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豆瓣,流行的秘密

黄修源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黄修源  

页数:

14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8年的某天,两个学生来豆瓣的办公室拜访,那会儿我们还在北京798艺术区里的一栋楼里,常有豆瓣的用户在逛完798后或特意或无意地找到这里,参观和朝圣,或者坐下来聊聊,对此我已经习以为常,其中一位男生在一年后成了豆瓣团队的一员,新人入职引荐时,我完全忘记见过他,又将近一年后,修源已经离职自己创业,他的毕业论文衍生成了这《豆瓣,流行的秘密》,因缘际会,嘱我作序,学习传播学或者一直关注网络营销的人,大抵都看过这两年流行的几《豆瓣,流行的秘密》,诸如《引爆流行》,《引爆点》,《世界是平的》乃至《长尾理论》等,修源的这本小书,基本上阐述的也是上述这些书的观点,但它更简洁明了──只关注“流行”的成因,并且通过当前身边最新也最本地化的例子(例如电影《海角七号》的营销造势)来印证他的观点:诸多“流行”,都遵循“创新型曲线”的规律,如果你对网络传播有点好奇但不太了解,《豆瓣,流行的秘密》是个极好的引导,提及豆瓣网(douban,com),常常有这样几个标签,比如Web2.0,长尾……的确,豆瓣向众人昭示了长尾的力量,“长尾”这条曲线,可视作豆瓣的特征之一,通过观察与归纳豆瓣网四年来的用户增长情况,修源发现豆瓣的用户增长,一直遵循另外一条曲线──创新型曲线的规律,由此,他揭开了“创新型曲线”的面纱,长驱直入,通过分析SARS病毒的传播,Hi-PDA论坛的成长, iPod,自己的电子杂志创业经历,《海角7号》的营销与流行这几个案例,极为形像化地阐释了“创新型曲线”的几个重要阶段,而“流行”的秘密,此刻也就水落石出了,书名《豆瓣,流行的秘密》,其实重点在“流行”,豆瓣只是它的引子,案例新鲜生动,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是《豆瓣,流行的秘密》的优点,除此之外,我更欣赏的是修源的洞察力,他并不止于就案例谈案例,而是思考得更深,比如他不满意安德森对“长尾理论”成因的解释,他说:仔细深入思考长尾理论的时候,我发现,要造成长长的长尾,那么必须需要有人有需求,不停的个性化的需求最终造成了长长的长尾,我们还是从有限的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是从一条漫无目的的长尾中进行选择,我们多样化的选择制造了长长的长尾,而不是因为长尾制造了我们多样化的选择,但是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那样的选择呢?还是因为“信息的流动”,我们每个人能接触到的信息都足够多,才最终可能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在读完修源这《豆瓣,流行的秘密》之前,我一直不太理解,他为何会选择创业,除了天生的创业热情,我实在找不到动机,从他blog里能感受到他一直顶着极大的压力,这和所有创业者一样,但不同的是他比大多数创业者更年轻,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做这样的选择呢?我好像在书里找到了部分答案:我发现,很多市场出现先行者的时候,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赚取了不少利润,于是更多人开始进入,于是,竞争加剧,如果你没有非常出色得让别人选择你而不是别的公司的时候,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就会变得不美好,如果你属于迟缓者的话,那么你进入这个市场竞争的胜算就会低很多,在第一次电子杂志创业失败后,他选择了番茄树正品鞋专卖(fanqieshu,com),也遵循了书里提到的“流行的秘密”第二个条件──基于大众市场的定位,而他能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下来,也因为他清晰地认识到并深深地相信:当你的用户积累到某个点时候,会有很神奇的现象发生,只是,你要专注于在此之前的营销和推广,无论有多困难,这就是互联网一代,豆瓣网图书运营brant2009年6月8日凌晨于大山子。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传播学的角度以丰富的示例解析了豆瓣网流行的原因。  本书对于一个网站的创建、运作、经营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本书适合网站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市场推广人员阅读。  豆瓣网(douban.com)向众人昭示了“流行”的力量。通过观察与归纳豆瓣网4年来的用户增长情况,作者发现豆瓣的用户增长一直遵循另外一条曲线——创新型曲线的规律。由此,他揭开了“创新型曲线”的面纱,长驱直入,通过分析SARS病毒的传播、Hi-PDA论坛的成长、iPod、自己的电子杂志创业经历,《海角7号》的营销与流行这几个案例,极为形象化地阐释了“创新型曲线”的几个重要阶段,而“流行”的秘密也就水落石出了。  本书只关注“流行”的成因,并且通过身边最新的本地化的例子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诸多“流行”都遵循“创新型曲线”的规律。如果你对网络传播有点好奇但不太了解,这本书是一个极好的引导。  看了这本书,也许不能让你的产品或网站突然流行起来,但至少,它能让你知道你的产品或网站为什么没能流行起来。下一次,也许,你也能创造出一个大流行。

