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美]苏珊·B·韩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0-0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美]苏珊·B·韩利  

页数:

205  

译者:

张键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被译成中文,我深感荣幸,因为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宗教和文化里,有太多的东西源自中国。我曾希望能寻求到日本物质文化的中国之根,并将中日两国的生活标准作一番比较。然而读者最终会发现,纵观全书,只有两处涉及到了中国:一是在讨论人口模式的章节里,我提到日本的家庭模式与欧洲更相似而不是中国,但并未详述;另在最后一章,我也提到日本和中国的不同之处。由于我不会中文,咨询了一些美国的中国学者,他们又多无法为我提供详细资料,对中国和日本的比较研究也就只好流于粗浅了。我发现,日本的家族系统和中国迥然不同;在19世纪,日本的粮食亩产量要高于其他所有亚洲国家。但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我只能臆测。  希望这《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能激发中国的研究者探索这些问题,也希望在这一领域已有所得的中国学者们能够有机会将研究成果介绍到全世界。  最后,向《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中文译者张键君致以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苏珊.B.韩利 译者:张键苏珊·B.韩利,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研究和历史学教授。张键,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硕士,专攻近世日本印刷与通俗文化。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序言第一章 德川时代日本人的身体健康水平第二章 住房和家装第三章 资源有效型文化第四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章 城市卫生与身体健康第六章 人口模式与幸福生活第七章 平稳过渡——从德川时代到明治时代第八章 从比较的视角看身体健康

章节摘录

插图: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大多起源于15和16世纪,部分来自室町幕府精英的物质文化,部分是由于战国时代的纷争以及大名和统一者们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造成的技术发明和物资的发展壮大。具讽刺意味的是,战争往往有助于造福人类的事物之产生——拿破仑军队为保存食物所发明的马口铁罐头盒就世所共知——而16世纪的日本也一样会发生这种情况。然而,室町时代精英和战国的大名斗争发展出来的物质文化,仅仅造福了一小撮人,直到德川时代,和平和经济的增长,才使这些文化普及到日本的广大民众中去。经济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德川时代经济发展的程度、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经济发展的总量如何,但研究日本物质文化的学者发现,日本人生活的变革是由于17世纪以来财富的增长。⑥由于日本和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生活标准并不一样,更由于日本当时尚未工业化,我们往往低估了日本在德川时代的生活水平。平民的住宅被称为“民家”,它们见证了普通大众的财富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高这一重要历史趋势。建造民家的风格和技术都是15和16世纪发展起来的,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人们买得起建筑材料和工具,也雇得起专业木匠来修更大更优质的居所,这些风格和技术就得到了普及。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见解和信息……韩利向学者们提出了挑战——如何纠正英语世界中长期以来忽视工业化前后普通日本人日子过得究竟如何的研究的倾向。与此同时,对那些迷恋于发现如何建造住宅、如何洗涤和缝补衣物、如何准备膳食、如何处理粪便的人来说,这本书也可以令人手不释卷。  ——美国《经济史评论》


编辑推荐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荣获1999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 John Whitney Hall Book Prize。John Whitney Hall是黄仁字先生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奖项是英文的日本和韩国研究专著的最高荣誉,每年仅数种书籍获提名参选,只有一《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可以获奖。要找到日本现代化的根源,不应盯着明治时代,而应追溯至更早。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一个近乎完全与世隔绝达两个多世纪的国家,在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且罕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为何、又如何使其居民过上了如此高水平的好日子?这个社会的资源利用之高效,使其人民生活简朴自律而健康,创造出了一种以朴素为美的文化。这些,对现代化建设其实是最功不可没的。消费者倾向于传统商品,说明国家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并未将宝贵的外汇用于消费品。这对日本来说是意义深远的,因为它不仅使日本可以在人均收入低于西方国家的条件下开展工业化,而且能在落后英国一个世纪之久后迎头赶上。在德川时代,……人们并不将全家所有的艺术藏品都展示出来,而是依照时令或场合,将某一具代表性之物悬于龛内,并伴之以一两件其他东西,比如花瓶。关注的焦点就落在那件具代表性的东西上面。这家人以之为傲,于是将它展示给客人。家里的每样藏品可能都很华贵,但只有独赏其中的一件,而不是将别的东西也罗列出来争奇斗艳,才更能体现出奢侈的精髓。这种以清寂行奢侈的作风在很多传统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体现,而德川时代的有钱人正是非常热衷于这些艺术形式。——摘自《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有关日本从德川到明治时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小书,但获得了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日本研究界的学术大奖。但是,这种研究获奖,主要体现了学术的风尚,即社会史的兴起。当然,本书在学术上是中规中矩的,但并非具有开创性。


