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簪花的少年郎

王芳芳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芳芳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诗歌,是一个时代最明彻的写照。作为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体现的并不都是文人趣味,还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宏大回声。宋词美好的地方,不止在于词藻。于我,看到了宋代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兴兴头头地去踏青、观灯、赏花,想要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看过出土的宋代文物,普通的民用酒壶,造型简洁优雅,线条流动自如,是令人望之生悦的艺术品。宋朝人的大众审美,是精美且大气的,达到了同样空前绝后的圆融。而这些是全社会在参与,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更多的是,在一篇篇长短句中,渐渐看到了宋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诗酒风流背面的仁爱之心,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现在才相信,有人真是的是这样实践的,且扭转影响了一代士风。“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原来,中国人并不是一直沉陷于急功近利和粗糙。我们真切曾有过从容、风流、精致而仁爱的社会生活——虽然它也存在许多历史局限,政治缺陷,人性灰暗。如果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这么一点点,就满意了。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点,就算怀着忧惧与不满,真正读到优美的汉语,心中还是不禁升起无限爱意。戾气消散,逃避是不可能的。桃花源本来,也应该就在这片土地上,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

作者简介

王芳芳,媒体编辑,专栏作者。曾出版《转角遇见李清照:宋词里的爱情与人生》。  年岁渐长,觉得果然还是书乡最好,书卷多情,可以共度晨昏朝暮。读到亲热地方,心生无数赞叹或偏见,于是写成文字。

书籍目录

一 喝过一场又一场的酒,遇见一个又一个的人
 调情调到朋友家:秦少游、陈与义
 我病君来高歌饮:辛弃疾、陈亮
 词人醉了,胡说乱道:陈亮
 人生自是有情痴:欧阳修
二 青梅如豆柳如眉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赌徒李清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的小幸福
 楼台影动鸳鸯起:魏夫人、吴淑姬
 似被前缘误:青楼女子的文艺范儿
三 多情自古伤离别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铁骨范仲淹之恋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东坡悼亡人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姜夔的梅花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末代王孙钱惟演
四 诗酒趁年华
 燃香: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品茗:且将新火试新茶
 赏花:花朝月夜长相见
 饮酒: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五 明月逐人归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
 红露湿人衣:黄庭坚
 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
六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卷起杨花似雪花:熙宁年间的老友记
 人生几度新凉:在海南的苏东坡
 满山春色飞动:秦少游的花儿
 且尽红裙歌一曲:怪御史和一枝梅

