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崩盘

杨卫隆 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卫隆  

页数:

266  

Tag标签:

无  

前言

  能够在中国内地出版这本以次贷风暴为主题的图书,笔者感到非常荣幸。本书包括了美国次贷风暴的最新资讯及对整个金融危机的研究,笔者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致力于探索中国的应对之道,并藉此为中国的投资者寻求趋吉避凶的应对策略。回顾刚在香港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即2008年初,包括财经官员和财经界专才都轻视这场次贷危机,并且断定次贷的亏损上限只有2000亿美元。起初,投资者、华尔街大户、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完全忽视次贷危机,让危机演变成金融风暴,跟着是金融海啸。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令美国的著名5大投资银行相继垮下来、全球最大的保险商美国保险集团和总营业额5万多亿美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都要美国政府注资才能免于破产。受到次贷风暴引发的信贷紧缩影响,美国政府要动用7000亿美元收购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企图拯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已经耗资万亿美元,但是美国经济仍然有陷入大萧条的危险。  对于很多人来说,实在不明白为何美国经济会糟到这个程度。更加不明白为何传媒无法解释清楚这件事。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多少人理解得清楚。  次贷风暴的起因是资本主义的缺陷,即是每个人都为了个人利益而做事,不理会社会的整体利益。美国人为了避过政府的监管而采用了私募资金的次贷方式进行楼按业务。在没有法律监管之下,滥批的信贷变成了次贷证券,渗入证券市场。另一方面,投入次贷生意的金融机构都想赚大钱,于是提高杠杆比率令金融机构承担亏损的能力不足。一旦次贷证券出事,金融业的倒闭潮立即开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本书详细追踪了次贷危机的发展经过,包括了雷曼兄弟破产、全球各国央行联手救市等最新情况,详尽论述了次贷风暴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断言次贷风暴最大的危机是信贷紧缩。在本书2008年初的初版中,笔者便准确地预言10月股灾会令全球损失数十兆美元。当时,笔者的意见与主流意见有很大差别,得不到认同。后来,事实证明笔者的预测非常准确,连次贷风暴影响下,美国股市的变化也能一一掌握得到。本书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增加了大量最新资讯,是读者深入了解次贷真相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多得的读本。  香港的财经专家只看财经方面的情况,对复杂的次贷问题缺乏全面了解。次贷风暴涉及美国的社会文化、借贷风气和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单纯从财经研究的角度难以看得清楚。笔者在写作这本书时已力求包括有关美国次贷的所有社会因素,务求从多方面讨论次贷风暴,以让读者对这复杂的问题有全面的理解。  中国大陆股市经过一轮急跌之后,对比高峰期的跌幅已超过60%,是全球股市的重灾区。因为美国是中国的最大市场,中国股市会受到美国股市的影响。想要知道中国股市日后的发展,必须了解美国经济实况,不能单纯从中国的角度去看中国股市。这本书的内容均是笔者在美国实地考察而后编写,绝对不是那些对美国情况一知半解而胡乱猜测的作品可以相题并论。  这本书可以让有兴趣深入了解和分析次贷风暴及美国经济情况的人接触很多有用的资料。大部分数据都是独有的第一手数据,不是从传媒那里东抄西拼来的东西。  在此,再次感谢中国内地读者和出版社的支持。  杨卫隆

内容概要

暴风雨还没过去,一颗接着一颗次贷未爆弹才正要点燃。 石油大涨、全球通膨、股市重挫、经济狂泄、银行倒闭、欧美央行止不了血,次贷风暴的威力可说是一次比一次强劲,即使过了1年仍然没有退去的迹象。 事实上,这只是全球大萧条的前奏,更严重的世界经济崩盘危机才正要开始……为了让中国投资人看清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把握它对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影响,为中国投资人提供决策与参考,作者杨卫隆特地跨海与中国内地读者分享第一手信息。 作者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科学预测世界及中国经济走向,为中国投资者谋求趋吉避凶之道,为随时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杨卫隆,1958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城市大学,并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校外进修部修毕法律辅助员课程,以及取得在加州从事法律辅助员工作的资格,目前长居美国。
曾于香港一家国际投资公司工作6年,工作之余在多家出版社担任翻译工作。
  作者前作《次按风暴高清面目》、《次按风暴最坏面目》、《次贷扭曲的世界》等,荣登香港各大书局金融丛书畅销榜,其中《次贷扭曲的世界》为台湾及中国内地出版社引进版权,是位畅销财经书作者。
  作者被誉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间经济学者。

