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学的烦恼

(法) 佩纳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法) 佩纳克  

页数:

266  

译者:

李玉民  

Tag标签:

无  

前言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对中国读者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在法国几乎家喻户晓了。只因他的长篇小说《上学的烦恼)于2007年10月11日问世,便获得雷诺多奖,在《新观察周刊》连续数周登上畅销书榜首,仅一个多月,至11月16曰,销售量就高达三十七万两干册,远远高于荣获龚古尔奖的那本《亚拉巴马之歌》。  这部小说立即受到法国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呢?就因为人人都关心教育,看过无数论教育的著作,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一本书,一本讲述法国教育的顽疾——坏学生(canCre)的书。  Lecancre这个法语词,表示又懒又笨的学生,译为“坏学生”、“差生”、“个别生”等,都不十分确切。

内容概要

  《上学的烦恼》就像一位中学老师的随笔,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差生才是最正常的学生,差生才能充分证实教师的职能,因为什么都要教给他们,要从学习的必要性教起!差生或者坏学生,让老师们烦恼透顶,令父母们痛心疾首,但大人们却不知道,坏学生有着自己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有,像跳蚤市场一般混乱,却处处与学校里教的那一套相对抗。《上学的烦恼》作者就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他用了一年时间才记住字母a,他听不懂课堂上老师在讲什么,他发明各种恶作剧捉弄学监和老师,他不做功课而编造各种谎言……差生的烦恼往往要掩饰,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深深意识到自己无用,凶而感到不配别人的爱。他们根本不明白老师教授的课程,也不理解这种教育体制,只感到自己被排除在一切之外,觉得前途无望……学生时代十分漫长,使得这种六神无主的状态尤为痛苦难堪。

作者简介

  达尼埃尔·佩纳克(Daniel Pennac,1944- )出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生涯对他简直就是灾难,但差生遇上了教导有方的恩师,使他最终完成学业并当上了教师和作家。   佩纳克至今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大多是为青少年写的小说、随笔。他于1989年写的《卖散文的女孩》以及1992年出版的《如同一部小说》,都曾高居袖珍本畅销书的榜首,一度被法国《读书》杂志称为“佩纳克现象”。   2007年,他的自传体小说《上学的烦恼》荣获雷诺多文学奖。   佩纳克一直以来提倡大声朗读,从朗读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他也是有声读物的爱好者,并为自己的书录制有声版。近年来,他的书已经成为法国学生、家长和老师最喜欢的文学读品之一。