章节摘录

一 喝过一场又一场的酒,遇见一个又一个的人调情调到朋友家:秦少游、陈与义“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句话是最擅长调情的风流种秦少游说的。他调情能调到朋友家去。在京城,有一次,某大官请他喝酒,他就与这家名叫碧桃的宠姬眉来眼去。碧桃酒量很小,主人都护着她,不让她喝酒,偏偏见秦少游来,这女孩举起大杯,用死人都感觉到的深情眼神盯住少游说:“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一饮而尽。知情识趣的少游即席赠词一首: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首词写得尊重妥帖,好对得起人家女孩拼却一醉的这番心意。在他笔下,卑微的歌姬化身世外仙姝,高洁又娇美,遥遥伫立在清幽山水间,需要凡夫俗子去追寻慕恋。她又终是芳心无主的,如画的姿态里,有一种落寞之美——人家现实中明明是有主的好不好。少游狂荡,把主人家视若无物,但主人不在意,比起吃这门子飞醋,家中调教出的姑娘,能得秦少游一赞,才算门楣添光。“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席中实景,他和这女孩,也就这杯酒的情分了,此时醉得越深,醒后的惆怅也越浓。 “何妨”与“只怕”这一对词用得好,爱情只想放纵,经验和理智却在发出警告:再欢娱的爱,终会沦落到一场宿醉,醒来后,内心留下一个痛极的空洞。脱口而出的呼问,又自己讷讷地给出一个悲观答案。事实通常如此,在提出疑问的时候,人心已经动摇得难以收拾了。所以这段爱情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或者沉醉了,沉沦了,或者没有,都有可能。他说的是在一个故事将发生而未发生的当儿,内心的挣扎。而故事中的人,对于现实是清醒的,或者之前已经吃过爱情的亏,长过许多的经验值——是成熟男女的爱情,因为成熟,才有更多的隐忍与纠结。尝过宿醉痛苦的人,才对纵情一饮怀抱警惕,进退两难。少游一生在情场里打滚,深晓这个道理,他也终于没和这姑娘有后续,两人大概都忍住了。不忍住也没啥办法,甚至把这首词当作他又一次浪漫高雅的调情也无甚不可。作为诗歌创作者,他们擅长的是总结,提炼出生命之美之痛,并不必每次都亲身投入。世间美好,都如一醉,终有一醒断肠时。这个道理,李后主懂得比秦少游更透彻。他天生是个艺术家,不是当皇帝的料,皇帝要有多少清醒又冷酷的头脑啊,他偏醉生梦死的。糊涂事不停做下去,直到北宋大军临城,一朝归为臣虏,总算被迫从醉梦里醒来了。醒来之后,他这样思量着: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清醒的时光太难熬了,只好没日没夜主动地把自己灌醉,要不,这下半场无尽的夜,可怎么过呢?香港电影《东方不败》里,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有几句台词也好:“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这酒喝得苍茫茫,又凄怆,连江湖枭雄都逃不过人生的酒醒时刻,这么一想,恋人们谈一场可能会断肠的恋爱,倒不那么可怕了。词人陈与义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喝过一场又一场的酒,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迎来了他的宿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出生在西京洛阳。洛阳城是北宋第一风流的城市,文人豪客、高官巨贾云集,人人以赏花喝酒为正事。陈与义是官宦子弟,曾祖陈希亮是宋朝一代名臣,为官刚正,嫉恶如仇,苏轼极其敬佩他。陈希亮的儿子陈季常,就是“河东狮吼”的男主角,以惧内与豪俊而闻名,与苏轼是好友。家风熏染,到了陈与义,也是这个样子。《宋史》记载:其人“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而且“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就是外表看起来很严肃,待人接物很谦虚,但内里有股凛然不可犯的刚劲。还很有才,是那种英迈雄伟之才,诗文写出来,一时无人敢抗衡。洛阳是一个隐逸与放纵的城市。这里的才子名士,不高兴说什么仕途经济,可每个人又暗怀大抱负,觉得自己这么牛,功业那种事,还怕早晚没得做?陈与义在年轻的时候,往来的就是这些人。这首《临江仙》的上阕,写的就是彼时他们的事儿。


编辑推荐

《簪花的少年郞:宋词里的爱情与年华》编辑推荐:宋代的词人们,每一个都是簪花的少年郎,爱音乐,爱酒,爱花,爱美女,以赏花喝酒为正事。从宋词里看到了宋代人日常生活,他们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踏青、观灯、赏花、饮酒,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斯人们远去了,只留下一首首小词,优美的,隽永的,在历史的尘埃中绽放。而我们,就融化在这样的小词中。当浮华烟云散去,宋词就宛如一抹斜阳下的雕花窗棂,将大宋朝骨子里的风情低吟浅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簪花的少年郎 PDF格式下载



最爱宋词


宋词里的风情


写宋词评的书不少,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标题,内容通俗易懂,尤其又都是描写爱情,很美很好看,值得收藏


主要是讲解了宋词的一些故事,文笔不错,可以闲时看一看。


读过另一本《转角遇上李清照》,书名俗了,差点儿错过一本好书。这本大概是前一本的后续。内容还没读,但想这个作者一贯考据精益求精的,应该不会差。况且至少这个书名比前一本顺眼多了。


这本书是当当搞活动的时候买下来的,真的很喜欢,安静闲适的文字,在暖暖的午后,静静的读一两篇文章,真的是最美好的事情,这篇文字以诗词解释与人物刻画的方式,在了解诗词内容的同时,更对词人的身世经历有了深入的了解,很喜欢


