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喜乐京都

(日) 寿岳章子,(日)泽田重隆 绘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日) 寿岳章子,(日)泽田重隆 绘图  

页数:

240  

译者:

陈娴若  

Tag标签:

无  

前言

1992年(平成四年)的祗园祭…一如往年,我在巡行日的中午前往我前一本著作《千年繁华》中曾提到的广田长三郎先生家探访。不同的是,今年我将其视为一件特别的大事。广田家位于新町三条上,那一町原本是有“山”的,但因为历史的缘由被区划到邻町去,现在变成没有“山”了,不过祗园祭期间仍要按照山锌町的规则来生活。由于山鉾车回到各町时大半都会经过新町通南下,那么就一定会经过广田家门前。去年我就想去拜访他们了,但是他们府上发生了不幸的事,也许不适合节庆的气氛,所以我就回避了。今年我与诸多旧好贶着脸上门打扰,一切如旧,我们受到热烈的节庆式的欢迎。 不巧的是,今年的祗园祭时逢下大雨,几乎令人伤感起来。梅雨季结束时都还不见雨水,长刀辫出动的时候大雨却倾盆而下,而且雨势愈见猛烈,几乎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御池通的观众席上空无一人,眼看就要惨淡收场,但是山辫巡行仍然照常举行,让我十分感动。有时不禁担心鉾会不会从台车屋顶滑落下来,还好到最后总算平安结束。各山鉾町虽然都尽可能地罩上塑料布挡雨,但是淋湿了的“胴挂”和“见送”,收拾起来肯定大费周章。另外,在一旁随时帮忙把助手淋湿的衣裤整理好的妇女们,想来必定十分辛苦。啊,这真是一场湿漉漉的祗园祭!这样的结果也说明,雨中巡行也从各方面展示了祗园祭的实力。我们这些观赏者都因这与众不同的巡行而兴奋不已。大雨滂沱中,山车上的稚儿、乐手、拖车手,还有在山车大转弯时一起加油呐喊的人们,大家一起完美地达成了各自的使命,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感叹着坐在广田家后堂的客厅,一边享用着不断端上来的美食,一边听着经过新町通南下的山车和鉾车的乐声,不时与主人谈论起京都的种种。老实说,广田先生和我的政治立场并不相同,但是对于京都的远景,我们倒是有很多意见相投之处。我和他相谈甚欢,一面畅快地享用餐点,一面细细体会与“同忧天下之士”(以前这个词是单指男性,但现在应该也将女性纳入才是)交换意见的快乐。 今年的祗园祭,就在这样深深的京都感怀中度过了。 我的前一本作品《千年繁华》出人意料地颇受欢迎,这一点在原画展的会场上充分表现出来。参观者十分踊跃,当然其中不少是朋友前来捧场,但更多的是京都的乡亲,把并不宽阔的“丸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士。由于是原画展,泽田先生上了色的多幅美丽图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看到观赏者们凝神看画的神情令我大为感动。 此外,我还接到许多读者的来函。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或多或少谈起自己的过去。泽田先生的画和我的文章似乎唤起了许多人的遥远回忆。看了每个人的“我与京都”的故事,我陷入深深的沉思。看来是我天南地北的闲谈勾起了人们的思绪吧!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沉淀在心底的生活历史呢! 这就是京都。这就是进入近现代时期后仍经历多次战争、一路打拼和奋斗过来的城市与人民。但是这样的京都今日又处在什么样的历史局面中呢?有人说,现在的剧变是自从应仁之乱…全町烧成灰烬、只闻云雀声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尽管如此,仍有人敢于迎难而上。曾有个东京的著名学者半开玩笑地当面冲我骂道:“京都的人都在搞什么!盖那种摩天大楼干嘛?” 我的眼前浮现出日日夜夜为各种目标到处奔走的身影,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并不是没有人在做事,他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那是淳朴的、为了京都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的作战。 这次我所写的虽为《千年繁华》的续篇,但是内容稍有不同。它是以我的过去、对近日刚过世的父亲的思念,和现在京都与我的关系为主轴整理而成。虽然书中也曾谈到京都光明与黯淡的两面,但我并非认为京都即将没落而撰写墓志铭,无论如何,我都要写出对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京都的期望。直到今天,京都还是在脚踏实地不断奋斗着,我们这些生活在此地的人又怎么能先喊输呢? 听了我的意见,也许有人会说:“没想到老师您是那么保守的人。”不管是保守还是进步,我都坚持若是让京都偏离了其应有的方向而变得扭曲,不仅对京都人,即使对全人类都是相当不幸的事。我在此大胆地说一句,这种极端的保守才是超进步的想法。 泽田先生再次为我画出与《千年繁华》相当,甚至更令人赞叹的美丽画作。我尊敬并感谢那些以坚定视线观赏画作中京都之美的读者,以及随后在书中出现的多位人物,能与他们邂逅真是太美妙了。这一切足以令我相信:我的京都是永远不灭的。 寿岳章子 1992年8月12日于向日庵

