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语

张燕婴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张燕婴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作者简介

张燕婴,译注《论语》。

书籍目录

前言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章节摘录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在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在这二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顶多是饿死,但自古以来人都难免会死去。如果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信任,国家根本无法存在。”  12.8棘子成日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蒋犹犬羊之鞟③。”  注释:  ①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的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②驷(sì):四匹马。古时四匹马驾一辆车。③鞟(kuò):去毛的皮。这里用有花纹的毛色比喻文,用去毛的皮比喻质。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有美好的本质也就罢了,要文饰有什么用呢?”子贡说:“可惜啊,先生你竟这样来解说君子!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文饰一样重要。如果去掉有不同花色的毛,虎豹的皮就和犬羊的皮没有区别了。”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  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hé):何不。彻:周代的田赋制度,十分取一。②二:指十分取二。晚周开始实行什二之税。起始有二说:一说始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的“初税亩”;另一说始于鲁哀公十二年“用田赋”(见11.17章注②),即在什一税之外另加军赋,遂成什二。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景不好,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答道:“为什么不用十分取一的田赋方式呢?”  鲁哀公说:“用十分取二的田赋方式,我还感到不足,怎么能用十分取一的方式呢?”  有若答道:“老百姓富足了,您和谁会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和谁会富足呢?”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①。’”注释:①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中的句子。在这里是何意很难解释,大概是因竹简编次颠倒而造成的文字错乱。参见16.12章。  译文:  子张问什么是崇德、什么是辨惑。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跟从义的指示,这就是崇德。喜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死去。既想要他活,又想要他死,这就是疑惑。《诗经》里说的:‘真的不是因为富足,只是因为不同。”’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chǔ jiù)。公元前547 -前490年间在位。“景”是谥号。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国政的事。孔子答道:“君主要像君主的样,臣子要像臣子的样,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儿子要像儿子的样。”景公说:“好极了!的确啊,如果君主不像君主的样,臣子不像臣子的样,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儿子不像儿子的样,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论语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目录《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本《论语——中华经典藏书(文白对照注释本)》的版本不错,中华书局的书都有这个优点,译注一般。不过我认为真正要读懂《论语》,就要把《论语》放在“四书”的体系里来审视和分析才好。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谷园的《人生四书》,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的体系给理清了,语言也很生动,跟现实的工作生活学习结合的也很紧密,非常适合国学入门水平的人来读。而从专业角度讲,《人生四书》也对经义的阐发有一些创见。这几年,谷园先生风头正起,网上有段顺口溜可见一斑:南怀瑾,北谷园。讲国学,薪火传。学南师,修佛禅。通经史,看谷园。南师繁,谷园简。书归正传,我本人从十几岁读《论语》,各种版本买下的不下二十种,这个版本还算可以。唉,又来事了,写不了了。对于读《论语》和学习儒家思想,有很多想法想在这里跟同好们分享,有几会再发吧。以下,先把网上对《论语》的介绍发一些摘录上来吧,都挺客观的,值得一读: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为儒家著作之一。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教导世人立身行孝,为学、卫道成大孝——治理天下,以定天下之平安祥和。《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并参考《齐论》编出定本,号为《张侯论》。东汉末,郑玄以该本为依据,参考《齐论》、《古论》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东汉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将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014年3月25日,《论语》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之一。《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论语》从文学角度上看价值不高,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这说明古代的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总之,论语还是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流传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记录和传文编辑而成,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西汉是流传有《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三种抄本。西汉末安昌侯张禹以《鲁论》为基础,合《鲁论》《齐论》为一,称“张侯论”。
东汉末郑玄又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古论》作《论语注》,遂为《论语》定本。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孔丘,孔姓,名丘,字仲尼。祖籍河南商丘夏邑县,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申时(儒略历西元前551年
10月4日,以今格里历则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辰八字为庚戌年、乙酉月、庚子日、甲申时)在山东曲阜降生,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后来宋国人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存疑),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命名
《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1)“论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关于“论语”命名的意义,后来还有些不同的说法,譬如由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表达的有关于“论语”的观点可知他认为“论语”的意义便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说到这里,谁都不免会问一句:难道除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外,别人说的话都不是“有条理的叙述”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论语”这样的命名有什么意义呢?可见刘熙这一解释是很牵强的。(《释名》的训诂名物,以音训为主,其中不少牵强附会的地方。)还有把“论”解释为“讨论”的,说“论语”是“讨论文义”的书,何异孙的《十一经问对》便是如是主张,更是后出的主观看法了。
关于《论语》命名的来由,也有不同的说法。王充在《论衡·正说篇》便说:“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似乎是《论语》之名要到汉武帝时才由孔安国、扶卿给它的。这一说法不但和刘歆、班固的说法不同,而且也未必与事实相合。《礼记·坊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坊记》的著作年代虽然还不能确定,但不会在汉武帝以后,是可以断言的。因之,《论衡》的这一说法也未必可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日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语言的论纂。
语可论者”——《论语》之名义
论语》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


