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赵晓雷,王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赵晓雷,王昉 著  

页数:

1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社会的所有制及其结构,它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的经济制度,并决定着社会的根本性质;二是经济运行体制。《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以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为经,以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作用及其评价为纬,构建出整体框架。并且条分缕析地阐明了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理论建树与实践结果。论点深刻与注重实践研究使《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具有厚重的思想性和对完善制度的启示性。

书籍目录

总论/1一、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1二、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及其必然性/3三、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效率/6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路径/8第一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及计划经济体制研究(20世纪50-70年代)/10第一节 单一公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10一、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结构/10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11三、单一公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13第二节 单一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15一、单一公有制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15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8三、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22第三节 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制度特征/24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指导思想/24二、计划经济制度特征/26三、计划经济体制之国际比较/28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演变及效率分析/35一、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年)经济体制重新集中/35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经济体制的“收”、“放”循环/37三、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效率分析/38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经济体制变革研究(20世纪80年代)/43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所有制结构调整/43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3二、所有制理论的相关讨论及重要突破/44三、20世纪80年代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思想演变/48四、20世纪80年代所有制结构的变化/49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50第二节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改革政策及运行模式/54一、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决策/54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政策演变/55三、计划、市场相联系的理论探讨/57四、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措施/59第三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及运行模式/62一、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62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64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思想/66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评析/67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依据/67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7()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度模式/72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研究(20世纪90年代)/76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定/76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76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正式提出/78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讨/79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性/85第二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的形成/87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理论研究/87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的确立/96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98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9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任务/99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思想体系/101第四节 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发展/1 10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状态/110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15第四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研究(2l世纪初)/121第一节 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所有制结构的完善/121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结构完善政策思想/121二、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125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30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 39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39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41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143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145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要内涵/145二、“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47,三、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148第四节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调控/1 52一、加入WTO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52二、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154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158后记/171

章节摘录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种原则性的提法。要使这一表述具有实践意义,必须解决两个理论上的难点:一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体制的运行是建立在什么经济机制上;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模式如何选择。首先必须明确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的概念区别。经济体制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系的构造形式,它包括的内容有:一定的生产关系及利益关系结构;一定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包括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应的执行机构);以及经济体制运动的机理过程。一定的经济体制与一定的经济机制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经济机制作为经济运行层次上的机理过程,它与现实的生产力发展以及现实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有更直接的关联性,因此较之经济体制有更大的张力。比如,市场机制既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发挥作用。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中,一个未曾解决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的运行究竟是建立在计划机制上、还是市场机制上,抑或是两种机制同时发生作用。从逻辑上说,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是建立一种经济机制上,不可能是两种机制同时发生作用。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哪一种经济机制上,则要对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作深层分析。  从抽象意义上说,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就是人们利用经济资源,通过劳动和交换,以满足人们对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某种利益制约因素,人们就在某种特殊方式下,使各种资源之间、各种生产活动之间、各种生产与各种需要之间的关系比较合理、比较协调、比较有效率,以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及效率的提高。这种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制约因素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一种契机,联结人们的生产活动与他们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它说明人们为了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实现自己的特殊的经济利益,必须使自己的生产活动遵循某种客观的、自然的法则或是规律。因此,从个人经济行为的角度考察,经济利益构成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或基本目标。


编辑推荐

  新中国制度研究丛书,由《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研究》、《新中国政党制度研究》、《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和《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研究》组成,由赵晓雷、刘建军、林尚立、卢汉龙和蒯大申领衔撰写。本丛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力求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这些制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经验和理论创新;力求体现我们党多年来关于上述我国社会主义重大制度建设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力求反映上述我国社会主义重大制度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括的重大作用。全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求理论性与实证性结合,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历史概述,努力做到事实准确、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笔生动、富有新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