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張亞勤解碼創新

張亞勤 著 博誌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

博誌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張亞勤 著  

页数:

320  

内容概要

  本書收錄了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博士近年來在IT研發、產業趨向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心得與思維,展現了他對創新的理解及對時下中國乃至全球IT產業界共同關心的熱門議題的獨到解析。  不僅如此,張亞勤博士還不吝與讀者分享他在人生路上的點滴感悟,從他求學歷程,以及在國際級跨國企業工作的經驗都一一分享。  書中談到IT產業的未來與挑戰,並從科技人的角度談雲端運算的未來與應用,也談全球化的創新和他的管理心得,躍然於字裡行間的經驗智慧,相信會讓每位讀者都會從中受益匪淺。  名人推薦  ---------------  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  你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對於我們來說,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你的成就對大家無疑也是一種巨大鼓舞。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  由張亞勤博士帶領的微軟中國研發團隊所做的工作是令人驚奇的。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皮克?霍茲  和亞勤相處一個星期,就會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財富。

作者简介

  張亞勤 博士  Microsoft全球資深副總裁  張亞勤博士現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負責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研發、技術戰略和業務。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擁有3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是跨國公司在華規模最大的綜合研發機構,也是微軟公司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產品研發及產品合作的研發基地。  張亞勤博士是通訊和軟體領域世界級的科學家。他於199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在2000-2004年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04年晉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回到微軟總部掌管微軟全球移動及嵌入式產品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他是領導微軟進入PC之外市場的核心領軍人物。  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博士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Fellow of IEEE)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得這一份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著作。張亞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參與過多種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學的校董或名譽教授。他是美國傑出華人組織「百人會」的成員(Committee of 100),積極推動中美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解碼創新沒有藩籬的21世紀智慧運算和「聰明機器」展望個人電腦的未來之路全球軟體產業的現狀、趨勢與挑戰數位娛樂 — 繽紛生活的新起點未來運算在「雲端」與「雲」共舞雲端的精彩——讓資訊在指尖流動第二章 中國智造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創新中國智造 慧及全球百川異源 皆歸於海IT = IP + IQ讓資訊化驅動經濟復甦軟體公司的技術戰略Windows 7 的「中國DNA」第三章 管理心得向巴菲特和威爾許請教管理之道重讀《孫子兵法》中國企業該如何「過冬」逆境中的領導力高科技人才管理的五個方程式打造企業軟實力第四章 我和微軟第一次向比爾?蓋茲彙報微軟技術節——燃燒智慧的「狂歡節」傾情研發十年記我的導師,我的朋友夢想?熱忱?信心第五章 心靈記憶與季辛吉博士重逢「一英里」和「一百年」胡錦濤主席訪微軟——難以忘懷的時刻我的奧運故事放飛的愛——母親和我愛和勇氣附錄少年班傳奇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的智慧握手

