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

昝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昝涛  

页数:

48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导言、有关民族、民族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对象的界定、本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第1章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从部落到帝国、“米勒”制:奥斯曼认同的制、度安排、盛极而衰的帝国、涅槃与重生、第2章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谱系中的土耳其人、“突厥学”、“科学的”人种理论等等。

作者简介

昝涛
1979年生,历史学博士。2007—2009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10—2011年作为援藏干部挂职担任西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西亚、中亚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尤其关注现代化进程、民族与宗教等问题。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导言
一 有关民族/民族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 本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第1章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一 从部落到帝国
二 “米勒”制:奥斯曼认同的制度安排
三 盛极而衰的帝国
四 涅槃与重生
第2章 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谱系中的土耳其人
一 “突厥学”
二 “科学的”人种理论
第3章 土耳其民族主义的诞生
一 奥斯曼主义
二 泛伊斯兰主义
三 土耳其主义的提出
第4章 格卡尔普的土耳其主义理论
一 格卡尔普其人其事
二 格卡尔普对民族的理解
三 “文化”与“文明”之间
四 民族主义与世俗化
五 “托古改制”
第5章 革命的话语:奥斯曼、伊斯兰还是土耳其?
一 为了奥斯曼,让美国“托管”我们吧!
二 革命:到底是为了谁?
第6章 领袖的民族观
一 时间维度:从历史中剥离出土耳其民族
二 空间维度:确立土耳其民族国家的边界
三 凯末尔“钦定”土耳其民族,
第7章 “土耳其史观”:重构民族的历史
一 信号:“伊楠献书事件”
二 “土耳其史观”的提出:“突厥之家”第六届大会
三 历史教科书的编纂
四第一届土耳其历史大会
五 “土耳其史观”的意义和定位
第8章 民族主义:共和国的新“宗教”
一 民族主义与进步主义
二 土耳其的世俗化
三 作为“公民宗教”的民族主义
结语
附录一 从“土耳其主义”到“土耳其史观
附录二 土耳其现代史研究的几种范式
附录三 《国民公约》(Milli Misak)
附录四 年表与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土耳其主义是土耳其民族主义历史的早期阶段,亦是第一种形态。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土耳其民族主义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即凯末尔主义阶段。凯末尔主义的民族主义是以民族国家的建立为背景的,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重构民族和建设现代国家。以民族国家的建立为标志,土耳其民族主义实际上就进入到了成熟期,亦可以称之为完成期,当然,这并不是说民族国家一建立它就结束了,而是说,在民族主义的逻辑里(一个民族拥有一个主权国家),它实现了自我。从19世纪中后期苏雷曼和魏菲克帕夏逐渐注意到突厥人的历史、语言问题开始,到20世纪初格卡尔普以语言、宗教和习俗等因素来界定民族,“突厥文化”一直是土耳其主义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对于土耳其主义者来说,对这些共同文化因素的强调几乎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了过去。当然,过去已经被他们古典化和理想化了。在土耳其主义者看来,无论是就民族性格而言,还是从实践中的功业来说,“突厥人”在过去都是非常伟大的:他们忠诚勇敢、能征善战,他们热爱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尊重妇女、思想深刻,他们经营有道、治国有方……胼有这一切的一切,在土耳其主义者眼中都是土耳其人的伟大而荣耀的传统。他们之所以要这样表述和“发明”这些传统,目的就在于让过去给未来指明方向。

媒体关注与评论

直接使用大量的土耳其文文献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突出优点,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阶段性进步。著作的论辩性也值得称道,它是在与国际学界、尤其是土耳其学界的论辩和对话中展开的,将良好的理论素养、敏锐的历史见识和坚实的实证工作融为一体,对“土耳其主义”到“土耳其史观”的演变做了深入而辩证的剖析。其中关于意识形态因素在建构民族主义中的作用的考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刘北成这一研究并不局限于传统史学的繁琐考据,不只是讲一个现代土耳其民族如何被建构的故事,而且背后还有一个大的关怀,亦即通过这一研究深化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作者对“建构主义”民族理论的辨析,也赋予以细微考订见长的史学研究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脉络,使这一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马戎


编辑推荐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民族主义研究》是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 PDF格式下载



   一提起土耳其,国人的头脑里面往往想起了这个国家与“火鸡”同名,喜欢足球的或许还对激情澎湃的土耳其足球队有一些印象,再就是喜欢旅游的人,往往会告诉你他去过伊斯坦布尔,看见过索菲亚清真寺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了解历史的人会知道一些奥斯曼帝国的故事,其余的就不甚了了,这个国家离中国太遥远,又不属于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这个国家比天方夜谭还要遥远,所以这本系统介绍土耳其近代史的著作,就显得有些特殊,在这个浮夸的时代里,还有人关注土耳其,关注土耳其的现代化和民族构建,真是难能可贵。
   这本书从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被协约国瓜分开始,讲述了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阿塔图尔克以及他的助手们为了构建一个崭新的民族在思想上、制度上、文化上所作的努力,进而论述第三世界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所进行的民族构建,全书资料丰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土耳其问题的专著。本书以现代化理论范式为框架,讲述了土耳其这个古老民族崭新的形成的过程,突出了其中的人为因素。民族主义自欧洲滥觞,在十八世纪以来逐步影响了全世界,中国、土耳其这类的古老国家在面对欧洲的民族主义时都有一个从抗拒到接受,再到自我建构的过程。把现代化理论与民族主义结合起来研究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思潮兴起于20世纪中期,最早是作为一种革命范式的对立物而出现的,以美国的智囊罗斯托等人为代表,有强烈的冷战背景。现代化范式强调了人类历史是一个由古代,到中世纪再到现代的不断现代化的过程。而并非是苏联阵营所宣传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线性发展。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按照西方的现代标准,被分为了不同的现代化阶段。这些国家最后的目标就是欧美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很明显本书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以土耳其近代历史为对象阐述了这种史观。
   然而,历史真的是殊途同归的吗?现代化会把人类带到哪里呢?我们在这里找不到答案。实际上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就算以西方现代国家为标准,这些国家也是不断发展的,它们不会停下来等你,所以以现代西方国家为标准的现代化永远没有尽头。现代化只是西方知识精英的一个手段而已,并非目的,西方人的真正目的是推行它们的common good,这种以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精神和现代科学主义、启蒙思想和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公共价值。所以古老的东方国家永远无法赶上西方,也就不存在现代化的问题,而是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文化本位。当然,这不是说不需要学习西方的科学和人文成果,这些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但是学习这些文明成果的目的不是现代化,而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