昨天的潇洒少年郎,如今变成这模样。


适合清风午夜,清茶在手。
极喜欢这样把诗词放在生活里,遥想当年人物风貌的写法


一向喜欢诗词歌赋,简短的一些字词可以表达如此丰富的感情。一读诗词,如沐春风,心情悠扬。


很好的书,纸质不错,粉红色的,看起来很浪漫,刚刚开始读,但是感觉很好。


最近比较喜欢读一些诗词类的赏析,这本感觉还不错


书的质量非常的不错,很喜欢封面的粉色~~大略的翻了一下书的内容,还是写的非常有趣的。


质量很好,包装精美


从书的包装到排版,还有文字都很喜欢……


作者不是光解读,二是投入了自己丰满可依的想象。


书很好,喜欢


解释的很有意思。。。。意境也好。。。是本很有价值的书。。。


书很平整,内容不错,特价很值~


满200减100时买的,买了一堆自己喜欢的书,才100多,很划算


文笔较好,给个赞~~~


都是卷子,还行


包装不错 还没看


封面很女性化 内容也还不错 价格实惠 发货速度快……


文学性很强


看了前几章,不错~


冲着价格买的,哈哈


我开始是看的电子书,后来实在喜欢,就买了本再读读


又便宜,纸质也好,还是双色~~


便宜 很好


不错,很胀见识~


包装美、内容美。


很喜欢,推荐给大家看。


好东西 ,有意思


朋友推荐的第一本宋词,很喜欢


文字优美,字里行间对诗词的爱,品评独到


一向喜欢宋词多过于唐诗。。。


把宋词描写的非常唯美 很好的一本书


不错,包装也不错


簪花的少年郎
丝丝入扣的细腻情丝
每读一篇都感慨万千
原来
爱情与年华
不止一面


从古诗词聊八卦,这是我的理解,不过有时候闲暇之余,看看这种几百年前的八卦,挺有意思的~~无从对证,因此可以有各种遐想空间。顺便学点儿宋词吧~~~


还未看完 但书的封面设计和质感很好。
不过感觉作者的文笔和表达的意蕴较之安意如尚有些不足,但对宋词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可以看看的。


喜欢宋词,所以读起来很享受。


包装很漂亮,内容也不错,喜欢宋词,可以学习欣赏一下


低吟浅唱,诗意大宋风情,喜欢


不错,就是书皮破了一个小洞,下次请注意哦


装帧很合意,排版很喜欢,质量不错,词还特意用红字印刷。内容就、、有些语言太过口语化。所以说一般,消遣下还行。


包装印刷什么的都挺满意的,自己很喜欢这类书籍


还是比较喜欢的,喜欢诗词的人可以买来看看


  书的纸张与印刷都是相当不错的,内容也算有些价值,词的品读本就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所幸的是作者的个人情感我还是相当认同的。


文字感觉没有安意如的美。但是还可以看看啦


还行吧,作者主观观点有些多了


最简单的话,往往最美丽。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还没看,凑单买的


虽然副标是宋词里的爱情与年华,但没有胭脂水粉气,干干净净的一本书,词人物故事都讲得很好懂。其中燃香、品茗、赏花这几章写了不少宋时的风土人情,颇有意思。


作者的看法是与其自身有关的,不是全面的,但还是值得一看。


这个是什么书,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


当做增加知识吧


和我看的别的几本比起来,很一般。


文字很一般,没什么亮点,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下。


凑单买的,书不贵,文笔一般


书内容普通得很


  这书很好,词人物故事都讲得很好懂。诗歌词赋都是人活生生的情感,这样讲得不隔膜才对头。
  只是中间部分有时感到有些重复,对宋时风采的倾慕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啦,反反复复就完全是粉丝做派啦。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篇章,少一点更好。


  
   欧阳修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少年时,我只是觉得文字真好,并不解其中风情。三十多岁了,隐隐知道,这情痴,不只小儿女之情,更多的是对万物之美的向往。
  
   重新读宋词,感受真是不同。我喜欢那样的心境,人民富足安逸,市井贩夫走卒大声呼喝,鲜花汤水沿街叫卖,文人拈花弄酒,品茶逗趣。没有哪个国家历史上的人,象中国古人那样沉湎于闲暇,散漫而疏放、悠游而冥如,将各种闲情类型当作人生的最高形式。
  