作者简介

黄修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网络传播专业,曾担任豆瓣网设计师。
  个人喜欢很好的设计,Apple全系列,无印良品,或者是三叶草,nike的设计。家居方面,喜欢简单,白色或者木质的东西。喜欢各种各样的咖啡和美食。喜欢《无间道》《秒速5厘米》和《天气预报员》、《

书籍目录

序前言感谢引言:为什么你在上豆瓣 一份来自豆瓣的邀请 他们可以再造一个豆瓣 豆瓣四岁了第1章 豆瓣,发现你身边最适合你的 未知事物 从第1个用户到第250万用户 第10个用户 第100个用户 第1 000个用户 第10 000个用户 第100 000个用户 豆瓣的200万用户第2章 一条美妙的曲线 Scallet的传播课 真的有这条曲线么 为我们尊敬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第3章 S曲线的经典解释 只有10个会广泛传播 艾奥瓦州75%的农民都种植杂交玉米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 5种不同的人群你是哪一种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第4章 创造流行的四个条件 创造流行的第一个条件一传播者 创造流行的第二个条件——基于大众市场 创造流行的第三个条件——它为什么流行 创造流行的第四个条件——引爆点效应第5章 互联网的真相 小时候的梦想 那么,我们曾经用过哪些过滤器呢 互联网的两类应用第6章 “印度已经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了 为什么世界是平的 什么造成了长尾原理第7章 为什么世界变平了 世界变平之前 世界在变平的前夜 世界变平了第8章 为什么造成了长长的长尾 为什么长尾理论不会出现在沃尔玛中 哦,大家是这样想的第9章 疑惑和弊端 我不需要那么多信息 五色令人目盲第10章 最后致意 创建一个比YouTube更伟大的视频分享网站 倒房子亏了几千块钱

章节摘录

  2007年9月底,su27在MSN上告诉我说豆瓣刚好缺少一个前端工程师,问我有没有兴趣去面试。要知道,这份邀请是来自干豆瓣网——一个在国内如此有名的网站。  在此之前,我曾经去豆瓣面试过一次,但是那次因为各种原因我并没有通过,虽然su271面试我的时候,我们交谈了很多关于类似圆角怎么写,cSS hack这样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我自己经常写网站的时候用的东西,所以回答得还比较顺利。而在此之前我和一个朋友写了一个网站——俺自己电子杂志分享平台,也是类似一个Web 2.O的网络服务。但最终还是没能通过。  再一次接到豆瓣的邀请的时候,我当时就在Gtalk上对su27表示肯定要去。因为进入一家拥有如此多数量的受众的网站,你所写的任何一个小东西都可能被数百万的人使用,这是一件非常让人兴奋的事。  面试在豆瓣的办公室进行,环境非常loft,玻璃做的墙,让整个豆瓣的办公室都很明亮。我在那里等面试者,先是设计部门的Tony,穿着牛仔裤和衬衣,典型的IT工作者的服装。他也是后来带我的设计师,我们谈了一些关于uE设计的看法,然后我给’Fony看了我的博客,一个简单的小博客,Tony想了想,对着屏幕给我提了几个小意见,我在回去的路上仔细想了一会这些意见,的确是自己一直以来没有注意到的小问题,回家以后马上打开电脑改掉了。  然后面试我的人开始多了起来,su27进来聊了一会,然后是产品部门的贝妮,接着是程序部门的老耿,人事部门的Amelie,面试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已经过去2个多小时了。不过豆瓣也是我第一次面试的公司,而在那以后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再去另外一家公司面试过,因此我也不知道我这次面试的时间算不算很长。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看了这《豆瓣,流行的秘密》,也许不能让你的产品或网站突然流行起来,但至少,它能让你知道你的产品或网站为什么没能流行起来。下一次,也许,你也能创造出一个大流行。  ——徐湘涛 篱笆网首席运营官  在一个碎片化的社会里,豆瓣是如何成为一个引爆流行的特例的?这《豆瓣,流行的秘密》从各个角度深入透析了豆瓣流行的秘密。  ——毛心宇 译言网 商务总监  这《豆瓣,流行的秘密》用一根简单的线条勾画出了数字时代传播的方式,书中细致地描述了流行的缔造者们是在用怎样一种方式引导着大众的注意力走向。非常有趣。  ——孙胜 豆瓣网 产品经理  豆瓣,日常食品,常以罐装,貌不惊人,亮相超市、街边店;不可作正餐之调料,却为上乘简餐之佐料。食之有味,回味有余香。突然成为网上时髦产品,戒不掉,理还乱。惑。展卷此书,如清晨油条豆浆,就着豆瓣,一切清新。  ——瘦马 《男人装》执行出版人、主编;《罗博报告》执行出版人、主编  我是豆瓣的忠实用户,无论职业上还是阅读观影生活中,豆瓣都给了我不少帮助。豆瓣为什么会成功,这《豆瓣,流行的秘密》给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解释。  ——张晓波 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  作为调味品,豆瓣,后面总会紧跟一个酱字,称豆瓣酱。如果没有酱,就是豆子去了皮后可分开的子叶,然食之无味,加了酱,则五味俱全,为古人的发明。如今,“豆瓣”成了流行语。因为一瓶burberry最新香水;一部奥斯卡最新影片;一张劲爆的雷人照片,一本隐藏秘密的书,尽在“豆瓣”,你想尝尝流行的调味品吗?《豆瓣,流行的秘密》帮您解开密码。  ——蔡震 《扬子晚报》文化新闻部首席编辑、画家、作家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豆瓣让我们在互联网上总是能够找到一些臭味相投的朋友,豆瓣身上具有很多热热闹闹的交友网站所不具备的优雅和情调,也正因为如此,抱着分享秘密而不仅仅是成功经验的心情阅读这本《豆瓣,流行的秘密》,会使你对豆瓣更亲切,也同时在人生和商业上获得双重启迪。  ——桂杰(诗人 记者 新浪知名博客博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豆瓣,流行的秘密 PDF格式下载