书籍目录

序引子次贷。一场世纪大阴谋?美国次贷危机示意图其一:扭转美国贸易逆差其二:赚取军费其三:总统独揽大权的阴谋其四:地产商和按揭商的阴谋第一篇 崩盘前夕,次贷来袭 第一章 次贷危机的背景  一、美国次贷的陷阱  二、传媒的责任   三、政客的责任   四、次贷由低赁借贷发展至无凭借贷  五、次贷背后的政治因素   六、次贷背后的社会环境因素  七、次贷危机和面子问题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  一、次贷危机是庞大信贷泡沫的冰山一角  二、次贷危机对股市的影响  三、房利美与房地美股价大跌   四、雷曼兄弟破产,AIG告急   五、日本情况和巴基斯坦危局   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七、韩国:下一个“冰岛”   八、全球联合救市  第三章 美国金融巨头主管因次贷下台  一、花旗董事局主席辞职  二、美国最大报税代理遭到重创   三、德国银行主管被革职   四、次贷抵押受益人的会计及管理公司呈辞   五、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   六、美林证券最惨重的亏损   七、瑞银亏损34亿美元   八、贝尔斯登和摩根士丹利亦遭殃   九、次贷也有得益者  第四章 对冲基金、基金与次贷风暴  一、贝尔斯登被对冲基金逼至末路   二、由一宗骗案谈起  三、对冲基金如何赚大钱   四、渣打集团壮士断臂的启示   五、货币市场基金的启示  六、华尔街大户炮制的法兰西大闸蟹  第五章 伊朗核武危机为次贷风暴增添变量  一、由汽油价格看伊朗核武危机   二、伊朗核武危机间接影响证券市场 第二篇 次贷的原因及本质  第六章 人类史上最严重的资产泡沫  一、美国的债务问题   二、资产泡沫   三、房产泡沫引起的股市泡沫   四、金融业一祸连一祸  第七章 次贷风暴是华尔街大户高层闯的祸  一、由笨蛋CEO抗辩看CEOv   二、华尔街大户高层的智慧   三、大户高层玩弄期权公式   四、银行家的短售故事  五、过分高估财经界高层的能力  六、贝尔斯登的经济惨剧   七、其他投资银行亦陷倒闭边缘  第八章 涉及次贷的各方实情  一、苦主的真实情况   二、次贷经纪的压力   三、贷款公司推动次贷畸形发展   四、美国政府监管不力   五、荒谬的评级机构   六、证券业数据分析和公布数据混乱 第九章 次贷危机产生的文化根源   一、次贷风暴根源在美国文化   二、美国人的理财文化   三、美国人的法治精神   四、美国的种族问题   五、美国的企业文化   六、引发信换危机  第十章 次贷的法律责任问题  一、贷款经纪的法律责任   二、抵押债务证券的悲剧   三、次贷官司潮已经开始 第三篇 次贷风暴引发全球经济崩盘? 第十一章 次贷危机的结局  一、美国利率将何去何从   二、美国楼市将会如何   三、次贷危机受到美国大选的影响   四、抵押债务证券三大风险   五、房市冲击令市政府濒临破产   六、银行面临破产   七、次贷冲击令消费疲弱   八、失业率急升   九、美元下跌激发通胀  第十二章 美国的“秋官效应”逐步实现  一、标准普尔500指数大跌至600点   二、次贷亏损去了哪里   三、市面实际景况  第十三章 美国经济的最坏情况是停滞性通胀  一、滞胀是什么   二、国家对停滞性通胀的抵抗力   三、美国经济的调整   四、美国是否步入停滞性通胀或经济衰退   五、美国停滞性通胀会祸及全球   六、停滞性通胀忧虑令美元继续贬值及升息   七、停滞性通胀的忧虑  第十四章 信贷紧缩  一、人们对次贷危机的错误理解   二、股票市场的全新考验   三、新的证券市场   四、信贷将会如何收缩  第十五章 次贷风暴与日本  一、日本金融业在次贷风暴下的情况   二、日本经济大国地位受次贷影响   三、次贷风暴对日元汇价的影响   四、日元或成资金避难所  第十六章 次贷危机的后果预测与教训  一、2009年中国经济情况预测   二、次贷危机是否不可预见   三、次贷的个案   四、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疑惑 第四篇 危机下的中国策略 第十七章 中国与次贷风暴  一、中资次贷罗生门   二、次贷针对中资?   三、好消息不一定可靠   四、人民币汇价变动  第十八章 风暴下中国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一、中国经济的新形势   二、经济情况改变军事形势   三、中国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四、中国投资者可以考虑避免的行业  五、中国投资者可以考虑的投资方向 第十九章 如何在美国房市中抄底  一、美国的房市糟成怎样   二、美国房市的实况   三、降息对美国房市的影响   四、美国房市的展望   五、中国人到美国买房子的趋势   六、计算房屋价值   七、到美国买物业或者土地 第二十章 香港股民和次贷风暴隐藏的风险  一、红筹股神话变笑话   二、崇尚跑赢大市的高风险投资   三、投资者忽视次贷风暴   四、信贷收缩引发经济衰退   五、发放坏消息造市   六、2008年愚人节的启示  第二十一章 港元的去向  一、人民币汇改后的香港联系汇率   二、次贷风暴有机会令港汇与美汇脱钩   三、美元汇价和利率带来的危机  第二十二章 次贷之火烧遍全球  一、美国是东亚地区的最大市场   二、保护主义抬头   三、美元汇率和股市波动   四、经济大萧条的疑惑 附录1 美国次贷危机大事记附录2 次贷名词解读附录3 次贷危机花名册附录4 次贷误解Q&A 附录5 次贷风暴之小说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次贷危机的背景  这次是信贷史上前所未见的最大泡沫。  ——Beel and H01dings董事长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  一、美国次贷的陷阱  利息转变成购屋陷阱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的银行最优惠利率由2002年12月的9.5%高点连番下调至2003年7月的4%低点。当时的股市、房市非常热络,银根充裕。即使没有现金或者足够收入的人,一样可以买楼置产。因为利率持续向下,当时买房子的人普遍倾向于浮息贷款。地产经纪和房贷经纪都预言利息会一直保持在低位,因此采用浮息次贷最为划算。  不过,其实他们都错了,到了2006年7月利率已经上调至8.25%。很多次贷置产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提高还款金额,而且一波接着一波。他们没有能力继续供款或者失去继续供款的意愿。法拍问题开始变得严重。2007年7月,美国的法拍屋危机波及全球股市。  美国的次贷抵押受益人  美国的主要次贷贷出方在这次收屋潮中首当其冲,纷纷宣布破产。例如:美国的主要次贷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由于断供严重,股椠在纽约交易所暂停买卖。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与主要证券交易公司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亦成为次贷的牺牲者。85年历史的贝尔斯登在美联储担保300亿美元资产的情况下,被摩根通贱价收购,成为华尔街第一家倒下的投资银行。2008年10月初,美国银行的分析师在提供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美联储为贝尔斯登担保的资产会为美联储带来最多60亿美元的亏损。亏损主要来自该等资产中的交替性A文件,即次贷或者准次贷楼按。  有些贷款机构更被指责积极鼓励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虚报收入。虚报收入已是申请房贷者人所皆知的事情。估计会有很多因鼓励借款人虚报收入的检控相继出现。这些虚报收入是购屋陷阱,因为供款人本来就无力供款。只要房价一旦不再上升,最终的结局就是房屋被没收拍卖。  次贷危机的背景  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Senate Banking,HouSing,and UrbanAffairs Commi ttee)主席克里斯?达德(Chri S Dodd)2007年10月3日公开指责次贷贷出方的掠夺式放款,以及政府对次贷毫无监管。  在该委员会的聆讯中,两位有诚意及负责任的供款人出席作供。他们是杜雷斯?金斯(Delores King)及艾美·云宝(Amy Womble)。两人都在不知情之下被骗采用高成本和高费用贷款,因而导致陷入断供收楼的边缘。  委员会指出,次贷危机由只顾滥收费用的贷款系统引起,贷款系统完全妄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借款人都是无力还款。很多置产者就是被该等掠夺性放款人拉入无法负担的房贷。所谓掠夺性放款(Predatory Lending),目的并不是协助借款人置产,而是企图榨取借款人手续费、罚款及令借款人缴不出房贷,最终倾家荡产。证券公司批出贷款时不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他们甚至做出种族歧视的放款行为。政府坐视不理、地产代理故意高估房屋价值,再加上房贷经纪误导购屋者,令这群狼狈为奸的商人能够在房贷市场上“大开杀戒”。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的放款行为令很多黑人、南美裔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置产者承担不必要的次贷风险。他们本来可以得到风险较低的普通优惠贷款,但是最终因为借款人的不法行为而堕入次贷陷阱。  二、传媒的责任  传媒报导不尽不实  美国传媒虽然经常报导次贷的新闻,但是每次关于次贷危机的新闻报导都只是十数秒。这个复杂难懂的话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文化和金融制度,谁会明白那是怎么回事?要是传媒能及早警告美国市民,危机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甚至得以避免。  美国传媒集中报导伊拉克新闻  美国传媒集中报导伊拉克新闻的背后,次贷危机逐渐形成。