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鲁可荣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鲁可荣  

页数:

237  

前言

我国农村的改革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在这30年里,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农民如何致富以及农村怎样发展?一些地区的农村通过内源式发展或利用外部资源的优势迅速地发展起来,造就了一批诸如华西村、长虹村、万丰村、南街村等“明星村”,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诸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等。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后发农村由于缺乏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优势,变化十分缓慢,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形成了许多“空壳村”,农民经济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农村社区发展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土地抛荒问题、留守子女问题、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村庄人居环境污染等问题。“明星村”的先发示范效应极大地刺激了许多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他们纷纷到“明星村”去学习取经,按照“明星村”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当地经济。然而,从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星村”的发展模式和先发效应并没有给以农业为主的后发传统型农村发展带来明显的变化,一些地方的农村虽然通过发展工业或其他非农产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明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致于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把“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些问题:“明星村”发展的成功之处究竟是什么?“明星村”的先发发展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大部分欠发达农村社区的发展动力何在?

内容概要

本研究将后发型农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通过系统考察后发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因素及其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农村社区发展研究的成果及不足,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分析我国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对象和目标。然后,采取类型学的分析方法,根据社区发展动力类型和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我国农村社区类型划分为先发型农村社区、后发型农村社区和滞发型农村社区,确定研究对象——后发型农村社区,重点阐述后发型农村社区的特点以及研究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取典型个案,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深入考察典型个案在社区发展中社区内外部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深入细致地分析影响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这些农村社区建设新农村的基本途径。  通过系统分析以西村、麻村和太村为典型代表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利益需求的满足以及主动参与构成了农村社区发展的潜在动力源泉,而社区精英的发展创新可以激发和引导农民参与到农村社区发展中来,社区农民的互助与合作将分散的小农有机地整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社区发展,积极开放的、内聚的、整合性强的村落文化又凝聚和强化了农村社区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同时,在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中,来自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以及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对农村社区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为农村社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是一个有机的动力系统,其中的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将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内部动力与影响社区发展的外部因素相互整合与协调,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 通过对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我们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需要内源发展与外部干预相互整合与协调,不仅需要培养和激发社区村民的需求和发展欲望,真正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还要培养社区精英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要形成社区互助合作的机制,通过加强对农村文化的建设形成社区发展的内聚力,充分发挥文明乡风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认识与教化功能、调适与引导功能以及整合与协调功能。各级政府应该在“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社区农民的发展需要,从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平等地参与到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践中去,通过制度性的诱导、政策的保障和资金的扶持,动员和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将社区发展的外部资源和社区内部的发展动力有机地整合起来,最终推动后发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因此,农村社区发展是农村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农村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是推动农村社区全面综合发展的过程。

作者简介

鲁可荣,1970年12月生,安徽繁昌县人。199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获管理学(农村发展与管理)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浙江师大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安徽省社会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有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农村社区发展、农民教育与培训。主持省(部)级及厅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和出版学术论文及著作20余篇部。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研究方案第二章 研究个案的社区发展概况 第一节 西村社区发展概况 第二节 麻村社区发展概况 第三节 太村社区发展概况第三章 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系统中的农民主体作用 第一节 农民主体的利益需求和主动参与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二节 农村社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激发和调动了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节 农民素质提高和技能培训强化了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 第四节 妇女参与为农村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四章 社区精英的发展创新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引导与推动 第一节 社区精英的发展创新与农村社区发展 第二节 影响社区精英发展创新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社区精英的发展创新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引导与推动第五章 农村社区组织对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的整合 第一节 农村社区组织现状和问题 第二节 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三节 农村社区发展的整合力——农村社区组织的发展第六章 村落文化对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的内聚与强化 第一节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 第二节 村落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农村社区发展的内聚力——村落文化的激励与凝聚第七章 农村社区发展的外部推动力——制度变迁与政府干预 第一节 制度变迁与农村社区发展 第二节 政府干预与农村社区发展第八章 社区整合与协调——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机制构建 第一节 后发型社区发展动力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社区整合与协调——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机制构建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相关建议参考文献后记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目前我国共有500多万个自然村以及在此基础上而组成的70多万个行政村,同时由于分布范围的广泛,各地农村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等资源状况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类型。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内部动力,我们必须依据科学的标准来合理划分农村社区的类型。本研究主要从农村社区发展的历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各要素所起的作用等角度,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的时序和发展程度将农村社区划分为先发型农村社区、后发型农村社区和滞发型农村社区。为了更好地研究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内部动力,本研究采取类型比较法,选择了三个同属于后发型农村社区的行政村,它们的发展时序和发展程度基本相同,但发展条件与发展模式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发展历程及其社区各要素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探讨后发型农村社区的动力因素以及动力机制。这三个村分别是北京的西村、麻村和安徽的太村。

后记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终于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抚卷长思,回顾艰辛的学习与论文写作历程,我要向所有关心、指导和帮助我的尊敬的老师、同学以及亲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我要非常感谢我的导师朱启臻教授三年来对我学业的精心指导和生活的悉心照顾。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论文的写作\朱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给我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选题、耐心的指导以及细致精心的论文修改,并且为我提供了优越的论文实地调研的基地、条件及经费,使我能够顺利地进入社区进行调研、完成论文的写作。跟随朱老师三年求学的过程中,他那敏捷的思维、睿智的思想、严谨的治学以及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赋予了我极大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及生活中,我会以此为精神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奋进,以此回报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其次,我要感谢李小云教授、左停教授、叶敬忠教授、任大鹏教授、刘永功教授、王德海教授、赵旭东教授、王伊欢教授、齐顾波教授等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在平时的学习、论文开题及论文中期检查等过程中对我的论文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他们耐心的教导、细致的帮助和诚挚的批评促使我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编辑推荐

《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对北京、安徽三村的个案分析》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