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徐细则,周中银,杨继元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徐细则,周中银,杨继元 主编  

页数:

791  

字数:

1204000  

前言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很多地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甚至居首位。但目前对于消化系统很多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存在困难,手术根治更面临挑战。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所占地位日益凸现。随着肿瘤学的迅猛发展,治疗策略和理念不断更新,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涌现,要求临床医师能够紧跟当代肿瘤医学的发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紧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参照NCCN指南及国内相关指南,尽量能够让读者获取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为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内的湖北省内各大医院的临床一线专家骨干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他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为尽快完成本书的撰稿和审校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科学出版社的向小峰编辑为本书的审校工作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谨向所有为此书的出版辛劳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最后要感谢恩师于皆平教授、罗和生教授对原稿所做的细心审校和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感谢学术前辈杨国梁教授精心审阅、修改初稿并为之写序。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编写工作量大、时间紧,参加编写的人员虽然都殚精竭虑,但由于知识、能力、精力和水平的限制,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共三十一章,系统阐述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总论部分总结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因、分子机制及分子病理学,概述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各论部分则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最新的分期和治疗进展,重点突出了在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书科学性强,内容全面,可供从事消化专业和肿瘤专业的临床医师、研究生以及科研工作者参考查阅,也可作为相关学科医师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因学  第一节 物理因素  第二节 化学因素  第三节 生物因素  第四节 遗传因素、个体因素和疾病因素  第五节 社会心理因素 第二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分子病理学  第一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  第二节 AgNOR、DNA的整倍性和PCNA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  第三节 杂合性缺失、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和甲基化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  第四节 代谢酶基因、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  第五节 细胞凋亡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  第六节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消化系统肿瘤  第七节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清标志物 第三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实验室诊断 第四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第一节 病理学概论  第二节 肿瘤的病理诊断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节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病理特征 第五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第六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CT诊断 第七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第八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第一节 超声诊断概述  第二节 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第九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内镜诊断  第一节 消化内镜的发展史  第二节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内镜诊断 第十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内镜治疗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  第一节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概述  第二节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  第三节 肿瘤靶向治疗进展  第四节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靶向治疗 第十八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第二篇 各论 第十九章 食管恶性肿瘤  第一节 食管癌  第二节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  第三节 食管腺样囊性癌  第四节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第五节 食管肉瘤  第六节 食管淋巴瘤 第二十章 胃恶性肿瘤  第一节 胃癌  第二节 胃恶性淋巴瘤  第三节 胃平滑肌肉瘤  第四节 胃恶性神经鞘瘤  第五节 胃其他恶性肿瘤 第二十一章 小肠恶性肿瘤  第一节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第二节 小肠腺癌  第三节 小肠恶性淋巴瘤  第四节 小肠平滑肌肉瘤  第五节 小肠其他恶性肿瘤  第六节 小肠转移瘤 第二十二章 阑尾恶性肿瘤 第二十三章 大肠恶性肿瘤  第一节 大肠癌  第二节 大肠平滑肌肉瘤 第二十四章 胃肠道间质瘤 第二十五章 肛管及肛门周围皮肤恶性肿瘤  第一节 肛管癌和肛门周围癌  第二节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第二十六章 肝脏恶性肿瘤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  第二节 肝脏恶性血管瘤  第三节 肝脏淋巴瘤  第四节 肝脏脂肪肉瘤  第五节 肝脏其他恶性肿瘤 第二十七章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肝门部胆管癌  第三节 中、下段胆管癌  第四节 胆囊癌  第五节 肝内胆管细胞癌  第六节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第二十八章 胰腺癌 第二十九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第一节 胃泌素瘤  第二节 胰岛素瘤  第三节 血管活性肠肽瘤  第四节 生长抑素瘤  第五节 胰多肽瘤  第六节 胰高血糖素瘤  第七节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 第三十章 腹膜恶性肿瘤  第一节 恶性腹膜间皮瘤  第二节 腹膜癌 第三十一章 消化道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第一节 消化道类癌总论  第二节 胃肠道类癌  第三节 其他部位类癌  第四节 类癌综合征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目前研究表明,人类癌症可能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的反复作用所致。消化系统肿瘤的病因是多样的、复杂的,人们对消化系统肿瘤病因的了解经历了从不知到少知、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们经过反复实践研究,逐渐认识了物理、化学、生物、遗传、个体、疾病、社会心理等因素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微波辐射、粗食、热食等;化学因素如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肌氨酸乙酯亚硝胺、偶氮芥类、有机氯、雄激素、避孕药、烟草、乙醇、咖啡、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饮用水污染、高盐、高淀粉、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如霉菌、幽门螺杆菌、病毒、寄生虫等;遗传因素如遗传的易感性、遗传病、X-染色体连锁基因等;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血型等;疾病因素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胆石症、病理性肥胖、过敏性紫癜、恶性贫血、器官移植、男性高尿酸、支气管哮喘、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胃息肉、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长期炎症疾病的慢性刺激等;社会心理因素如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应激、情感抑郁、焦虑等。认识和掌握这些病因,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可进行有效的防癌工作。


编辑推荐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科学性强、内容全面,可供从事消化专业和肿瘤专业的临床医师,研究生以及科研工作者参考查阅,对外科医师而言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紧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参照NccN指南及国内相关指南,尽可能让读者获取更多的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新颖,将肿瘤的基础理论、实验室诊断、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超声诊断、内镜诊断、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营养支持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的新进展多角度、全方位地层现在读者面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PDF格式下载



该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于临床专科医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该书对于一些诸如肿瘤化疗具体方案没有进行详尽介绍,还需要其它相关书籍进行补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