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与自身免疫
2010-6
刘庆平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6出版)
刘庆平
280
无
本书是我们课题组历经8年的时间共同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在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动脉硬化与血栓形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了解和跟踪这个领域的进展非常困难,国内目前对这一领域内的论述只有区区几页,因此诞生了写一本专门论述动脉粥样硬化与自身免疫的书的想法。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血管壁细胞与血液细胞在多种炎症 因子和增殖因子作用下,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血管损伤过程。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身抗体与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 ipid syndrome,APS) 是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与动静脉血栓是其典型临床表现。研究表明,自身抗体也与SLE、APS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抗磷脂抗体的检测是SLE、AP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也是临床上预测血栓形成趋势的标志。鉴于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同样参与SLE与APS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人们将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为典型临床症状的SLE和APS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研究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模型。 本书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集国家基金委和教育部三项繁重科研任务之大成,是研究组成员无私奉献、通力合作、辛勤劳动的结晶。殷切希望本书能对推动自身免疫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开发、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对此研究领域和临床医师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有一定帮助,我们将深感欣慰。
《动脉粥样硬化与自身免疫》以具有典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为对象,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以及化学等多角度阐述了自身免疫性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在基础篇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的最新基础理论。在实验篇以实验室原创最新科研数据展开对此发病机制的讨论,提出了自身免疫性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新理论,即抗B2-GPI抗体识别oxLDL-B2-GPI复合体,三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经由Fc7受体吞噬摄取,最终形成泡沫细胞,这可能是自身免疫性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原因。在临床篇介绍了治疗自身免疫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最新临床方法和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与自身免疫》为从事医药心血管和自身免疫性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获取最新相关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治疗的途径。
基础篇1 动脉粥样硬化1.1 动脉粥样硬化1.2 血浆脂蛋白1.3 血浆脂蛋白受体1.4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1.5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1.6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1.7 自身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参考文献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动脉粥样硬化2.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2.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2.3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2.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参考文献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3.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概况3.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分类3.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与分型3.4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症状3.5 抗磷脂抗体3.6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病机制3.7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新理论参考文献实验篇4 利用光谱法研究LDL体外氧化机制4.1 光谱法研究Cu2+诱导的不同时间的LDL体外氧化4.2 含硒化合物对LDL体外氧化抑制作用的光谱法研究参考文献5 Ⅰ与oxLDL相互作用的分子研究5.1 引言5.2 关键技术与方法5.3 结果5.4 讨论参考文献6 来源于oxLDL的7酮基胆固醇鵆OOH衍生物是潜在的Ⅰ的生理性配体6.1 引言6.2 关键技术与方法6.3 结果6.4 讨论参考文献7 7-酮基胆固醇脂肪酸末端的鵆OOH是与Ⅰ特异性结合的生理性活性中心7.1 引言7.2 关键技术与方法7.3 结果7.4 讨论参考文献8 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配体介导的oxLDL、Ⅰ和抗GPⅠ抗体组成的免疫三元复合物8.1 引言8.2 关键技术与方法8.3 结果8.4 讨论参考文献9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ⅠoxLDL复合体自身抗体检测及与其他抗体相关性分析9.1 引言9.2 关键技术与方法9.3 结果9.4 讨论参考文献10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稳定的ⅠoxLDL复合体10.1 引言10.2 关键技术与方法10.3 结果10.4 讨论参考文献11 中国北方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KI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11.1 引言11.2 关键技术与方法11.3 结果11.4 讨论参考文献临床篇12 自身免疫性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治疗12.1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12.2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治疗12.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治疗参考文献
插图: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体内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累及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也可引起肾、肺、心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改变,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较长时间以来导致狼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几十年,为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及预防工作。近年来发现,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明确了许多导致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类型血管病变的因素。临床上,动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被认为是导致狼疮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1970年,首次提出狼疮患者发生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问题。SLE增加了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危险性。1989年通过小样本的狼疮人群与总人口的比较,发现SLE增加了CAD的危险因素。狼疮患者发生CAD的概率是6%~10%,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8倍。另外,35~44岁的女性狼疮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高出50倍。
《动脉粥样硬化与自身免疫》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