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當代藝術收藏指南

露薏莎.巴克,茱蒂絲.葛瑞兒 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时间:

2010-8-4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作者:

露薏莎.巴克,茱蒂絲.葛瑞兒  

页数:

302  

译者:

林心如,黃亞紀  

Tag标签:

无  

前言

  推薦文  收藏並非擁有  黃文叡 (摩帝富藝術顧問公司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  收藏是一種獵喜的心態,更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從研究一個藝術家,到踏進第一家畫廊,到第一次在拍賣會上舉牌,到收藏畢生第一件作品,因了解而喜歡,從而競逐而獲得,這便是一種合乎美感經驗的收藏態度。如不了解而收藏,只為人云亦云,或為純視覺感官的反射,「美」差遠矣!收藏是為提升欣賞美的品味,並非一味擁有,因為美感是種經驗,而收藏不外乎是此種經驗的體現。所以收藏不能存有永世傳承的觀念,一件偉大的曠世鉅作,因美而流傳,即使據為己有,也是一生一世,如流傳後代,少了之前的美感經驗,也只不過承接了一件缺乏生命與記憶的「物件」,對前輩遺愛之情雖溢於言表,但此時的擁有也許已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後人選擇割愛,往往是故事最後的結局。  收藏雖攸關個人品味,但收藏有道,並非僅憑個人喜好,其專業門檻之高,確實讓許多人望其項背。論收藏之道,首先必須具備藝術相關知識及正確的研究方法,尤其對史的脈絡、藝術流派及風格的形成、藝術家在每個創作階段所形塑的特殊語彙和人格特質,乃至研究工具的使用、資料的取得和驗證,皆要能達到精準、迅速與確實,才能比別人有機會收到好作品,也才能成就一樁好收藏。而除了知識面外,更須培養自己技術面的操作技巧,如對藝術市場資本面與消息面的掌握,與藝術家、藝廊、拍賣公司,甚至與其他藏家的互動、進退場時機的拿捏和對藝術品價格的敏銳度與掌握,要多看、多聽、多聊,多看展覽訓練自己的眼力,多聽專家的意見增長專業知識,多跟同好聊聊交換心得記取教訓和學習經驗,才能讓一個藏家攻無不克且游刃有餘。但收藏千萬切記不要以價格為導向,如一心想藉收藏賺錢,必然是失敗之始。市場的價格僅是交易的參考,絕非理性的依據,切記作品的美學價值往往與市場價格畫上等號,市場過度地炒作,只會破壞交易機制,加速價格的泡沫,對整體市場和個人收藏方向的建構有害而無益。如欲以投資作為考量,就必須將收藏的概念拋諸腦後,因兩者的目的不一樣,其方法也大相逕庭,更別誤信收藏久了就知道如何以藝術品作投資的迷思,因為藝術品的投資風險遠大於報酬率,也絕非藏家一人能為之,除非資金之大、網絡之深且熟諳市場操作之道,否則要透過投資藝術品致富,並非易事。  收藏的第一步不外是建立個人的收藏體系,但初入門者面對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和令人眼花撩亂的作品,往往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著手,可建議由以下幾個基礎來建構收藏:一、依藝術史的軌跡作收藏,二、依時代風格作收藏,三、針對特定藝術家作收藏,四、以市場趨勢作收藏。時裝界巨擘YSL 歷50 年依藝術史的軌跡逐步收藏了700 多件作品,風格涵蓋從野獸派(Fauvism)、立體派(Cubism)、未來主義(Futurism)、現成品(ready-made)、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到風格派(De Stijl)的作品,件件精品,皆是每個流派的代表作,死後透過巴黎佳士得(Christie’s)專拍,在金融海嘯沖刷最烈的2009 年2 月,733 件作品上拍,成交率破96 %,總成交金額更達3 億7440 萬歐元,比市場榮景時的成績還亮麗,驗證了藝術精品的保值性和增值性。但像YSL 橫跨各個不同風格期的收藏方法,並非一般人能為之,必須有足夠的財力和專家的建議,才能成就如此令人驚嘆的收藏,而YSL 個人獨到的美學涵養與品味,更是支持整個收藏的最佳架構。如無此雄心壯志,也可只挑定一個風格期的作品作收藏,如美國費城龐氏基金會(Barns Foundation)的私人收藏便以印象派的作品為主,不只主幹甚至受印象派大師影響的旁支,皆有系統地納入收藏;或可針對幾個特定藝術家的作品收藏,若依此原則收藏,則應求精不求多,只須著眼藝術家重要的代表作,質重於量,除非朝成立美術館的方向規劃,否則仍須保持一些作品在市場的流通性,才能保有該藝術家作品之美學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基本水位。如以市場趨勢收藏,其優點是作品的可獲得性高,但缺點是如流於盲目跟進,人云亦云,以市場為導向,市場價格往往擺在美學價值之前,不易清楚建構收藏體系,更難形塑個人收藏風格。  收藏如涉當代作品,藝術家仍應在世,所涉及的美學基礎便較薄弱,因為藝術史家很難截取片段來蓋棺論定一個當代藝術家作品的美學價值與地位。歷史時有揭櫫,某某藝術家的創作前期佳,後期卻乏善可陳;或者前期不在主流之列,後期作品的風格或觀念卻影響了半部藝術史的書寫。所以談當代藝術的收藏,沒了史作基礎,就只能捨史而趨就市場,因為目前的當代藝術只能先以市場寫史,日後再待史家就創作的全面重新加以訂正。《當代藝術收藏指南》,道明了本書以當代藝術收藏為本,第一章簡單敘述了一些收藏的基本觀念,第二章便切入正題帶出「什麼是當代藝術?」且詳述當代藝術媒材,接著第三章就以購買藝術品為由帶領讀者「進場」,熟悉每個市場中的角色與功能和資源的使用,最難能可貴的是第四章收藏實務,從作品的保存、保險、運輸、修護談到借展,是一般此類書籍最常忽略的章節,但卻是收藏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作品如得不到妥善的照顧,前文所談的一切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而第五章更將Owning Art 的概念擴及美術館和非營利機構,包括私人基金會的設立與運作和國外常見的贊助制度。整本書從收藏觀念的孕育到妥為保藏的實務操作,完整地敘述了一個藏家基本的養成概念。更難能可貴的是,全書引用了無數專家的經驗之談,讓此書成了名副其實的「收藏指南」。  收藏如非一時的用心,便難造就一世情。人會老朽,但收藏的是一種記憶,美的不是作品,而是塵封在記憶裡的點點滴滴,隨著老朽幻化為烏有。待人去樓空,畫框的內外所承載的記憶,在望畫輕嘆之際,又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收藏並非為了擁有。

