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研究

孟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孟军  

页数:

282  

内容概要

  “无救济则无权利”,权利救济是公民权利保障的关键性环节。本书以刑事侦查为基点,探讨了以犯罪嫌疑人权力救济为核心的权利保障问题。内容涉及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属性、功能、正当性根据、权利救济的内容、权利救济的方式,并对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在研究视角上,除了从刑事诉讼领域和国内法领域对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问题进行探讨外,还把这一问题放在宪法层面和全球化背景中加以考察,以对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问题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

作者简介

  孟军,男,1971年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9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至2000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局工作;2000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于2003年7月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主要从事诉讼法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法学杂志》、《检察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能还你清白吗——美国刑事司法实证研究》、《刑事诉讼言词证据:程序与规则》、《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等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概述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含义和特征  一、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含义  二、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特征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性质  一、获得救济是犯罪嫌疑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犯罪嫌疑人救济权是一种公权利  三、犯罪嫌疑人救济权是一种请求性权利  四、犯罪嫌疑人救济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  五、犯罪嫌疑人救济权是一种受益性权利  六、犯罪嫌疑人救济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分类  一、权利救济的一般分类  二、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特殊分类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救济权与相关概念  一、犯罪嫌疑人救济权与侦查监督权  二、犯罪嫌疑人救济权与诉权  三、犯罪嫌疑人救济权与请愿权第二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功能 第一节 人权保障功能  一、救济权是人权保障方式之  二、救济权如何保障人权  三、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与少数人权利保护 第二节 冲突解决功能  一、什么是冲突  二、救济制度的冲突解决功能 第三节 预防和纠正错案功能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正当性根据 第一节 人类寻求救济的本能与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 第二节 国家侵权、国家责任与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  一、什么是国家侵权  二、为什么国家权力容易侵犯权利  三、国家侵权与国家责任  四、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第三节 现代程序正义理论与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  一、救济权突出了犯罪嫌疑人在程序中的诉讼主体地位  二、救济权体现了犯罪嫌疑人在程序中的参与原则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权利救济的内容  一、原权利与救济权  二、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 第二节 刑事侦查中救济的犯罪嫌疑人实体性权利  一、实体性权利内容  二、犯罪嫌疑人享有的公法中实体性权利与私法中实体性权利的区别——以人身权和财产权为例 第三节 刑事侦查中救济的犯罪嫌疑人程序性权利 ……第五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方式第六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概述权利救济范畴是研究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逻辑起点。救济权的含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制度的认识及制度的具体架构。目前,对救济权的研究多集中在私法领域,犯罪嫌疑人救济权无疑属于公法领域的问题,那么公法领域的救济权是怎样的呢?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含义和特征一、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含义(一)救济“救济”一词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一般意义上的救济,是指一种物质上的救济和帮助,如在人们生活困难或遭受自然灾害时所给予的一种物质上的救济和帮助,是社会给弱者的一种物质救助行为,以使受救济的人摆脱困境或暂时脱离险境。具体分类有失业救济、救灾救济、急难救济、医疗救济、社会救济等。从救济得以存在的基础来说,它们中有的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有的基于人道主义原则,有的基于特定共同体长期共同生活所积淀下来的惯例或习俗。本书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救济,而是一种法律制度上的救济。(二)法律救济法律意义上的救济含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救济含义,它指的是一种法律制度,是国家通过一定途径和程序裁决事实或法律上的争议,通过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从而使权益受损害的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救济”一词的解释是“救济是纠正、矫正或改正正在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不当行为”。从这一定义看,法律救济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要素:第一,法律救济的前提是发生了不当行为。这种不当行为既可以来自于个人,也可以来自于国家机关;不当行为本身既可以是违法行为,也可以是不适当行为。第二,不当行为对当事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这种损害既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也可以是已经产生损害结果的。第三,法律救济是对受侵害权利的恢复、修复、补偿或赔偿。受到侵害的权利内容不同,对其的补救方式也不同。救济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理解。对权利受到损害的人而言,通过法律救济可以使其受损害的权利得到补救,法律救济就是其享有的一种权利;对于国家机关而言,通过对权利受损害人权利的补救,说明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当,法律救济客观上成为对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一种监督途径;另外,作为一种制度,法律救济还意味着一整套程序规则,包括多种救济手段和方法等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