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的空白

(罗)马林·索雷斯库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6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罗)马林·索雷斯库  

译者:

高兴  

Tag标签:

无  

前言

细菌的志向——读马林•索雷斯库高兴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六日,马林•索雷斯库因患癌症逝世,年仅六十。又一位过早离去的罗马尼亚诗人。罗马尼亚著名评论家尼古拉•马诺内斯库不禁悲叹:“索雷斯库之死令我不知所措,令我悲痛不已。多么残酷的岁月啊!我们的诗人正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面对死亡,索雷斯库本人倒显得十分的坦然。只是一次离去,和平时没什么区别:他走了,没有检查一下煤气是否关上,水龙头是否拧紧。没有因为新鞋挤脚需要穿上旧鞋而从大门返回。从狗的身边走过时,也没有同它聊上几句。狗感到惊讶,然后又安下心来:“这说明他不会走得太远。马上就会回来的。”——《离去》(高兴译)最后的时光,他写了不少诗,谈论死亡主题。这便是其中的一首,离去世仅仅几天。我在《罗马尼亚文学报》上读到这组诗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依然的平静语调。依然的朴实手法。依然的温和气息。只是稍稍有些伤感,而适度的伤感令这组诗格外的动人。诗人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我愿意郑重地称之为:索雷斯库的方式。在罗马尼亚当代诗坛,索雷斯库享有极高的声望。他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爱情、死亡、命运、瞬间与永恒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世间的种种荒谬、内心的微妙情感等等都是他常常表现的主题。于是,人们想一定是丰富的阅历使他写出了丰富的作品。其实,他的阅历简单得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多尔日县布尔泽西狄乡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和少年在乡村度过。中学期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发生兴趣。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0年,就读于雅西大学语言文学系。诗歌写作正从那时开始。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大学生生活》杂志、《金星》周刊担任编辑。期间,曾到联邦德国和美国短期学习和考察。从一九七八年起,长期担任《枝丛》杂志主编。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五年,也就是在罗马尼亚“剧变”后,担任过罗马尼亚文化部部长。他的“从政”在罗马尼亚文学界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多多少少影响了他的声誉。好在创作实绩已为他确保了足够的“底气”,也为他赢得了难以替代的文学地位。在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索雷斯库出版了《孤独的诗人》(1964)、《诗选》(1965)、《时钟之死》(1966)、《堂吉诃德的青年时代》(1968)、《咳嗽》(1970)、《云》(1975)、《万能的灵魂》(1976)、《利里耶齐公墓》(3卷,1973—1977)等十几部诗集。其中,《诗选》、《利里耶齐公墓》等诗集获得了罗马尼亚作家联合会大奖、罗马尼亚科学院奖等多种文学奖。罗马尼亚文学史、文学报刊和无以数计的研究专著都对他的每一部作品作出了迅速的反应。他的诗歌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等几十种语言。除了诗歌外,他还写剧本、小说、评论和随笔。他的富有象征意味的剧作《约安娜》曾获罗马尼亚作家联合会大奖。罗马尼亚评论界因此称他为一位难得的“全面的作家”。中国读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通过《世界文学》等刊物读到了马林•索雷斯库的诗歌。许多中国读者,包括不少中国诗人,都对索雷斯库的诗歌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和喜爱。关于索雷斯库,诗人车前子在《二十世纪,我的字母表》一文中写道:“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罗马尼亚诗人索雷斯库的诗作,感动之余,我觉得该做点什么:必须绕开他。诗歌写作对于二十世纪末的诗歌写作者而言,差不多已是一种绕道而行的行为。”绕开他,实际上是一位诗人对另一位诗人最大的认可和敬意。而诗人蓝蓝如此评价索雷斯库:“他正是从日常生活‘特定的场合’捕捉观察自身和事物时闪电般的感受,并将此化为令人震惊的诗句,而这一切都是在专制统治、个人独裁背景下发生的。”毋庸置疑,相似的经历,相似的背景,使得中国诗人更容易贴近东欧诗人,包括索雷斯库。在我读过的罗马尼亚诗人中,马林•索雷斯库是最让人感觉亲切和自然的一位。亲切到了就像在和你聊天。自然到了没有一丝做作的痕迹。写诗,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做作的味道。当今社会,道德力量和心灵力量日渐枯竭,这种做作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浓了。要避开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谓大艺无痕,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面对索雷斯这样自然的诗人,你就很难评说。所有的评说和归类都会显得极不自然。要理解索雷斯库,有必要稍稍了解一下罗马尼亚诗歌的历程。