不错,我到三十岁以后才始读《论语》,却是连续读了两遍。一本书读两遍甚至更多,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并不稀奇,有很多书我都读了两遍以上,但一本书读到最后一页之后马上又回到第一页重读,《论语》于我来说是绝无仅有。可见我的相见恨晚之情。虽是“恨”晚,却并不后悔。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在二十岁时读它,我未必能领会它的精妙。子曰“三十而立”,我觉得这个“立”除了“安身立命”之外,更是指人的内在心智——包括涵养、性格、鉴别力等等都趋于稳定(可以对照后面的“四十不惑”等语)。而这种稳定在二十岁时是不具备的。如果那时我读过《论语》,没准先入为主的浅见会遮蔽我现在鉴赏的眼睛。所以,三十岁读《论语》倒值得我庆幸。
我之所以到三十岁才读《论语》,是因为我此前对孔老夫子并不感冒。我生在1970年代末,在我受教育的时期虽然“批林批孔”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孔夫子依然没有被还原为伟人,反而那些敢于批孔的人物都是伟大的“斗士”。而孔乙己这个被孔教毒害的人物却是中学课本里经典的形象。于是一说到孔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乙己,一想到封建礼教能把一个人“毒化”到如此迂腐,我虽不至于仇视孔子,也会对其避而远之。
后来再读了《儒林外传》等书,对儒教的基本印象就是教条、机械、伪善、甚至是没有人性。然而当我真的读了《论语》我才发现,孔乙己的悲剧虽然与儒教有关,却和孔夫子毫无关系。明清时期儒教的那些清规戒律并不是来自孔子的学说(倒是和孟子有些关系),而是来自朱熹等人。是他们把孔子的宽厚变成了狭隘、把他的真实变为了伪善、把他的人文关怀变成了人性剥夺、把他的“人性”变成了“神性”,而尤其反其道而行之的是,孔子是一个非常懂得变通、讲究变通的人,他最反对的就是教条主义(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而朱熹们却大兴教条之道,把孔夫子的每一个字都戴上枷锁,估计夫子泉下有知也会徒唤“如之何”了。
孔子的变通、不教条是非常明显的,在他看来,“仁”、“信”都是相对而言的。他的学生有子就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我们经常引用的“言必信行必果”,其后面是有下文的——“铿铿然小人哉!”可见孔子是不赞成不分青红地“守信”的,“信”必须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之上。那么,孔子的仁义又是什么呢?后世所讲的“仁义”往往以殉君殉夫为“仁义”,然而孔子在《论语.宪问》篇里给出的却不是这样的答案。当子路和子贡分别就管仲不死君难、反而辅佐齐桓公的这一事实进行质疑、认为管仲不“仁”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面这句话尤其要注意,孔子是很瞧不起“自经于沟渎”的。在他看来,“自经沟渎”不过是匹夫匹妇的行为,而像管仲这样存己身以匡天下才是真正的“如其仁”。由此可见,孔子崇尚的是“大仁”而非小“节”。
孔子对任何问题都会区别对待,决不会钻牛角尖。对待“仁”是如此,对管仲也是如此。前面引文中孔子对管氏赞赏有加,然而孔子对管仲也有过另外的评价,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真是绝妙的反讽!孔子是说管仲夺了别人的土地人家还对他没有怨言,是个人才。
对同一个人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孔子针对的是不同的事件、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层面做出的,也说明孔子有着充分的辨证思维。而更妙的是,孔子在说管仲“人也”的时候是那样的一本正经,如果不仔细分析的话很难发现话里的反讽意味,这说明孔子有着很强的幽默感。
《论语》里体现孔子幽默的地方还有很多,林语堂先生的《论孔子的幽默》就提到了“御乎射乎”章——“有人批评孔子说:‘孔子真伟大,博学而无所专长,。’孔子听见这话说:‘教我专长什么?专骑马呢?专射箭呢?还是专骑马好。’”林先生说:“这话真是幽默的口气……这哪里是正经话?或以为圣人这话未免煞风景。但是孔子幽默口气,你当真,煞风景的是你,不是孔夫子。”我倒是觉得如果孔子用认真的口气来对待这个问题反而会煞风景,对一个不值一驳的话用一个反证的方法幽默地化解掉,才是孔子的大智慧,同时也体现出他的自信。
《论语》里的孔子不仅仅体现了他的幽默,而且还表现出他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说,《论语》里的孔子是一个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会唠唠叨叨地发牢骚(斛不斛,斛哉!斛哉!);他会在被弟子质疑的情况下发誓自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他也有无言以对的困窘(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有愤怒激动的时候(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对葬,予死于道路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四顾心茫然的孤独(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也)……
林语堂先生认为《论语》是一本好书,只是编辑的不好,也没有人敢编辑。我却认为,幸亏没有人编辑《论语》,而只是把孔子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记录出来,才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神。他有喜怒哀乐,有无奈有徬徨甚至还有无知,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智慧才让我们更加地信服和敬佩。
有人说儒家是很功利的,是“以有为求有为”(易中天语),而我却对这“功利”二字有另外的看法,至少孔子自己并不是一个营营于功利之人,否则他也不会一再失业,甚至流落于陈蔡没吃少喝。在孔子的思想里,他首先要讲仁义,也就是要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自身的道德完善了,是不是有功利就可以不在乎了。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在孔子这里,只要问心无愧,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孔子还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它指出了成功的核心在于一个人自身是不是拥有本事和境界,给你一个地位你没有本事胜任,最终只能落下笑柄;而如果你本事境界很高,那么即使没有相应的位高爵重,也一样是个伟大的人物。孔子的功利心是向内求取的,这和后世读书人没有本事没有境界而一味求取功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我觉得这句话也非常适合现在寻求就业的年轻人,不要一味地抱怨岗位的缺乏,而是先要想想自己“所以立”。