其实要知道日本的精神状态从近世开始看就够了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社会各个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是全面西化,为日本的现代化起了巨大作用,不可忽略。


读起来不枯燥!让我更想了解日本了。书的纸张挺好!


精细而节制的生活方式,正是消费时代所缺乏的。


早就想买了,一看到有货马上下了单


外国人的视角,独特而不完全正确。


经典之书 值得推荐


小册子,但是非常值得阅读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很干净价格也很优惠,不错。


可以提供一个视角重新看待同时期的中国历史。因为这是一个美国人从外部视角来看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确实的历史无法考证,但可以提供一个进入问题的缺口。还不错,有时间的话,值得一读。


相比目前流行的日本战国历史和武士事迹,这本外国人系统研究的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公民生活状况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对我们了解同期日本的风俗和社会生产水平有很大补充.

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社会的潮流和文化的进化往往是非常短期缓慢,长期确实非常的快速,仅仅是一二百年,我们就常常会发现社会的变化是多么的巨大而迅速,即使是在日本这样的国家也是如此,幕府的封闭和岛国物资的匮乏也依然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日本自德川幕府建立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生产力进步,同时相比之前的动荡而言,最后300年幕府的和平却是少有和平和稳定,这也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而这本书却恰恰描绘了日本这个社会在武士之外的农民,商人以及其他平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在饮食的选择和方法上,竟和今天的社会相距太大,或者说现在的日本饮食也只是在那时继承了一点影子,并发扬光大.

日本的确是个小小的物质贫瘠的国家,这在他们的此时的物质生活中都有了极高的体现,同样,面对物质的贫乏,日本人对物质需求的要求和对生活条件的强烈忍耐力都非常的高超,真是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性格.

当然,本书由外国人撰写,同时翻译成中文,在可读性上比较学术化.


用非常细腻的文笔描画了近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经济模式颇有益处。


对于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可以多读读。


虽然是日常生活,但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很不错。


所以要尊重别人的生活!


原本以为这是本散文形式的文章汇编或普通的文集,到手一看,有较多数据和讨论分析,蛮不错的书。


内容翔实,非常具体,国内这种书太少。


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感觉不太像客观的历史。


还不错,较为学术和专业。


书的质量部错,内容还没看


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日本,可以选择这本书。


比较枯燥,应该再加些图片,更直观。


为了弥补之前去欧洲没有做好历史资料搜集的遗憾,这次在去日本前好好搜罗了相关书籍,这是其中一本。这本研究类的书,让你循序渐进的理解现代日本人从古到今生活方面的演变缘由,不厚,静下来看挺有趣的。


嗯,说的还不错,就是有些杂乱,也许是学术性太强,交叉学科的学术语多了些。


薄薄的一本书,纸张字质都不错,内容学术性比较强,想了解日本文化的同学可以买!


通过独特的视角认识日本,值得每一个真爱国的中国人读读。


挺有意思的一本小册子,作者是个大老美,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了那个时代小日本子的生活状况~~研究用书,不过字数少所以一般喜欢的也可以看看


作者以学术口吻写作这本书,而不是散漫的生活描述。


质量很好 还没来得及看,不知道怎么样。


不错。很喜欢~


多角度了解异国文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