章节摘录

  向巴菲特和威爾許請教管理之道  二○○八年5月,微軟公司召開一年一度的CEO峰會。出席會議的都是全球頂級的企業家或投資家,大家在一起討論產業、經濟和社會等話題。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下午的討論結束後,大家一起坐船去蓋茲家。近兩個小時的行程中,我們一邊欣賞兩岸景色,一邊散淡地聊天。晚宴不設固定座位,讓與會者充分地交談和交流。我結識了幾位有趣的人物。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特質:很強的使命感與自信心,準確的判斷力,簡化問題的能力,以及寬廣的胸襟和良好的心態。  我以前和巴菲特碰過幾次面,但只是打招呼而已。在這次會議中,我和他有了更多的接觸。我向他請教了一些問題,他的回答簡明、坦率。  對投資具有準確的判斷力,正是巴菲特獨到之處。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股市曾經極度高漲,巴菲特覺得根本沒有辦法賺到錢,甚至一度想解散自己的公司。不久以後,美國即進入熊市,印證了他的判斷。  除了巴菲特,近半年中,我還在一些場合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投資大師羅傑斯碰過面,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判斷分析往往不太一樣。巴菲特雖然對中國市場長線看好,但他認為目前中國的股價、房價都太高了,整個都有泡沫。  也正是這次聊天,讓我對他的個人經歷充滿了好奇。於是,在他本人的推薦下,我買了一本他的傳記,是他認為寫得最真實的一個版本。  書中介紹,巴菲特的父親是參議員。雖然擁有優越的家庭環境,但巴菲特和其他美國男孩一樣,從小就給人送報紙。不同的是,巴菲特會用心地設計出最經濟、最高效的送報路線,每天他要遞送五百份報紙,賺的錢比一個普通職員還多。賺錢對於巴菲特來說是一種使命。即使生病,他也會讓母親去幫忙送報。但有趣的是,收錢的事他從來不讓別人代勞,包括他的母親。成年以後,看財務報表成了巴菲特的一大愛好。也正是這一愛好,使得他有段時間和家人的關係很緊張。因為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公司的財報上,甚至連孩子生了病,他都不問一聲,依舊是鑽到房間研究那些數字。  過去我對投資、股票一直有一些偏見,認為它們是短線炒作,是一種投機行為。但經過和巴菲特的談話,我發現它們還是發揮了一定流動和實現價值的作用。我也比較認同巴菲特堅持價值投資的原則。他幾乎不涉及衍生性金融商品。我個人的觀點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完全就是在賭博。現在的資本市場,應該只是起到催化作用,而不應該是主導,因為它們本身並不創造價值。  客觀地說,巴菲特還是一位很有人情味兒的投資家。一九六五年,他收購了波克夏?哈薩威紡織廠。其實光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說,最好的方式是將紡織廠賣掉,將所得資金投入到保險業、銀行業等回報更高的產業中去,但考慮到有那麼多的紡織工人靠這份工作生活,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巴菲特被推為「股神」,是因為他對投資有獨到和準確的判斷力。其實,在生活中巴菲特很愛打橋牌,個性也很單純。和他聊天,你會感覺他的那種率性、真實,特別像小孩子。  這次峰會之後,我就要去馬來西亞參加部長以上級的諮詢會議。所以當我看到這些頂級的企業家「紮堆」時,便想問問這些聰明人的想法和建議。結果,我問到的所有人都直截了當地說對這個領域不瞭解,其中包括GE公司前CEO——傑克?威爾許。其實憑藉他的閱歷和見識,完全可以隨便講幾句,敷衍我一下,但是他非常地坦誠。我想,這也正是他自信的一種表現。  在這次峰會中,威爾許連用了三個「不可思議」來形容中國的變化。他稱讚微軟公司長期關注中國,並將最適合的人員派往中國的做法「很有戰略眼光和遠見」。對威爾許我一直是比較敬佩和推崇的,因為無論是聽他的演講還是讀他的書,亦或是向他請教問題,他從來都會給你一個答案,而非模棱兩可。  在我看來,最成功的CEO絕不會只是紙上談兵。威爾許提出的培養人才的「4E」原則——充沛的精力(Energy);激發別人的能力(Energizer);敢於提出強硬要求,要有決斷力(Edge);執行的能力(Execute)——應該說是對人才的經典詮釋。  我認為,良好的心態也是當好領導的一個重要素質。正如普林斯頓大學貢三元教授所說,「成功=IQ +EQ+阿Q精神」。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CEO在領導一個大公司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各種起伏,有時輝煌,有時低落。這就要求他們要能隨時調整好心態,能承受,有擔當,永遠樂觀和積極地面對現實。  當年我在桑納福公司(它曾是GE公司的子公司,後來被分離出來)工作時,恰逢桑納福公司成立十周年。我作為公司重點培養的一名員工,曾有幸和威爾許一起吃飯。那時,威爾許告訴我們:「不同的視野相當於一百個IQ點。」也就是說,看問題如果換一種方式,會使一個人的IQ增加一百個點。