然而,孔子却绝对不是没有功利心的人物,他和庄子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这里孔子视富贵如浮云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不义”,如果是“义”的,则“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所以孔子也更现实一些。
个人觉得“立足现实”,恰恰是孔子的智慧之所在,孔子很少玩玄的虚的,在《论语》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我觉得这是孔子以务实态度看待问题的直接体现,也很契合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在当下”。
孔子的智慧确实是很大,他的一句话可能需要你用几万字来解释最终还会觉得有所遗漏;孔子的智慧也很精,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解释一个字可能都是多余的。所以,《论语》是一本可以放在枕边时时翻阅、要翻阅一辈子的书。我想我会用一生来读它。如果我可以活到六十岁,我想到那时候我会有更多的心得,那么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腋成裘的语录。最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以前只在古文中学习过部分语录,而今成人后,觉得更应该认真学习,也推荐给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们,不失为一门必读必修的课。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书很好,价格又便宜,果断买了。。。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大成之作,通过语录体的形式,系统地阐释了儒家一整套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二十章结构严谨,不无逻辑,我深表赞同。我常觉得论语好比是一本传记,通过孔子这个主角和其他配角的一些对话,故事,经历,使我们能感性地认识孔门的思想。倘若按照宋儒的注解把原本生动活泼,故事化趣味化的论语给分割开来,教条化了,那就是大错特错,因为论语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 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哲学体系包涵了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处世哲学等等,无所不包十分庞杂却又浑然天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门哲学体系的最佳阐释。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礼。礼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礼指的是具体的个人的行为规范,广义的礼指的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以礼的外在规范约束人的本性,通过学习,实践,追求礼的实际内涵,这个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修养的初级境界是德,最高境界是道(即仁,也是指至善)。可见,礼是儒家的一种修身成仁的工具,其最高内涵和仁、道都是相通的。儒家思想体系的完备由此可见。因此,孔子才说“吾道一以贯之”。 几千年来,论语中的原则影响着中国历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论语的精神内涵早已写入历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大到国家政治,天地和谐,小到个人修养,安身立命,都离不开论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吾窃以为孔子的学说中最光辉的是道德哲学和教育学。孔子提倡的忠孝,诚敬,恭信,仁义,知耻,中庸 ,成为跨越时间,空间的道德准则,成为我们做学问,修身养性,处理家庭、交友,为人处世的推崇之道。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懂得了论语,就懂得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同时也了解了别人,不仅知道怎么做人,还知道怎么做事。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育和机会教育模式也成为万事师表。 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可怜的。他复兴文化的高远志向在那个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里注定难以实现,而这正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他最终选择离开政治权力的中心。孔子的隐不是隔靴搔痒附会清高,不是遁隐山林不问世事,而是开坛讲学教化人心,延续中华文化的命脉。失意后的孔子“卷而怀之”,“不怨天不尤人”,他“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愠不恼,转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儒家的务实主义,也是孔子的大仁。孔子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此。生前失意的孔子死后又被封建专制制度利用,最初的政治理想被随意扭曲。新文化运动时,“孔家店”要被打倒;文革期间,“孔老二”被全国人民批判,在家乡曲阜,孔子的祠堂,坟茔遭到严重破坏,暴骨鞭尸,挫骨扬灰。我想,假使孔子活在当时,面对莫须有的污蔑,也百口难辩吧!孔子的生前身后如此可怜,“大成至圣先师”的虚名对于他又有何意义? 纵然如此,孔门自成体系的哲学理论在历史上还是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落入近现代,儒家思想虽屡遭污蔑和不理性批判,但放眼今日,21世纪的中国越来越呼唤儒家的传统道德来重塑国民价值观。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借着经济崛起的奇迹越发热了起来。一个民族,真正的复兴不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而是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而文化的崛起靠的不该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该是“八荣八耻”价值观,而应该是儒家代表的民族的道德精神。