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英语同声传译

曾传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传生  

页数:

181  

Tag标签:

无  

前言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翻译既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门类很多。就其工作方式而言,它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本教程主要侧重口译中的同声传译。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这一专门职业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是除了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  我们已进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跨人世界强国之林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改革事业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日益深入。中国的人世,北京2008年奥运主办及上海2010世界博览会的成功申办都是有力的证明。在这种形势之下,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同声传译译职人员。目前,我国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硕士层次的学历教育完成,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同声传译专业硕士。正规的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小、培养周期相对较长,进入门槛较高,不能满足大量已具有一定英语基础,但希望能迅速掌握同声传译技巧,进入同声传译行业的这一部分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我国同声传译的教材也十分匮乏。本教材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教程在选材上有如下特点:教材确定的选材原则在内容上强调“共性”,兼顾“个性”,即做到了知识涵盖面广,内容尽量避免过分专业化,但同时对某些热门话题和敏感性话题有所侧重,适当体现各个专业的特点。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多样,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以激发同声传译爱好者学习的积极性。  本教材分九章,第一至第四章介绍同声传译的特性和现状,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介绍同声传译中的技巧和方法。第七章是国际政坛、社会名流及专家学者的讲话摘录。此章的目的是使广大同传爱好者能熟悉英语的各种口音及说话人的风格。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文化、艺术、就业、保险、外交、教育、卫生、环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第八章为篇章练习。所选教材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所选题材有时代气息。第九章是作者本人同传实践中的部分片断,目的是使读者有直观感受。所有这些名人演说、篇章及同传实践的翻译均出自作者之手。但需要说明的是,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同译者对同一篇作品会有不同的译法,有时连一个句子也有多种翻译。往往因人而异。

内容概要

本教程在选材上有如下特点:教材确定的选材原则在内容上强调“共性”,兼顾“个性”,即做到了 知识涵盖面广,内容尽量避免过分专业化,但同时对某些热门话题和敏感性话题有所侧重,适当体现各个专业的特点。  本教材分九章,第一至第四章介绍同声传译的特性和现状,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介绍同声传译中的技巧和方法。第七章是国际政坛、社会名流及专家学者的讲话摘录。此章的目的是使广大同传爱好者能熟悉英语的各种口音及说话人的风格。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文化、艺术、就业、保险、外交、教育、卫生、环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第八章为篇章练习。所选教材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所选题材有时代气息。第九章是作者本人同传实践中的部分片断,目的是使读者有直观感受。

作者简介

曾传生,198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获硕士学位。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中心学习。1988年至1997年执教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0至1991期问访问美国,1992至1993担任亚洲开发银行云、贵、川、广扶贫项目翻译,1995至1997任英国咨询公司世行云南环境项目专职翻译。1997至1999执教于海南大学英语系。1999至2005留学英国,2001年毕业于英国Reading大学语言学系,获硕士学位。留学期间除学习和教学外,还担任兼职翻译。2005至今,执教于海南大学英语系并担任海南翻译公司同传译员。曾分别为“博鏊亚洲论坛”、JP Morgan、Asia Pacific Sales Leaders Conference和“第三届中外汽车设计与研发工程师大会”等担任近百场同传翻译工作。主要著作有《英语阅读百篇》,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常考英语短语》,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10月;《英语语音辅导》,2001年7月,雷丁大学语言学系网;《英语高级口译一实用同声传译》,海南出版社,2008年5月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同传特点 第一节 记忆与同声传译 第二节 口译怯场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第四节 翻译质量 第五节 翻译标准第三章 同传的特性与挑战 第一节 同声传译中的听与译 第二节 客户对质量的要求 第三节 语句比重和翻译质量第四章 翻译现状 第一节 译员职业道德 第二节 我国翻译人才现状及对策第五章 同传要领 第一节 常用技巧 第二节 停顿 第三节 记笔记 第四节 英语语音 第五节 口译中的委婉语第六章 同传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长句翻译 第二节 双重关系分句的翻译 第三节 篇章翻译 第四节 数字翻译第七章 名人演说摘录第八章 篇章练习 第一篇 陈明明论翻译的重要性 第二篇 庆祝教师节暨欢迎新生联欢晚会上的讲话 第三篇 三力论 第四篇 古典诗词与经典汉语 第五篇 宝岛海南 第六篇 吴仪讲话 第七篇 胡锦涛主席出席APEC会议并发表讲话 第八篇 经济制度优势的新观察第九章 同传实践附录Ⅰ 参考译文(名人演说摘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结束了法语享有外交语言的霸主地位。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大卫?劳埃德?乔治提出了英语作为大会第二官方语言的方案并最后获得通过。此后,法语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同时在巴黎会议衍生的其他一些国际机构使用,诸如国际联盟、国际法庭和国际劳务处。这一举措创造了提供会议服务的机会——笔译和口译,这便是现代会议翻译的起源。  职业译员和兼职译员满足了会议对翻译的需求(国际联盟是首家提供口译的全球性服务机构),市场对译员的需求始于上世纪20年代。国际联盟最初就对职业译员的聘用有严格规定。然而,由于此前不存在会议口译这一职业,因而对译员的录取聘用只局限于对语言的掌握,具备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即可。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能力更多地被视为是天赋而非后天习得。因此,译员被外行视为超凡的人。事实上,国际联盟的译员们是在实践中获得这一技能的。  早期口译大多是交替传译。译员先完整地或部分地听原稿发言,然后在发言席上将其译为目的语。这一过程使得译员在台上很显眼,也使其身价在兼职译员行业中高于其同行——笔译工作者。  两次世界大战是交替传译发展的辉煌时期,而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便对同声传译进行过尝试。译员在发言人发言的同时开始翻译,翻译随着发言人演讲的结束而终止。1925年波士顿企业家爱德华?菲林在国际联盟提出了同声传译的设想,这一设想随着技术革新而日臻完善,并于1928年的国际劳务会议上正式启动,在那次会议上,与会者们不再非得通晓英语或法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英语同声传译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一本书哦,英文努力中


还没有来得及看完。


买的几本书都很不错。到货也很快。


书是正规,就是弄得脏兮兮的


这本书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书。主要针对同传练习,不是交传,并附带有光盘。前六章主要讲同传的相关理论,如同传的特点、特性、挑战以及翻译现状,同时又提供相应的同传技巧,如怎么停顿、记笔记等。随后附有篇章练习。是一本不错的书。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做同传或交传,只要英语好就可以,在我学习口译之前,我也有这样的观念。当然英语好,很大程度上对学习口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英语好就可以胜任口译这一职业,还需相当大的努力。在我进行系统学习后,我发现同传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专业,越学越觉得自己的知识面窄,越学越感到受挫。所以长期大量的训练,掌握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此书练习不多,但涉及领域较广,坚持练习,定有收获。


为什么不给翻译的范文


碟子的内容不大合适


书的封面皱皱巴巴,书角翘起。白底变灰底,买来后还需擦3遍。但看封面像二手书?!
作为初学者,书的内容丰富,难度适宜,内容不错。
以上


书纸张没有希望的理想 书籍内容还蛮好 书籍在邮寄过程中破损 要是折扣更多就好了


有兴趣向议员发展的同仁们可以翻翻这本书,当做前期探底!再结合更加技术性的教案,相信能培养出优秀的翻译人才!


还没有时间看,应该是很好


还可以,就是或许对初学者来说稍微有点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