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帝·死亡和时间

[法]勒维纳斯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1997-11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法]勒维纳斯  

页数:

299  

字数:

176000  

译者:

余中先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勒维纳斯在与两位同代智者海德格尔、布洛赫以及传统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特别是康德有关死亡与时间的对话中,发展,深化了连接死亡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从死亡出发考虑时间,而不是在时间的网面上铭刻死亡。随后,他反用海德格尔的判断:如果哲学一开始就混淆了上帝与存在,那不是因为后者被遗忘,而首先是因为前者被遮蔽了,因此,思想的任务就是要把上帝从本体神学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作者简介

勒维纳斯(E.lev inas1905-1995):法国著名哲学家。

书籍目录

告读者死亡与时间 最初的疑问 1975年11月7日 对死亡,我们知道些什么? 1975年11月14日 他人之死与我之死 1975年11月21日 一个不得已的过渡:海德格尔 1975年11月28日 此在之分析 1975年12月5日 此在与死亡 1975年12月12日 死亡与此在的整体性 1975年12月19日 作为时间之起源的向死而生 1976年1月9日 死亡、忧虑与恐惧 1976年1月16日 从死亡出发所设想的时间 1976年1月23日 在海德格尔之内:柏格森 1976年1月30日 根本性的问题,在海德格尔对立面上的康德 1976年2月6日 康德之阅读(续) 1976年2月13日 如何设想虚无 1976年2月20日 黑格尔的回答:《逻辑学》 1976年2月27日 《逻辑学》的阅读(续) 1976年3月5日 从《逻辑学》到《现象学》 1976年3月12日 《现象学》的阅读(续) 1976年3月19日 死亡的轰动,从黑格尔到芬克 1976年4月9日 关于死亡的另一思想:从布洛赫出发 1976年4月23日 对布洛赫的阅读(续) 1976年4月30日 对布洛赫的阅读(续完)走向总结 1976年5月7日 从时间出发设想死亡 1976年5月14日 作为结论:依然提问 1976年5月21日上帝与本体论神学 从海德格尔开始 1975年11月7日 存在与意义 1975年11月14日 存在与世界 1975年11月21日 从伦理学出发想到上帝 1975年12月5日 同一个与另一个 1975年12月12日 主体—客体之相应关系 1975年12月19日 主观性的问题 1976年1月9日 康德和超验理想 1976年1月16日 作为言说的涵义 1976年1月23日 伦理学上的主观性 1976年1月30日 超验性,偶像崇拜与世俗化 1976年2月6日 堂吉诃德,中魔与饥饿 1976年2月13日 如同无序的主观性 1976年2月20日 自由与责任 1976年2月27日 作为本体论之出路的伦理关系 1976年3月5日 责任心的不寻常 1976年3月12日 言说的真诚性 1976年3月19日 无限之荣耀与见证 1976年4月9日 见证与伦理学 1976年4月23日 从意识到先知先觉 1976年4月30日 失眠之礼赞 1976年5月7日 经验之外:笛卡儿的无限之概念 1976年5月14日 一个“超群到不在场”的上帝 1976年5月21日后 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帝·死亡和时间 PDF格式下载



  在海德格尔那里,
  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神学特征的主题是与某种时代的特征相辅而行的。
  时代,这并不意味着一段时间上的延展,而是对于存在物来说显示自身的某种方式。
  正是依照这“某种方式”,时间被分割,历史在流动。
  
  海德格尔看到了,存在于存在者之间的差别,而整个的西方思想就是对这一差别的遗忘。
  在,与在者的根本区别,是著名的本体论上的差别,它是“在”一词的动词音响和它的名词音响之间的一种根本性的差别。
  忘却是存在的一种时代。
  西方思想坚持只把存在作为“存在物之基础”来理解。
  于是这个“存在”的动词义被包含在了对诸在者的普遍基础,诸在者的创立中去了。
  于是有了一个最高的在者,一个创造者,一个上帝。
  于是关于存在的欧洲哲学变成了对上帝的知和领会,变成了一种神学。
  
  那么黑格尔把哲学当作了一种进步来读,而海德格尔却读出了一种后退。
  
  以本体论神学来代替对某种存在之思的领会,在经过一系列遗忘之后,达到了科学。
  科学是西方思想在追求上帝的途中的一个隐喻。
  科学的注意力在存在物上,它寻求加之于它们之上的一种强权。
  由此通向了技术。
  形而上学的终结,技术世界的危机,导致了上帝之死,但实际上这是本体论神学的一种延续。
  
  这里有一个新时代,以上帝之死和本体论神学的终结为标志。
  
  读到这里,终于知道了海德格尔在说些什么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