重塑儒家的道统地位,理性对待儒家思想,让儒家精神与政治分离,还其本来面貌,这是文化复兴的重中之重。 我们与传统文化错失已久,如何兴灭继绝,这是时代的课题,更是吾辈当仁不让的责任。“先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圣;后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明”,让我们在先贤的光芒下越行越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被誉“圣人”,也的确是有道理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其弟子整理编辑孔子的言论,便成了“半部可治天下”的《论语》。五千年来,多少丞相、帝王研习《论语》,想以此治国至千秋万代,并使其成为数千万欲球功名、衣锦还乡的考生的必考科目,成为了近两千年中国文化的基础。  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那断不是夸张,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我,除了在政治课上学过的以德治国和不具现实意义的恢复周礼外,实在读不出一点治国之道来。不过作为一个正生活着,正在书写自己人生的我来说,这《论语》,我到觉得,也可以概括人的一生。    少年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其实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大都是个白白胖胖的身子,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一副忍人疼爱的表情,都是爸爸妈妈掌上的心肝宝贝。  再长大一点,都是一样玩劣的性子,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就用彩笔画满了一墙壁的图画,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了,就一溜烟跑出门和小伙伴玩得满身是泥的回家。看见爸妈怒发冲冠的生气表情,那时侯早就学会了“见风使舵”,跑到爷爷奶奶的背后躲起来。  怪不得大人们说:“现在的小孩子,都一样,鬼着呢!”  怪不得孔子他老人家说:“性相近也。”  “习”是后天的,是在开始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慢慢“相远”的。于是,每个人便有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青年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我对这句话的感触颇深,第一次看到,便觉得:孔夫子,圣人啊!您说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大帮人整天呆在一起,的确,早上7:00就进了教室,与高二(1)班的44个同学共同呼吸同一份氧气,到晚上9:20,离开校园,14个小时。谈的没一点正经事,只喜欢卖弄小聪明,那更对了,上课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下,是断不敢讲上只言片语,只有下课,那才是每个人三寸不烂之舌的练兵之时,不过肯定不能如孔子希望的那样,君子来君子去。只有朋友间的斗斗嘴,偶偶对教育体系发发牢骚。不过既然孔老师感叹了:“难矣哉”。我们也愿听从夫子的教诲。  于是孔子又说:“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话,正是符合我们努力的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们现在的学习,语数英,化物生,历地政,对着做不完的作业,大叹一声,也只能继续英勇无谓地投入到作业的海洋中。每天两点一线,家——学校,学校——家,没有抱怨,因为这已经成了习惯。这养了12年的习惯,只为了2天的生死一搏。可是,老师又说了:“你们要先学会做人。”于是我们开始学习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校规,执守道德,读不少的课外书,读《青年文摘》,只希望自己可以再懂事些,在思想上再成熟些,可以诚实守信,待人友好,变得更加完美,追求正道。  这样渴望成长的我们,在几年以后,便是三、四十岁的社会主力军,在职场上雷厉风行。    中年  到了三、四十岁,孔子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怎么也不适合的。社会竞争何等的激烈,若如此淡然处世,怕是有一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居住环境也没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所以三、四十岁的人,必要像子路那样有“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勇气和冲动,敢有新的创意,能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又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善于动用自己三、四十年来的所学和经验,遇事仔细思考,善于谋划,步步布局。职场如战场,只有勇于军事谋划,又英勇无畏的战士,才是胜者。    老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一直觉得,这里的知者和仁者,只有老人能当之无愧。杨绛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是,在这世上,最富人生阅历的便是这些老者。他们不必追求功名,有一份更恬静更安宁的心,他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回忆,去思考人生。这样的老者,就如河流,从高原一路奔腾而来,看遍了沿途的风景,在入海口,却变得温和,缓慢,耐着性子,按着自己的步伐,慢慢入海,像是对一路前来的反思。  这样的老者,就如高山,绝无小孩子的调皮,又无须像青年那样奋斗,也不用似中年那样勇而有谋。他的笑容,不会无忧无虑,不会笑里藏刀,只像是山的姿态,沉稳,内敛,却又居高临下,洞悉一切。   最后,若用一句话总结概括,便是: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作为中华传人,每个人都应该阅读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用科学的眼光对待经典。
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在当时能够提出,是极其先进的。今人往往受当初文革或以前封建王朝的批判,而误读了论语。当然,读此书,未必能体会论语之深意,以及孔子及其弟子思想体系的建立的历史背景等等。所以,在读完该书后,建议读一读南怀瑾或者其他大师们对该书的见解,以增进了解。提高自己的理解档次。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在那个时代里,因他品德高尚而被称为圣人,现代莫不如此。


