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被遺忘的童言

姜愛玲 著 凱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出版社:

凱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作者:

姜愛玲 著  

页数:

272  

前言

  肢體動作,是無聲的童言  我是一位舞蹈∕動作治療師,每當和別人提起我的職業時,大多會得到這樣的回應:「舞蹈治療?那是跳什麼舞?」或是:「這是用跳舞來復健嗎?」其實在舞蹈治療當中,我們並不教導任何種類的舞蹈,動作美感和技巧訓練也並非關注的焦點,而是透過舞蹈治療師的引導,讓參與者的身體回到自然的狀態,以最自然、具自發性的動作釋放壓力、抒發內心的情緒感受和與人建立關係。我們的身、心是緊緊相繫的一體兩面,舞蹈治療正是讓參與者在身體律動之中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藉由身與心的交互流動讓這兩者協調一致,並透過動作和他人溝通互動。因此,這是一種整合與互動的療癒方式,其目標就是增進溝通。  人與人之間除了語言文字的溝通之外,非語言溝通也佔了極高的比重。我們能以各種理解程度,來傳達各種形式的訊息,這樣的溝通過程並不僅限於說和寫的語言。當我們與和別人互動時,有時候溝通順暢,有時卻溝通不良,這並非用詞遣字或思考邏輯的問題,而是關乎當互動的雙方在傳達自己的意思時,接受訊息一方對於另一方的非語言表達了解多少。文字的傳送與接收,只佔了人類溝通的一小部分,所以在舞蹈治療的訓練中,我們必須學習與懂得觀察別人各式各樣的身體動作及姿態,以了解這些動作與姿態背後的「行為語言」。  我在工作中所接觸的對象涵蓋各年齡層,當然也包含了孩子們。在我帶領兒童團體的經驗中,除了留意孩子們在團體中的動作表達、言行和身心狀態之外,他們在團體前後與父母的互動也是我所關注的。我曾經帶過一個兒童團體,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有個孩子的動作幅度、力道都很大,也習慣用吼叫的方式說話,在一間並不大的治療室中,他的聲音常顯得相當刺耳。那次團體結束後,我一打開治療室的門,他就飛奔而出大聲叫著他的媽媽,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他媽媽也同樣大聲地回應:「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要亂跑亂動,你都不聽!再不聽話,小心我打死你!」我聽到之後心中一驚,難怪這位小朋友無法控制他的衝動(動作和聲音)。是不是正因為他經常被如此對待,於是就有樣學樣地複製起來了?  這種狀況不禁讓我深思: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有沒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培養、甚至強化了孩子不當的態度和言行?父母是否瞭解孩子隱藏在行為之下的身心感受?許多大問題,其實都是由小問題的日積月累衍生而來。身為父母,該如何開始從小地方著手,讓孩子的言行舉止更為合宜?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種種行為表現,常是父母言行的再製,也可能是父母疏於瞭解、陪伴之下的結果。在團體中對其他同伴大小聲的孩子,原來自己在家中也常被父母以吼叫、怒罵和威脅性言詞對待;抱怨孩子老是找不到東西、總是懶得整理自己玩具的媽媽,從來沒想過是因為自己一直跟在孩子身邊幫忙收拾東西,而錯失訓練孩子為自己負責的大好機會;一個在團體中話說個沒完的孩子,在家中極度缺乏自我表達的機會,只因為一開口就會挨罵;偷偷拿走媽媽皮包的小男孩,其實並不缺錢,但他卻不敢承認自己的偷竊行為,其實只是為了讓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從彼此爭吵移回到他身上;一群學業成績不佳,卻依然努力用功、並且擁有多元才藝的國中生,卻因為父母師長獨尊學業表現,日積月累的責罵、輕視導致自信心嚴重低落,在學校甚至遭到功課優異同學的欺負,師長卻視若無睹,讓這群孩子對自己的未來不抱什麼期望……。  身為一位舞蹈∕動作治療師,我希望以這本書和家長老師們分享,以動作的各種質地為切入點,透過觀察和孩子的行為及實地感受孩子的身體動作,一步步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瞭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身體想要說什麼),即時發現與回應孩子需要被照顧、被理解的地方,以及親子雙方在遊戲、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如何更進一步同理到彼此的身心感受,讓親情順暢無礙地交流互動。孩子感受到父母完全的愛與關懷,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正向行為。孩子穩定的情緒和得體的行止,確實來自父母的真心關懷和以身作則。唯有先成為感受細膩的優質父母,才能培養出健康快樂的優質孩子。                