书籍目录

译者序一 吉布提的垃圾场二 成长三 Y或化身现场四 你是故意的五 马克西米连或理想的罪人六 所谓爱的涵义附录:达尼埃尔·佩纳克答记者问

章节摘录

  当然要提出起因的问题。我学习这么笨,是何缘故呢?我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全家人相亲相爱,没有冲突,我身边的成年人都有责任感,肯帮我做作业……父亲毕业于巴黎综合工科学院,母亲持家,没人离婚,没人酗酒,没有性格障碍,也没有遗传病,三位兄长都通过中学会考(数学成绩优异,不久两位当了工程师,另一位成为军官),家庭生活很有规律,饮食有益于健康,家里有书房,文化氛围合乎环境和时代(父母生于1914年之前):绘画到印象派画家为止,诗歌到马拉美为止,音乐到德彪西为止,小说是俄罗斯的,泰拉尔·德日进是不可避免的阶段,放开胆量也只是到乔伊斯和齐奥朗……饭桌上的谈话平静、风趣而富有文化涵养。  然而,却出了一个劣等生。  从家庭发展史也找不出解释的原因。多亏了公立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三代人在社会上提高了地位,总之是共和制度的升华,儒尔·费里式的胜利……另一个儒尔,我父亲的叔叔,我的叔公儒尔·佩纳齐奥尼,在科西嘉岛,引导瓜尔瓜勒和皮拉一卡纳勒家族村的孩子们学习,让他们全拿到了文凭。几代人出了小学教师、邮差、宪兵,以及法国殖民地和本土的其他公务员……(也许还有几个强盗,但是他全能给培养成爱看书的人)。据说,叔公不分场合,给所有人做听写和算术题;还有,在采摘栗子的季节,家长迫使孩子逃学,而叔公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孩子全部劫走。他到栗木林里,将孩子一个个拉走,带回他的家,然后再通知拥护奴隶制的父亲:  “等你的小子拿到证书,我再把他还给你!”  如果这是传说,那我很喜爱。我不相信,大家会以别种思路构想教师这行。讲学校如何如何糟糕,这便向我们掩盖了学校拯救了多少孩子,使他们摆脱家庭的毛病、偏见、狂妄、无知、愚蠢、贪婪、墨守成规或者听天由命。  这正是叔公的所作所为。  然而,三代人之后,却出了我这个劣等生。  叔公若是知道,准会羞愧难当……幸好他没有看到我出生就去世了。  我在学习上任何顽劣的表现,不仅我的前辈不允许,而且在获得越来越多学位的家族谱系上,我是最后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成为家族的英才:巴黎综合工科学院或者巴黎高师毕业,当然也算上政治学院,到时候,审计法院、政府的某一部门就会了解……期望不能再低了。此外,婚姻要卓有成效,生的孩子,从摇篮就能看出有前途,肯定上路易十四中学备考名校的数学班,升迁的路通向爱丽舍宫宝座,或者通向化妆品跨国集团的总裁职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常规,不断培育精英……  可是不然,出个劣等生。  一个劣等生,没有家庭历史根源,也没有社会学原因,更不是缺少爱:一个自生自长的劣等生,一个标准的劣等生。可奉为典型。  为什么?  答案也许就躺在心理分析诊所里,不过那个时期,学校的心理学课,还没有被家庭当作备用的知识。在家里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贝尔纳尔却拿出他的解释:  “六岁时,你就掉进吉布提的市政垃圾堆里。”  “六岁?学字母a的那年?”  “对。事实上,那是卸在露天的垃圾堆。你从墙头摔下去,掉进垃圾堆里。不记得你在里边挣扎了多久。当时你人不见了,我们到处找你。太阳下的垃圾堆恐怕接近六十度,而你在里边拼命挣扎。我真不愿意想象,那是什么情景。”  不管怎样,垃圾这一形象,颇为切合学生在校无望而被丢弃的这种感觉。而且,我多次听人讲“垃圾堆”这个字眼,用以指那些非法私立学校:那种学校就接收(以何等高昂的学费)公立中学的渣滓。我上五年级时开始住校,直到一年级。在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中,有四位拯救了我。  “你被人拉出那堆垃圾时,患了败血症,一连数月打盘尼西林针剂。打针把你害苦了,你吓得要死。来打针的护士一出现,家里人要花好几个小时找你。有一天,你慌不择路,躲进了大衣柜里。”  惧怕打针,这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比喻:我整个上学期间,总在逃避老师,把他们视为用巨型针头武装起来的大夫,要给我注射这种黏稠而滚烫的药液,五十年代的盘尼西林。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他们把一种熔铅液体注入一个孩子的身体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写这部书很晚才睡觉。一觉醒来,想抓紧写下去,正要跳下床,忽而听到一阵轻微的喧闹声,我不禁停下来。是房屋周围啾啾啁啁的声音。无数叽叽喳喳的声响,既密集又完全轻微。哦!对了,是燕子启程啊!每年大约同一日期,它们都相约在电线上集合。燕子准备迁徙了。大家又见面了,寒暄声一片。已经落到电线上的燕子,因渴望远行而浑身颤动,还在空中飞旋的燕子请求允许它们入列。赶快,这就出发!我们到了,我们到了!飞得极快。  ——达尼埃尔·佩纳克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上学的烦恼》于2007年10月11日问世,便获得雷诺多奖,在《新观察周刊》连续数周登上畅销书榜首,仅一个多月,至11月16日,销售量就高达三十七万两千册,远远高于荣获龚古尔奖的那本《亚拉巴马之歌》。  这是一本讲述法国教育的顽疾——坏学生的书。本书就像一位中学老师的随笔,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差生才是最正常的学生,差生才能充分证实教师的职能,因为什么都要教给他们,要从学习的必要性教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学的烦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