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读《论语》。作为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论语》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同时,此书从个体修养,人际交往,政治思维等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所以不可不读,尽量早读!本书包装不算精美,可古今对照清晰,字体大小对比,一目了然,非常好!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而这个阶段对于每个民族的气质、特征、精神和传统的形成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就像教育家所说的,每个人的童年对他的人生个性、思维方式等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中国人的人性奥秘自然应该回到先秦去找,回到先秦的古籍中去找,《论语》则是我们自己的《圣经》。《论语》记载着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这位名角将他心中的“仁”生动地表演给我们看。这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在孝、弟、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上。以礼为目标,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为准则——这是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一代代受着这种思想的浸入,构成了今天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框架。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论语》里有着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基本文化基因!


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藏。《论语》就是这一藏经典。书的内容不用评说。大家都知道,是圣人孔子的语录,从方方面面反映了圣人的思想。书的质量也不错。


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讲述了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何做人等方面的哲理,值得现在细细回味。


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最近突然喜欢上读四书五经,先把四书买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比三字经更适合做宝宝的启蒙教育书。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喜欢儒家文化,想了解孔子的真正思想,这本书不可不读。书的印刷质量也很好,不用担心因为印刷的问题导致自己读不懂。


知论语者而懂天下 果不其然 子曰:书好 还有速度 老板也很不错
下次会再来光临
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部书,很好


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我每一次看《论语》,都会觉得,我比较喜欢论语里的那个孔子:比起朱熹的孔子,要可爱多了,真实多了。他喜欢穿得体面,喜欢安安静静的发呆,喜欢有事没事发发牢骚,做一些每个老头都会做的事情。
   不了解儒家的人,不了解孔子的人,往往会觉得,一个拥有万世师表盛名的人肯定已经超过了人的范围了,他被神话了,变成了一个符号。仿佛只要说出他的名字,任何不值一提的事情都会镶上一圈金边,他像是一枚刻着“通过”的印章,所有被他轻轻敲打的人事物,都一下子变得趾高气昂起来,头也不回的走到“形而上”的王国去了。天可怜见,这个到处碰壁的理论家,恐怕自己都没有想过会在千百年后得到这样的尊荣吧!