之前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豆瓣的,花了一天时间,很爽的读完了这本书,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流行的例子,这些例子都带给我很多启发,我和童鞋最近建了个网站,开始是觉得很好玩,论坛开张那天超级激动,但慢慢发现,从技术到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论坛人气,一直都上不来,这本书恰好从很多方面讲了流行的要素,很实用,灰常期待论坛的人气大涨。从网上的介绍看到,作者和我竟然是同龄人,他能有勇气创业,并且出版图书,这差距怎么这么大呢,所以起码对我来说,还是需要仰视他滴。看了豆瓣上的评论,自我感觉,尽管他的公司现在还不能称为成功,也许他的图书内容在很多高人看来显得有些幼稚,但我仍然很佩服他。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没有特高深的理论,但都是很实在的例子,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很多事情,实实在在的东西对我帮助最大。而且传说这本书还有个漂书活动,呃,我想我会把它传给我的童鞋们,不知道如果传得多,会不会有虾米奖励呀,哈哈


作者对豆瓣的熟悉,和对流行秘密的解读都非常到位,能使人学到想到很多东西!


作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深入浅出,比较适合放松阅读。


先生是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很喜欢这本书,觉得对于工作的思路很有帮助。


上司让看的,封皮很好看,内容也不生涩,很容易读懂


还么看呢!呵呵~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开始比较失望,看到最后,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说说我的感受,前两部分主要讲了豆瓣是怎么成长起来的,用户是怎么积累的,引用了很多阿北的博客,话说也挺不容易的,能把这些碎碎念的记录都找到并且穿起来。。。从第2章开始到第3章,就开始不停出现传说中经典的创新扩散模型曲线,虽然都和文中内容有关系,但也不至于这么多次吧。不过我算是记住经典的S曲线了,算是重复记忆吧。第4章开始,讲了创造流行的四个条件,我觉得这一章写得最好,就是思维有些跳跃,得从整体看,这一章写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我觉得非常有用,尤其是那个海角七号的例子,看到那儿,我笑了,推荐大家看下,从76页开始。以下的几章内容充实多了,探讨了长尾理论等等,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没有读过《长尾理论》,但想表层了解长尾理论,那么读了这本书,就能很快了解长尾理论是什么,都会出现在哪些方面。这是很好的一本入门读物。比较失望的就是,S曲线太多了,同样是S,讲解的内容不一样,在图中也不标识下,搞得这些图千篇一律。


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在研究豆瓣和网络传播,大致翻了一下,感觉挺好的。对书不能求全责备,书无完书,人无完人,一本书能有一点启发,它的价值就实现了。


还不错的一本书,我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觉得这书的很多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比很多理论知识更加有用。不过就是借鉴他人的东西有点多,估计和作者的经验阅历也有关系,后面的S曲线才写出了点味道,呃,总之,对我们来说,作者还是很牛的,MS就比我大3岁。。。


流行需要推动,需要跟多的人关注


这本书是比较特别的书,使用了大量的数据说话,作者是个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人,文笔也不错,是本难得的好书