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异类。它实际上是达契亚土著人与罗马殖民者后裔混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属于拉丁民族。同意大利民族最为接近。语言上,也是如此。在历史上,长期被分为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尔瓦尼亚三个公国。这三个公国既各自独立,又始终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密切联系。作为弱小民族,长期饱受异族侵略、统治和凌辱。十九世纪起,借助于几次有利的发展机遇,罗马尼亚文学出现了几位经典作家:爱明内斯库、卡拉迦列和克莱昂格。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尼亚文学始于那个时期。一九一八年,罗马尼亚实现统一,进入现代发展时期。由于民族和语言的亲近,罗马尼亚社会和文化生活一直深受法国的影响。一到布加勒斯特,你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法国文化的影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布加勒斯特甚至有“小巴黎”之称。那时,罗马尼亚所谓的上流社会都讲法语。作家们基本上都到巴黎学习和生活过。有些干脆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达达主义创始人查拉是罗马尼亚人,后来才到了巴黎。诗人策兰,剧作家尤内斯库,音乐家埃内斯库,雕塑家布伦库西,文学和哲学家齐奥朗,也都曾在罗马尼亚留下过自己的人生印迹。统一给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异常的活力。文化最能体现这种活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罗马尼亚文化,包括哲学、文学和艺术,曾出现过空前的繁荣。诗歌领域就曾涌现出图道尔•阿尔盖齐、乔治•巴科维亚、伊昂•巴尔布和卢齐安•布拉加等杰出的诗人。他们以不同的诗歌追求和诗歌风格极大地丰富了罗马尼亚诗歌,共同奠定了罗马尼亚抒情诗的传统。这些诗人中,卢齐安•布拉加(1895—1961),对于罗马尼亚当代诗歌,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然而,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罗马尼亚紧随苏联,全面推行苏联模式。极左路线在五十年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给整个国家带来了灾难。文学自然也无法幸免。文学评论家阿莱克斯•斯特弗内斯库在其专著《罗马尼亚当代文学史:1941——2000年》中形象地说道:“文学仿佛遭受了一场用斧头做的外科手术。”布拉加等诗人建立的罗马尼亚抒情诗传统遭到否定和破坏,罗马尼亚诗歌因而出现了严重的断裂。言论和创作自由得不到保证,不少作家和诗人只能被迫中断创作,有些还遭到监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诗人和哲学家布拉加同样受到种种不公待遇:作品遭禁,教研室被取缔,教授生涯中止,被迫当起图书管理员。从1949年直至离世,诗人索性选择了沉默,在沉默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在沉默中抗议这野蛮和黑暗的岁月。这段岁月后来被小说家马林•普雷达称为“苦难的十年”。进入六十年代,由于国际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罗马尼亚文化生活开始出现相对宽松、活泼和自由的可喜景象。这一时期已被史学家公认为罗马尼亚的政治解冻期,时间上,大致同“布拉格之春”吻合,也不排除“布拉格之春”的影响,因此,也有罗马尼亚评论家称之为“布加勒斯特之春”。这一时期,卢奇安•布拉加等作家的作品被解除了禁戒。人们重又读到了两次大战之间许多重要诗人和作家的作品。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尼基塔•斯特内斯、马林•索雷斯库等诗人,仿佛听到了诗歌神圣的呼唤,先后登上诗坛,努力恢复和延续布拉加等诗人建立的罗马尼亚抒情诗传统,并以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为诗坛吹来清新之风,开始致力于罗马尼亚诗歌的现代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索雷斯库是以反叛者的姿态登上罗马尼亚诗坛的。为了清算教条主义,他抛出了一部讽刺摹拟诗集《孤独的诗人》,专门嘲讽艺术中的因循守旧。尽管在那特定的时代,他还是个“孤独的诗人”,然而他的不同的声音立即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在以后的创作中,他的艺术个性渐渐显露出来。他的写法绝对有悖于传统,因此评论界称他的诗是“反诗”。有人说他是位讽刺诗人,因为他的诗作常常带有明显的讽刺色彩。有人称他为哲理诗人,因为他善于在表面上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叙述中突然挖掘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他自己也认为“诗歌的功能首先在于认识。诗必须与哲学联姻。诗人倘若不是思想家,那就一无是处”。有人干脆笼统地把他划入现代派诗人的行列,因为无论是语言的选择还是手法的运用,他都一反传统。但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诗人索雷斯库”。一位罗马尼亚评论家说:“他什么都写,只是写法与众不同。”写法不同,就需要目光不同,就需要想象和创造,就需要一双“不断扩大的的眼睛”:我的眼睛不断扩大,像两个水圈,已覆盖了我的额头,已遮住了我的半身,很快便将大得同我一样。甚至超过我,远远地超过我:在它们中间,我只是个小小的黑点。为了避开孤独,我要让许多东西进入眼睛的圈内:月亮、太阳、森林和大海,我将同它们一道继续打量世界。——《眼睛》(高兴译)……

