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桥大观
2009-3
机械工业出版社
罗哲文,柴福善 编著
174
212000
这是“中华名胜大观”丛书中的第三本,名为《中华名桥大观》。 桥梁,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我国历史悠久,土地辽阔,江河众多,自古以来建造的各类大小桥梁何止成千上万,简直难以计数。某些古桥梁或已毁坏,或已被淹没,或以改建,大多早已面目全非。即使如此,保存至今的古桥仍然不少,或横于空谷,或卧于江上,或伸于湖中,或躺于海边。屋前村后,也经常可以看到桥的踪影。 在本书中,仅重点介绍了我国清末(公元1911年)以前建造的、保存较为完好的、特点突出的古代名桥。我们称本书为“大观”而非“大全”是要观其大者、要者,因而从中精选100余座古桥,当然也有一些为首次收录。这100余座古桥涵盖了梁桥、拱桥、索桥、浮桥等不同的种类,是古桥中的代表。 简言之,这是一本中华古桥的集大成之书,堪称古桥文化的经典之作!
本书收录了中国清代以前的著名古代名桥l00余座,涵盖了中国古桥的各个种类,有些古桥为第一次收录。就每一座古桥而言,写出了其建筑艺术、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历史事件、文化典故等,而且文笔简洁流畅。 本书集我国古桥文化之大成,堪称中国古桥的经典之作,可作为古建研究人员、园林景观规划师的研究用书,也可作为文物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欣赏用书。
前言概述1. 北京丰台卢沟桥2. 北京故宫金水桥3. 北京故宫断虹桥4. 北京北海公园金鳖玉蝀桥5. 北京北海公园堆云积翠桥6.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7. 北京颐和园西堤六桥8. 北京后门桥9. 北京海淀广济桥10. 北京海淀高梁桥11. 北京昌平朝宗桥12. 北京通州永通桥13. 北京通州通运桥14. 北京房山琉璃河石桥15. 北京平谷烈虎桥16. 河北赵县赵州桥17. 河北赵县永通桥18. 河北井陉桥楼殿19. 河北安国伍仁桥20. 河北邯郸学步桥21. 河北沧州杜林桥22. 河北献县单桥23. 河北永年弘济桥24. 河北涿州永济桥25. 河北遵化清东陵七孔桥26. 山西太原晋祠鱼沼飞梁27. 山西晋城景德桥28. 辽宁凌源天盛号石桥29. 辽宁沈阳永安石桥30. 黑龙江宁安大石桥31. 上海青浦放生桥32. 上海青浦普济桥33. 上海松江望仙桥34. 上海松江云间第一桥35. 上海松江大仓桥36. 江苏南京七瓮桥37. 江苏苏州宝带桥38. 江苏苏州枫桥39. 江苏苏州觅渡桥40. 江苏苏州虹桥41. 江苏苏州吴门桥42. 江苏苏州广福寺桥43. 江苏苏州行春桥44. 江苏太仓石拱桥45. 江苏扬州大虹桥46. 江苏扬州五亭桥47. 江苏无锡金莲桥48. 江苏吴江垂虹桥49. 江苏吴江升明桥50. 江苏常熟永济桥51. 江苏周庄双桥52. 江苏溧水天生桥53. 江苏徐州荆山桥……后记参考文献
概述 在中华大地上,几乎人迹所至之处就会有桥。 桥,又称桥梁,为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一类。 从我国历史上看,“桥”字大约出现在汉代,以前只有“梁”字没有“桥”字。《诗经》中有“造舟为梁”的诗句,这“梁”字指的就是桥,以后,“桥”与“梁”组合为“桥梁”一词。在生活中,“桥”与“梁”都可以单独使用,但表示桥的“梁”字则早已不再单独使用了。 究其本意,桥、桥梁指的都是架设在水面上以供通行的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功用有了延伸和扩大。我国古代楼阁之间架设的通道称为飞阁、飞廊、阁道或复道,也就是天桥,例如北京雍和宫复道飞廊、北京故宫御花园跨楼石桥等;在陡峭的悬崖上借助岩壁凿孔、插木、铺板,筑成栈道桥;山谷之中尽管无水,往往也跨谷建桥,例如河北井陉桥楼殿。
很好看的一本书,很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