电视新闻报导每天都在点算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不停报导伊拉克平民的惨况,也因为每天不断回放这场远在中东的战争,却忽略了本土的经济危机。到了危机显现时,大部分传媒只是轻描淡写,让民众觉得那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美国报纸杂志只着眼大红人  报纸杂志本来是向市民讲解次贷危机的重要渠道,可惜大家只着眼大红人的琐事,例如:某某明星的婚外情、某某歌手节食等等。即使报导次贷危机亦只是断章取义,徒然令人误解。  互联网报导不受重视  最详尽的报导主要来自互联网。有些网站,一例如:维基百科(Wikipedia)都有详尽的报导,而且中肯。可惜,网民很少细看这些报导或者数据。  三、政客的责任  美国政客过分重视伊拉克战争  和传媒一样,美国政客的焦点都集中在伊拉克战争上。每一两个星期,美国国会议员,主要是民主党议员,将伊拉克撤军法案交到国会。一次又一次遭到国会否决,一次又一次提出没有变更的撤军法案。试想,撤军一事关乎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在此大是大非的议题上,各位国会议员应当尽心尽力作出最好的决定。除非法案有重大变更,否则议员的立场都不会改变。民主党人不甘心,竟然勒令议员24小时在国会连续辩论撤军法案,反战歌手在全国各地马拉松进行歌唱接力……最后仍是得不到通过的响应。政客在此撤军法案上投入精神时间的同时,错过了解决次贷危机的重要时机。  美国的大企业家  政客和大企业是同一路人。次贷是大生意,而且是越做越大的赚钱生意。政客为了讨好企业,没有人肯挺身而出说句公道话。甚至有些政客呼吁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让市场自由运作,换句话说就是让大企业为所欲为。若非政客的协助,次贷危机也不会发展到如此程度。  四、次贷由低凭借贷发展至无凭借贷  次贷证券化与全无风险管理的贷款  香港的房屋贷款和美国的有很大差别。  香港的贷款是由银行、财务公司的贷款、贷款部主任审批。银行受到银监处监管,7成贷款是法定,买房子的人一定要有能力支付3成房价和杂费,除此之外,更要有足够缴息证明或者担保。银行或者财务公司的贷款部或者贷款部主任不能随意批出贷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此情况之下,不存在次贷风险。香港的房贷抵押受益人(抵押权人)通常是银行。  美国的情况有些不同,美国财务机构对申请借贷的人进行信贷评等(Credit Score),分数范围是300至820,得分620以下便算是信贷不良,很难得到一般的优惠利率信贷。根据统计,美国人有四分之一属于信贷评等不良,即620分以下。信贷不良的人通常无法得到银行贷款。  这些人想借钱就要尝试条件和利息都较差的次贷(Sub-primeLoan)。  起初,次贷对象只为白雇人士、缴息不稳定的人,例如为演员等提供贷款,次贷贷款条件原本相当严格。但是,1998年开始,美联储减息和放宽银根,由于银根充裕,市场对信贷证券(是证券化的债务,有别于拥有实质资产的证券)有庞大需求。财务机构通过贷款经纪和车行积极寻找需要借钱的人,然后将钱借出去,换成证券上市。到了2007年年初,美国市场上未了结的证券化债务达到28兆美元,是10年前的2倍以上。很多这类证券的背后只有以次贷为主的欠单,股票市场上出现担保债务凭证、CLO、CMO、RMBS、CMBS等证券,全部都是拿着一大堆借据上市的东西。一旦欠债人无力还款,这些证券就等同废纸。  跳过银行审查和政府管理的无法无天贷款方式  美国的次贷并不动用银行系统的资金进行放款活动。  审核次贷的人并非银行的贷款部主任而是房贷经纪。房贷经纪直接与承接房贷的证券行联络及办手续,过程中并无政府监管。加州有贷款经纪发牌制度,其它州则较为宽松或者全无监管。全美国只是加州有法律要求房贷经纪保障客户即借款人的利益。在加州以外地方,房贷经纪可以滥收费用,甚至提供不合适或者不适用的贷款。加州的最高法院于1979年的案例曾指出房贷经纪需要维护客户利益,这案例成为普通法的一部分,适用于加州法院。  试想,审批房贷的人没有政府监管、没有发牌制度、没有保障客户的责任,放款的证券机构情况也是差不多,这些机构没有责任申报问题贷款,收屋程序亦满是漏洞。  即使银行进行次贷交易,银行也只是在转移房贷给证券公司时动用名为仓  这是笔者看到的地产贷款商广告,原载于2007年12月15日《星岛日报》美西版。请细心看看贷款条件。什么都OK,连没有绿卡、没有工作和收入都OK。相信这广告不是胡说,当真是OK。  库信贷的短期资金。实质上,银行只是次贷中间人,并非实质的次贷承接者。当然,有些银行眼见次贷市场热烘烘,就成立自己的证券公司承接次贷,或者像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那样,收购以承接次贷为主的机构,直接投入次贷业务。但是原则上,银行本身并无实质承接次贷。  据了解,即使到了2007年底,次贷危机出现后半年,滥批次贷和乱收回佣的情况仍然存在。  美国政府在2007年12月中已宣布立法管制地产贷款商和经纪的广告。  房贷经纪是推动次贷的主力  笔者来到美国的初期就曾经想过当房贷经纪,那是赚大钱的行业。在加州,房贷经纪的年薪收入达到6万美元以上,相比一般事务员万多元年薪,差距真的很大。  