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哥说莫言

管谟贤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管谟贤  

前言

我们谋划编辑出版《莫言研究书系》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1986年,在我们创刊《青年思想家》杂志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了当时的青年先锋作家莫言。1988年由《青年思想家》杂志牵头,在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召开了全国首次莫言文学创作研讨会。会后,我们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部《莫言研究资料》(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莫言成了《青年思想家》的栋梁作者,他写故乡的许多短篇作品集中发表在《青年思想家》上。2000年后,莫言被聘为山东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更成了我们重要的教学科研的合作导师……与莫言交往二十多年,我们持续关注着他,可谓知根知底,友情笃厚。我们一直想编辑出版一套莫言研究系列丛书。 近三十年来,海内外研究莫言的论文和专著众多。从表层到深层,从宏观到微观,从文学领域延伸至边缘学科,研究的视角不断拓展,研究的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研究成果对莫言小说的创作主体、审美意识、主题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形象与意象、语言特色等都有广泛的探索,在影响研究、比较研究、叙事学研究等领域也提出了诸多有价值、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和观点。莫言是从山东高密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文学的幻境”,也是一个“中国的缩影”。他说:“我努力地要使那里的痛苦和欢乐,与全人类的痛苦和欢乐保持一致,我努力地要使我的高密东北乡的故事能够打动各个国家的读者。这将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莫言《小说的气味》)因此,莫言是山东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外一股“莫言热”正在持续升温。无论是大众读者还是研究者,都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新的眼光去欣赏、解读、探索莫言的文学世界。特别是研究者,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出现更多更新的理论、方法、范畴和观点。无论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以一种更加宏阔的“世界眼光”去审视、解读莫言的文学世界。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我们现在推出这套《莫言研究书系》。这个书系的作者群,既邀请了莫言的家人和莫言的学生们加入,还有国内外重要的研究学者。这无疑拓宽了莫言研究的视界,丰富了第一手研究资料。我们希望面向大众读者和研究者两个群体,提供他们各自或共同感兴趣的作家生活点滴和作品阐释。我们努力在本套书系的可读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某种恰当的结合点。 《莫言研究书系》是一个包容国内外研究莫言成果的集中地。首先推出第一批书是《大哥说莫言》、《师从莫言》、《好友乡亲说莫言》、《莫言研究三十年》、《莫言研究硕博论文选编》、《国外莫言研究》等六种,敬请方家指正。 本书系是个开放的文库,今后还将陆续推出莫言研究的其他成果,欢迎国内外学者加盟支持! 2013年元月10日 (总序作者张华,系中共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山东大学原副校长,原《青年思想家》杂志第一任社长)

内容概要

《大哥说莫言》系莫言大哥从一个亲人的独特视角,首次全面披露莫言成长、文学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莫言与家人、家乡的故事,有莫言小说背后的故事,有莫言“第一个老师”——爷爷给小莫言讲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写进了莫言的小说,有的没有写进去),更有对莫言文学的深刻评论,有莫言年谱和家族史……

作者简介

管谟贤,山东高密人,1943年重阳日生,作家莫言的大哥、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守备三师锻炼一年,后在湖南浦沅工程机械厂工作了十七年,当过工人、子弟学校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1987年调回家乡,在高密一中担任副校长,后兼任党委副书记,2003年退休。

书籍目录

《莫言研究书系》总序 莫言文学创作背后的人(代序言) 一、莫言和他的小说 莫言小说中的人和事 莫言笔下的牛 《酒国》与莫言醉酒 高粱红,棉花白 莫言及其“高密东北乡系列小说 一本自我忏悔与自我救赎的书 莫言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 莫言家书 我们哥仨的当兵梦 莫言诗序 文章千古事,苦乐我自知 大江健三郎的高密之行 与藤田玲女士网上谈莫言 莫言获诺奖后我的随想 莫言获诺奖是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人类的进步 二、莫言与故乡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方言土语例释 我的高密东北乡的四季田园 莫言文学馆创建回想 爷爷讲的故事 三、莫言年谱 莫言年谱 附:莫言家族史考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莫言最信任自己的大哥,创作早期出手的作品总是先寄给大哥看过,才能放心发出。大哥不仅是弟弟作品的第一个热心读者,也是严厉的批评家,她的许多意见既尖锐又中肯。在保定山沟里当兵开始模仿写小说的莫言,收到过大哥这样的信:“创作要注意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想成为名作家,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跟在别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后面走老路,是不会有出息的。。这些看似文学常识的话语,对一个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而又梦想成为作家的青年莫言来说,是何等重要,只有莫言自己知道。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后来的莫言为什么要“逃避两座灼热的高炉’ (指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为什么三十五岁时初读《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即成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先生“粉丝”的莫言,在中国社科院真正见到略萨的时候,却又是“唯有赶紧走避之”(引自莫言尚未发表的打油诗电子稿)。莫言担心因崇拜偶像“走火入魔”而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独特风格,是莫言起步时得到的来自大哥的谆谆告诫。这几乎成了莫言几十年来学习中外文化知识的一个基本态度:始终不忘创造独特的自己。 1985年之后,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等一系列作品发表,尤其是《红高粱》小说问世,《红高梁》电影荣获柏林国际“金熊”大奖,30岁的莫言获得了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功,全国轰动。国人因莫言而知高密,红高粱大地成了万众瞩目的神奇的土地。 1988年,在莫言的故乡召开了全国首次莫言创作研讨会,全国百余名著名学者、记者风云际会于高密城。大家皆为莫言而来。在鲜花与掌声中,当年贫穷的放牛娃载誉而归,当年受欺负遭凌辱的“黑孩儿”成了高密人家的座上宾……在热闹的大会上,已经从湖南归来任高密一中教师的谟贤先生同弟弟一样,默默无语,静静地听大家发言。这位在会上始终作为普通听众的大哥之不同凡响,是会后在他的家里我才觉察到的。


编辑推荐

《大哥说莫言》告诉你许多不为人知的有关莫言的故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哥说莫言 PDF格式下载



通过读这本书,能较容易进入莫言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