内容概要

  《當代藝術收藏指南》道明了以當代藝術收藏為本,第一章簡單敘述了一些收藏的基本觀念,第二章便切入正題帶出「什麼是當代藝術?」且詳述當代藝術媒材,接著第三章就以購買藝術品為由帶領讀者「進場」,熟悉每個市場中的角色與功能和資源的使用,第四章收藏實務,從作品的保存、保險、運輸、修護談到借展,是一般此類書籍最常忽略的章節,但卻是收藏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作品如得不到妥善的照顧,前文所談的一切就顯得毫無意義了;第五章更將OwningArt的概念擴及美術館和非營利機構,包括私人基金會的設立與運作和國外常見的贊助制度。整本書從收藏觀念的孕育到妥為保藏的實務操作,完整地敘述了一個藏家基本的養成概念。  「你所收藏的,往往是你自己」。品味是美感的累積,收藏是美感的實踐,聖羅蘭專拍的成功在於設計師的美學涵養與獨到的品味;然而,收藏並不只是擁有藝術品,藝術市場也不是投機賺錢的管道。收藏有道,唯有形塑個人收藏、熟諳市場操作之道,才能游刃於市場,成為貨真價值的藝術收藏家。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湯馬士•豪菲(Thomas Hauffe) 畢業於波鴻大學(University of Bochum),論文主題是關於1980年代的新德國設計運動(New German Design movement),現為藝術和藝術史書籍編輯。 翻譯作者:陳品秀 台北市人,台大哲學系畢業,先後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學和亞歷桑納大學藝術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主要關注為視覺藝術和大眾文化。現為英文教師,並從事藝術創作和翻譯,譯作包括《時尚小史》、《設計的表裡》、《觀看的實踐》等書。

