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文集
2011-3
中央民族大学
刘连香 编
484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民族历史与文化
交感巫术、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
《夏书?禹贡》所载夷、戎族名考释
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思考——“先周文化”研究反思
陕西岐山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年代辨析
由出土文物论汉代三老之制
论鄯善考古学文化的三元结构
楼兰鄯善与周邻民族关系史述论
元朝西藏建筑艺术综述
元朝西藏金铜造像分类及风格研究
乃囊寺及其活佛转世系统
《江格尔》整理研究60年回眸
满族认同:历史神话与现实结构
浅析满族的交通习俗
民族文化及保护
从甲骨遗存到“汉字之都——略论古都安阳汉字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
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参与研究——以高昌故城为例
藏族文化遗产及现状评估
青海藏医药产业开发模式调研报告
邓州高山族“台湾村”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内地高山族“台湾村”调查报告
浅析在京、津等城市务工的维吾尔农民工工作、生活状况以
及生活习惯变迁问题
乡土知识背景下的侗族糯稻种植及其传承
内蒙古S苏木草原生态恶化原因解析
文化传统与社会经济实践——基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肖村的个案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思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为个案
土耳其民族构成及其少数民族政策
浅析美国非洲裔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
译文
目无,征原始艺术未发生前,人类社会曾经历了约200余万年有原始文化而无原始艺术的历史。其次,原始艺术是人类的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漫长的200余万年中,古人类一直在专心致志地改造着手中的工具。这些工具越做越科学,越做越精细。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工具的造型明显地折射出一些美感。直到4万余年前,当人类进化成为晚期智人时,许多工具开始被古人类精心地加以装饰,这些工具既有美感又有实用性。同时古人类开始将与他们生活有直接关联的各种形象塑造出来。所以说,在旧石器时代最后的数万年中,原始艺术实际上是悄悄地突然出现了。考古发掘也告诉我们,原始艺术的发生是个突变的过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艺术不仅突然出现了,而且迅速走向成熟。远不如古人类改良石器工具那样缓慢。 是什么原因催生了原始艺术,并迅速使其走向成熟,至今仍是个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主要的假说有若干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倾向于“原始艺术起源于巫术说”。下文便对此假说做出介绍。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在所有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非科学的某些信仰。在世界不同地区,虽然因自然环境、人种、文化等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体系。但所有的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理念,这就是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凌驾于人类和一切自然规律之上的超自然力量。 人类之所以产生这种现在看来十分荒谬的理念,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大自然运动的能量相比,至今仍显得非常渺小。特别是在原始社会,人类仅凭借一些简单的工具去改造大自然,几乎完全是梦想。在无法或难于用物质的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有着强烈改造客观世界要求的古人类同时选择了另一种方法,这就是企图用精神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 古人类希望并相信,只要能与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沟通,便可以利用这种超自然的强大的力量来改造客观世界,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人类学的研究证明,古人类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不但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且在每种事物的物质存在之上,还同时存在着每种物质事物的精神,即所谓“灵”。人类如果能与这些看不见的“灵”相互沟通,便可通过“灵”来控制或改变这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泛灵信仰。这也是原始宗教的萌发阶段。考古发掘告诉我们,在泛灵信仰的历史阶段,人类似乎显得很自信,热衷于通过各种手段与“灵”对话,以达到以“灵”制物的目的。 可以想象,这种以“灵”制物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往往难于奏效。于是古人类又转换了一种观念,开始用企求的方式与想象中超自然的力量去对话,要求超自然的力量来帮助自己,以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人类按照客观事物不同的类型将超自然的力量分门别类,归纳出若干个掌握着超自然力量的神,从而产生了多神的信仰。多神的信仰中往往会有一个主要的神,即众神之王。这也是原始宗教的初级阶段。 在多神的基础上,随着原始氏族公社的逐渐瓦解,开始出现了一神信仰。即由一个神来统掌一切超自然的力量。这也是原始宗教的高级阶段。泛灵信仰与多神或一神信仰有所不同也有所相同,不同点在于前者是人类企图以“灵”制物,后者是人类企图求神相助。相同点都是想借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