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编程大师访谈录

Susan Lammers 人民邮电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人民邮电  

作者:

Susan Lammers  

页数:

357  

译者:

李琳骁,吴咏炜,张菁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事嵌入式Linux内核/驱动开发,业余以技术翻译为乐,时而客串编辑,好为爱书挑错,以求完美,却也常因“小”失大,不得读书要旨。 我与《编程大师访谈录》英文原版同属80后,与书中访谈对象却至少差了一代。这次翻译也是自己与这些编程大师“艰难”对话、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所幸有互联网相助,困难重重但也趣味盎然。初审译稿,通读全书,总体来说访谈对象以商用软件尤以个人电脑软件的编程先锋为主,其他如UNIX领域的鲜有着墨。不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个人电脑风起云涌之际,个人电脑显然也是与普通大众距离最近的,全书有此偏重,也在情理之中。如欲了解其他领域的编程大师,推荐《编程人生》(Coders At Work)一书。 此番参与《编程大师访谈录》,历时一年半,拖延多次,感谢朱巍、李瑛、傅志红等诸位编辑的耐心和把关。与咏炜兄互审译稿,受教良多,又得张伸兄(@loveisbug)指正错漏十数,感激不尽。期间往来邮件数百,字斟句酌,谈笑甚欢,实乃一大幸事。 衷心感谢开心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照顾,两鬓泛白,仍为我们而分离两地;感谢女儿开心,和爸爸一起读书游戏成长;感谢开心妈妈的支持和容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谢谢你们! 李琳骁 我编程也有十几二十年了,所以去年回国时好友小米觉得俺实在是太闲了,又能与此书产生共鸣,于是就拼命鼓励俺参与此书的翻译。可俺在外漂泊了十余年,现如今中文是提笔忘字,英文看得懂和能翻得明白那可是天差地别呀,从没接触过翻译的俺真是愁啊。 不过当读此书看到这些编程大侠们在做项目时废寝忘食、不眠不休、挠墙捶地画圈圈时,俺平衡了,原来那一代天才大侠们也曾经历过俺编程时所经历的一切,而他们的那些经验之谈也让我不禁会心一笑。做项目很苦,编程很累,养家糊口很重要,但要想编出好程序,真的要有兴趣才行。这些大师是真的痴迷于此,他们中有些人如老乔一样已然离去,但却留给我们一个从不曾想像到的信息新时代,深深感恩并祝他们在天上过得好! 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IBM的小型机上开发商用管理软件,主要用于银行和电信业,其中有不少是和钱有关的记账软件,哎,谈钱真的是伤感情啊!现在大家都在用QQ、Facebook、微博时,我的不少用户还在用Green Screen,而且他们只喜欢用Green Screen,为什么呀?答案是:“简约!”就像此书中很多大师所倡导的那样。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深深感谢我的好友米全喜逐字逐句地校对和审稿。小米,没有你的帮助,参与及完成这翻译工作对我来说会是:MissionImpossible!感谢图灵各位编辑的包容和耐心,也谢谢家人对我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 张菁 参加《编程大师访谈录》的翻译工作,也算是一个意外吧。不过,当朱巍编辑跟我联系时,我很快就对本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近些年来,计算机之外我看得最多的就是史书。而这本1989年出版的书在今天来看,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我读中学时还用过dBASE,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亲身翻译其作者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然,这本书不完全是历史和“故”事。里面对时代的洞见,产品开发的过程和方式,放到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历史不能重复,大师对未来的看法可能也常常犯错,但毕竟后辈是可以从先人的经历中学习的。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平时看别人的翻译,总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是。轮到自己,才知道其中艰辛。幸好有琳骁兄弟和李瑛编辑的把关,才不至于犯下低级错误、误人子弟,成为被自己嘲笑的对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不是大师,干活确实更需要通力合作才行。 最后,还要感谢老婆大人允许我“不务正业”;请昆昆和宁宁原谅爸爸陪你们玩得不够多。没有你们,纯粹的程序人生还是太无聊了。 吴咏炜 本书翻译分工如下。李琳骁:第1~3、8、1l、14、15、16章、词汇表、附录;张菁:第4~6、9、10、13、17章;吴咏炜:第7、12、18、19章。编程大师近况“续写传奇人生”部分由图灵公司编辑整理。

