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文献学通论
2009-12
中华书局
毛远明
675
无
在我国浩繁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是以金石为载体材料的。远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刻石纪事的活动,]935年春在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1003号墓中出土的石刻,上有文字2行12字。此后,在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古墓出土的《公乘得守丘刻石》以及闻名于世的秦石鼓文,则是刻石纪事颇为普遍的见证。因此《墨子。兼爱》在谈到文献记载时,有“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之说,可见铭刻金石作为一种文献记载的手段,起源很早。然而,以金石而论,其使用范围、传世数量与影响程度,石刻文献又要比金器文献超越许多。因此,郑樵在《通志。金石略序》中说:“三代而上,惟勒鼎彝。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详其文而用丰碑。自秦迄今,惟用石刻。”这是宋人的感觉,自宋以降,其情尤烈。石刻文献的价值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司马迁着《史记》,已将石刻文献纳入其史料范围,《秦始皇本纪》中就收录了始皇巡游天下时树碑立石、宣扬功德的刻辞原文。石刻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史学,还在于文字学、经学、文学、科技、文献考校、宗教、书法等许多领域。因此,清代学者王昶在《金石萃编》序言中曰:“宋欧、赵以来,为金石之学者众矣。非独字画之工,使人临摹把酝而不厌也。迹其囊括包举,靡所不备。凡经史小学,暨于山经、地志、丛书、别集,皆当参稽会萃,核其异同,而审其详略。”
本書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碑刻文獻學的通論性著作,討論了碑刻的定義、碑刻文獻學研究的物件、內容和任務;追溯了我國各類碑刻文獻產生、發展的歷史、揭示了各歷史時期碑刻文獻的狀況和特徵;全面清理了各類碑刻的形制、體式,歸納了碑刻文獻的主要內容;介紹了碑刻文獻的保存方式、現存面貌以及歷代的著錄情況;分析了碑刻文獻的重要研究價值,總結了歷代學者整理與研究碑刻文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特別注意反映碑刻文獻的最新面貌和最新研究成果;具體闡述了今後碑刻文獻整理、碑刻文獻學學科建設的意見和今後利用碑刻文獻從事各學科研究的重要理論問題。 本書點與面結合,歷史與現實結合,材料介紹與理論分析結合,行文深入淺出,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用性和可讀性。
毛远明,男,1949年1月出生,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结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史研修班,先后师从余行达教授学习文献学和刘又辛教授学习汉语史,主攻文字训诂。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重庆市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汉语词汇、碑刻语言文字研究、古籍整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文獻的分類 第二節 碑刻文獻 第三節 碑刻文獻學第二章 碑刻的形制及其分類 第一節 碑碣 第二節 石闕 第三節 摩崖 第四節 墓誌 第五節 經幢、石柱銘刻 第六節 造像題記 第七節 石刻畫像題字第三章 碑刻文獻的內容 第一節 記事讚頌碑刻 第二節 哀諫紀念碑刻 第三節 祠廟、寺觀碑 第四節 詩歌散文 第五節 圖文碑刻 第六節 應用文碑刻 第七節 石經 第八節 題名、題記 第九節 幾種特殊的碑刻第四章 碑刻文獻的保存 第一節 碑刻文獻實物保存概況 第二節 碑刻摹錄 第三節 碑刻拓本 第四節 法帖刻石第五章 碑刻文獻的著錄和輯集 第一節 碑刻文獻的早期著錄 第二節 碑刻文獻著錄的方式 第三節 文集存錄第六章 碑刻文獻的研究成果 第一節 對碑刻文獻研究價值的基本認識 第二節 碑刻文獻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第三節 碑刻文獻研究存在的問題第七章 碑刻文獻研究的展望 第一節 碑刻文獻的搜集輿與整理 第二節 碑刻文獻學學科建設 第三節 碑刻文獻專項、專題的深入研究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6.碑刻文献的形制。不同类别的碑刻,其形制自然不同;同一类别的碑刻,既有共同的构成成分,如墓碑有碑阳、碑阴、碑额、碑趺,墓志有志铭、志盖,经幢有幢座、幢身、宝盖等,都分别各有形制,而落实到每一通石刻的具体形制,又各不相同。我们的研究,既要归纳共同成分的特征,又不能放过各别差异。7.碑刻文献的内容。将碑刻文献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梳理,既有利于把握文献的全貌,又有利于文献的合理使用。还可以与传世文献以及其它出土文献相比较,发现其优劣得失,便于互相补充,互相校正,互相支撑,无论是对于文献的整理,还是利用文献从事各学科的研究,都有好处。8.碑刻文献的整理与辨伪。碑刻文献须要整理,才便于使用。基于碑刻文献的特殊性,除了古文献整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外,还应有适合碑刻文献整理的理论和方法。