房贷经纪只顾赚钱,积极地寻找市场上需要贷款的人。这支41万人的房贷大军为美国住宅市场上的炒家提供次贷机会。  信贷市场竞争激烈,房贷经纪又不受监管(加州才有发牌制度)。他们积极寻找需要次贷的置产者,令次贷质量下降。美国的信贷由严格审批改为低凭证核贷(Low Documentation),后来更演变成无凭核贷(No Documentation),即房贷经纪并不要求借款人提供文件证明申请房贷时的声明属实。信贷滥用程度可想而知。  2006年,美国次贷房贷的总金额是6千亿美元,占美国总房贷的五分之一。到2007年3月为止,未了结的次贷达到1.3兆美元,次贷危机已经形成。2007年10月,浮息次贷之中约有16%已经有90日没有缴房贷,或者已进入法拍程序。  一般住宅信贷的断供收楼比率约是1%,次贷被抵押受益人(抵押权人)收楼的比率高达20%。2007年已有超过1 00万人因此而被迫迁离家园,到2008年初更超过200万人。滥批房贷程度可想而知。  无凭借贷是拖延次贷风暴出现的最后手段  除了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滥用减息和放松银根的基本因素之外,信贷证券化是加速滥批信贷的罪魁祸首。美国政府当然了解情况。到了次贷危机浮现时,政府竟然无视无凭借贷的危险性,反而觉得是拖延次贷风暴爆发的最后手段。要是政府在低凭借贷时插手干预,相信次贷危机早在三年前已经爆出来,情况也不会这么严重。政客想拖延次贷问题的出现,所以对无凭借贷一事置诸不理。在此情况下,炒作房地产的投资客一涌而出,把房市炒得热乎乎,房贷经纪更是趁机大捞一票。  美破产法对破产人的保障与次贷风险的关系  很多人都认为房价会继续上升,能够买楼就尽量买,利用这个房市热络的难得机会豪赌一次。反正输了不是自己的钱,赢了就入袋平安,反正最差的情况就是付不出房贷或是被法拍,此时大不了宣布破产或者远走他州。总之,输了扔赢了要。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内容是讲一位年青人如何虚报收入和资产买入几十项房地产,企图炒卖图利。起初,房价上升,大赚一笔,到了房价停滞的时候,手头上十多间房子全部被查封。当时他拿的是12成次贷,除了10成房价之外,还拿到2成房价的物业维修费用。  美国的破产法对破产人有很多保障,令借次贷和房市升温机会豪赌的炒家有恃无恐。  在香港,欠钱不还的人会被放款人追债。例如:银行会找讨债公司追收信用卡的未付款项,直至欠款人破产、欠款还清或者达成重整债务的协议为止。在美国,情况完全不同。放款人不会找讨债公司收账,数目不大的甚至不了了之。因此,很多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的人回到香港,满以为香港和美国一样,于是没有重视信用卡欠款,到了讨债公司上门讨债或者门口出现叫人还债的涂鸦时便吓了一跳。美国抵押受益人倾向于联合起来,建立信贷评级等对付欠债不还的人。要是被美国的放款人列入信贷不良,银行户口会被撤消、信用卡会被停用、借贷申请会被拒绝、有些情况下难以找到工作或者租用住宅。这些信贷不良的人有两个方法解决问题,需要借钱时采用高利息的次贷,再不然就是修复信贷(Credit Repair)。香港人应该对修复信贷感到陌生,因为香港没有这回事,信用不良的人要清还欠款或者跟债主联络达成还款协议才能修复信贷。换句话说,美国是要欠债人主动向债主自首,有别于香港的债主主动向欠债人追收欠款。  一般情况下,美国债主不会主动要求欠债人破产。美国的破产法庭是联邦破产法院,拥有独占司法权处理所有破产案件。举例,加州有4个联邦破产法院管辖区。  美国的个人破产法分为第7条和13条。够资格的申请人只要去图书馆拿个破产申请文件回家填写,支付一笔不到200美元的法庭费用,就可以上法庭应讯,相当便利。  第7条是直接破产,只是清算个人资产,没什么大不了。破产人还可保留某些资金和资产,例如:退休保险金,俗称401K的款项和自用汽车。第13条就更宽松,是针对个别欠款而做出的破产。欠款人可以在法庭订立还款条件,继续拥有已经缴不出贷款的房产或者汽车,严格来说,第13条不是正式破产,只是由法院决定的债务重整。  破产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明白破产法而又没有什么资产的美国人来说,这个赌局的最坏情况只是破产。破产记录只在信贷上保留十年,没有什么大不了。  对香港人来说,被抵押受益人收楼是件惨事,至少损失了头期款。3成房价的头期款约合港币百万,是很多人的毕生积蓄。除了损失头期款之外,债主上门讨债,无所不用其极,永无宁日,甚至连工作也会因此失去。香港人申请破产,手续繁复,费用昂贵,而且后遗症很多。  比起香港那些缴不出房贷的人,美国的供款人就幸福得多。美国人买屋通常不付头期款,债主通常不主动追债,即使追债也不会委托讨债公司。万一债主临门,欠款人亦可以走到法院申请第7条直接破产,从此无债一身轻。要是符合资格,还可以申请第13条破产,阻止抵押受益人收回房屋。即使抵押受益人已经拿回房屋也要交还给欠款人。  由于缴不出房贷的后果在香港是很严重的,因此多数人都愿意承担置产的风险。对于美国人来说,缴不起房贷的后果似乎没有那么严重,谁会放弃这个无本置产发财、输打赢要的好机会?一旦发现到发财梦没了,顶多一堆投资客离场而已,完全没有履行还款责任的意思。次贷因此一发不可收拾,承接次贷的证券公司更是泥足深陷。