   今人说起宋朝,多是国家积弱,政治角力之类,可是我看到的,是泉石花竹,诗酒棋书,轻弹惆怅,是一片古老长青的天空和平明闲放的悠景,是中国式的优雅和美妙。
  
   木心说:“从前的艺术家的风格,都是徐徐徐徐形成的,自然发育,有点受日月之精华的样子。地球大,人口少,光阴慢,物质和精神整个儿松松宽宽潇潇洒洒,所以:人格即风格。”此言,深以为意。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么君的第二本写宋词的书出来的。书名叫《簪花少年郎》,竖排一行小字;宋词中的爱情与年华。请看官附耳过来:这书跟爱情毛关系也没有!预先声明一下,以免耽误了买了这本书找爱情看的主顾。早在这么君第一本书出来之后,她就说要请我写个书评。这句话仿佛拿住了我的死穴,我期期艾艾,王顾左右而言他。私心还是怕露怯,怕出丑。这么君的文字俏皮、脱略得象一个枝头跳下跳上的黄鸟。用我木痴痴的文字破网去那里能网罗得到她字里行间中的神气。对于我畏难是真的。真不是谦虚,骗人是小狗子!好在这么君大人大量。她说:“那好吧!第二本书评就交给你写吧!我有点延期执行的侥幸就答应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现在第二本书来了,虽说这个任务是早就接了的。但还是有点如临大宾的样子。昨晚想了好多题目。后来想想就叫“行走在宋词的山河中”。
  
  
  宋朝的文人随时都是在路上(On the Road)的状态。新旧党人的党争。使得放逐两宋的被流放的文人不绝于途。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倚户,惆怅底不忆。这些或得意或倒霉的土人游走在大宋的山河中。这些走在路上的士子,有春风得意官得原职,有新近犯了天颜被逐出京城的。多到常常路遇。在朝为官时说的来的,坐地按排果子吃酒。临行羔雁之具是免不了的啦!宋代的词好,好在北宋。元气足,境界阔大。为后世词家所不及。究其原因还是这帮读书人真是被一种什么以天下为念清气给淤住了。骨头也不知是什么做的。松、竹、梅,单拿那些耐寒耐冷的植物自况。
  
  宋神宗也真拿他们没办法,士大夫说了。江山不是老赵家一个人,是皇上和咱们伙着的。咱们是参了股的。既参了股意见就多。司马光与王安石这两个意见相左,左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苦的是追随他们的一帮党人。皇上只好让他们走来走去。好在北宋时地域大一些。有的是地方流放你们。秋风落叶关山道,走在路上。写一阵,歌一阵,哭一阵。连那能通达老苏也怕死的,但后来想想发昏当不得死。于是就不怕了。乌台诗案后。老苏也是自度必死的。来人拿他的时候他曾给老妻留了一首杨朴宽慰于她,诗曰:更休落魄贪酒杯,且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苏东坡是认定了要“断送老头皮”的了。
  
  苏东坡被关在乌台写了一首《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自比为要下汤锅的一只鸡,其心境可想而知。审讯者又常常对他通宵辱骂。儿子苏迈送牢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就约了暗号。: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早做准备。
  
  
  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老爹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好在宋代还有祖宗成法是;不杀士,不杀言官。就凭这二条,宋代要好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甚至是---(下面我不说了)。记得我以前看过一个问卷。前提是个假设:你愿意生活在中国的那个朝代。许多文人不约而同选择宋代。我想原因一是能与这些灿若星斗的文曲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与有荣焉!另一个原因就是不以言获罪。文人不胡说乱说还成文人吗?有时看历史真是看得人出离的困惑。不知道它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苏东坡闯下这泼天大祸后也活画出整个宋代士人百态。进馋的人认认真真的在馋,捞人人的也真在认认真真的捞人。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东坡关了四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使。又气、又吓,又怕。弄得一身伤损。苏胖子你到那里去疗伤呀!
  
  答案当然是到宋朝的山河中去呀!那里有诗,有词。有烟雨,有王朝云呀。觉得这日脚还是能混得下去。人总得找个让自己能活下去的理由的。这不离开京城,没几天老苏精气神就回来了。他是记吃不记打的。出京城的路上,他竟然还有心思趴在桥栏杆上看渔家举网得鱼。然后想象白鱼的好味道。这会儿,你到也不怕吃鱼了。
  
  我猜测老苏的心理可能是;贬官就贬官吧。好在还活着,有一副好脑筋能想事。一双好手能写绝妙的好词、好文章。一张好胡子嘴嘻笑怒骂,亲女娘。还要什么呢?老苏就这么一路走走停停,最后被流放倒儋州。一直走到海角尽头。好了!皇上你总没有地方流放我了吧?读宋史也是但有感叹,这文人要撒起疯来。也不比武人差到那里去。新旧两党斗来斗去,直斗得七零八落。到了徽宗临政后朝廷里都没几个场面上人了。不然也不会让他兴什么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傻想头。因为如果这些老臣还在的话会说:“小子!你太爷爷都没做到的事情。就凭你一个画家要收复幽云十九州,哼!”保管他意兴索然。
  
