四、小结第四章 宗教团体互动与甘南民族关系一、甘南宗教概述二、甘南宗教的移入三、西道堂的故事四、小结第五章 甘南民族关系若干变量的综合分析一、民族语言二、风俗习惯三、个体交往四、民族意识五、族际通婚六、小结第六章 甘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思考一、甘南民族关系的特点二、对甘南民族关系的思考附录 回、藏、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