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低碳经济报告

邢继俊 黄栋 赵刚 电子工业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电子工业  

作者:

邢继俊 黄栋 赵刚  

页数:

23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元凶就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加以有效应对,那么人类工业文明的所有成果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近年来,众多极端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讲,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政治家口中的谈判语言,更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IPCC的报告已数次提高了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概率数值,虽然科学界仍旧存在争议,但在一个很高的置信度下,人类活动带来温室气体排放急剧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了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消耗,这就必然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发展低碳经济就意味着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提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同时,在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效水平;此外,还要积极开发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等。这些低碳技术的开发,需要国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思考,设立技术发展的路线图,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还依赖于制度创新。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全球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机制,发达国家应该按照有关条约的规定,在资金、技术和增强适应性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对各自能源生产和消费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从减少排放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制度创新,改变低碳经济政策缺失或“碎片化”的状态,通过政策激励和强制性的约束,促进经济向“低碳化”转型。  最后,发展低碳经济在本质上依赖于行为方式的转变。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企业、NGO和公众都是利益相关者,它们的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低碳经济的进程。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该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把减少排放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绩效水平的关键性指标。环保NGO是促进低碳社会的重要力量。重构“低碳化”的企业伦理和公众消费伦理也是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组织的行为,还是个人的行为,其决定因素都在于“认知”,“认知”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哥本哈根大会已经落下帷幕,此次大会最大的收获也许不是谈判结果本身,而是在全球化语境下,低碳经济以及相关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普及。我们编著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集成当前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文本知识,补充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知识普及的方式促进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为与个人行为向“低碳化”方向发展,从而为低碳经济的转型作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内容概要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报告》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邢继俊,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多年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管理工作,曾分别在我驻挪威、荷兰使馆负责科技工作。近年来多次组织和参加中国和欧洲可再生能源的合作活动,参与起草和编制了由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发表了数篇关于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研究文章,参与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栋,男,1972年出生,安徽宿松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曾有在国有工业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任职经历。2002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于2006—2007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地球与地质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并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政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碳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政策等。曾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日本京都举办的“2008东盟10+3(ASEAN10+3)新能源与可持续环境会议”并作政策报告。参与和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报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学者,亚洲基金会田长霖基金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和《国家软实力》等多部著作,译著《石油战争》、《粮食危机》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危害一、气候与气候变化21.气候22.气候变化2二、气候变化的危害41.从温度、极端事件层面透视气候变化的危害52.从行业层面分析气候变化的危害83.从区域层面分析气候变化的危害12三、人类需要应对气候变化21第二章 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选择一、气候变化的成因231.自然因素232.人类活动273.对近百年气候变化成因的不同认识29二、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301.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312.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34三、低碳经济的主要内涵371.低碳经济概念的界定372.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39第三章 国际社会在行动一、欧盟431.英国——低碳经济的开创者442.意大利473.德国514.法国555.瑞典56二、美洲国家561.加拿大562.美国573.巴西58三、亚洲591.韩国592.日本593.印度61四、其他国家621.澳大利亚622.挪威633.俄罗斯63五、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641.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642.大力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653.引导公众参与低碳经济654.加大研发投入,开发低碳技术655.运用市场手段,加强经济激励66第四章 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技术措施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681.太阳能682.风能763.水电804.生物质能815.核电876.地热能907.海洋能928.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95二、节能技术961.工业生产节能962.清洁煤技术97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984.建筑节能995.低碳交通:新能源汽车104三、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和利用技术(CCS)108第五章 碳交易、碳壁垒和碳金融一、碳交易1101.碳交易的产生1102.碳交易的三种机制1113.碳交易的两种形态1124.国际碳市场结构1135.全球碳市场交易概况1146.世界各国碳交易的发展状况1157.CDM及中国碳交易的状况117二、碳壁垒1221.碳壁垒的含义1222.碳壁垒的分类1233.最重要的碳壁垒——碳关税1254.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127三、碳金融1281.碳金融的含义1282.碳金融市场及其发展1293.中国碳金融的发展132第六章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1361.我国产业结构现状1362.现有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137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向低碳经济发展141三、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1441.推进传统工业升级,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1452.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善能源产业结构1473.促进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153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化158第七章 低碳城市一、低碳城市概念及其背景简介1601.低碳城市的概念1602.低碳城市提出的背景1623.低碳城市提出的意义163二、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1641.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1642.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169三、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711.中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机遇1722.中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挑战173四、中国建设低碳城市的途径1751.努力提高能源效率,提倡节约能源,千方百计地减少能源消耗1752.能源发展的低碳化1773.推广低碳城市应用技术1784.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795.建立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1806.大力发展低碳建筑1807.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1818.大力培育森林,增加城市碳汇能力1829.公众参与打造低碳生活183第八章 低碳社会:一幅新的社会愿景一、低碳社会的背景和内涵1851.低碳社会提出的背景1852.低碳社会的内涵和愿景188二、低碳社会建设——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1911.政府引导1922.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技术1953.科研院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的中坚1964.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培养公民碳意识1965.公民转变行为方式,践行低碳生活,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197三、中国向低碳社会迈进1991.中国建设低碳社会的必然性1992.目标和行动2013.中国通向低碳社会的潜力203四、案例研究——日本迈向低碳社会的经验205第九章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2091.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中国语境2092.低碳经济——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210二、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2111.发展低碳经济呼唤技术更新2112.发展低碳经济呼唤制度创新2123.发展低碳经济呼唤消费理念革新2134.社会广泛宣传与发展低碳消费文化215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与政策依据215四、积极实施节能减排216五、调整能源结构2201.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保证石油安全2212.降低煤电比重,保护生态环境2213.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22六、加强国际合作222七、提高公众认识水平,转向低碳生活方式223八、实现低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224参考文献226