我不是说说有多好,是说论语这本孔子的言论书好。这本书上的注释还算可以把。《论语》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的,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里面大部分的精神和文化是不朽的,我想这本书的状态应该永远是正在阅读,闲暇时候看几页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想了解国语,避免不了《论语》之道。从论语中能悟出的道理每次读,每次不一样,这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吧!推荐大家认真阅读!


读论语,不得不提“仁”的思想。孔子论语中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曰居处恭,即在家里都要对任何人礼节有度,恭恭敬敬;二曰执事敬,即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谨慎,善始善终;三曰与人忠,即对人,特别是好朋友一定要忠诚。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影响中国几千年,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观点与中国现代社会合拍或者现在国家治国需要它。中华书局出的这套书表较齐全,并且释义都是部分大家人物。不管是作为收藏还是送礼都不错。


一日整理书橱,竟发现家中已有两本《论语》,另有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和李泽厚先生的《论 语今读》,想来《论语》作为国学经典,其中的名篇甚至已反复诵读过不下百遍,但是多为机械的背 诵而少积极的思考。今借此机会重读《论语》,于颇有感悟之处抒发一点自己的拙见,望能成为"有 益的增补"。


读过了论语,让我又想到了那句话“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两千年前,孔子就以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向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不幸的是这些被统治者利用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从两千年前的孔子那里去获取智慧,启迪人生。正如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说过: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去看两千年前的孔子。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熟读《论语》。


想读一读孔子的论语,所以买来读读。而且一直都想要这本书,很喜欢。


看懂论语,跟随孔子一生,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我将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现在读论语,似乎孔子在你面前,喃喃私语,舒服之至,时而沉思,时而顿悟,细读,你会懂得论语在五千年历史长河熠熠生辉的理由。


<<论语>>是一部蕴涵着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的中华经典的好书.听说<<论语>>是12岁之前的孩子必需要背诵的一部经典著作.所以这次在网上购买了此书,感觉很好,孩子也非常喜欢.每天都捧着书背诵一段,有些不太懂的句子,还让我给他讲解.这本书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藏书.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文白对照注释本)
石蕴玉而山辉 论语值得钻研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文白对照注释本):老师要求买的。


这书的排版、印刷和纸张都很好,书页的颜色和字看着十分舒服,正文字号比较大,注释的字相对小一点,一目了然,比较适合大中小学生以及其他的普通读者。对于做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建议买杨伯峻先生译注的《论语译注》。


早就听说一种教育就是给孩子讲解论语故事,让孩子诵背论语的文章,这些对孩子有极大的帮助。这次在网上购买了本书,感觉很好,文字版面编排都很讲究,纸张、装帧也算不错。每天给孩子讲解几句,让孩子获得经典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孩子受益匪浅。这本书作为经典藏书是很好的选择,遗憾的是网上送到的书封面有些黑手印,估计是运输包装的痕迹。


论语是中华经典,对照注释版本很有帮助


论语是儒家经典,这是本不错的书,值得购买。


论语的书籍数不胜数。此书译注简洁明了又注重接近原意,是亲近古典读物的好读本。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虽然还没来得及看,翻阅了一下还是很不错的书~