就像《孫子兵法》,表面上是一本講如何打仗的書,但當你讀到最後時,會發現它其實是在講如何避免戰爭。做人做事都應有平和的心態,因為競爭的最高境界還是合作。  雲端三步曲之一  未來運算在「雲端」  「雲─端」趨勢  近年來,急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在極大地拓展了PC的用途的同時,也似乎在逐漸取代其作為「個人運算應用核心」的位置。有觀點認為,下一個十年裡,包括軟體、硬體、服務等在內的運算資源,將由大眾化、個人化、多點(終端)化的分散式應用不斷向網際網路聚合——運算將由「端」走向「雲」,最終全部聚合到雲中,成為純「雲」運算的時代。  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卻證明,使用者對運算和通訊端的需求在急速增長。二○○八年6月下旬,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正在使用的PC數量已超過10億台,且新興市場PC擁有量的強勁增長將使這一數字在二○一四年初翻一倍。  如果以一九八一年IBM推出開放式架構的PC作為全球個人電腦產業崛起的起點,那麼,經過了20多年,「PC使用量」首次達到了10億台。由10億至20億,只需要五到六年——這顯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PC仍將是重要的個人運算和溝通工具,且由於新興市場劇增的需求,全球PC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張」。同樣根據Gartner的預測,今年智慧手機的「單位銷售量」將達到1.722億部,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1%。  目前業界有觀點認為,未來用戶獲取運算資源會像用電那樣簡單方便、價格低廉,只要插上插頭,資料、服務、應用就全都從「雲」層裡「飄」過來,但問題在於,使用者這邊的插頭插上「電」以後仍然需要「電器」來實現各種應用,就好像我們煮飯時「不只」是用電一樣,倘若沒有電鍋和微波爐這些終端,那就什麼美味佳餚也做不了。  在我看來,純雲運算並不是啟動運算未來的「萬能鑰匙」,「雲│端」共存、「雲│端」互動才是未來運算架構的發展趨勢。被譽為「革命性的運算模型」的雲運算其實是網格運算、分散式運算、平行運算等既有理論的延續,其願景是網際網路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資料儲存和網路運算服務。  其實,雲運算的願景與某些曾一度流行於業界的技術構想頗有雷同。多年以前,便有一些預言家提出了「網路電腦」(Network Computer,NC)的概念,大抵是採用價格低廉的晶片,不裝配(或是裝配容量較小的)存放裝置,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儲存和提取資料,進行各種應用。平心而論,這種技術理念不是完全沒有市場前途,但也絕不是適合所有的用戶。二○○○年的時候,我曾指出,網路電腦作為一種理想可能會形成一個產品品類,但卻永無主流化之日。近10年過去了,網路電腦至今仍未形成一個產業,這已足可說明問題。  因此,我認為「雲│端」運算才是未來運算的發展趨勢。網路時代的運算應以資料、使用者和服務為三大中心,並將具備五個基本特徵。  三個中心  以資料為中心(Data Centric),是為了要解決海量資料的獲取、儲存、管理和搜尋的問題,並使資料變得越來越智慧化、結構化。  運算無「數」不在——有別於「以應用為核心的運算」(ApplicationCentric Computing),未來將以資料的分析和處理作為運算技術研究和體驗的核心,相關的研究領域則涵蓋了平台技術探索、資料分割、資料採擷、網際網路資料搜尋等等。從「應用」到「資料」絕不只是技術思路的進化,它還標誌著一個更加「人性化」、「智慧化」的運算時代的開始。無論是工作,或是娛樂,這個時代的效率都更高。  以人(用戶)為中心,是資料集中化之後的必然結果,也即讓資料和服務圍繞著個人,而非相反。  過去,人在與機器進行「交流」時總處於被動的位置,你不只需要清楚地瞭解自己「想做什麼」,還需明白「如何去做」。現今,你只要明白自己的意圖,便可以把剩下的工作交給電腦或其他終端。  以服務為中心,特別是建立在以廣告和搜尋為新的業務模式的服務,展現了軟體企業應使用者需求而變的一種努力。  所謂的服務可以是網路遊戲,可以是IP電視,也可以是各種各樣使用者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作為 .NET戰略的延伸和「升級」,微軟於二○○五年11月發佈了Live網路服務戰略。透過Live,使用者可以暢享各種網際網路服務,獲取個性化體驗、自定制內容和多元化通訊。最近我們正在探索Live服務的新模式——Live Mesh,它可以讓使用者輕而易舉地在各種終端之間同步資料,並隨時與任何人分享。此外,我們也在嘗試著向企業客戶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軟體服務,客戶無須下載和安裝相關的軟體,即可透過IE瀏覽器來線上使用與本地軟體相同的功能。  