章节摘录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东部的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部分地区林带下限上升;山地冻土海拔下限升高,冻土面积减少;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西北冰川面积减少,呈全面退缩的趋势,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未来气候变化将使生态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缩小,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受灾面积增加;内陆湖泊将进一步萎缩,湿地资源减少且功能退化;冰川和冻土面积加速缩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岸线  气候变化将导致洪水和风暴造成的损失增大。未来全球海岸带湿地面临消失的威胁,每年将有几百万人可能遭受海岸带洪水灾害。IPCC预测。全球海平面可能在2100年之前上升800毫米。澳洲国会气候变化委员会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缓解的迹象,而两极冰帽继续融化,海平面每上升10毫米,海岸线就会往后退一米或更多,而且海平面上升还不是最主要的威胁,如果伴以更频繁的暴雨和惊涛骇浪,就会对沿岸房屋构成更大威胁。  近30年来,中国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严重,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温升高、海水酸化使局部海域形成贫氧区,海洋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资源衰退。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升高,海平面上升还将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排水能力下降,港口功能减弱。


编辑推荐

  一个世界性的议题!正在改变你我的生活  碳交易、碳壁垒、碳金融、低碳技术、低碳国家、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经济,你不可不知道的事。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文件、法案  英国 1990年“非化石燃料公约”;1999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义务令》;2000年颁布了《气候变化计划》;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2004年颁布了《能源法》;2006年发表了《能源回顾》;2007年《能源白皮书》《气候变化法草案》  德国 2000年《可再生能源法》;2002年《环境相容性检测法》;2004年修订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法规等  意大利 1999年绿色认证;2005年白色证书:2007年颁布了能源效率行动计划、2015年工业法案。2008年《减少碳污染计划绿皮书》等  欧盟 2007年“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2009年《关于促进和利用来自可再生供给源的能源条例草案》、欧盟关于禁止白炽灯和其他高耗能照明设备的法规等  美国 1997年碳封存研究计划;2003年碳封存研发计划路线图;2005年能源政策法;2006年总统《国情咨文》“先进能源计划”;2007年参议院《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低碳燃料标准”、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等一日本2004年《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2008年《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福田蓝图”;2009年《立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低碳经济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