买了这一系列的中华经典藏书,现在还未来得及看完,《论语》已经开始看了,现在回想起来上学读书那会怎么就不喜欢学这种文言文之类的呢?其实细细品味起来还是蛮不错的,隐含了很多人生大道理。应该多多接触这类书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中国文化的精髓还是在古文,所以极力推荐多看看四书五经、道德经、史记等。这次是为弟弟买的。忆起,高中时没钱买书,又酷爱看书,所以,书大都是借来的,高三寒假,终于费尽心思借来了《论语》,谁翻译的不记得了,中华书局出的。整个寒假,喜欢的不得了,恰好朋友送一精美的笔记本,于是乎,把论语以及翻译抄写了一遍,很有成就感哈。大学期间,常常拿出来翻翻,常读常新,获益匪浅。。。只是,中学时代虽补充了不少文言知识,无奈本人水平有限,读文言还是有点吃力,又不大信得过前人的解说,所以,于文字上就有一种隔阂;再者,毕竟年轻,人生经验不足,一些理虽通了,但体悟不深。故,总觉未参透。。。经典的,还是有多加玩味:)


《论语》的价值就不用说了,买这本书真心是想提高自己的素养以及为自己的人生提供指导的。很喜欢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东西。简洁而不简单。


的确是经典,早就想拥有一本《论语》,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版本,而且大多比较贵。这次终于买到了,心里特别高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这部书很适合当今社会的人们阅读,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在这喧嚣的环境里拥有一片宁静,领悟人生真谛。


儒家经典,论语思想经久不衰,在今天的中国也很有作用


值得拜读的书籍, 是中华的经典。。。准备先看论语 再看大学中庸


半部论语治天下,打算学习一下经典藏书。论语,非常经典的中华藏书。提高自己修养,将来可以与孩子减少代沟。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不少于5个字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研究传统文化必看


值得细读的经典,如果再能将每句话所蕴含的深层孔子思想加上的话,就更完美了


《论语》作为国学丛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熟读的经典!
这本论语,无论是排版还是文字,都非常简单大方,适合茶余饭后无事时随手翻阅,值得一读再读!


图书质量很好,印刷字体清晰,但是从内容上来说,这个版本的注解太过简单,释义也过于直白,缺少评析与解析,适合理解力很强的人,或者有一定历史文化基础的人阅读,如果初读的,这本有些注解,对照了网络电子书中,三个不同版本的翻译,个人觉得,这本里有些内容存在分歧,不够详尽且有失偏颇,所以还是要结合其他注释更加详尽的来读。整体上,有关《论语》的书籍,都是好书,传递的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知识。还没有读完,在细细品读,受益匪浅。


读了论语,才真正初步的感受到儒学的高深,难怪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学不仅仅有益于人思想的净化和成熟,更有益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是一本值得推荐一读的经典之作!


有个老外过来问你读过《论语》吗,你说没有。又问读过《老子》吗,你依然说没有。如果老外接着问你,他该问你什么呢?自己去想想吧。作为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留下的经典一无所知,老外都知道,我们没有理由不知道!中国有一个博导带博士,他要求他的博士必须要背诵半部《论语》才能毕业,我觉得这个方法值得推崇。建议党校开《论语》课,可能贪官就会少很多。读读《论语》沉淀心灵,净化灵魂。网上有音频下载,边看边听,每天读3--5章,非常惬意。


《论语》是经典的经典,“藏书”注释很精到,译文也流畅。很满意。


作为华夏儿女,这些中华经典要看的,论语这书,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值得一看


首先装帧很漂亮,给人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其次,内容丰富,注解详实,让人更易于理解《论语》这部经典著作。


都是学校书单里的书。论语是经典自不必多说,国学经典堪称经典,都很棒。


经典值得收藏,买过好几种版本的《论语》了。


喜欢,孔子的经典,中华的国粹!


对于书籍本身并没有什么要说的,论语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经典被每个人所推崇,尽管理由不一样,但是你会收获很多,每个人都要读一下才好


很久没读的论语,中华文化的经典


《论语》是全世界的经典,没话说。就书论书,中华书局的这本书还是可以的。翻译方面博采众长,按最有影响力的译法来翻译,还是可取的。


这本书整理归纳非常不错,尤其是注解.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尤其是其中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让人获益良多.
中国人真的得读读论语, 太多的经典都来自于论语啊.


论语总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中有详尽的注释还带有编者收罗百家的思想。值得一读。


《论语》是要读的。这个版本比较平实,解释得清楚又不矫情。排版方面,正文与注释用不同的字体分开,间距合适,特别是正文字体大小适中,读起来很舒服。


这个版本的论语比较划算,翻译也不错。中华书局的古籍质量不容质疑。推荐购买!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有人说新生儿脑袋下面要首先枕一本书,于是选择了论语,但是,论语真的很难,可是很经典!


