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福建民俗与中医药文化

肖林榕//林端宜 科学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科学  

作者:

肖林榕//林端宜  

页数:

203  

前言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健康的理念,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融入到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人生礼俗、节日时令、语言等,使其不仅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养生、防病治病的人文知识,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与规范着民众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作为一个省份,自古以来,就因其区域性特征十分显著而出名。它地处亚热带,境内多山,且山地与丘陵覆盖着连绵不断的茂密的热带雨林,气候闷热、潮湿;历史上曾有过各种疾病与瘟疫的流行,严重影响着当地百姓的生存和地方的开发。因此,在福建社会的开发进程中,当地百姓为了适应这种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在缺医少药的状况下,围绕着健康养生、防病治病,创设了许多礼仪习俗,并产生了与此相关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延续至今。在福建早期的开发进程中,福建百姓顺应自然,围绕生存与发展,创设了一些粗糙且朴素的、有益于健康与防病的礼仪习俗。自东晋之后,随着大量汉人陆续入闽,他们所带来的先进中原文化和与之相应的民俗,便逐渐同化了福建原有的民俗:中医药文化也逐渐得到了福建民众的认同和认知,成为人们的健康理念并广为流传。与此同时,受限于福建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人文积淀之不同,使得传入福建的中原文化及其民俗,不论在举行礼仪活动的具体形态方面,或是礼仪活动的内涵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与创新,使之具备了福建的特征和个性,彰显出福建的地方色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丰富多彩。中医药文化正是由于不断吸纳了福建医药的特点,从而才能在福建地区的传播与普及中更具有生命力。总之,流传至今的福建民俗,是一个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又具有福建特色的民俗,而且富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内容概要

本书以人文与医学的视野,通过福建民俗这一文化平台,分别从福建人生礼俗、福建岁时民俗、福建谚语三方面,对福建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叙述其渊源、发展与传承,阐述福建民俗中所包含的丰富医学内涵,使我们认识到福建民俗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也是和人的生命活动及与之相适应的医药卫生保健知识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得人们在举办这些习俗礼仪或相互交流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医药卫生知识的影响和渗透,进而深刻影响着福建民众千百年来对于健康繁衍、兴旺益寿、防病治病等的追求。在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对福建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海西文化,并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本书适用于民俗文化研究者以及中医药研究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福建人生礼俗与中医药文化 第一章 绪论 一、福建人生礼俗的内涵 二、研究福建人生礼俗与中医药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福建人生礼俗的渊源 一、福建早期的社会、地理、人文环境 二、福建原始医学知识的积累 三、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体系的确立 四、唐代之前的福建中医药 第三章 福建人生礼俗的确立和传承 一、唐五代福建社会的发展 二、两宋时期福建社会的发展 三、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发展和丰富,为福建人生礼俗传播与传承提供了科学曰内涵 四、福建中医药的发展,凸显福建人生礼俗的地方特色 第四章 福建人生礼俗与中医药文化 一、孕妇习俗与中医药文化 二、分娩习俗与中医药文化 三、婴幼儿养育习俗与中医药文化 四、成人礼俗与中医药文化 五、俚俗用药与中医药文化 六、祈寿、祝寿习俗与中医药文化 七、丧葬习俗与中医药文化 第五章 福建人生礼俗与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发展之思考 一、福建人生礼俗是传播、普及中医学知识的载体 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是福建人生礼俗发展的基础 三、领引民族健康文化第二篇 福建岁时民俗与中医药文化 第一章 总论 一、岁时民俗的概念 二、福建岁时民俗的渊源与简要内容 三、福建岁时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 四、研究岁时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各论 一、福建岁时饮食民俗与中医药 二、福建岁时药物防病民俗与中医药文化 三、福建岁时除害灭病民俗与中医药文化 四、福建岁时卫生民俗与中医药文化 五、福建岁时文体活动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第三篇 福建谚语与中医药文化 第一章 福建谚语概况 一、谚语与福建谚语 二、福建谚语的产生与特征 第二章 福建谚语与中医药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 二、福建谚语与中医药 第三章 福建谚语与中医饮食养生保健 一、福建谚语与中医“食补”、“食疗”文化 二、福建谚语与中医的饮食原则 三、福建谚语与中医饮食行为的宜忌 四、福建谚语与福建岁时饮食保健习俗 第四章 福建谚语与其他中医养生保健 一、福建谚语与中医保暖养生 二、福建谚语与中医睡眠养生保健 三、福建谚语与中医运动养生保健 四、福建谚语与中医调畅情志养生 五、福建谚语与日常起居卫生 第五章 福建谚语与中医诊治和用药 一、福建谚语与中医病因学说 二、福建谚语与中医诊断疾病 三、福建谚语与中医治疗疾病的认识 四、福建谚语与中医方药 第六章 福建谚语与中医药人文 一、福建谚语与民众的健康观与疾病观 二、福建谚语与医术评价 三、福建谚语与机体生长发育的认识 第七章 与中医药相关的福建谚语的现实价值 一、福建医药养生谚语的传承情况 二、研究与中医药相关的福建谚语的现实意义

章节摘录

插图: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论在生理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要经历许多人生阶段性的特征性变化。就生理方面而言,《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这段叙述说明了男子到了16岁,女子到了14岁,身体发育日趋成熟,标志着人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女子从35岁,男子40岁起,身体功能便开始逐渐地减退;女子从49岁,男子从56岁起,机体功能就全面衰退了。在社会层面,随着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断地得到提升与强化,如成人礼、结婚、生育等。因此,自古以来,为了使人们更好地适应人生各个重要时期的变化并适应社会责任和地位的提升,面对旧时农耕时代缺医少药的状况,许多智者贤人,根据当地的社会地理、人文环境,在文化层面创设了大量丰富而通俗的礼仪,并将各时期所获得的医药卫生知识贯穿于其中,从而达到在文化层面,将礼仪习俗与医药卫生知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定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实现疾病的预防与民族的健康兴旺。随着干百年的传承与传播,这些习俗礼仪便形成了很强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包括人们在整个生命旅途中主要阶段上的全部的生活习惯,而这些习俗的汇总便构成了人生礼俗的内涵。


编辑推荐

《福建民俗与中医药文化》特点: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福建民俗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海峡两岸发展交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福建民俗与中医药文化 PDF格式下载



民俗渐堙,文化断层。可悲!可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