编辑推荐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连续荣登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财经类畅销榜  荣登香港三联书店2008年工管类排行榜榜首  荣登香港出版之门2008年非文学类畅销榜  国际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经济学杨卫隆最新力作  金融海啸:最坏的局面远没有出现  美国将走向何处?世界如何构建新秩序?中国经济的下一站在哪里?国家和国民的趋吉避凶之道在哪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崩盘 PDF格式下载



o 不错 ,真的 相信我


绝对精彩,历史见证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本書深入探討次貸的形成,並用簡易日常周邊廣告告知讀者次貸影響,可說淺顯易懂,另筆者也提供一些對投資的看法與市場經濟走勢,本書獲益匪淺。


对经济外行的读者很适合。通俗易懂。对日常生活与增加知识收获也不小。


这本书作为写论文用的参考资料实在是再好不过,而且书中内容的编排非常地好。它的另外一个有点就是写得比较简单,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广大读者。


作者以一个世界观来看正件事(次贷危机),讲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读了大半之后,觉得作者有点跟风的感觉,就像现在大家的心情一样,紧张,悲观


即使不懂经济。也可以看一看。讲述的东西还是比较易懂。


这本书还可以吧,作者还有书写错误。


很一般的一本书,作者没有任何独到的见解


没有啥实际内容


初级读本


从开篇看来还是比较易懂。


  个人觉得从这本书中没有吸收到新鲜的东西 见解不够深刻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 因为有很多错字和不通的语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