内容概要

  京都居,乐无穷。一年一度欢欢壮丽、底蕴浓厚的祗吲祭,光凭声音就能听出制作是否有差错的扇骨师,不计其数的酱菜老店与传统茶馆。漫步京都,街巷中的人攀风景,都随时移事往而愈加深浓。古都依旧恬静深沉,吉都人的生活却在与现代城市的交锋中错落出不同的滋味。生于斯,长于斯,作者年逾古稀之时依旧对光一暗交错中的京都满怀期望。与京都相连的不仅仅有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

作者简介

  寿岳章子,1924年(日本大正十三年)出生于京都。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法综合学部毕业。1987年(昭和六十二年)3月从京都府立大学退休,结束了36年的大学教育工作。专研中世日本语语汇和语言生活史。著有《修辞学》(共文社出版)、《女人活着》(三省堂)、《日本语的背后》(讲谈社)、《日本人的名字》(大修馆)、《京都日常用语》及《思之深》(朝日新闻社)、《日本语与女性》(岩波书店)、《逝去的难忘日子》及《东北发信》(大月书店),以及“京都三部曲”的《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京都思路》(草思社)等。
  泽田重隆(1918-2004),1918年(日本大正七年)出生于东京。东京高等工艺学校(现千叶大学)图案设计科毕业。擅长运用现代视角观察日本各个城市及市民生活的百态,绘制出一系列的日本风情画,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参与绘图的作品有《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京都思路》、《镰仓》、《东京下町职人生活》、《奈良的街道》、《节庆到了!嘿哟》、《烟火》和《鱼市场》等。
  陈娴若,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从事编辑、翻译工作多年。译作有《巴黎迷路风情》、《拾手可得的生活乐趣》、《托斯卡尼的厨房》、《森林里的香蕈与皮耶耶先生》、《海峡之光》等。

书籍目录

序曲:京都居,乐无穷寿岳章子
祗园祭
祗园祭宵山不可思议的魅力
大太阳底下目瞪口呆看“大转弯”
危险和希望相抗衡的祗园祭
京都忆旧
消失的祗园石段下的八百
清洁的心店--竹田酱菜店
父亲心爱的茶铺--三木蓬莱堂与竹村玉翠园
多姿多彩的京果子世界--鼓月与老板娘的气魄卯
川端道喜的粽子和越后屋的卡斯特拉蛋糕
花游小路上令人怀念的照相馆“宛达司”
我心爱的老铺--菊光堂、宜星、近又猡
裱装、篆刻、美术出版--才华洋溢的学生们
向观世流的浦田师父学习谣曲
扇骨师荒谷祝三与染师池田利夫
令人领会京都深奥的藤田艺术
新町百万遍--进进堂的面包与我的青春时光
百万遍的柏轩、和弦、西村、今川的二三事
Comptoir和弗拉明哥的回响
北野、松崎到鞍马周边地区
山科、伏见与嵯峨野周边地区
……

