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编  

页数:

380  

字数:

51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之一,吸纳了国内相关领域研众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的五个主题框架(最新进展、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与探索、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即
uD指数))的基础上,2012版报告的创新和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
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发展与重建微循环体系相融合;二是尝试更关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效与定量化。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是从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书籍目录

代序 全球视野下的城镇化模式思考(仇保兴)
导言
第一篇 最新进展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概览
1.1 编制背景
1.2 框架结构
1.3 主要观点
1.4 总结改善
2 2011~2012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2.1 宏观经济动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2 政策动态:量化气候目标推动各领域低碳发展
2.3 实践动态:实施低碳生态策略改善城市环境
3 2011~2012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3.1 政策指引:“十二五”新起点
3.2 学术支持: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的展示平台
3.3 技术发展:综合集成的低碳生态城市系统解决方法
3.4 实践探索: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演变趋势
4 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挑战
4.2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第二篇 认识与思考
1 回眸·反思
1.1 人类的困境
1.2 生态理念与低碳追求
1.3 我国的城镇化特点和问题
2 求索·转型
2.1 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之探索
2.2 生态文明下的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
2.3 重建城市“微循环”
3 绿色·创新
3.1 面向信息化时代的绿色建筑新范式
3.2 生态城市的数字畅想
3.3 绿色小城镇谱写新华章
3.4 系统协同优化下的城镇“微转型”
4 小结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
1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体系
1.1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体系理论介绍
1.2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理论体系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分析
2 微降解
2.1 生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新理念与大趋势
2.2 基于不同尺度的水生态设计方法
2.3 源分离的生态排水系统构建
2.4 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
2.5 城市生物质固废处理技术
2.6 生活垃圾分类
3 微能源
3.1 分布式能源及微网技术
3.2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3.3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
4 微冲击
4.1 城市雨洪管理机制一源头径流削减与控制技术
4.2 智能化城市雨洪管理技术
4.3 城市排水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
4.4 低冲击开发技术
5 微更生
5.1 微更生技术的公众认知
5.2 城市“城中村”的有机更新技术
5.3 街区的生态化改造
5.4 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方法
6 微交通
6.1 快速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微交通
7 微创业
7.1 微创业体系建立探讨
7.2 京南农业硅谷规划与实践
8 微绿地
8.1 提升城市中心区立体绿化绿量的技术
8.2 生态住宅小区的立体绿化改造
9 微调控
9.1 从微调控角度思考我国低碳生态社区建设与管理
9.2 智慧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提前布局
9.3 中小城市“数字城管”的绿色之路
9.4 环境空间信息服务模式技术
10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
10.1 适应气候变化规划低碳生态城市
1O.2 日本迈向低碳社会建设的进程
10.3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4 横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5 北京城市碳排放与碳汇研究
10.6 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产业碳排放清单研究
10.7 哈尔滨总体规划低碳导向方案
11 低碳生态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11.1 面临的挑战
11.2 发展趋势
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
1 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区)实践分析
1.1 河北省4+1示范城市(区):省(市)级推广
1.2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实践
1.3 中新天津生态城:深化实践
1.4 上海南桥新城:创新实践
1.5 吐鲁番市示范区:新能源实践
1.6 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城镇实践
2 低碳生态城市专项实践案例
2.1 微降解:西部小城镇,德青源生态园,北京密云石城镇京西学校
2.2 微能源:无锡太湖新城,北京某酒店
2.3 微冲击:深圳光明新区,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公园
2.4 微更生:广州东濠涌河,河北迁安三里河,深圳北环大道
2.5 微交通:昆明呈贡,苏州工业园区,香港,合肥滨湖新区
2.6 微绿地:深圳,长沙,香港,北京褐石公寓
2.7 微调控:北京德胜街道,滨海新区新港街
2.8 微创业:河北高碑店辛桥乡,上海和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区
3 小结
第五篇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12)
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编制进展
2 2012年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结果一过程)评估结果
2.1 优地指数排名结果
2.2 结果一过程类指数结果二维分析
2.3 典型城市分析及区域特征分析
2.4 过程一结果类指数要素评价
3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年际对比(2011~2012)
3.1 结果一过程类指数结果值域变化
3.2 城市二维分布情况对比
3.3 过程一结果类指数要素年际对比分析
3.4 指数区域特征变化
4 典型城市居民主观宜居感受调查问卷分析
4.1 典型城市居民主观宜居感受问卷调查
4.2 居民宜居感受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4.3 分析结果与讨论
附录
附录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评估
附录2 2011~2012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大事记
附录3 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3.2 大中小城镇,孰轻孰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于大城市地区,更多资源流向大城市,造成了城镇化过程中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这已经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由于过多的人口涌人大城市,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时期就陷入了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短缺等诸多“城市病”,并逐年更加凸现。同时,中、小城市、城镇发展却整体缺乏活力,严重束缚了其本应具有的吸纳农村人口、集聚产业的作用。2009年,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0.1%,远低于全国46.6%的平均水平。2010年中小城市的登记失业率为5.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我国反复强调协调发展,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3.3 东部城镇“贪大求洋”,中西部城镇“有镇无人”东南沿海地区“财大气粗”,其城镇化似乎陷入了“贪大求洋”的泥淖。一些地区盲目追求“拔农根儿”、“脱农味儿”,千篇一律的欧陆风情小镇、六车道(甚至更多)的宽马路、大广场洋雕塑,使人不知置身何处。反之,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一些地区盲目“造城”,由于城镇规模不合理,又没有产业支撑,常出现“有城无市”“有镇无人”的现象,被人戏称为“鬼城”。


编辑推荐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 PDF格式下载



其实生态城市的题材本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搞不懂为什么非得和低碳扯上低碳都证实是个骗局了,真是犯不着


两年前从2010发展报告、2011发展报告到今天收到的2012年度发展报告,一脉相承,对了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非常有帮助


这书内容不错,,,,,,


挺权威的一本书~


写的很权威,很官方


心得好!


内容详实,申请项目参考。


书很好,关键是速度特别的快,亚马逊的快递太给力了,预约是当天到,上午十点半下单,下午三点过就到了!另外提点意见:如果预约是某天到,请一定做到,我之所以这次这么高兴,关键就是之前不报希望能按约定到。以前旁边的人就出现过比预订的时间要晚一天才到的情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