五大特徵  在這種運算架構下,全球IT產業的新趨勢體現在以下五大方面:  隨著IT產業由PC時代走向網際網路(Web)時代,資訊科技讓傳統工業展現了全新與旺盛的生命力  僅僅在幾十年前,把一切商業交易行為放置在全球互聯的網路上、以軟體和服務來驅動還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而今,曾經的「不可能」已幾乎成為現實——原本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能貫通的傳統經濟流程在實現了資訊化、數位化、智慧化之後,往往只需幾分鐘即可被打通,而基於網際網路商業行銷平台的交易執行更是被縮短到幾毫秒內——而這些已可視作是未來經濟模式的雛形。換言之,軟體和網際網路正在以強大的滲透力,給人類文明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都因層出不窮的新技術而不斷更新。  PC的概念向「PC+」的方向變遷  也就是說,PC不再只意味著「個人運算」,同時也將成為個人通訊(Communication)和個人控制(Control)的中心。而且PC的運算能力不斷在向其他設備(像手機、汽車、家用電器)遷移,其用途也因此被拓展到更多的領域。在不久的將來,有電的地方都能運算,有運算的地方都有智慧,有智慧的地方都能上網,個人和企業都將由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運算的架構將從「端」(Client)走向「雲+端」(Cloud+Client)  你會把自己的家庭錄影上傳並儲存在電視臺嗎?我想沒有人會這樣做。所有的資料、服務和應用都仰賴於網際網路「雲」裡,「看上去很美」,但很明顯,無論企業還是個人,並不是每一位用戶都能完全信賴隱藏在「雲彩」背後的服務商,把有關個人隱私的資料上傳到網路儲存端。不僅如此,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頻寬、儲存、運算都不大可能是免費的,完全基於「雲」的服務絕不會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從通訊的供需關係來說,雖然頻寬在不斷增長,但資料的容量也在同步增長,比如一部1080P的電影,基於國內現有的頻寬條件便不大可能實現即時播放。再從技術角度來說,用戶端的運算能力強,才能帶給用戶更多精彩的應用。所以我認為「雲服務平台+客戶終端」的運算架構更可靠、更靈活,代表了產業的發展方向。根據客戶的需要,未來的運算和服務會分別存在於雲和用戶端之中。  軟體和網際網路產業參與者的業務模式會由「軟體」(Software)走向「軟體+服務」(Software+Service)  「軟體+服務」是走向IT未來之路的重要途徑。透過整合最優秀的軟體和即時更新的服務,IT技術在選擇性、適應性和功能性方面都將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在傳統軟體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利用Web 2.0所提供的即時更新的成熟服務,配合豐富的使用者前端體驗,其功效遠遠強大於單一軟體或單一服務。打個比方說,「軟體+服務」就像一把大傘,綜合了很多現有的概念和技術趨勢,包括「軟體作為服務(SaaS)」、「面向服務的開發(SOA)」、「Web 2.0」及用戶體驗在內。此外「軟體+服務」還將為用戶帶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運算環境。  在新的技術趨勢和應用形勢下,軟體技術將會惠及更多的、數以億計的用戶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因飛速發展的資訊科技而受益的使用者大多生活在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將來的5到10年,會有更多新興國家的用戶受益於網際網路時代,受益於「PC+」,受益於「雲│端」運算,受益於「軟體+服務」的新模式。  為了迎接這五大趨勢,從中尋求未來的成長點,作為產業的領軍者,微軟的策略是要擁抱兩個世界——一個網路(Web)的世界和一個設備(Devices)的世界。這兩個世界在未來不再是獨立存在,而是互相融合。各種設備透過網路和軟體連接在一起,從而無所不能。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對於我們來說,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你的成就對大家無疑也是一種巨大鼓舞。  ──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  由張亞勤博士帶領的微軟中國研發團隊所做的工作是令人驚奇的。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  和亞勤相處一個星期,就會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財富。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皮克?霍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張亞勤解碼創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