  
  党争斗来斗去的结果是大宋朝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全处在“在路上”的状态中。荒烟蔓草中遗落下诗词碎片,成缕成点,如轻烟,如雀阵散落大宋河山中。真正难为了这么君连缀这些宋词背后的碎片花了多少功夫。她要拿金线细细的界了。比红楼梦中晴雯补一件孔雀裘还要烦难呢。有关宋代的资料差不多买了有两书橱。我她说何不象安意如那样写不轻松些?现在买参考书的钱怕比稿费还多了。她说:“是哦!想想是不划来的,但总还是想弄得好一些。不然对不起自己”。神气间还有一种刘胡兰一样的凛然。
  
  结果好了。累趴下了。记得去年夏天在画室见到这么君,拎着一摞的中医袋子。敏感而焦虑。象一只丧气的小鹌鹑。说话有气无力的。我劝她别写了,她也说不写了。但是手头跟出版社已谈定了一本,就是今天我写序的这本书。她说等这本写好了,无论如何也不写了。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子。我说你现在就是不写了。出版社也不能杀了你。而且写了一本书,换得药渣子。这种呆事打死了我也不做。她说说好的事情,失信终归不好。临走扛去我一套《中国食品史》,说是要查证一下宋代的斗茶器具。
  
  


赞同情痴的说法


那些刻骨铭心的散漫的光阴哦……


啊呀,我忽然想到,大概只有同是安徽人,才能明白第一句的“出来的”,是“出来了”的意思吧!


作为一个合肥人我没看明白……则蛋


楼上是一中的小侠门


还真不是


有趣,风师傅啥时候出书啊


看来风行也是打五笔的,哈哈,真要谢谢你写这篇评论,否则看到那个副标题我绝对直接绕道


呵呵。那个副标题确实有点误导人啊!


哈哈。有意思


亲爱的编辑们,离了爱情你们能死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有同感!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读者的事


正读中。好书!原本看宋词就象闻名已久的美人,到底怎么美,总有些迷糊;现在呢,则是对面坐着赏佳人,心里叹:果然处处皆美!


我一看簪花的少年郎就激动地跑进来了
结果是多么正直的东坡哥哥呀
宋朝确然是好的,吃吃茶放放烟花,有温暖的小日子也有喧嚣的仗打
有米芾有蔡京什么的一去不复返了呀
摇头唏嘘。。。


书里讲姜夔,说凡涉及梅与柳,便有一个她,遥远地,近切地,站在那里。
看到此节,感觉真是好。


宋朝人在路上的格局小好多啊。
我是一直不大喜欢宋词的, 每次看到雨啊泪啊, 马上觉得得了抑郁症一样, 恨不能立刻钻进被窝睡一觉——这是治疗抑郁症最好的办法。
后来看了叶嘉莹同学讲词, 再去读, 还是想睡觉。 读到第二遍, 才稍稍好些。 但是也不是个个首首都喜欢的。
总之。就是这样的。


这肯定是跟个人的性情和爱好有关的,不能强求。我就属于很喜欢词,诗和词同时放到我面前,会觉得词更容易贴近内心的那种……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以老苏的这些经历,不看的开是不可能的。
真是百转千折,柳暗花明啊...
LZ 真是博闻+好文笔


这个……如果不是看到你的评,打死也不知道书好呀。下次订书就加上。


要不是这书评,大约打死也不会买这书——还以为和安意如是一个套路的


就你这书评,也该提高10%以上的销售额了~~


看你写的文字,就两个字——俏皮,有王小波的风格。


很感觉像饿着肚子写的,如同急着交卷的小学生。。。


你文采斐然却又不失风趣,读着很舒服


咳,这文字大有意趣,读得爽快!


好吧,那么他的第一本书叫什么名字?


宋代是个让人落泪的朝代。它的皇权和后世电影电视里讲的差很多,士大夫和皇帝在朝廷上吵架谁也不服谁的事情实在太多。甚至有家里走丢了猪,就去登闻鼓院找朝廷管。(“京畿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豭豚,诏令赐千钱偿其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一》)。真是后世罕见。


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我要买


风老师,其实你这篇序也写得很俏皮啊。喜欢。


写得真好!羡慕


王芳芳的两本都很喜欢。一是这本,另一是转角遇到李清照


我也是,看了转角遇见李清照,专托朋友帮忙买到这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