内容概要

  肢體動作,是充滿訊息與暗示的童言  身體,是走進孩子內心的通道  在每一場你與孩子的溝通裡,  文字語言只佔30%的作用,聽不見的童言──肢體動作卻佔了70%!  只有先成為感受細膩的父母,在每個不當言行發生的當下,  停下來,用心看孩子的身體動作及姿態,  才能聽出隱藏在行為之下的真實話語!  傾聽身體想說的話,你就會在孩子的行為背後,  找到恍然大悟的心疼與療癒。  資深動作治療師的教學互動經驗首次公開,  協助你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  Code 1?孩子們的各種姿勢,呈現出他們對於身邊的人事物及外在環境的觀點。彎腰駝背、下垂的雙肩和無力的雙臂,都是平衡壓力的反射性生理機制!而非「教」出來的。  Code 2?當孩子企圖隱瞞時,會出現一些常見的身體姿態,包括快速眨眼、不敢看父母、低頭向下看、持續吞口水、舔嘴唇或清喉嚨、用手遮口說話、把手放在喉嚨上、扭動手指,在對話時擦擦鼻子、搔搔頭、摸摸頸子、聳聳肩等。  Code 3?一個人的身體空間感越明顯,其意圖和自我肯定也越清晰。因此,一個輕鬆、開放的體態,就是心中坦然的外在表現。父母可藉此觀察孩子是否有自信。  Code 4?空間中方向的直接或間接,和動作者的意圖、動機有所關連。比方當孩子肚子餓回到家,看到餐桌上一個剛烤好的麵包,孩子通常會直接走向餐桌,先拿起麵包咬個幾口再說。這個走向餐桌拿麵包吃的動作,在空間上是直截了當的,動作路徑是很單純的直線,也有明顯的起始和結束;反之,如果孩子買了什麼東西不想讓家人知道、這東西又大到放不進書包裡,孩子開了家門之後,就得小心翼翼地停下來,左顧右盼之後,再躡手躡腳地跨出通往房間的第一步,但又擔心直接進房太明顯,於是可能走走停停,等確定四下無人之後,再踮起腳尖溜進房間裡把東西藏好。這樣的空間使用是迂迴的,在動作路徑上有數個轉折,動作本身也不僅只有單一的目標。  Code 5?當一個人身體不適、心情欠佳或缺乏自信時,體態會比較緊縮,頭也抬不太起來。反之,當一個人神清氣爽、心情好或充滿自信時,經常是抬頭挺胸、大步向前的。收縮、無力的身體樣貌,正是容易遭受攻擊的體態。因此,可以從體態的調整來建立身心自信。  Code 6?有些家長因為疼愛孩子,不准孩子在地上爬行翻滾,也不讓他們在戶外的土地上做活動,只因為會弄髒衣服。其實,爬、翻、滾等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動作,不但可增進寶寶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展,亦可刺激內耳、前庭、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發展,有助維持平衡感、手眼協調、左右腦均衡發展,以及記憶和理解力。上述於爬行過程中接收的良性刺激,可提升身體和空間智能的發展,讓孩子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以及如何避開障礙,有助形成抽象思考,對於數理學習極有幫助。  ……(還有更多)

作者简介

  姜愛玲  姜愛玲  在多年的舞蹈治療實務經驗中,深深體會到除了語言和文字之外,人們經常藉由身體動作、姿態及接觸等種種非口語信號建立關係。身體動作的互動不但可促使個體與他人建立關係,更能幫助修正與他人溝通的方式。了解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語言及溝通模式,不僅有助於覺察與釐清個人與自身、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群體之間的互動關係,更能在這樣的覺察歷程中探索更多互動關係的可能性。  學經歷:美國維琴尼亞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心理諮商碩士、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文化暨傳播碩士、澳洲衛斯理學院(Wesley Institute of Ministry & the Arts)舞蹈治療研究所。荷蘭億派國際(Inspirees)資深舞蹈治療培訓師、台灣亞太健康管理協會講師暨北投分會長、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講師暨專業認證舞蹈治療師(CDT)、恩主公醫院精神科日間病房/財團法人切膚之愛基金會舞蹈治療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專案舞蹈治療師、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台灣藝術教育館台灣藝術教育網舞蹈治療諮詢教授。曾任淡江大學兼任講師、長庚大學護理系客席講師、南山人壽人力資源部副理。著作:《心在跳舞:遇見舞蹈治療》。  ◆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CounselingDT  ◆微 博:http://weibo.com/dancetherapytw  ◆Email:dancetherapytw@gmail.com