章节摘录

“活在岁月的流转中,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啊。”我大汗淋漓地穿过嘈杂的人群时,脑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 这是京都祗园祭宵山…,7月16日的晚上。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我和从前东北大学的女同学一起,咬着牙走遍了夜色中的京都。 1945年(昭和二十年)的夏天是一段很不平静的日子。仙台市虽说是宫城县首府所在地,也是东北六县中最大的城市,但人口也不过区区二十万。所以,当7月9日深夜到10日之间,美国的B一29大队空袭仙台市后,市中心几乎全被炸毁。我所住的宿合因为靠近郊区而幸免于难,但也吃了好几颗燃烧弹,一切都烧光了。 当时,也就是于1943年(昭和十八年)进入东北帝国大学就读的女学生共有九名,分别主修日文(五名)、日本史(一名)、哲学(二名)和心理学(一名)。那时学院是文学和法学混合,而这所大学原本就以理科收女生而闻名(竟然在1913年[大正二年]大学准许女子入学时,就收入化学系一名,数学系两名,共计三名女性入学)。这一年秋天入学的九名女性全部都是文科的。九人交情甚笃,战争末期大家吃尽了苦头,还是勉强过着大学生活。仙台大空袭之际,除了一人走读之外,住在宿舍的八人全部都成了受害者,因此而流离失所。空袭时大学别说是讲课了,全体学生都要去服勤。我们这一学年的男女学生都被送往仙台市郊位于苦竹的大型陆军兵工厂工作。当时已有很多男学生应召上战场,但还是有部分留下来,也有人在工厂服勤时收到了召集令。总之,那种紧迫绝望的景况绝非现在可以想象。在艰困的环境中,我们好不容易撑了过来,所有人都没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和平终于到来。但战争结束到毕业之间的一年,物质条件极其艰难,我们一边为了寻找住所和保存粮食而奔走,一边努力完成毕业论文。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9月26日,除了有病在身而休学一年的一位同学之外,所有人都顺利毕业。而那位晚一年毕业的友人,后来却在京都早我们一步去世,令大家为之痛惜。 空袭满三十周年时,当年的八个人回到记忆中的仙台聚首,重温旧谊(大家各自都有联络,可是全体集合是第一次),缅怀毕业之后的漫长岁月。不久之后大学实施新制,旧东北帝大的女性就学史便在我们这一届告终,让人颇有开拓先锋的末代子孙之感。多年来的艰苦岁月说也说不尽,于是有人提议以后定期开同学会,每隔几年就以各同学所在地为据点聚一聚,这个约定一直延续到今日。 1991年(平成三年)夏天,记不清已是第几期的同学会(不知为何取名为“晚夏会”)由我当召集人,在京都举行。而那一天我特地选在祗园祭。 P2-3

后记

来到京都之后,我总利用工作的空暇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 一旦得知在东京没有去成的展览也在京都开展了,有时就会顺便过来看看,也曾专门为此飞奔而来。当我觉得此展非看不可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马上前往,并不是因为我意志坚定,而是我没把旅行这事看得太难,总是抱着尽可能自由轻松的心态马上行动。 其中最难忘的一次是冈崎公园近代美术馆所举办的毕费(Bemard Buffet)展、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展和小矶良平回顾展。这几回我都是专程前来欣赏的。 怀斯展是在1974年。那时他在日本还不太出名,而我在展出中看到他88幅佳作,受到极大的冲击,至今仍深深为之倾倒。他以充满诗情的笔调,画下美国的山河和人物,现在已是无人不知的写实派巨匠,也是世界级的画家。小矶良平先生则是我最尊敬的画家,因为他出身关西,这次回顾特别展出了他许多未发表的作品,所以具有别处所不及的优点。 而京都市立美术馆常有在东京都美术馆展出时被我遗漏的各种美术团体展,所以我也看了不少。 从三条通转弯前往美术馆的路是神宫道通。走到中段有一个大型的艺廊,叫做山总美术。这里搜罗了许多近现代、质量极高的西洋美术画作,非常值得慢慢鉴赏,所以每每走过此地我一定绕进去看看。去年偶然在这里看到3件怀斯的作品,令我大为感动。 这个艺廊也搜集了青木敏郎的作品,不时会举行个展和常设展。他在欧洲研究荷兰的绘画,习得林布兰、维梅尔、霍尔班等人的古典技巧,是日本少见表现卓越的古典写实派画家。我极力推荐各位一定要去欣赏一次。可惜今年春天这个艺廊进行改装工程。可能要等到秋天才会再度开放吧! 京都国立博物馆经常举办企划优良、内容充实的展览会,所以我也常常报到。其中又以1969年所举行的“日本国宝展”为最,可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大型展会。 日本的国宝大都集中在关西,又以京都(约占20%)为中心。全国800多件国宝中,京都就有270件,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一最珍贵的宝物在那次展会中一举推出。而且由于规定严格,所以不再移至其他县市巡展,只有在京都这唯一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就从东京直奔而来了。琳琅满目的世界级珍宝一一在眼前呈现,宛如烙刻在我的眼睑上,直到现在还是印象鲜活。向人们宣称“京都是艺术文化的宝库”的京都市及其博物馆的壮举,令所有人心悦诚服。 像这样一天的旅行中有如此感动的经验,后来再也没有机会遇见。 伏见的町名之旅 为了本书的采访,我去了许久不见的伏见。坐京阪电车从京都市中心只要3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的“京都市伏见区”,不知为何总觉得它很遥远。 可能是因为虽然它是京城的一部分,却是一个拥有独自历史的城下町(卫星城市)吧。当地町的自治组织直到现在都还留着城下町的影子。尤其是大手筋的御香官大门还保留着伏见城正门的遗迹。另外,在棋盘交错的小巷里,还看得到虫子窗的商家林立,由此可以窥见这里依然保留着城下町时的昔日繁华。占据町区中心的连栋巨型酒仓,气势威壮的景观连京都都找不到。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将伏见视为异乡的原因之一吧!由于这个缘故,从京都到伏见的时候,我还是无法抹除“从京都出发的小旅行”印象。 我对旧地名和町名有着强烈的兴趣。虽然町区随着时代而改变,但是我很高兴许多城下町当时的地名和町名到现在还依然保留着。一边打探町名一边沿街寻访时,商人町、工匠町、诸侯宅邸町的配置图就会一一跳跃出来,令我们兴奋不已。这些町名如下面所记: 南新地、鱼屋通、纳屋通、大手筋通、带屋町、革屋町、风吕屋町、濑户物町、鹰匠町、银座町、御堂前町、问屋町、城东町、御驾笼町、西奉行所町、东奉行所町等。 附带一提,当京阪电车在七条驶上地面,朝着中书岛前进时,我们就好像进入到时光隧道走进历史的世界中。让伏见变得遥远的缘故十之八九就在于此吧。 京阪电车的站名如下: 东福寺、鸟羽街道、深草、藤森、墨染、丹波桥、伏见桃山、中书岛。 泽田重隆 1992年8月21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喜乐京都 PDF格式下载



