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山中的一个钟头

金恒镳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作者:

金恒镳  

页数:

196  

Tag标签:

无  

前言

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源流既深,影响又广,完全是在西方文学家的意料之外。西方有散文,但在文学的比重上,一向甚轻。举例而言,由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最多的是小说,其次是诗,再其次是剧作,几乎没有靠散文得奖的。在中国则不然,中国传统把文类分成韵、散两类:韵文指广义的诗,而无韵的就是散文。散文几乎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全是它的范围。唐代韩愈提倡古文,是表示与当时的骈俪之风不同调,而明代中期之后所标举的“古文”,是与考试应制时所写的“时文”(即八股文)区隔,而古文指的是传统散文,都是熔铸经史、陶冶百家的。明清以来的古文选家都持这个看法,比如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林云铭的《古文析义》、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坊间最容易看到的《古文观止》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散文在中国不仅包罗广大,甚至是文学的主流。当然,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诗”是言志的,志比较个人化,所以诗中容许有自我意识;而“文”是载道的,道往往是由社会集体所形成,所以论文时多重视文中所含的道理是否充足、是否客观,作者的个性反而较为淡薄。这使得中国传统对诗的态度较轻松,而对散文的态度则较严肃。

内容概要

  本书是“台湾学人散文丛书”金恒镳卷。  四月的樟花开了,五色鸟的晨唤响了;睁开一双心灵的眼,自然界从此与众不同。用文学的眼看生态,用生态的视角观世界,金恒镳,一位站在有情世界里的科学家。他在潜心研究专业领域之余,一直不忘提笔撰写专栏,以期“用浅近的文字推广生态观念,引起社会的普遍关切”。

作者简介

金恒镳(1942 —),森林学家、作家、翻译家。浙江省瑞安市人。台湾大学毕业,在加拿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专攻森林生态学。原台湾林业试验所研究员、所长,曾任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主席。现已退休,从事自由写作,担任生态学学会会长。著作有《让地球活下去》等5本,译著有《种树的男人》《缤纷的生命》《种子的信仰》等20本。

书籍目录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周志文序二 生命的严肃/金恒杰序三 站在有情世界里的科学家/林朝钦序四 用文学的眼看生态/林登秋第一辑 生命中精彩的戏码 山中的一个钟头 四月的樟花 敦化路的樟树林 都市的绿色血管 蝉蜕完了壳,夏也就走了一半 黑树干上的碧玉 生命中精彩的戏码 野生动物的语言 盆栽里的小世界 靠得太近了 生命钟的晨唤 远离家园的植物 走棋盘的树根 水泥裂缝内的车前草 伸手摘下三楼窗外的玉兰花第二辑 残破的绿丝巾 不必等到植树节 《溪流》 《鸳鸯湖旁的斑光》 对美的欣赏能拯救这世界 残破的绿丝巾 消失中的绿文化 半截的动物 黑角舞蛾 外来种入境 离不开自然的系统 大地之母 自然,吹又生第三辑 让溪水自流 铺在垃圾上的柏油路 垃圾鬼域 天堂与地狱不过一步之遥 送一个环保礼物 “在此乱写字的是王八” 只需带一个杯子 山是活的 让溪水自流 有森林就有水? 让自然来照顾你 种一株小树苗吧 摘野菜 小阳春的气味 上空的逆温层 枯倒木的生态价值 毒蛾事件 街头狗 给流浪犬一个家 救难犬的待遇 小虫子也有生命 君子远市场? 餐桌上的智慧 食肉的代价 从口中抢救海洋 樟树林的故事 午夜客厅的幻觉 书的枷锁 不到眼瞎永不分离后记 可以传家的嗜好