内容概要

索雷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先锋诗人,他是以反叛者的姿态登上罗马尼亚诗坛的,因他的写法完全有悖于传统,所以评论界称他的诗是“反诗”。他的诗让人感觉亲切和自然,亲切到了就像在和你聊天。他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爱情、死亡、命运、瞬间与永恒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世间的种种荒谬、内心的微妙情感等等都是他常常表现的主题。

作者简介

作者:(罗马尼亚)索雷斯库 译者:高兴马林•索雷斯库(Marin Sorescu,1936-1996),罗马尼亚先锋诗歌大师,出生于罗马尼亚多尔日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对诗歌发生兴趣,大学期间开始创作,并以反叛者的姿态登上文坛,后担任过罗马尼亚文化部长。著有诗集《孤独的诗人》、《堂吉诃德的青年时代》、《时钟之死》等。索雷斯库的诗机智、巧妙,语言亲切自然,就好像在面对面聊天,却充满了哲理,他说“诗歌的功能首先在于认识。诗人必须与哲学联姻。诗人倘若不是思想家,那就一无是处。”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对文明的反思、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的处境的悖谬、命运、偶然、瞬间与永恒等都是他经常表现的主题。高兴,男,1963年4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市。1979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罗马尼亚语和英语。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主持过“中国诗人谈外国诗”、“文学翻译漫笔”、“中国作家和世界文学”等栏目,编辑过“索雷斯库诗选”、“东欧四国诗选”、“捷克作家赫拉巴尔专辑”、“以色列诗选”、“布朗迪亚纳诗选”、“齐奥朗散文”、“米沃什散文”、“斯特内斯库散文”、“昆德拉文选”、“埃列亚德作品小辑”等许多专辑,参加过《世界文学四十年佳作选》、《东欧文学简史》(罗马尼亚部分)、《诺贝尔文学奖词典》、《外国文学名著精品赏析》等书的编辑和撰写工作,主编过《世界著名小说分类文库•惊险小说卷》(与人合编)、《外国诗歌百年精华》(与人合编)以及《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美国卷》。工作之余,从事一些翻译和写作。已发表《凡高》、《黛西•米勒》(与人合译)、《欲望玫瑰》(与人合作)等译著一百多万字以及数百首译诗。译作已被收入《世界诗库》、《世界经典散文新编》、《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蓝袜子丛书•东欧卷》、《世界散文经典》等几十种选集中。还在《山西文学》、《诗神》、《散文诗》、《新生界》、《散文天地》、《人民政协报》、《环球时报》等几十种报刊上发表散文及散文诗150余篇(章)。