论语——中华经典藏,好书。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而且是中华元典,这一点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经典就是经典,尽管我已经读过了很多遍,而且还抄写过好几遍,但现在读来还是那么令人深思,启迪智慧。经典就是经典!


内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两千多年流传而不褪色,时至今天仍给我们以巨大的精神动力。读论语,就像跟一个历尽人世沧桑而又饱学经典、知行合一的智慧老人在对话,真是受益匪浅,虽然,这个老人已经两千多岁了。 当然,白话翻译中的很多地方仍值得商榷,各位看时可留意。


孔老经典,重读论语


这个版本的老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我都已经买了,我很喜欢这个版本


涵盖了多个方面,修身,治国等。治国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修身方面内容较少,但是经典终究是经典,孔子的很多话还是发人深省的。


读孔子知中国五千年文化,道家与儒家没有对立各有千秋,


作为国学当中的经典之作,《论语》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论语》是国学中的经典,温故而知新。


中华书局的,纸质很好,只大致翻了一下,很满意,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尤其是像论语这种经典之作


当时先买了中华书局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里面的排版和解译都让我非常满意,所以收了这个版本的论语,书到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很棒的说


《论语》这本书将人的人格形象的现象出来,人生的深刻道理也蕴含其中,是必读的书籍,值得好好珍藏……此版本最佳的地方就是译文在原文的下方,简洁明了,不会掺杂译者的观点评价,给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而且格式处理得很好,极力推荐……^_^


论语作为传统经典,言简意赅。此书印刷精美,解释清晰。


只是罗列论语,简单字义。没看过的,就看看。最好听于丹讲的论语后,当字典来用。于丹论语心得和感悟,那才叫经典!!!


像这样的书要多读几遍,只读一遍不能完全领悟,这书对中国人影响太深了,儒家的价值观都在里面,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从上了大学就没怎么读过古诗和古文。于是赶**当网促销,我就买了一系列的书籍,挺便宜的质量又好,在当当网上买书真的很实惠。我想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论语》,我觉得我们需要时间好好的理解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仅仅凭我们上学时期学到的皮毛是不够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承下去。受到书后,很喜欢,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值得购买,物美价廉。


以前就看过,现在再看真如孔子所说,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觉的孔子的思想到现在也也通用。边看边再次理解,学以致用。


我有很多孔子这本书的版本,这本是无删节的,有原文,注释和译文,性价比高。


论语饱含哲理,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书局出版的这版论语很不错,素雅而厚重,解释全面而不繁冗,值得细细品味。


像论语这样的书,我觉得是没什么好评价的了,说白一点,自己也没这个资格去评价。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够流传几千年,足见其价值所在。
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尤其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好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迂腐的。要反过来想一想,区区几年几十年的思想在泱泱几千年的文明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至此,我们还是要好好学学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瑰宝的。
好好学论语。


公司会议放在山东开,会后游三孔、登泰山,行程中翻看论语。此书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不敢评论:)只是认真读,反复读。


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天下对我来说太遥远,不过里面内容确实对我影响挺大,先之,劳之,无倦。孔老夫子的思想在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之后依然灿烂,实乃我中华文化之幸甚!


论语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国读书人的修身养性经典,久经考验。近代我们读书人慢慢的丢失了一些我们认为多余但是很必要的东西,偶尔接触到论语,发现论语就是一本宝书,能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处事,修身养性的方法。好好好....


很喜欢的一本书 中国人必读的经典读物 里面的很多智慧 都可以慢慢品味 真的很不错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书的做工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个不是我想要的版本。本来以为是纯原文没有译文的呢。结果是有译文,而且译文很多的地方并不准确。如果你想买来给小孩子用,或者想看译文来交接论语所反映的意义的话。最好不要选这个版本。小心被带沟里去。


后来又买了一套儿童版的,这套先放着了,论语和易经,是四书五经里面的经典,必须要好好学习的。


作为儒学经典,论语是必须要读的,教做人,教做事。简单的道理却发人深思。


论语经典,解释详细


必读经典,结合南师的论语别裁与原文细细品味,人生一大乐事也


论语一直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次买了很多本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