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旅游心理学

周静莉 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周静莉 编  

页数:

158  

字数:

266000  

前言

  《旅游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旅游专业的专业课程用书,是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旅游活动实践,研究旅游者及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本教材立足适应2l世纪对饭店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对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旅游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力求做到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写过程中,选择了大量案例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料及数据力求新颖准确,语言及文字通俗易懂。本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期望能够为旅游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教材由河北师范大学周静莉担任主编,滕兰稳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前言及第三章由周静莉编写;第一章、第六章由河北师范大学李志勇编写;第二章由滕兰稳编写;第四章、第五章分别由河北师范大学的金莉和王杨编写;第七章由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田红芳编写;第八章由刘燕编写。全书由长春大学苗雅杰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不论是结构体系还是内容均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引证了其中有关的文献资料,谨向这些作者致以诚挚的感谢!同时,本书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有关领导和饭店行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作者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由于我们学识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渴望专家、学者、同仁不吝赐教,真诚地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在使用过程中能给予指正。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和习题答案(电子版)。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旅游者的气质和性格;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几种典型旅游者群体的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旅游爱好者的自学读物和旅游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与旅游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产生 二、心理学的含义  三、人的心理的实质 四、旅游心理学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心理学的任务 三、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旅游者的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觉的变化规律及对旅游接待工作的启示 第二节 旅游者的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分类 三、知觉的特性 四、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 第一节旅游者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二、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三、旅游者的一般需要 四、旅游者在旅游各阶段的心理需要 第二节 旅游者的动机 一、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三、旅游动机的分类 四、旅游动机的激发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旅游者的气质和性格 第一节 旅游者的气质 一、气质概述 二、旅游者的气质类型及接待技巧 第二节 旅游者的性格 一、性格概述 二、旅游者的性格类型及接待技巧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第一节 旅游审美需求和动机 一、旅游审美需求 二、旅游审美动机 第二节 旅游审美心理要素和审美层次 一、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二、旅游审美层次 三、如何引导旅游者进行正确的审美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几种典型旅游者群体的心理 第一节 团队与散客旅游者心理 一、团队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二、散客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第二节 出境和入境旅游者心理 一、旅游者共同的心理特点 二、接待技巧 第三节 不同阶层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一、高收入群体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二、工薪阶层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三、低收入群体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第四节 不同年龄段旅游者心理 一、少年儿童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二、青年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三、中年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四、老年旅游者心理及接待技巧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旅游服务心理 第一节 旅游服务中的客我交往   ……第八章 旅游从业人员心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样就造成了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主观性,出现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尽相同。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同一座君山,当他大醉时写过“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_出是君山”的佳句,极赞君山如画。等他酒醒之后,却又写道:“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恨不得一铲把君山削平,让湘水奔流,反映截然不同。日常生活中,对于甘美的食物,人在饭前和饭后反映也不相同。由此看出,人的主观状态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积极、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人类总是利用积累起来的经验,根据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活动计划,并运用意志努力,通过实际行动去改造客观事物。人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一方面表现在能动地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表现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善着人类本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就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有了正常的大脑,有了客观现实并不一定产生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实现的。(1)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人们彼此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心理是对一个人整个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学习,成年后又从事着各种社会实践,人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感知周围的事物,并不断改造着客观世界,正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了人对事物的认识,使人的认识和知识逐渐丰富起来,并形成了人的兴趣、动机、情感、愿望等,表现出人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同时,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形成了人们不同的能力和性格。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在改造周围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改变着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丰富和发展着人的心理。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人,甚至难以产生人的正常心理。


编辑推荐

《旅游心理学》: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用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旅游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