章节摘录

第一辑 生命中精彩的戏码山中的一个钟头清晨六时台北下班后开车,夜八时抵福山试验林,讲课二小时后旋即就寝。次晨天微亮,六时许。我起身披一件风衣。一出门便看到远处的小草坪上一只中型山羌低头啃着草。等我走近相距约25公尺处,它抬起头,面向着我,两耳略为竖起,显出警觉的戒备。我马上把头撇开,没敢正视,但不时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它的下一步动作。不过一分钟,它低下头专心啃草了。它一面从容地啃着草,一面往草坪边的树丛走过去,不久没入树林。半分钟后,一只相当大的公山羌从我身后冲出,快步’跳到草坪中央。它的皮毛光亮,身体看起来很壮健。这么健美的山羌,在台湾的其他山区并不多见。这时,它突然朝着树林的方向吼叫一声,再小跑跳入树林。这一声的吼叫,不甚悦耳,可是我听得懂,它在宣告领域。此地原本是它们的地盘,当然尊重它的统治权,我当下快步离开草坪边。清晨六时一刻我坐在福山研究中心外的石阶上,面对着墨绿的树林,静静地等待天趋亮,远山还浸淫在水雾中。当眼前的大山羌消失于树林的时候,我收回目光,浏览近物。我瞥见与我双眼平视齐高之处,有个细细的白絮般的东西停在空中,有若一枚蒲公英飞散的种子,也像有骨无顶的迷你伞。经验告诉我,蒲公英的种子浮飘空中之际,会随着风向同速流动,不会滞留在半空。我于是趋身向前探个究竟,原来那是一只蜘蛛,一条看不见的细丝必定连在三公尺高的屋檐,它才能一动也不动地悬在半空。我定睛看着,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约等了三分钟不见任何动静,我捺不下心,便轻轻地朝它吹了一口气。那只蜘蛛毫无预警地如断线的风筝,瞬间掉在石砖地上,但还是一动也不动。我知道这场景若发生在树林里,那蜘蛛便会轻轻地降落在草丛,安全地躲了起来。我耐心地等待它的动静,同时用数码相机留下记录。我顺便看看附近地上有什么可观察的事件。这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一位早起的朋友送来一句“早安”的短信。空气还是冰凉的,四周阒无人迹,我的心里却升起一阵温暖,不自觉是孤独的,在这空旷的山区里。我又想起那只蜘蛛来,它却已不知去向。奇怪,难道它这么会利用我不留神的机会逃离我的视线?不久,又有一只浮飘半空的蜘蛛出现在我眼前,我猜就是刚才那一只,坠地时,细丝很可能根本没断,它因而可随时升回空中。蜘蛛的身体非常轻,体表面积很大,浮力本来就强,若挂了极细的蜘蛛丝,浮力更大,可以在微风中轻易地远扬他方,甚至跨海登上汪洋中的海岛。一个刚刚诞生、无任何生命的岛屿(如火山岛),最先登陆的动物之一往往就是蜘蛛。清晨六时三刻我踱到昨晚有灯光之处,发现地面有几只虫尸,我靠墙坐下。不远处地上有一只蛾,拾元硬币大小,蛋黄色,翅缘有残破,显然是昨夜扑灯的挫折所致。它面朝上静静地躺着,显然已了无生机。不需一个礼拜,它便会化成泥土回归自然了。不料,蛾居然移动起来了。这个场景又拾回我的好奇心。我趋身凑近仔细观察,发现有一只蚁紧紧地咬住蛾的头部,一步一步地往后拉。蚁使出全身力气,为克服粗糙的地面,不时改变方向与左右移动。在拉的过程中,蚁的全身严重地扭曲,关节外凸,加上赤铜的体色,仿佛长江三峡裸体的纤夫。这时我拿出手机,按下秒表功能,发现十五分钟后蚁才把蛾拉离原点约一公尺半。我这时起了一个念头,想把死蛾连带活蚁装在我随身携带的小瓶内,带回研究室分别称称干重,计算蛾与蚁的体重与两者的比例。继之又想到蛾可能是这只蚁今天的首次收获,别因为我的职业冲动,它失去了餐,还赔上命,成了蚁的终身遗憾。于是我并未行动。快到七时了,学生陆续到齐,我们要出发看自然。这清晨的一小时,我在福山试验林看到了大地生命的循环与能量的传递,也看到自然界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清洁环境与生养众多。当天下午我回到研究室,将早上收集的照片分别寄给林试所的沈勇强、东海大学的卓逸民与彰师大的林宗岐诸位专家,请他们代为鉴定物种。第二天从电邮中得悉,它们分别是苔蛾、银腹蜘蛛与大林长脚家蚁,我在此感谢他们的协助。四月的樟花每年开始的时候,我总有几个期待。在台北的生活,我期待着敦化南路与仁爱路上樟树开花的日子。樟树是我最喜欢的树,樟花则是樟树最动人的焦点,它精致、朴实、芬芳,而且会结樟果。早年在加拿大,最盼望的是每年的初雪。十月一到,我的心就炽热起来。因为每过一天,与初雪接近的机会就大一点,心也就慌乱一些。每天一大早便看天色,听气象预报,探询老邻居:“今天会下雪吗?”即使大地还是一片北国灿烂缤纷的深秋彩叶,我心中早已预告纯白世界的来临,生怕会有个“绿色圣诞节”。四月中旬是台北市樟花盛开的大日子。我从四月初便开始期待。从车子开上敦化南路的那一刻起,心神便静不下来,车速减缓了,祈望大塞车、红灯多些与久些。要是碰上一个大红灯,我可以心安地停下车子,去搜寻樟花的身影。有一次,车子还没来得及停稳,面前玻璃外面的一阵细碎花儿便“叮叮咚咚”降落在车头引擎盖上,熟悉的淡绿色花朵,细小如白米粒,散发着扑鼻的香气。有时,清晨六点多,我会特意带着三明治和水,到樟树下“野餐”,就像这个四月二十日的早晨。清晨车稀,汽车的废气还没有到令人消受不了的浓度。走在树下,一阵樟树特有的花香,杂夹着几个月来落在地面的干樟叶香迎面而来——熟悉又盼望的年度香气。我慢慢穿过林子,小心踩着疏落地覆了一层不算薄的泥灰的草地。这个时候,林子里的樟花香味,毫无阻拦地直入我的肺里,空气中充满有如百分之百的香花分子,氧与氮分子相对稀薄了。我贪婪地深呼吸着,一面想,花香醉人到不省人事,可能有生理学的根据呢。我在林子里坐了一会儿。这时,扑鼻来的香气更加浓郁了——原来,鲜花的味道中,掺和了干燥樟树落叶的气味。那是一种沉淀的香气,是易挥发的香味离开新鲜叶子后才扩散出来的气味,像樟树宿留的体味。四月不但是樟花飘香的日子,也是嫩樟叶发出独特香味的日子——因它正在抽新芽。新叶有介于花香与落叶香之间的气味,兼有两者之味,而非两者之味。新鲜嫩叶中的较小与较轻的分子,无风时随时扩散着,在微风中则加速流散着。樟树叶尚有结构较复杂的大分子,只有在落叶慢慢受到风化作用的时候,才从叶肉内部飘离出来。经过数个月的时间,当地面的樟叶腐化成泥土的时候,黑色的腐殖质,还保留着沉淀的香味。我坐在亚热带的樟树林子下,闻着台湾独有的树种所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耳边不时响着岭南画眉鸟嘹亮的啁啾,恍惚中不知身置何处。手中的三明治早已解决了,车辆疾驰而过的喧闹越来越强大,废气浓度也逐渐淹没了樟花香的威力。我站了起来,回到车上。烟尘笼罩下台北马路呈现的生命,逐渐在车后变小,我一面在开往上班的路上,一面想着:期盼明年这个樟花飘香的时节,车辆别这么稠密。敦化路的樟树林一个初冬周末的清晨:无云、凉爽、风不大。我刚送完妻到松山机场,把车子停在敦化北路的路旁,步下车子,跨过斑马线,走到台北市难得的大安全岛。敦化北路与仁爱路的大安全岛是我钟爱的台北市地段,这两处都栽植着我钟爱的乔木——樟树。我用脚踱了几步,量了一量,这处安全岛宽约15公尺,沿岛的正中央有一条宽约一公尺的水泥小径。这时附近行人不多,车流也稀,整个空间显得空旷与安静。一团影子自北方远处移来。我拿起望远镜对准水泥小径,有一张轮椅缓缓地被人推过来。椅上的女士阖着双眼,带着安详的面容,轮椅通过樟树下我的身旁,我却无缘为这个邂逅道个早安。这是一座细心保养过的小樟树林:水泥小径干净,树下草地平整,有一层今秋刚落的枯叶,台风扫过的断枝与倒树已无踪影。我蹲下,趋近淡巧克力色的枯叶堆。其间散落着的樟果,有绿色、褐色与黑色不等。我拾起一片半缺的落叶,用手指轻搓,香味扑鼻,我闭目吸气,享受自然的礼物。

