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常用中药药对分析与应用

李贵海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李贵海 等主编  

页数:

746  

前言

  中药药对是历代中医药学家以中药药性和配伍理论为指导,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药物配伍规律。运用药对组方是临床处方用药常用方法。药对又称对药,是指处方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相互依赖、增强疗效、相互制约、减弱毒副作用。药对作为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的主干,也是配伍的基础,掌握常用药对的配伍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对于提高临床药效、扩大药物应用范围、降低毒副作用、适应复杂病情等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开展复方研究,解析复方的主体结构,掌握遣药组方规律,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文字记载立论,复方的应用,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夜不安证;药对成形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共载药对147对。约成书于公元2世纪初的《雷公药对》对药对进行了专述,之后历代医家对此均有论述,近年也有许多药对方面的著作问世,但均是从药对的配伍、主治病证角度加以论述,缺乏从配伍理论、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的系统论述。鉴于此,我们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药对配伍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药对配伍规律和临床合理应用,对临床常用390组药对按药物功能分为十一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较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常用中药药对配伍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药对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全书收载了临床常用的近400对药对,按药物功能分为十一章,对每组药对从药物功效、药对来源、伍用功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常用量、服用法、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既有理论的探索,更注重临床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 药对配伍的意又及基本规律 一、药对配伍意义 二、药对渊源 三、药对配伍基本规律第一章 解表类 钩藤 薄荷 薄荷 石膏 白僵蚕 荆芥穗 浮萍 紫草 浮萍 牛蒡子 蝉蜕 薄荷 刺蒺藜 荆芥穗 葛根 升麻 苍耳 子辛夷 柴胡 前胡 川芎 羌活 葱白 淡豆豉 荆芥 百部 荆芥 防风 荆芥穗 薄荷 麻黄 桂枝 蔓荆子 连翘 桑叶 菊花 桑叶 桔梗 桑叶 紫苏子 升麻 柴胡 升麻 荆芥穗 升麻 桔梗 栀子 淡豆豉第二章 清热、祛暑类 黄芩 黄连 黄芩 半夏 黄连 黄柏 黄连 细辛 紫花地丁 蒲公英 金银花 连翘 牛蒡子 连翘 板蓝根 玄参……第三章 袪风湿类第四章 消导、泻下类第五章 和解、理气、降逆第六章 化湿利水类第七章 安神、息风、开窍类第八章 理血类第九章 补益类第十章 止咳、平喘、化痰类第十一章 固涩、散结、治宏及其他参考文献药对汉语拼音索引一药对汉语拼音索引二

章节摘录

  【药对来源】白僵蚕、荆芥穗伍用,见于《施今墨对药》。  【伍用功效】白僵蚕辛能行散,咸能软坚,其气味俱薄,轻浮而升,故能息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瘸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荆芥穗味辛芳香,气质轻扬,宣发升散,长于疏散在表在上的风寒风热之邪,并能人血分而散血热,荆芥穗与荆芥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二药味辛,皆可轻浮升散,配伍使用,并走于上,祛风清热,清肝明目,行血散瘀,胜湿止带,通络止痛之力增强。  【药理作用】白僵蚕水提液体内外实验均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煎剂有抗惊厥、镇静催眠作用,有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排泄、提高磷脂合成功能的作用。荆芥挥发油灌胃给药,对大鼠有降温作用;煎剂腹腔注射对热板法致痛小鼠有镇痛作用;荆芥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H1N1病毒作用;荆芥挥发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家兔腹腔注射荆芥挥发油可见活动明显减少、四肢肌肉略有松弛,呈现镇静作用;研究发现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挥发油有局部止痒作用。从以上药理作用看,该药对祛风清热,通络止痛功效可能与其降温、惊厥、镇静催眠、止痛等药理作用相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常用中药药对分析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写的是中药的药对用法,面还挺广


我的书收到时刚翻看了一会儿,中间就脱节了,好像是粘上去的吧,哪是什么正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