可以,不错的


作为一个老豆瓣,我一直认为豆瓣网很独特、很有档次,在各种网站争相浓妆艳抹、摆出诱人图片、骇人的消息、烦人的广告勾引眼球,这个网却异常干净,多年不变的主界面,一目了然的主题,让你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你需要的东西,找到和你口味一样的人。无色图之乱眼,无广告之劳神,有的只是共同的爱好,哪怕这个爱好只是对一本薄薄的书、一个很小众的电影的喜欢,甚至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一句台词,都能成为芸芸豆瓣中的一瓣。总之,豆瓣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纯粹的、有用的网站,我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对我想看的书、电影、音乐的评论,而我不必为之做很多的无用功、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沉溺其中。起初我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很小众的网站,引以为傲,后来才发觉其实豆瓣早就流行于朋友之间,只不过大家都更愿意自己享用。如果说一些火爆的网站像烈酒,那么豆瓣就如清茶,清新、自然、有益。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有关豆瓣的书——《豆瓣流行的秘密》,马上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然而这本书却多少让我失望了,书中只有将近一半的内容写豆瓣和分析豆瓣,剩下的是论证作者自己的流行理论。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作者的一篇论文,论述有关网络传播如何实现最有效化,也就是流行,而豆瓣是其中主要的例子。这样半糖的豆瓣,刚刚勾起的兴趣却得不到满足,而大段的有关流行的论述也过于罗嗦。简而言之,《豆瓣流行的秘密》里告诉我们的半糖有以下几块。首先,豆瓣的定位很准,书影歌,是网民们主要的娱乐取向,而与之相比,豆瓣瓣主杨勃一开始打算做的“驴宗网”,以及书作者搞的网络杂志,都是因为定位过于偏僻,而被否和失败;其次,豆瓣熬过了流行曲线中的低速期,这个阶段是很难受的,有很多创意都是夭折于这个时期,因为曲线相同但坐标可不一样,别人的三天你可能要熬三年,所幸豆瓣这个时期很短,流行的引爆点出现的很早;最后,豆瓣是在贩卖感觉,大家都在找寻的感觉,这就是流行的核心秘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某些东西,或许就是一口咖啡的感觉,或者是某个人的一句话,而这些就成为我们不停忙碌的原因,也就成为我们做很多事情唯一的目的。”我们上豆瓣寻找的不是要下载免费的电影、书和MP3,而是别人的评论,喜欢这个作品我们会和赞的评论者有同感,不喜欢我们可以找痛骂的评论者共鸣,这就是共同的爱好所致、这就是共同的感觉所致,这就是豆瓣为什么会在我们之间流行。半糖说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不怎么可口的,最主要的是该书对文字的堆积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而令我万没想到有些大篇幅的例子居然还是来自于网络的直接复制。比如:那五页的罗斯福的生平介绍,文字完全拷贝自百度百科“罗斯福”词条。还有第112-114页讲述“世界变平之前”所使用的古代希腊的故事,完全拷贝自百度百科“马拉松”词条。这些情况是我在豆瓣上看该书书评时了解的,上百度搜了搜,果然没错,真让人感到无语,虽然我也是搞文字工作,每年给领导们写材料也是习惯性凑字注水,但这么直接的也太强悍了。上豆瓣网的感觉是很美妙的,但半糖版的就不那么对味儿了。


如题,觉得书名非常误导,看了一半也没看出秘密,如果真有秘密其实也不会告诉你,这是忍着读完全书的感觉。其实它更象一本网络营销忽悠书,特别是封底那些所谓的网络角儿的吹捧,如篱笆网的徐湘涛、我估计他大概也没看明白,所以弄了一个假设:“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个大流行”,我看是创造甲流。但老实说,真正的网络密码他们根本及不上那本免费。可以退吗?运费我来


不停的重复s曲线...散文般的结构...不过还是有点启发...开阔了视野...以作者的年龄跟阅历来说..也算难得了


最大的毛病,内容太虚,一点也不充实,很多例子占据了过多的篇幅,而这些例子却又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与分析,引用罗斯福,就像是做了个罗斯福的个人简介一样,让人感觉就是在凑字数。140页的内容,压缩下篇幅,用一篇博文就能写出来。
书名起的很好,能充分勾起人的购买欲,但是内容背叛了书名。


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写的,很不成熟,只能看看


加长版论文+广告而已


可能是我要求过高,觉得内容对我帮助不大,有些乏味。


并没有“秘密”的解析,反倒是像笔者的自我吹嘘,没有买的价值。


实在是不怎样,除非是不太了解互联网的人,否则都会忍不住合上书。


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比较苍白


几个曲线反复说来说去,关于豆瓣成长和流行的具体做法基本没有,抄了不少国外案例,读了毫无收获,是本地道的垃圾书


作者根本不会写书,连基本的架构都稀里糊涂,我是看豆瓣的名头去了,结果大失所望,浪费钱。
豆瓣的模式其实很不错,产品设计也很有黏性,盈利模式都值得学习。


名字好听,但作者写得实在有些肤浅,拿点营销理论套套就算一本书了,唉。


书的名字很不错,价钱定的蛮高,哪里知道里面没有几句话是实在有用的,一直在讲一些故事,而且似乎这些不应该是这本书的主体。唉,杯具啊!希望后面的人不要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