 能够居住在京都,真的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书中那不计其数的历久弥香的风味老店与传统古典的清幽茶馆,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一年一度的优美、壮丽、底蕴浓厚的祗吲祭,历经百年,古都却依旧恬静深沉,远离喧嚣。漫步京都,街巷中的人仿佛植根于风景之中,就像一幅静默的水墨山水随往事而愈加深浓。生于斯,长于斯,才会由心底生出那份恬淡、辽远吧


#喜乐京都#千年繁华的第二册,读完后觉得还是应该从第一册读起的。京都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城市,历史流淌过之后遗留下的风景从来都是我的最爱。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笔者对于古来&;ldquo;京都风&;rdquo;的喜爱,也就能体会面对时代进步带给这个城市各种变化时候的纠结、挣扎和无奈。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城市的进步发展一直是一个挺大的悖论,特别是在我去年去过西安和洛阳之后感觉更加明显。灿烂文化留下的遗产自然是值得去保护的,但城市的发展又势在必行。于是古都的人们在保护过去和为了未来之间苦苦挣扎,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西安现在这种四不像的局面吧。站在城墙上的时候,迎面吹来的风中都能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历史文明在呼唤。但放眼望去,墙内高低不齐风格不一年代迥异质量参差的仿古建筑,墙外一片片拔地而起风格凌乱的现代高层。一道城墙,两处风景,身为建筑设计者的无力感第一次那么明显。
记得看过一套图片,曾经的伦敦和百年后的站在。那种那些奶奶年轻时候的照片都能毫不犹疑的找到回家路的感觉简直不能更美好。我想这有部分是因为他们对待历史建筑的态度,与我们有所差异造成的。我们习惯于在发展一栋历史建筑以后,将它彻底保护起来,从此让其闲置,仅供参观。而他们也习惯于将房子在保护的同时运用起来。当然有部分原因是砖石建筑更容易保存和使用,但看看书中那些依旧在使用的老宅,大概也有部分原因在我们自己吧。建筑不是死物,让其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才能让它继续存活下去,甚至历久弥新。不然,它也就真的慢慢死去了。


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不错


喜欢《喜乐京都》,因为她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因为她的怀旧风格。


以日本女性特有的娴雅,细致,敏感的文字,涓涓道来京都的风情与人物。且并未限于琐碎之事与空洞的抒情。
此外,插图真是美好。


作者作为常年生活在京都的人,对这座城市的风物充满了从容与淡定的爱恋。翻译还算不错,估计日语原版更精彩


挺不错的,京都人对自己古老城市的那份坚持让人感慨。我们也有古都,可是我们的古都已经变得那么时尚,看不出它的历史了。


以后有机会再去京都一定要去书里提到的店铺街道慢慢地逛京都实在是令人着迷,这本书很让人想念京都啊


书,我必须通过纸质阅读才有读书感觉,了解京都千年沧桑变迁,学习到很多知识。


买了京都系列的二本,非常喜欢里面的插画。作者的述事写法也让人赏心悦目,不过书有点折痕有点肉痛


延续上一本风格,家庭的温馨回忆,京都街巷的人情世故,传统文化的生存境况,在章子老师的笔下为你娓娓道来。


美好的京都生活


让我了解了一个优雅平淡的京都。


老人该有多么爱京都啊!