后记

我诞生在烽火连年的浙南小镇——永嘉。抗战期间为逃离战火,我坐在挑夫的篓子中搬到更乡下的山地村——平垟,直到抗战胜利才搬到温州市。我的祖父是温州中学的校长。他是留日学教育的,表现的却是温和宽厚的为人个性。父亲是文学家,却疾恶如仇,容不下无理的事。我记忆中比较清楚(当然还是片断残缺)的最早一段生命,是五岁启蒙上小学的那段时候。一个在乡绅家庭长大的小孩子,虽然已是五岁上小学的年龄,还是宝贝,得由家里的长工抱着到学校的。据说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其间穿过数条小溪(江南多小溪,如今很多已填掉或加盖了),溪上跨着石拱桥,桥上的石刻突起横条已经风化得相当厉害了,加上江南多雨,因此一上一下是不太容易走的。我上课的学堂是在家族祠堂内的一个厢房,里面有长排的书桌与板凳。同一间厢房有两个年级同时在上课。那位老师(当时称为“先生”)教一年级的时候,二年级的学生则写毛笔字或做算术。反过来则是一年级写毛笔字或做算术,老师教二年级。我不记得有体育课或音乐课了。五岁的我在心灵中已有若干自尊,不愿被同学看到自己是被抱到学堂的。因此,我在远远看到学堂之前,便会扭动身体,挣扎着要下来自己走。


编辑推荐

《山中的一个钟头》为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山中的一个钟头 PDF格式下载



去台湾回来之后再评论这本书,才能更明白台湾的自然风情,真得如书中所言,都是绿色的,都是美好的。


很有台湾风格,插画很美。适合冬日暖阳读的一本书


但是,台湾的英译汉,则应相当谨慎!我的感觉是很“水”。


闲着的时候看一下,不错


对万事万物都抱着好奇的心去接触,赞


很适合睡前阅读,心境很舒服


台湾学人写的,看上不错,很喜欢


还没细读,呵呵。


看到这本书是因为豆瓣上的翻译家luke的推荐,拿到手后第一感觉是书的质感很好,纸张 排版 插图都感觉很好,连打开书的气味都很好闻.第一篇就被吸引住了,之后有些文章学术性强了点。感觉像在看人与自然 = =总结来说还是很喜欢的一本书。


在工作中享受与思考很台湾的文风,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