碑刻多赝品,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碑刻原物,还是拓本、摹本,都有伪品。古文献学辨伪的一般原则、理论、方法,自然可以利用,而碑刻作伪又有特殊性,应比较全面地描述历史上伪刻的状况、特征,清理历史上出现的碑刻辨伪成果,总结辨伪经验,以指导今后的碑刻辨伪工作。9.碑刻文献的研究成果及其评价。碑刻文献的研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果门类多,样式多,数量可观。从研究的不同目的,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揭示碑刻文献的研究价值,清理前代的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归纳研究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科史才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利于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观察和思考问题,选择恰当的切人口,从事各项研究。
上个世纪后期,我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碑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随着研究的展开。发现属于出土文献范畴的碑刻文献,其产生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品类繁多,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自北宋欧阳修《集古录》以来,便不断有学者对碑刻进行收集、着录、整理与研究,对碑刻方面的有关知识作扼要介绍,对碑刻的某些部门作专题讨论,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为碑刻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发现,迄今还没有人从文献学的角度,就碑刻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没有对碑刻文献的科学整理方法进行深入讨论,没有就利用碑刻文献进行多学科研究的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拓展性的、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意见,更没有从文献学分支学科的角度进行碑刻文献学学科理论的构建。这种局面不利于碑刻文献的科学整理、有效利用和深入研究,不利于碑刻文献学学科的建立,也不利于碑刻文献的普及与推广。于是我们不揣冒昧,试图写一部关于碑刻文献学的通论性著作。从2002年开始,我们着手搜集资料,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斟酌全书的基本框架,然后动笔按专题写作。基本思路是以碑刻文献材料本身为依据,从碑刻学、文献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切入,吸收其一般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并注意突出碑刻文献自身的特点,为建立碑刻文献学学科体系提出个人意见。
《碑刻文献学通论(繁体版)》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无
《碑刻文献学通论(繁体版)》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碑刻文献学的通论性著作,讨论了碑刻的定义、碑刻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追溯了我国各类碑刻文献产生、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各历史时期碑刻文献的状况和特征;全面清理了各类碑刻的形制、体式,归纳了碑刻文献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碑刻文献的保存方式、现存面貌以及历代的著录情况;分析了碑刻文献的重要研究价值,总结了历代学者整理与研究碑刻文献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注意反映碑刻文献的最新面貌和最新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今后碑刻文献整理、碑刻文献学学科建设的意见和今后利用碑刻文献从事各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碑刻文献学通论(繁体)》点与面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材料介绍与理论分析结合,行文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在碑刻文献这一块,这本通论性的书挺不错的。
目前碑刻学研究方面最全面的一种专业教材,值得拥有。
我搞历史的,喜欢碑刻,但这本书确是文献学专业适用的,其中的碑刻分类对我有点用。看完就收上书架了。
内容比较扎实
很好的书很实用
就是品相不好。
碑刻文献的第一步通论学著作
除了定价偏高外,各方面都还可以,这种书嘛,人家把定价定的高高的,我们也只能理解并接受。作为教材来说,比较前面、翔实,又避免了材料堆砌,编的很不错了。
内容略显重复、拖沓。该书是由初稿70万字删减为50万字,最好再精简20万字。
挺专业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内容和质量都不错,值得收藏,送货速度给力!!!
碑刻文献学科的必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