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李宏 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李宏 编  

页数:

402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蓬勃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剧增。对外贸易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对外贸易的贡献巨大。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低谷。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进口10055.6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客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已经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相结合,利用我国外汇充足的良好的条件,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及工业半成品,同时加强海外投资的力度,优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国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关心国际贸易,同时也更需要更多的人才认真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政策和操作技巧,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本教材在系统阐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对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进行了详细阐述。教材的总体框架由天津财经大学李宏教授负责设计,全书共分2篇18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1~8章为理论和政策篇;第9~18章为实务操作篇。参与本书编写的成员分工如下:李宏、赵晓晨(第1章);陆建明(第2章);施炳展(第3章);杨珍增(第4章);王维薇(第5章);王岚(第6章);曹杰(第7章);王晨钟(第8章);王艳(第9章);王虹(第10章);李秀芳(第11章);梁秀伶(第12章);耿伟(第13章);周平(第14章);王捷(第15章);曹杰(第16章);王岚(第17章);唐丽(第18章)。全书由李宏教授总纂定稿。在编写过程中,其他老师和学生们为本书的资料搜集等也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同时为便于广大师生使用本书,教材还配套有教学课件、习题集等,以上教学资源可通过华信教育资料网免费注册下载。  由于时间仓促及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错误和遗漏,还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为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本书在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与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国际贸易术语与价格条款,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款的结算,进出口合同的磋商与签订,进口合同的履行,出口合同的履行,国际贸易方式,争议预防和处理。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每章都设有专栏和案例分析,章后有小结,并附有相应习题。读者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跟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强的适用性。 本书适用于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也可用作从事对外贸易业务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理论和政策篇 第1章 国际贸易概述 1.1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1.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及特点 1.1.2 国际贸易的相关基本概念 1.1.3 国际贸易的分类 1.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2.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2.2 国际贸易的发展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 1.3.1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3.2 相关分析方法 第2章 传统贸易理论 第3章 现代贸易理论 第4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5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6章 国际贸易措施 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8章 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实务操作篇 第9章 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10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价格条款 第11章 进出口货物运输 第12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13章 国际货款的结算 第14章 进出口合同的磋商与签订 第15章 进口合同的履行 第16章 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17章 国际贸易方式 第18章 商品检验与争议的处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①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这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商品X和商品y,而且两国家生产的同一种商品不存在品质差异,即产品是同质的。商品生产的过程中仅需要投入一种要素,即劳动。  ②商品在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商品流动的人为障碍,没有运输成本。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在各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③两国的劳动力数量是给定的,而且都被充分地使用,即不存在资源的剩余和闲置。而且当劳动力在部门之间转换时,机会成本保持不变,这个假设条件意味着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出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是给定的。  ④没有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所有的交易都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的,商品交换比率由商品生产需投入劳动的数量决定。  上述假定条件为阐述绝对优势理论设定了一个理想的环境。虽然这种环境在现实当中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它却为理解绝对优势理论提供了很多方便。因为这些假定条件排除了现实中很多干扰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因素,使更加深刻和清楚地认识经济规律变得容易。几乎所有的基础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相对严格的假定条件之上的,而当用这些经济理论去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时,又需要根据现实问题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理论的假定条件做出调整,以使经济理论更加适合于所分析的现实问题。这是学习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理论时必须牢记的。  2.贸易的基础和贸易的模式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根据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进一步假设A国和B国在不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绝对差异,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如表2.1 所示。由表2.1 可以看出,A、B两国拥有的劳动数量都是1000小时,但在两种商品的生产效率上是不同的。A国生产1个单位的商品X需要投入4个小时的劳动,B国生产1个单位的商品X需要投入2.5 个小时的劳动,因此在商品X的生产上,B国更加具有效率;而A国生产1个单位的商品Y需要投入2个小时的劳动,B国生产1个单位的商品y需要投入5个小时的劳动,因此在商品Y的生产上,A国更加具有效率。


编辑推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内容全面、新颖、实用,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强的适用性理论和政策篇吸收了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期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介绍给读者实务操作篇充分体现了贸易规则的新变化,注重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国贸实务这本书很赞~!


上课指定用的教科书,不过国贸那本书是2010版本的,上课要用2013年版本的,凑合用,当当该更新了


很好的教科书、老师要买的


上课指定教材,不得不买


学校用的教材,还没上课,但这书缺货很厉害


学校要用的书 质量还可以 正版


有助于理解,看一次大概就明白了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