书籍目录

细菌的志向:读马林•索雷斯库第一辑 咳嗽风琴的危险戟奔跑者监视咳嗽岩洞裸体泥疗朋友们命运关灯时……烟草演员荒诞安逸直角尺一切历史疗法复写纸第二辑 万能的灵魂那边唐璜看法绿叶云美丽的细菌鉴于太阳……如果水不变黑……上课在生命看来……笑病圣徒紊乱最长持续时间逃跑灵感其他维度寻找黑格尔像额外文告光在我的思想中……万能的灵魂第三辑 征兆夜晚,从令人晕眩的高度塞内加誊写员嘉年华闹钟和词语在洞穴中声响收缩咖啡衣裳阿米巴虫桥玻璃墙警惕彼迪娅听写盗贼征兆第四辑 奇想远景我蒙住……圣火轮子眉弓洗印眼睛颂歌角度毒药脚步判决镜框奇想无题拉奥孔雷雨怀念雾路风第五辑 炼金术创世多么奇怪就连空气炼金术沙漏悸动还是颤栗?事件念头烟囱药方唐璜负担我就像块石头核心必须拥有一个名字第六辑 我看见光谨慎清晨深渊乡村博物馆莎士比亚象棋两遍路我看见光亚当第七辑 梦中的诗环节迷信陶器角度哦,上帝一年梦中的诗奶奶和火柴干旱睡眠远处哑剧我们认识摆动鸿沟真的活着马仿佛我在玩球……海离去面具天梯

章节摘录

美丽的细菌你犹如美丽的细菌,走进,我今天的灵感,我感到幸福,因为我喜欢你周身,温柔的气息。此刻,你将为我从容地,在宇宙旅行,每天都会寄给我,一份心情,用来代替情书。我想,有时,我也会忧伤,仿佛一头被蝴蝶毒害的大象,那时,我会把你赶走,可又不知你在哪里:你一会儿在手中,一会儿在眼睛里,或额头上,一会儿又在思想里。判决电车上的每个乘客,都与坐在自己前面的那位,惊人地相似。兴许是车速太快,兴许是地球太小。每个人的颈项,都被后面那位所读的报纸,肯啮。我觉得,有张报纸,正伸向我的颈项,用边角切割着我的,静脉。雷雨院子里,闪电在为母鸡,充电。怀念鸟儿乘坐飞机,前往温暖的国度。秋天,你看到一架架飞机,载着夜莺,载着树叶,离去。多么奇怪,多么奇怪,月亮上闻不到汗味!如果让我从远处,看地球,我会根据屋檐,认出它:在它的光芒上,我们额上的汗水在怎样地流淌!天梯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缕蛛丝,恰好在我床的上方。每天,我都在观察,蛛丝如何垂得越来越低。有人给我送来,天梯了——我说,是从空中为我抛下的。尽管我瘦得要命,只是昔日之我的幽灵,但我想我的身躯,对于这纤细的梯子来说,依然太沉太重。——灵魂啊,你走在前面吧,慢慢的!慢慢的!


编辑推荐

《水的空白》编辑推荐:名诗名译:索雷斯库是著名的先锋派诗人,其诗简洁而充满象征意义。译本由著名翻译家、学者高兴精心译制。最权威的选本:《水的空白》是高兴先生从罗马尼亚文译出,收录了索雷斯库各个时期的诗作一百多首。精致的藏本:《水的空白》隶属于“沉默的经典”系列诗丛。装帧精致,适合诗歌爱好者,是为收藏不二选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水的空白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不错 现在买有点早以后应该还有降价空间之前在实体书店买了高兴译的《罗马尼亚抒情诗选》觉得不错 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更多罗马尼亚诗人的优秀译作


高兴,翻译的,可见一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