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进微格教学

王凤桐,陈宝玉 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凤桐,陈宝玉 编著  

页数:

343  

内容概要

微格教学是一种训练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是有理论、有实践、形象具体,可操作性强,是促进教法课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研究的好方法。微格教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着不同程度的研究。200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微格教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199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微格教学基本教程》一书,1993年,在原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邵宝祥领导和原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孟宪凯主持下,成立微格教学研究组,经过多年集体研究和讨论,编写了《微格教学教程系列》丛书,于199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2年经教育部师范司组织评审通过,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王凤桐和陈宝玉两位先生一直和北京教育学院合作进行微格教学课题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实验,成绩斐然。 目前我国的微格教学研究仍在继续深入的开展,丰台区的微格教学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对北京市和全国各地的微格教学开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研究成果在北京市多次获奖,其经验在全国格教学学术研讨会上屡作介绍,并且在国内刊物上屡有发表。多年以来,王凤桐和陈宝玉两位先生对微格教学的不懈追求和刻苦研究精神令人佩服。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微格教学 一、微格教学概述 (一)微格教学产生的背景 (二)微格教学概念 (三)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 (四)对教学技能的分类 (五)微格教学的学科性质 (六)微格教学培训的硬件设施 二、微格教学的实施程序 (一)学习理论 (二)教学示范 (三)编写教案 (四)尝试教学 (五)反馈评价 (六)分析诊断 (七)修改教案 三、微格教学的特点 (一)明确教师应该掌握的各种教学技能 (二)对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具体、明确 (三)强调“临床实践”亲身体验教学 ……第二章 教学技能培训概说第三章 微格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第四章 教师的思维训练第五章 教学技能整合与创造性教学第六章 教学技能的操作后记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其实,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就是从宏观向微观逐步扩展延伸的,如生物研究领域的门、纲、类、目的细分,物理学对分子、原子、中子、电子不断细分的研究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还原论的方法,即培根的科学研究哲学。这个方法是把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如果觉得还太大,再分解,一点一点地分解下去,直到问题解决。对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是需要这样解决的。”  孟宪凯先生说:“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方法。微格教学之所以可以采用客观、系统化和可操作的科学方法,其关键是微格教学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层次。”(孟宪凯主编《教学技能有效训练》第5页)  孟宪凯在主编的《微格教学基本教程》中说:“微格教学的理论运用培根的自然哲学思想,将复杂的宏观层次上的教学活动进行分解,采用‘任务分析法’和‘活动分析法’技术,可以在微观教学活动上建立稳定的教学技能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类。每项教学技能是由一类在教学功能上有某种共性的教学行为构成,它由理论阐述和对具体教学行为的模式描述,使教学行为成为可观察、可示范、可操作、可反馈评价的训练模式。”  在微格教学的研究实践中,首先是将完整的课堂教学任务作为“宏观”的教学目标,采用还原论的方法,将这一目标再细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标,然后按教师教学活动行为方式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技能模式,使得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达到了操作水平。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任务分析法”和“活动分析法”,总称为“任务分析和行为分析法”。  具体地说,微格教学就是建立一套课堂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它采用的任务分析技术,其步骤是:先描述技能,再将其分解为行为结构要素,再从序列上组合,以达到最终预期的培训目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走进微格教学 PDF格式下载



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