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

赵曦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赵曦  

页数:

374  

前言

  冷静分析与判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态势,探索有效缓解和消除贫困的基本途径,确立新型农村反贫困治理模式,是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和必须解决的重大人类课题。西部农村贫困的缓解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进程、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以及西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和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消除人类贫困既是西部大开发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也是难中之难的长期任务。系统梳理反贫困战略理论,比较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模式,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科学审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严峻态势,重新确立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对于进一步推进反贫困战略理论研究的深化,全面认识西部农村反贫困制约因素,推动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探索建立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区域模式,扶贫制度创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对中国西部地区众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状况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贫困人口分布特点,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着重围绕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开发方针、模式转型、战略内涵和实施途径进行。  ……

内容概要

本书在对中国西部地区众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状况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贫困人口分布特点,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着重围绕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开发方针、模式转型、战略内涵和实施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阐释。旨在探索建立适应西部农村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参与式的、可推广的反贫困模式,为全面实施新的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政策调整思路。 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推进反贫困战略理论研究的深化,全面认识西部农村反贫困制约因素,推动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探索建立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区域模式,扶贫制度创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书籍目录

导言第1章 世界反贫困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 1.1 世界反贫困战略的理论检索 1.2 世界反贫困战略的实践模式 1.3 反贫困战略模式的比较与启示第2章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模式 2.1 反贫困的国际背景与历史背景 2.2 反贫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模式 2.3 反贫困的历史经验与国际评价第3章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严峻态势与分布特点 3.1 农村反贫困的现实背景 3.2 农村反贫困的严峻态势 3.3 农村贫困地区的分布特点第4章 西部农村反贫困的难点问题与制约因素 4.1 农村反贫困的基本困难 4.2 农村反贫困的主要问题 4.3 农村反贫困的最大障碍 4.4 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 4.5 农村反贫困的制约因素第5章 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5.1 制度变迁与反贫困治理 5.2 农村反贫困的制度障碍 5.3 农村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第6章 西部农村反贫困的资金管理与运行模式 6.1 反贫困资金投入类型与管理绩效 6.2 反贫困资金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6.3 反贫困资金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 6.4 新型反贫困资金管理的运行模式第7章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模式转型 7.1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功能定位 7.2 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 7.3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转型第8章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总体战略模式 8.1 确立反贫困战略模式的基本理念 8.2 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的主要内容 8.3 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的实施重点第9章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实践模式 9.1 社会服务模式 9.2 教育培训模式 9.3 产业发展模式 9.4 小额信贷模式 9.5 移民搬迁模式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世界反贫困战略的  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  和平与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而迅速摆脱贫困、寻求发展、缩小差距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阐释贫困发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提出反贫困战略的理论框架和运用模式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系统研究发展经济学反贫困战略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路径,客观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反贫困斗争的主要经验,是研究选择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模式的基本前提。  1.1 世界反贫困战略的理论检索  人类对贫困的认识及与贫困进行斗争的历史,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将“贫穷”和“贫困”释义为财物极为缺乏的艰难窘迫境况。春秋末年左丘明在《左传·昭公十四年》中认为:“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家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贫困论述。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周在《庄子·让王》中将贫困简单界定为“无财谓之贫”。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况在《荀子·大略》中进一步说:“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贫定义为:“贫,财分少也。”三国时魏明帝太和年间博士张揖撰《广雅·释诂四》则把穷释义为:“穷,贫也。”北宋初年陈彭年等人在《大宋重修广韵》中也认为:“贫,乏也,少也。”在中国古人看来,“贫”与“穷”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缺乏财物,但“贫”与“穷”有量或程度方面的差别,“穷”更胜于“贫”。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实用,比较喜欢。


主要探究反贫困的模式,感觉是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梳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