书籍目录

作者序 肢體動作,是無聲的童言導言 了解身體的語言Part 1 犀利孩子的N個詭計<透視孩子為達目的,頻頻出招的小小心機>童言01 老師,我問妳喔……童言02 哼,她哪有多好!童言03 爸比陪我……童言04 是他說要玩的!童言05 不買給我,我就躺在這裡!童言06 我—就—是—不—要!Part 2 說謊小孩的難言之隱 <洞析孩子不顧一切,放棄誠實的情非得已>童言07 時間到了啊!童言08 人家真的沒有拿!童言09 我怕考不好童言10 是你答應我的!Part 3 任性小孩的求救訊號 <探尋孩子選擇被動,偷懶耍賴的前因後果>童言11 我的小貓熊在哪裡?童言12 我該怎麼辦?童言13 再玩一下嘛!童言14 我們這組最爛啦!Part 4 不安孩子的真情告白<解讀孩子面對挫折,要攻擊或投降的抉擇>童言15 是他自己跌倒的! 童言16 這樣好怪!童言17 我不知道……童言18 因為他們功課好啊!Part 5 落單孩子的生存之道<體會孩子遭受抵制,人際關係告急的辛酸>童言19 媽咪,妳以前都不管我!童言20 這是我的,不分你玩!童言21 亂講,才不是這樣!童言22 你很白目耶!童言23 到別組去啦!童言24 他們都不喜歡我!【身體小教室】Room 1父母停看聽:身體的心情小故事親子動一動:身心快易通──動作中的情感交流Room 2父母停看聽:空間的接觸和運用親子動一動:身體愛塗鴉──讓想像力釋Fun壓力Room 3父母停看聽:動作的時間和韻律親子動一動:身體小魔鏡──啟發孩子的主動性Room 4父母停看聽:心身的力道和收放親子動一動:身體雕塑家──打造自信的好體態Room 5父母停看聽:看見孩子的距離感親子動一動:律動你我他──玩出人際的潛規則