书籍目录

推薦文 收藏並非擁有 黃文叡導論 擁有和掌握:收藏的衝動第一章 打造收藏家收藏家為何收藏為何是當代藝術?打造收藏家:三大指導原則組織收藏:收藏策略成為收藏家:實踐要點第二章 藝術當代藝術是什麼?以媒材區分藝術第三章 蒐購藝術檢析藝術市場進入藝術市場關於金錢藝術經紀藝術博覽會拍賣公司藝術顧問其他來源藏購備忘錄第四章 收藏實務照顧藝術品藝術品的文件記錄保險運輸安裝裝裱保存和維護保存的挑戰當意外發生時倉儲出借藝術品第五章 美術館和非營利組織和藝術機構的關係美術館現代美術館藝術機構的收藏關鍵人物只有空間,或根本沒有空間私人財產和藝術機構贊助的形式其他形式的贊助私人基金會和展示空間贊助守則

章节摘录

  成為收藏家:實際要點  人們常說,真正的藏家具有近乎神秘的「好眼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但優秀的藏家並非天生如此,他們是被打造出來的;或者更精確地說,他們是藉由一連串的基本準則來成就自己。  看!看!看!  鑑賞藝術是無可取代的,除了充滿樂趣且獲益良多,對藏家來說,鑑賞藝術無疑是最佳訓練。一般而言,在購買任何作品之前,重要的是對藝術有所感受;欣賞久遠、晚近和現在各時期的藝術作品、不論是公家或商業藝廊都盡可能去參觀、觀賞各機構的常態展和特展,並且盡可能深入最多的私人收藏。同時,首要的是全盤熟悉商業的當代藝廊,然後聚焦在那些吸引最多人氣的藝廊上。  藝術收藏必須持續不斷地審視與觀察,藏家的好奇心愈高就能擁有愈強的實力,頂尖藏家把參加國際藝術博覽會、雙年展和展覽開幕視為必要行程,並且不倦地探索知名和新興的藝術中心。  對我而言,最重要是的與藝術品的親身交會。起點是我,我在這裡,站在作品前,不論作品看來多麼概念性,正是這個與作品間具體的親身交會,賦予了藏家和作品建立關係的可能性。你站在作品前,問道:怎麼了?藝術家當時到底在想什麼?我對這件作品又有何感受?那正是藏家與藝術品間的終極關係。  ——Andrew Renton安德魯.倫登,負責人,克蘭弗德收藏之,倫敦  BOX  People initially respond to things that are familiar to them. They respond to what they like, to taste, in a similar way to how they might respond to clothing in a store. If someone is to evolve as an art collector, they have to get tougher. What they find over time is that the things that they immediately responded to are maybe not the ones that stick with them. Maybe there isn’t so much depth there, and the things that they end up being challenged by are the very ones that disturbed them, or that they discounted at the beginning. So art collecting is an evolving process. It is an education.  人們會對熟悉的事物有所反應,就像在商店看到喜歡的服飾一樣,人們也會對喜歡的東西或是品位有所回應。如果想成為藏家,就必須變得更堅韌。時間久了,人們會發現當下立即感到有興趣的事物,或許不會是之後一直熱衷的那些,也許其中沒有太深層的意義,然而最後激發他們的,卻是那些讓他們心神不寧,或者是起初不以為然的東西。因此,收藏藝術是成長的過程,它是一種養成。  ——Allen Schwartzman艾倫·舒瓦茲曼,藝術顧問,紐約  訓練眼光  要成為當代藝術行家,必須透過自身持續不斷地學習與審視藝術,這使藏家得以對個人品味與喜好的養成有更深層的理解。藏家看的愈多,愈能掌握質精之作,並拒絕偽品。對過去的藝術知識工夫下的愈深,愈能理解今日藝術家如何玩味和操弄藝術史;必須詳讀參考資料,並對先例加以註記。訓練有素的鑑賞能力足以分辨藝術家是有自覺地援用其他藝術家的語彙,亦或是未經融會貫通的剽竊。唯有透過和藝術本身直接且反覆的交會,才能學得所有技巧,然而吸收這些技巧的速度和效率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不能停止觀察和學習。一如已故的紐約傳奇藝術經紀人貝蒂.帕森斯(Betty Parsons)所說:「人人都有直覺,但對其直覺保有信念是必須下工夫的。」  我試著不受影響:現在大家一窩蜂瘋繪畫,所以我轉向裝置藝術、錄像和雕塑,因為它們備受忽略。我總是試著避免跟著大趨勢走,因為那已經被過度濫用。  ——Ingvild Goetz英格薇德.葛茲,創辦人,葛茲收藏,慕尼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當代藝術收藏指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