满满的京都感,超满足(。


看了这本书,激起了了解京都文化的兴趣。


我一直很喜欢这种平凡笔触描写生活风物的书籍,作者字句里流露出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十分动人。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书籍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可以算是以散文形式写的书,书刚入手,只翻了几页,作为一个千年古都,作者把京都市民的生活,一些风俗写入进去,再配上插画,可以说是本非常不错,休闲的书。


研究日本古建筑,这本书还是不错,值得一看,好


这套书有三本 都很不错哦 想了解日本文化的 不要错过


寿岳章子~


无论是插话还是内容都让人喜欢,值得购买


没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缓缓叙述,让人倍感温馨


异国的风土人情,通过作者的笔触慢慢铺陈开来,人人安静


很喜欢这个作者,文笔优美,生动有趣。


内容清新朴实,美好的感觉,推荐。


很喜欢 就是价格贵 波波一本


我是老人,喜欢这本怀旧的书。


购书狂人看到三联好书总是忍不住的


很耐看,可以随身带着读读


渴望了解邻国,所以买了此书。


阅读起来很轻松


喜欢。很慢的书,可以放松心情


刚收到,还没看,随手翻了一下,插画很精致,非常喜欢


很好的一本书,物有所值。


别裁(“别裁体”讲史的开山之作,史料新颖、观点独特、发人深省,一本书让您彻底读懂晚清民国史!)


“京都”绝对是越发掘、探索越有味道的一座城市。她是历史与传统的象征,长久以来凭借强韧的生命力与现代潮流相抗衡着。日前,三联书店出版了日本作家寿岳章子所著京都三部曲之《千年繁华》、《喜乐京都》,将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京都人写就的京都,介绍给中国读者。

  寿岳章子以63岁的年纪,写下她居住了一生的城──京都的点点滴滴,而后集结成《千年繁华》一书。她从她的父母定居京都开始,讲到南禅寺内的童年生活和家居,家用服装的添置,家庭的饮食生活,再到京都文化下的生活百态,那些民间工艺大师……家中的饮食、服装习惯,以及自己在京都成长的种种童年趣事,并且历数她家与榻榻米行、扫帚店、味增店、木屐店、书店、染房等店铺以及寺庙的来往与交情,充满温馨与温暖。这是一部家族成长记录,城市成长记录,也是一本充满了人情味的回忆录。

  《喜乐京都》一书则是作者将自己的过去、对刚过世的父亲的思念,和现在京都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主轴,写出了对京都的期望。袛园祭,是欢欣壮丽的盛会,游行行列简直就是动态的美术工艺展;竹田酱菜店,处于京都中心地带,却是既静且净的,让人安心地将味觉托付;菊光堂,保留着昔日风格、显得鹤立鸡群的茶具店……寿岳章子心思细密,笔调温柔婉约,行文间款款流泄对“生于京都、长于京都”的依恋之情。这两本书中都包含着大量细腻白描的插图,画家泽田重隆用现代视角观察京都城市及市民的生活百态,为读者描绘出一系列“捕捉到古都的趣味和山海相连的风景”韵味的绘画。


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淡淡的文字,优美的插图。读着关于京都的一切,思绪又飘回了京都的时光。美好总是短暂,虽然现在的京都,仍然充满着喜乐,但终究不是作者那个时代的古都了。


细腻的描写,加上对于京都的热爱,造就了这本喜乐京都


京都,悠远的情怀


另一种深入的角度描写京都,这些应该是京都最本质的东西。配合《门外汉的京都》一起看。从文字中能体会出一些京都的意境。似乎和我想象的京都吻合。


写京都的书,感觉视觉独特


书里的那种安静怀旧的感觉确实很迷人,容易让人陷入温暖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关于日本的当地细枝末节的东西让人感觉很陌生~