章节摘录

  我—就—是—不—要!  大吼大叫的家庭,培養出易怒的孩子  不要再跑,我們進教室了!  「把球給我!」戴著眼鏡的小豪,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一邊喊著,一邊正運著球的小武。  「我也要玩球,把球給我啦!」小豪又大聲地說了一遍,小武卻還是沒有回應。  小豪這下心中一急,就向前跑了幾步,伸手想要把球撥過來,卻不小心撞到小武,自己的眼鏡也掉在地上。  「你幹嘛撞我?」小武沒好氣地問著。「人家還在玩耶!」話一說完,小武就雙手抱球向前跑,小豪立刻追上去。「把球拿來,不然我打死你!」小豪伸出右手用力一揮,把小武推倒了。  「老師,他推我,還說要打死我!」抱著球跌坐在地上的小武,趕緊向老師討救兵。  老師這時連忙走了過來。「小豪,你怎麼推小武?」小豪在班上經常情緒激動、大聲喊叫甚至出手傷人。「不可以說要打死人家,知道嗎?」老師說道。  「不管啦!」小豪這回喊得更大聲,接著把頭轉向小武,邊說還邊跳腳。「都是你在玩,害人家都不能玩,不公平!」說完之後,小豪忽然開始奔跑。「不公平不公平!人家也要玩球!我要玩球!」只見他用力邁開步伐滿場飛,雙手握拳揮舞著,看來很生氣。  「小豪,不要再跑了!回來,我們進教室上課了!」老師邊說邊追,好在自己手長腳長,不一會兒就趕上了,於是攔下小豪把他帶進教室。這位新手老師,今天已經是第三次追著小豪跑,他也不知道小豪的情緒為什麼那麼容易起伏。  你再吵,我就打死你!  放學時,小朋友們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等著爸爸媽媽來接他們回家。孩子們的家長陸續來到,過了一會兒,小豪的媽媽也來了,看到老師先說了一聲「老師好」,老師也和她打招呼。這時,小豪不知從哪兒衝出來跑向媽媽,還很高興、大聲地喊著:「媽媽,媽媽,我們回家!」  「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要亂跑!」小豪媽媽伸出右手,指著小豪大聲斥責他,差點兒就戳到他的鼻子。「喊那麼大聲做什麼?再吵,我就打死你!」眼看著媽媽還舉起右手揮了一揮,小豪立刻收起臉上的笑容,低著頭默默跟著媽媽離開學校。  在一旁的老師聽了心中一驚。小豪剛才並沒有調皮搗蛋,但是看在他媽媽的眼裡,怎麼會變成罪該萬「死」呢?老師又想了想,腦海中陸續浮現一幅幅自己稍早追著小豪跑的畫面。咦,這母子倆的動作和口氣,怎麼如此相像?而且他們都說要「打死」人……。  小豪母子的狀況,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  情緒起伏大,好友很迷惘  這位朋友唸大學的時候,有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學,兩人常相約看電影、看展覽、打球和聚餐。因為這位同學的家在另一個離學校很遠的地方,我朋友就常常找他來到家中坐坐,所以朋友一家人也都和他很熟。  我常聽朋友提起他的這位好伙伴。他說同學什麼都好,還常常教他功課,就是脾氣有些難以捉摸,有時候兩人聊著聊著,這位同學就會越講越激動,說話聲音變大,也常常雙手握緊拳頭,一副義憤填膺、打算找人比劃比劃的模樣,但他看起來並不像在生別人的氣,過了一會兒又恢復了先前的談笑風生,情緒轉折之快與大,令我朋友摸不著頭緒。  有一年寒假,這位同學邀請我朋友到他家小住幾天,朋友也很爽快的答應了。那天,他倆一起搭火車來到了同學的家鄉,一個寧靜的鄉間小鎮。生長在都市的朋友,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一下火車就好奇地四處張望,他的同學就先帶他到鎮上走一走,然後才回到家中。  到了同學家,同學的父母和妹妹都在,一家四口很熱情地招呼我的朋友。同學先帶他到樓上客房放好行李,然後下樓和大家一起泡茶,五個人就這麼坐在客廳邊喝茶、邊看電視和聊天。到了傍晚,同學的媽媽進廚房準備晚餐,看到廚房裡的醬油快沒了,就託正準備出門運動的爸爸順便買回來。等他出門之後,客廳就剩下我的朋友和同學兄妹倆。眼看茶快喝完,聊天也聊得差不多了,於是同學的妹妹拿出撲克牌,三個人就玩了起來。到目前為止,家中氣氛依然很輕鬆愉快。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真心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一郎 傅利企管顧問公司(臺灣)總經理  王浩威 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  李昕 迷火佛拉明哥舞坊創辦人  周宇 荷蘭億派國際總經理  唐耀棕 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蔡志一 台灣亞太健康管理協會理事長  詹麗珠 切膚之愛基金會執行長  劉漢玉 NYU美國紐約大學校友會總幹事  謝文宜 實踐大學學務長  謝耀朱 台北市永吉國小附幼園長


编辑推荐

  本書特色  ◆活潑可愛小插圖:全書搭配小插圖,增加閱讀趣味及協助理解。  ◆身體小教室專欄:5組肢體互動小遊戲+N個簡易肢體觀察小技巧,協助你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本書重點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成績優異行為端正,成為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一旦孩子出現了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言行,父母對於這樣的「不聽話」就會感到既生氣又苦惱,情急之下,也不免用責罵或體罰的方式立即「糾正」孩子的種種偏差行為。但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有沒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培養、甚至強化了孩子的不當言行和態度?父母是否瞭解孩子隱藏在行為之下的身心感受?  ◎認識身體的語言,讓你更了解孩子  人與人的溝通,語言文字的傳送與接收只佔了一小部分,單憑口語表達或書面文字,尚不足以全盤涵蓋所謂的溝通技巧。如果我們知道如何觀察各式各樣的身體動作及姿態,就更可以理解這些動作與姿態背後的「行為語言」。無論是成人、青少年或兒童,人們在各種情緒狀態下都會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身體語言(因人而異),也可能會有些慣性動作和表情,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動作語錄」,也是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管道。因此,家長平日可以透過觀察和互動去熟悉孩子的身體語錄,這樣即便孩子嘴裡不說,在他們的情緒有所變化時,家長就可以透過對其肢體語言的掌握,找出孩子心情故事中的轉折與起伏。  ◎你也可以是孩子的行為解碼專家  了解身體的語言一點也不難。本書作者以動作的各種質地為切入點,透過觀察和孩子的行為及實地感受孩子的身體動作,一步步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瞭解孩子的需求(身體想要說什麼),即時發現與回應孩子需要被照顧、被理解的地方,以及親子雙方在遊戲、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如何更進一步同理到彼此的身心感受,讓親情順暢無礙地交流互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被遺忘的童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