内容概要

  本书是对19
位计算机行业先驱的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括查尔斯·西蒙尼、比尔·盖茨、安迪·赫兹菲尔德、雷·奥奇、杰夫·拉斯金等。访谈涉及他们软件创造过程的灵感、技术、编程习惯、动机、反思,以及对未来软件的畅想等。问答中集结了这些计算机先驱的精辟言论,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本书适合IT 从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Susan Lammers
  现居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是手机应用开发公司Flying Sofa的合伙人,也是风险投资资助的创业公司Headbone
Interactive的董事长及创始人,这家公司专为互联网、电视及其他面向儿童的媒体开发交互式多媒体软件。Susan是多媒体领域的先锋,曾是微软公司早期的多媒体出版部联合出版人和总监,负责微软最早的交互式媒体项目,包括微软的电子百科全书Encarta(英卡塔)。
  1990年,Lammers离开微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成为该公司的第三位员工。这家公司现名Corbis,已跻身世界最大的数字图像代理公司之列。Corbis由比尔?盖茨创立,旨在开发自然语言图像的大型数据库并进行交互式电视程序设计。
Lammers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拥有英语文学士学位。

书籍目录

第1 篇 查尔斯·西蒙尼  
第2 篇 巴特勒·兰普森  
第3 篇 约翰·沃诺克  
第4 篇 加里·基尔代尔  
第5 篇 比尔·盖茨  
第6 篇 约翰·佩奇  
第7 篇 C.韦恩·莱特莱夫  
第8 篇 丹·布兰克林  
第9 篇 鲍勃·弗兰克斯顿  
第10 篇 乔纳森·萨奇  
第11 篇 雷·奥奇  
第12 篇 彼得·罗伊森  
第13 篇 鲍勃·卡尔  
第14 篇 杰夫·拉斯金  
第15 篇 安迪·赫兹菲尔德  
第16 篇 岩谷徹  
第17 篇 斯科特·金  
第18 篇 加隆·兰尼尔  
第19 篇 迈克尔·霍利  
词汇表  
附 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们认为打印协议的可扩展性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如果需要更多功能,你完全可以利用语言自身的机制来构建这些功能,而不是从头开始设计。你无法预知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样的功能。因此Interpress不啻为打印协议的上佳选择。有两年时间,查克·戈斯奇克和我一直试图说服施乐妥善处理Interpress,但是很显然,在将它推向消费者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是在摧毁它。他们打算增加若干特性,同时砍掉其他特性,这使得Interpress不仅很难实现,而且难以维护,也不易理解掌握。我们觉得要是换自己做,完全可以做得更简单更合理。基本上,我们采用了最初简洁的设计,并在多个方面进行扩展,使之成为实用的语言,然后我们便投身印刷业。我们之所以选择印刷,是因为当时所有计算机公司都在试图做打印机产品,并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开发激光打印机。但是他们并未取得多大成功,多数产品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情况。我们觉得把PostScript推销给计算机公司大有机会,因为它跟设备无关。它不依赖特定的机器,因此计算机公司不必更改软件,就可以灵活地采用新技术。我们相信这块市场很大,销售不成问题,事实也的确如此。反之,在屏幕业务上,你要跟其他人的屏幕软件竞争,还要顾及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而打印业务则亮丽、清爽而独立,没有太多羁绊。

媒体关注与评论

“Susan Lammers为我们成功呈现了一本独具风格的图书,它是大胆而有价值的‘创意世界’丛书中的一本:对19位明星程序员进行和善而有深意的采访,让受访者自己畅谈……强烈推荐这本书,无论是对计算机迷,还是对厌恶计算机的人,这都是一本极有趣的读物。”  ——《计算机周刊》“《编程大师访谈录》之于初出茅庐的程序员,正如《巴黎评论》之于未来的小说家,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启发,还能直观地感受到行业顶尖人物的思想……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编程大师访谈录》由一系列面对面的访谈组成,带领读者一起去探索计算机行业极具威望的19位编程大师的思想。这些访谈突出了塑造并影响当今软件业的先驱的推动力、事件和人物。这些编程大师们如何走上软件业的道路?他们爱用什么风格进行程序设计?编程是一种天赋还是一项可习得的技术?是艺术还是科学?编程大师们对于计算的未来有什么前瞻性的观点?《编程大师访谈录》为我们一一道来。每篇访谈都可看作独特的成功故事,19篇合在一起就生动地刻画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PC产业蓬勃兴起的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你可以从中看到莲花软件公司、苹果电脑公司、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和微软公司等著名软件公司的草创和发展演变过程。受访者包括安迪•赫兹菲尔德(苹果Macintosh操作系统开发者)、约翰•沃诺克(PostScript语言开发者)、C.韦恩•莱特莱夫(dBASE的作者)、乔纳森•萨奇(Lotus l-2-3的联合作者)和比尔•盖茨(BASIC语言开发者)等为软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编程大师。附录形象地展示了这些软件奇才们的一些实际代码片段和工作底稿。我们还特意汇编了有关这些人物后来生活经历的内容。19位业界先驱的访谈实录、领悟编程大师的深邃思想和深刻洞见、走出自己精彩的编程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编程大师访谈录 PDF格式下载



编程大师访谈录


以前没见过针对编程者访谈的


真的挺不错的,我很喜欢。五颗星吧:)


很老的偶像


不错!与‘’编程人生‘’珠联璧合。


书店里看到过,很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