研究日本的好材料。


看书如看人,老一辈的处世风格,说得清清楚楚,不过分煽情,还是值得一看。


朴实的语言,流露作者爱家乡的感情


还不错的书,闲时翻翻还是可以的。


HEIHEIHEI好书好书,就是没看。。


写的太磨叽了,还是河童的好看。


书封面有破损,不过可以接受。


可以慢慢读的一本书。


很想去啊


回忆录式文章。适合床头阅读。


还没来得及看,先把第一本读完再来评价,包装不错。


也很好,但略逊与第一部


细致柔美


书页有一点味道、印刷质量尚可。内容还没看


第二次京都行前买了这本书。刚看到序言就发现,这本书着实有了些年头。倒不是印刷的问题,而是作者写作的年代居然是1987年!!细读文章,发现作为旅行参考书或者是增加对京都了解的扫盲书,这本书都不合适。更觉得这是位老太太在闲话家常,讲自己的父母姊妹,讲在京都生活的日常生活,略显琐碎的个人回忆录罢了。不过文章中,老太太再三流露出的对京都变化的惋惜痛心之情,当我站在京都的土地上时,也有同样的感受。若非还有那么多的寺庙古迹,单单看京都的街巷,成片的町家被新建的公寓楼取代,怎么看都觉得京都失去了灵魂,变得和其他普通城市无异。


喜欢这种书,由标题便产生了兴趣,买了这系列2本,非常好。看扉页上还有一本没有出《京都思路》,期待中。


散文路线,但是内容不是很充分


不喜欢里面的素描。真压抑。


喜欢这种书,由标题便爱上了它,买了这系列2本,非常好。看扉页上还有一本没有出《京都思路》,期待中。接着第一本,继续更深入地介绍了在京都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细致。有关京都的书还有台湾林文月的《京都一年》及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可以对比着看,很有意思。对京都的回忆,可以也是对中国历史的回忆吧,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不妨从中窥见。


寿岳章子老师的书一如《千年繁华》用平静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京都的感触但里面很多的场景可能对国内的读者来说会很陌生也许译者在翻译时能适当地翔实一下背景知识会更好


终于出了大陆简体字版,我个人比较偏爱文字多的书,这书的行文很舒服,令人更加惊喜的是图片质量非常非常的高


类似于回忆录的书,对于想了解日本历史人文的话,没什么可以借鉴的


寿岳章子的文章,泽田重隆的素描,值得购买。


平淡亲切,生活味浓,好文字.


三本都一起买了,书的质量很好,里面的手绘画非常漂亮,比照片更有感觉


与妹尾河童的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喜欢!


书来的很快。书的内容也是我超喜欢的。很值得看


内容还可以就是排版不太好


刚刚拿到书,大致翻阅了一下,其中的文字让人感觉很平静,插图也很有带入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唯一的缺点,这本书封底有污渍,虽然可以忍受,但是作为爱书之人还是感觉很痛心,强烈建议所有的书都弄成塑封的。


京都就像书名一样,喜、乐。是个很适合生活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书中介绍的京都特色的祭典、老街、传统的手艺,在岁月的前行中或流失或传承或更新的让人念想的事与物。不管怎么说京都还是座保持的相对比较好的美丽古都,这其中当然有许多当地人民的坚持与努力。走在京都的小道上就是容易萌发幸福感的事


书中作者对京都的感情以及对京都日后发展方向的见解深得我心


没想到作者已经不在世了,写作的时间在很久之前,下次遇到这样的书,还是要谨慎些。最好看了在线再买。


氛围很温和


很向往京都,书很有质感


插画很有韵味


   《千年繁华》的第二部,还是对京都人、店、建筑、情事的回忆和介绍。因为没有了作者作为主线,内容显得较为凌乱,且个人的情感部分很少,多数是作者对某个店、某个人、某座建筑的赞叹而已。插图比第一本有进步,量大且排版较为美观,不过也因为量大且常与书中内容不直接想干而影响阅读。
     其中有个观点很让人赞赏:一个市之所以为市,是因为居住其中的人各自努力、用心和丰富多彩地活着,他们对所居住的地方有强烈的认同感,对破坏其原有环境的各种政府和商业力量进行不懈的斗争且卓有成效。这才是好的城市的意义吧。
     各种匠人、手工艺人精致、喜乐的生活也着实让人羡慕,他们创造了美并留存于世,自身也得到安宁与快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